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遼太郎,坂上有朵什麼樣的雲

2021-02-06 三顆藥

坂上有朵什麼樣的雲

 

瘟疫年五月,田子輝督促我買了65吋的小米電視,送我《葉卡捷琳娜女皇》和《走向共和》兩部連續劇。《走向共和》2004年已經在成都市看守所看過,那時我住308室。不僅看了這部連續劇,還在報紙的副刊上看見王胖子的影評和議論,他告訴看守所裡的人們:什麼是共和什麼是憲政呢。當然,在這以前,我看過《晚鐘:紫禁城的最後改革》,它們都包藏著另外一面的陰謀或者禍心。《葉卡捷琳娜女皇》當然也耐看,從農奴制到資本主義的萌芽,其實是從黑暗從蒙昧走向光明走向近代文明的努力,說有多驚心動魄都不過分。

 

田子輝催著要讓我看《坂上之雲》。因為各種雜事,延遲下來。他多次催,我心中猜想,那到底是一朵什麼樣的雲?

 

世界已經改變

自由是創新的基礎和催化劑。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的降生和發展掃除了精神上的障礙,工業革命的浪潮,就註定席捲西方世界,輪船的軌跡就註定要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世界貿易一體化成為不可抗拒的洪流,農業文明成為昨日黃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固守小農經濟。隔絕在世界之外,成為不被允許的願望。


同隔海相望的宗主國大清國一樣,19世紀幕府統治下的日本也將閉關鎖國作為基本國策,代表農業及地主經濟的幕府不允許國內生產能夠遠洋航行的大船,去外國或者從外國歸來的人都要處以死罪。

閉關鎖國,你們現代人一聽見這個詞彙就要嘻嘻哈哈——自由貿易怎麼實現呢?

與經濟活動比較,顢頇的大清國和日本幕府更害怕文化上的交流,當然,他們把這叫做侵蝕。專制如同使驢拉磨,勞苦和被奴役並不是驢和人的天性——自由才是。如果沒有眼罩和束縛,驢和臣民一樣,早晚要逃離遠去。奉行閉關自守的日本國,只有大清和荷蘭商船得到在長崎港靠岸進行商貿活動的特許。那些船隻,在靠岸之前,必須用木箱封死一切書籍————傳統的政治經濟文化是臣民的眼罩和束縛啊,文化傳播才是幕府的大忌。

日本處在亞洲最東端,國土面積小,人口少,英國、荷蘭等歐洲國家不願意耗費精力去開拓它。但是,日本處在美國通往東方的航道線上,無論出於戰略目的,還是航運的需要,日本都必須向美國敞開國門。


黑船事件

在1853年以前,美國就試圖打通此航道。1799年,美國商船冒充荷蘭商船造訪日本;1837年,美國商船以送回日本難民為由,希望同日本建立聯繫。1846年,滅國人排除三艘軍艦前往日本要求貿易,再次遭到江戶幕府的拒絕。

人類之間的交往隨著人類對自然對科學的把握能力的積累而增長,隔離使不同文明之間產生參差不齊的發展現實,並可能衝突。這種衝突首先是思想上的差異,當這種衝突加劇到一定程度,一般就上升到武力戰爭的形式。1793年,馬嘎爾尼率英國使團訪問大清國,被拒絕。面對同大清國一樣愚昧無知、冥頑不化、拒不開放的日本,美國人採取了和英國人打開清國國門的相同方式:武力恐嚇。


1853年7曰,美國海軍準將佩裡率領的艦隊長驅直入江戶灣浦賀海面。佩裡的艦隊四艘軍艦,艦體通體刷有防腐蝕的黑色柏油,蒸汽機中燃燒的煤炭散發出滾滾濃煙。江戶人形象地成這四艘軍艦為「黑船」。四艘船上共攜帶36門巨炮,能夠將射程之內的任何城市夷為平地,而他們自己的船身覆蓋著厚厚的鐵甲板,能夠抵擋日本國國內任何火炮的攻擊。江戶不亂作一團才奇怪。

佩裡將軍此行的目的兩個:遞交美國總統的國書——自由貿易、關稅協定、傳教和治外法權;如果江戶幕府拒絕接受國書,就展示來自工業文明的強大武力,迫使日本向美國開放口岸。

1840年,英國戰艦搭乘不足兩萬人的遠徵軍,徵服亞洲霸主大清國。國力不如大清國且四面環海沒有戰略縱深的日本和美國人開戰,其後果是難以想像的。語氣做無謂的抵抗,不如接受「友好致意」,兵不血刃,美國人終於敲開了日本國國門。在黑船炮艦之下,江戶幕府同意開放口岸,允許美國往來船隻進港口補給。1854年2月,佩裡再次率艦隊造訪江戶灣,並在神奈川與日本籤訂正式條約:日本開放下田、籍館港口與美國通商,兵向遇難船隻的美國船員提供援助,美國在日本擁有最惠國待遇。


