《印度有嘻哈》選送奧斯卡!這部作品讓我真的看懂了嘻哈精神!

2021-01-08 老青見說電影

最近一個新聞映入我的眼帘。 「印度確定選送《印度有嘻哈》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對於一個追過《有嘻哈》三季的偽hip hop愛好者,這類電影自然不能放過。

OK我們先來簡單聊一聊電影!男主「街頭男孩」出生貧困,一家五口擠在一個小房子裡,面臨大學畢業的他擁有的不是生活的壓力,而是生活的壓迫。

第一個壓迫:男主角和父親、母親、奶奶、年輕的繼母同住在一起。複雜的關係和父權社會的傳統思想交叉在一起,男主角和母親的離開僅僅是時間問題。

第二個壓迫:男主角的朋友從事著盜車變賣的犯罪行為,以此為恥的他卻為了生活不得已與朋友合作,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第三個壓迫:和男主角青梅竹馬的女主角家境優渥且脾氣暴躁。由於貧富差距的原因,女主角只得瞞著家裡偷偷約會。而醋罈子的她也偶爾會給男主角帶來麻煩。

總之,這是由於貧富差距造成無法避免的階級壓迫。幸好hip hop還在。電影就是講述了男主憑藉hip hop音樂,在成長的同時打破自己了的階級界限,收穫了家庭、愛情、友情的故事。

之前看hip hop類的節目也好,電影也好總是帶著一種找樂子的想法。但是這部作品他讓我這麼一個偽嘻哈迷,居然開始有些能聽懂嘻哈背後要表現的靈魂之聲。來自於黑人底層的嘻哈音樂過去一直以地下音樂的形式存在,沒有那種經歷,沒有反叛的個性,沒有對心靈的拷問,更深一層就是,沒有對社會不公的憤世嫉俗,你很難聽懂嘻哈想指向的是什麼。

男主心裡有著抗爭的火焰,就埋下了他成為嘻哈天才的伏筆。他的歌詞寫作題材信手拈來,因為他所處的環境逼著他只有把內心的控訴大聲說出來,不然就是順著父輩的軌跡,偷竊販毒,或者做一個僕人,頂多也就是個溫飽。憑什麼?!嘻哈就是一直在問這個社會,憑什麼底層就永遠是底層?

事實上不僅僅在印度,和平時代的全球各國,又有哪個不是階級分明?但是又有哪部作品敢真正觸及這種結構性的不公?

總的來說這部《印度有嘻哈》十分正能量,也展現當代印度存在的很多社會問題。這或許是印度選送奧卡斯的原因。表面上是很老套,音樂+勵志,但是從來沒有哪部音樂片可以把音樂種類的本身通過電影的故事情節來闡述,這部電影做到了。

除此之外電影在hip hop上面還是下足了功夫。雖然我不懂印度話,感覺韻腳上還是壓的不錯(自我感覺),雖然沒法get歌詞帶來的punchline,但整體的flow還不錯,有些橋段我也會忍不住跟著節奏舉起手。或許這就是說唱的魅力吧。