人們將這場發生於1853年的美國軍艦造訪江戶灣的事件稱為「黑船來航」或者「黑船事件」。


明治維新和脫亞入歐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和「以夷長技以制夷」是大清國洋務運動最重要的指導思想。有了這個指導思想,洋務運動才不傷及「國體」,不動搖專制思想的情況下展開。但是,它最後仍然以慈禧親政,康、梁逃亡和譚嗣同等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收場,大清國永遠陷入舊時代舊文明舊體制的泥淖中,不可自拔,不得超生。

日本國缺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明治維新,脫亞入歐。

黑船事件之後,德川幕府成為眾矢之的和顛覆,幕府和幕府制度遭到徹底失敗,明治天皇在開明派朝臣的擁戴下實行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一艘老舊的木船被放棄,代之以新的航船,掉頭西行——從文化開始,由制度展開和深入,主動向西方文明靠攏——不做亞洲人,不學清國人。比如,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人,以穿西裝打領帶說英語為榮耀,為了更好地了解西方,向美英諸國派遣大量留學生和使團。這斜從西方歸來的人都被認為有廣闊的視野,得到極大的尊重,不少人最後都成為了政府要員。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湧現了一大批思維開闊的政治家,尤其以木戶孝允、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最為著名,這三個人被稱為「明治三傑」。在明治三傑的帶領下,日本人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就建立了現代化的政府系統,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教育、醫療等等方面全部蒸蒸日上,日本儼然成為了能夠同西歐各國並駕齊驅的現代國家。於此同時,大清國的那些有眼見的思想家外交家嚴復、郭嵩燾等被冷落奚落,蹲牆角。

數十、數百萬日本人以獨立、隱忍、堅毅、堅定不移的精神,參與到這場革新圖強的潮流中,令人感佩和銘記。

 

坂上之雲


在前人的風氣指引下,出生在四國伊予松山的三位鄉下青年秋山好古、秋山真之兄弟和正岡子規出場了。他們秉承明治維新這個時代的脈搏,毫不懈怠地注視著前方大步前進。

秋山好古在福澤諭吉思想的薰陶下,獨立、隱忍、自強不息,成為日本騎兵之父,在日俄戰爭中,以少勝多,打敗了不可戰勝的沙俄哥薩克騎兵團;受哥哥影響,走出松山的秋山真之加入海軍,深入研究海軍戰術,把握現代海戰的新趨勢新特點,成為東鄉平八郎最倚重的戰略家和軍事策劃助手,為日俄戰爭的勝利立下卓越功勳。正岡子規成為文學家,成為同期為日本文學注入新風格新思想的改革家。

 

正如影片所指出:明治維新之後不久,日本便熱衷於日俄戰爭這個毫無道理可言的大事之中,好不容易贏得了戰爭的勝利。而下一代的日本人則充分地得利於這場勝利。總之,當時的日本人憑藉著竭盡全力的智慧和勇氣,加之恰當地抓住了幸運的時機,以及充分利用其外交能力,才贏得了這場勝利。這就仿佛是令人猝不及防的奇蹟一般,而導演這場奇蹟的多則數百萬人,至少亦數十萬人。

 

坂上之雲是什麼樣的雲?

登高坡頂,自有青天。在這斜坡之下,倘若正有一朵雲。白雲閃爍著,那舊順坡而上吧。升騰到高空,看見大海,看見大海彼岸,不曾知道的世界。

坂上之白雲,是日本數十萬、數百萬新青年竭盡全力的智慧和勇氣的象徵。

 

致敬

田子輝兄,你多次向我推薦這部電影,你多次向我推薦這部電影,你是什麼意思?

和電腦和手機晶片一樣,文明需要升級需要更新換代,近代意義和現代意義上的國家觀念並不自然生成。鄰國之幸,未必一定是母國之幸,除非是同樣或者之上的竭盡全力的智慧和勇氣的付出。或許你就是這個意思。

 

我說,向田子輝致敬!

你說,向司馬遼太郎致敬!


超級連結:

異象:審判螞蟻殺死咳嗽,監禁風吹,草和草籽舉起手來統統不動

不做與世界文明格格不入的義和拳,你必須了解的一些歷史
男子漢需要面對死亡去飛行,誰與同謀 走近那部叫《追捕》的電影及世界


相關焦點

  • 司馬遼太郎和《坂上之雲》人物秋山好古、秋山真之、正岡子規
    司馬遼太郎的主要著作是長篇歷史小說,每構思一本書,需要做大量的資料準備。東京有一條舊書街,名字教神保町,只要去那裡,現在還能聽到司馬的傳說。2004年的雜誌《saraiサライ》刊載文章中,小說家井上廈(井上ひさし)說,有一次去神田舊書一條街,日俄戰爭相關資料會忽然消失得乾乾淨淨一點不剩。打聽過了,是「司馬老師在準備寫《坂上之雲》」。
  • 雪月花輯 | 花三千,佛三千:司馬遼太郎的風景
    在日本的時候,與工商界人士閒聊,我不大談中華料理、三山五嶽,而是聊幾句司馬遼太郎,因為一提司馬遼太郎,對方就有興致,甚至有一位企業主向他的朋友介紹我
  • 盤點國外劇情電視劇之坂上之雲 第一部,網友:野澤尚的遺作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日本的劇情電視劇之坂上之雲 第一部 ,網友:野澤尚的遺作,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一部電視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坂上之雲 第一部 坂の上の雲 第1部劇情簡介:全13回。2009年秋に第1部(第1~5回)、2010年秋に第2部(第6~9回)、2011年秋に第3部(第10~最終回)を放映予定。
  • 《坂上之雲 第三部》無上佳作
    有喜?有悲?因為對於這三個國家來說,都有一次重大的海戰,左右了這個國家民族的命運,有著超乎尋常的意義!而日俄對馬海戰,更是意義非凡,無論是從軍事角度,還是政治角度,都是一場偉大的勝利。《坂上之雲》全劇十三集,用於展現對馬海戰的就用了兩集,可見該海戰戲份之重,地位之高。
  • 《坂上之雲 第三部》坂上之雲兩三言
    一方面,從高中到大學,我都痴迷於芥川、三島、渡邊以及司馬的小說,這些巨匠的作品要麼文採飛揚,要麼直抵內心,讓你欲罷不能。我至今仍懷念大學時懷抱芥川全集蜷縮在圖書館一待就是一天的日子。同時,我也像所有人一樣喜歡看日本的動漫和電影,通過這些渠道,日本樹立的是積極、陽光、乾淨的印象。但另一方面,站在吾國的政治立場,大和民族又實實在在有些不堪。
  • 小島毅:為什麼說《坂上之雲》的歷史觀是扭曲的
    全劇講述了明治時期的日本歷史,涉及清日戰爭、日俄戰爭等眾多歷史事件,反映了日本走向現代化國家的歷程。由於製作精良,該劇在日本與中國都產生巨大影響。原著作者司馬遼太郎的歷史觀(司馬史觀)對日本民眾影響頗深,他主張「明治維新的改革是正確的,但在日俄戰爭中獲勝後,路就走偏了」,對此,日本學界存在較大爭議。
  • 《坂上之雲 第三部》不雷不黑的勵志歷史劇
        久仰司馬遼太郎大名,果然名不虛傳。整部作品以日俄戰爭前後做背景,著重刻畫了日本開化期獨有的「明治精神」。全片歌頌著有志青年為國強盛忘我奮鬥的愛國精神,同時冷靜地指出了帝國之間的爭霸戰爭對交戰雙方軍民帶來的傷害與悲哀,將日本沉甸甸的近代史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同時,適時地表達出作者自己對於戰爭本身的否定態度。
  • 盤點國外歷史電視劇之坂上之雲 第二部,網友:長歌當哭痛定之後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日本歷史電視劇之坂上之雲 第二部,網友:長歌當哭痛定之後,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一部電視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坂上之雲 第二部 坂の上の雲 第2部 劇情簡介:日清戦爭後、極東の權益をめぐって日本とロシアの関係は悪化。対ロシア戦爭を見據えた日本はイギリスと同盟を結ぶ。
  • 在松山城閒逛,走進《坂上之雲》的世界,與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對話
    日本有好幾個名為「松山城」的城堡或城跡,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位於愛媛縣的伊予松山城,它是日本最後的城郭建築,也是日本國家歷史文化遺產,對於喜歡《坂上之雲》的讀者,或者是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粉絲來說,這裡絕對不能錯過的一個景點。「松山城」前世今生要登上位於松山市中心的松山城有數條路線,最輕鬆的當然是從東側搭纜車上山。松山城最早是由戰國武將加藤嘉明建立。
  • 《坂上之雲》:對照別人,能讓你更清楚的看到自己
    知乎上有人將《坂上之雲》與豆瓣第一國產劇集《走向共和》相提並論,足以證明這部日劇的非同凡響,可能是歷史情結使然,我們總是對日劇有一種天然的抗拒心理
  • 《坂上之雲 第三部》一部日本乾乾淨淨的奮鬥史
    坡上有一朵雲,盯著這雲不斷地向上攀登著,這就是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一個文明開化的日本。鄰國中國殖民地的處境和世界帝國主義弱肉強食的背景使得日本在危機中力圖自新自強,以保生存。日本不惜拋棄掉自己的文化全盤西化,冒著無根無源的危險追逐帝國主義的浪潮。在我們的歷史教育中,帝國主義仿佛成了民族的劣根性,被作為受害者的我們指責、唾棄,使得我們對鄰國日本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 《坂上之雲 第三部》坂上之雲
    現在想想,在東京,英語並不是很好的,甚至可以說用可笑來形容的秋山真之路見不平,挺身而出,對英國人喊出:一個紳士應該鋤強扶弱,伸張正義......那裡面,就是一種精神,可以說是不畏強敵,明知不敵,卻可以勇敢堅持自己所想,勇敢地走上前那一步,正像司馬遼太郎刻畫的那個時代的日本,被嘲笑成猴子,吃了無數的虧,也要堅持追趕先進的西方的所作所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