相關焦點

  • 印度有嘻哈:貧民窟rapper有freestyle 選送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 來看看印度說唱
    時光網訊 印度電影聯邦決定,正式選送女導演卓婭·阿赫塔爾的《印度有嘻哈》,競爭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
  • 《印度有嘻哈》《悲慘世界》確定參與奧斯卡角逐
    《印度有嘻哈》1905電影網訊 多部「申奧片」確定!近日,印度確定選送《印度有嘻哈》(Gully Boy)參加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原「最佳外語片」)的角逐。《印度有嘻哈》堪稱印度版《8 Miles(8英裡)》,影片以孟買說唱歌手組合Naezy & Divine的故事為藍本,聚焦一個生在貧民窟的22歲青年違背父親希望他成為白領的期待,成為說唱歌手的故事。據悉,影片不僅在音樂和人物塑造方面有所突破,還涉及貧富分化、宗教問題、性別爭議、階級桎梏等議題。
  • 《印度有嘻哈》來了,熱愛嘻哈的你真的不來體驗下嗎
    三年前,愛奇藝的一檔綜藝《中國有嘻哈》讓「說唱」這個原本較為小眾的音樂類型變得普及起來。這兩年,國內的說唱音樂蒸蒸日上,就在今年10月,一部名為《印度有嘻哈》來自印度的電影在14屆亞洲電影大獎獲得了「最佳原創音樂」獎。並且也在十月,印度決定選送此片去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 《印度有嘻哈》和《八英裡》的一較高下
    說了這麼多,其實飛魚就想和大家說說,一部來自印度的嘻哈說唱影片:《印度有嘻哈》。也建議大家能夠將兩部影片比較著來觀賞,正因為有對比,才能發現精華,也通過對比,去更加深入的理解嘻哈說唱文化。如果印度影片看得多了,對影片中一下子拉一段歌舞推進劇情的模式就不會感到陌生,這似乎能給這部影片的載歌載舞找到理所當然的表達出口,但是,這部有關於嘻哈音樂的影片並沒有延續以往歌舞表達的模式,走得卻很「正經」。怎麼理解「正經」呢?它擺脫了印度片一貫有的歌舞模式,選擇我們能夠接受的表達方式,只在比賽或演出部分有唱跳形式,而歌曲都以嘻哈為主,保持整體風格的一致性。
  • 喜劇+饒舌,《印度有嘻哈》,印度「姆爺」成長史!
    帶著極強節奏感的嘻哈,土豆是可以接受的,可帶著強烈diss氣息的,卻實在欣賞不來。尤其是看著影視作品中,兩個嘻哈歌手明明不算敵人,卻彼此對罵,真讓人難受。土豆本來想重溫一下《8英裡》,卻意外看到了一部印度神作《印度有嘻哈》。
  • 印度有嘻哈後,韓國推出了嘻哈王
    如果說今年是嘻哈影視的元年,我覺得毫不過分。無論是日本,還是印度,都推出了說唱題材的熒幕作品,並獲得了不低的評價。
  • 印度有嘻哈——貧民窟說唱歌星成名記
    這部電影堪稱是印度版「8英裡」——《8 Miles(8英裡)》是美國嘻哈音樂電影巨作。8英裡可能有些朋友不太認識《8 Miles(8英裡)》,這裡敲黑板劃重點來簡單介紹下。蘭維爾是印度著名演員,2010年,他通過主演《Band Baaja Baaraat(婚禮策劃師)》出道,並獲得印度電影觀眾獎最佳男新人,在2016年憑藉作品《Bajirao Mastani(帝國雙璧)》獲得印度電影觀眾獎最佳男主角。
  • 黑人的偉大創造,一部印度電影告訴你什麼是嘻哈?
    搖滾大家都知道,嘻哈呢,沒仔細接觸過的,一般都會有誤解,覺得就是爆粗口,就是紙醉金迷,就是互相diss,就是性、大麻、菸酒和美女。這真的是很大的誤解。我以前也有誤解,對嘻哈沒有什麼接觸,不過看了去年印度的衝奧電影《街頭男孩》(Gully Boy,大陸翻譯為《印度有嘻哈》),一下被擊中了,感受到嘻哈(尤其是說唱)的真正奧義。
  • 草評:《中國有嘻哈》,中國真的有嘻哈嗎
    假行僧作為一個搖滾精神的公眾號,扯什麼嘻哈,是啊,雖然同屬音樂範疇,風格差別卻可謂天地,但精神是相同的,至少他們都在倡導不服輸,做自己的人生狀態。然而抱著消遣的心態想看看笑話的,卻看出了點心得,這不,熬夜寫點感觸。
  • 陳冠希Diss《中國有嘻哈》,來科普下真正的嘻哈
    如果你在觀看《中國有嘻哈》時有這樣的疑問,說明你真的不了解這門地下藝術。  70年代,紐約社區文化興起,移民混居,五毒俱全,罪欲橫流的貧民區布朗克斯成為了Hip-Hop文化的溫床與發源地。加上缺乏必要的生存和娛樂資源,布朗克斯的黑人們便就地取材,最終形成了以說唱/MC,DJ/打碟,霹靂舞,塗鴉四個關鍵部分組成的嘻哈文化。
  • 《中國有嘻哈》很火,但中國真的有嘻哈嗎?
    「嘻哈音樂」一夜之間登上了各個音樂排行榜的熱搜,全民來嘻哈。由愛奇藝自製的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將一直處在小眾音樂地位的Hip Hop帶上音樂選秀節目,讓大家聽到華語樂壇不同風格的音樂,見識到了音樂圈的多樣性。
  • 《中國有嘻哈》第二季停播,嘻哈音樂真的如此不堪?
    2017年夏天,在深受「你有freestyle嗎」的表情洗腦後,一批批網友點擊觀看《中國有嘻哈》並成為節目的忠實觀眾。中國嘻哈音樂逐漸從地下走入地上。頂著《中國有嘻哈》冠軍頭銜的饒舌歌手PG One步入大眾視線,並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因各種真真假假的爆料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
  • GAI,嘻哈的有「態度」
    嘻哈文化傳遞的是不服輸的精神,有多少嘻哈人因為現實而不得不放棄,接受現實只是換種方式繼續發揚嘻哈精神,傳遞正確的嘻哈精神也能讓嘻哈文化更好的流行,況且保持「real」不好嗎!也可能是喜歡嘻哈的緣故,整個人看起來都有點「不可一世」。 這個人一看就是混夜店混的風生水起的那種人,然而就是這個人卻說「夜店是真的low、真的土」。這種「人格分裂」式的表現,讓人禁不住想去探究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小學六年沒讀完,好多字我都不認識」,但是他寫出來的歌詞卻又能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甚至可以用「有深度」這三個字來形容。
  • 中國有嘻哈的這些梗,你真的看懂了嗎?①
    近段時間,號稱中國嘻哈rapper們史上第一次全球集結,《中國有嘻哈》迅速爆紅。
  • 詮釋嘻哈精神!中國有嘻哈沒做到的,《卡羅爾與星期二》做到了
    「《卡羅爾與星期二》播出了二十集,每一集的曲子種類都在不斷豐富,直到第20集終於出現了正經說唱,在短短的一分多鐘的時間裡卻唱出了真正的嘻哈精神。」雖然在卡羅爾和星期二在參加「Mars Brightest」的時候已經讓我們見識到「美聲說唱」了,但是跟這個曲子比起來還是差得太多,以西結的新歌真正體現了什麼是【嘻哈精神】,並且把《卡羅爾與星期二》的音樂多元化加深了。1959年,紐約市政府決定在外來移民聚居地布朗克斯區修建一條橫穿過這裡的高速公路。
  • 看了《中國有嘻哈》,你以為你知道嘻哈了?
    yo,yo,聽我唱,我已經穿上了肥大的褲子,戴上了超酷的帽子,想要扎幾個辮子,做個愛hip-hop的妹子,yo,yo.追《中國有嘻哈》也是好一陣子了,從最開始的看熱鬧到後來路轉粉,節目組分分鐘掰彎了我們。但吃瓜群眾們總是看到這樣的畫面,最開始是這樣的 然後是這樣的
  • 《中國有嘻哈》rapper嘻哈表達社會 嘻哈文化爆火 中國嘻哈在前行
    嘻哈音樂是從老美黑哥哥哪塊發展過來的,他最大的特點是接地氣,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keep real,但是它完全不是我們從文學作品裡見那種充滿精神追求的那種real,完全不是高大上的那種real,只是因為他唱的是歌手的生活,誰在歌裡裝逼明明自己一場只賺200塊還非要說兩個億那種,叫不real。因為接地氣所以反映的是黑哥哥尤其是沒受過什麼教育的黑哥哥的生活,自然與幫派、吸毒、性這些分不開。
  • 十大關鍵詞,帶你看懂第一季《中國有嘻哈》
    自六月開播以來,共計12集《有嘻哈》創造了無數流量奇蹟,造就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中文說唱偶像,亮點與爭議齊飛,而比賽的結束也標誌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拋開劇情,我們就用簡單的十個關鍵詞,帶你看懂第一季《中國有嘻哈》。
  • 李小璐出軌也要拍的嘻哈電影,被印度人拍成了爆款
    反觀無所不能的印度,竟然用嘻哈改變國家,甚至還送去了奧斯卡——隨便拿出一個題材,都能被這個「性侵大國」拍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不得不說,印度的嘻哈實在是太好聽了,看這部電影,絕對是一次完美的視聽享受。就這樣,被拋棄的母親,年輕的繼母,不倫不類的一家六口,住在一個破舊擁擠的小房子裡。即使對丈夫有再多的不滿,母親也要照顧一家人的起居。馬拉德不僅要應付大學生涯最後一年的學業,還要兼職供養這個讓人絕望的家庭。
  • 嘻哈文化真的不是洪水猛獸|專訪《中國有嘻哈》幕後團隊
    「我以前做音樂選秀,周邊總會偶爾夾雜著幾個不同品類的色彩歌手,為了讓我們的選手來源、歌曲品類好像很豐富。」《中國有嘻哈》總製片人陳偉告訴《人物》。「一季節目裡面最多一兩首嘻哈。跟蔥花似的,甚至連甜點都不是。但是現在我們要把這個做成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