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蘇楓
在姚明身上,你可以看到人與命運抗爭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以及人所能承受的最大磨難。姚明作為築夢者,一直在引領時代精神。
球迷們千呼萬喚,籃球世界終於回來了!
CBA聯賽於6月20日重啟,這是疫情以來全國首個複賽的大型體育賽事。籃協主席、CBA聯盟董事長姚明表示,希望複賽順利,繼而把整個聯賽帶回正軌。
姚明說:「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增加了很多未知的因素,很多新的情況已經超出我們的知識層面,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功課,談不上鬆了一口氣,現在一切都剛剛開始。」
「那些打不倒你的,都使你更強」
你試過腳裡有13顆釘子嗎?
在姚明身上,你可以看到人與命運抗爭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以及人所能承受的最大磨難。
姚明從青少年時期練習籃球,到打入NBA,直至進入名人堂,之後因為傷病無奈退役,開始嘗試做公益,再到接受中國籃球協會主席任命的歷程,他的角色經歷了球員、商人、公益使者、官員的蛻變。
當別人說你不適合做某事的時候,怎麼辦?
姚明的朋友、體育記者於嘉說:「除了身高外,姚明不適合打籃球。他天生臂展短,刀削腳,不能跑,不能跳,耳朵還有點聾。1998年的時候,姚明被選進了國家隊,但因為身體條件不好,被當時的主教練王非開除了。大家都說,他就是個傻大個兒。後來大家才發現,這個人一點都不傻。」
王非說,姚明在那段時間,特別痛苦。訓練,不停歇地訓練。「環境和規則,是可以改變的。人,是推動一切改變的力量。」這是姚明一直堅信的做事準則。
於是,姚明成為中國籃球歷史上最重要的球員之一,帶領中國男籃走過了一段光輝歲月。
被別人嘲笑的時候,怎麼辦?
2002年,姚明在NBA首秀。沒打幾下,他就被撞倒。幾個在板凳上的美國球員笑得前仰後合。
巴克利在一次節目中說,如果姚明在單場比賽中得了19分,他就親肯尼·史密斯的屁股。當場比賽,姚明得了20分。巴克利在美國民眾的注視下,使勁親了一頭驢的屁股。
大鯊魚奧尼爾在場外放話:打爆姚明。
姚明在二人對戰前只說了四個字:「負隅頑抗。」
面對最初的被歧視、被挑釁,姚明所表現出的冷靜、理智,令人尊敬。
奧尼爾出道比姚明早得多,後來,二人同時進入名人堂。
在姚明進入NBA名人堂的儀式上,奧尼爾親手為他穿上了西裝。
姚明當時發表演講,他看著奧尼爾,欣慰甚至有點得意地說:「一個偉大的對手能激勵我們前進。那些打不倒你的,都使你更強。」
前火箭隊主教練傑夫·范甘迪評價:「傷口阻擋了姚明繼續前進。但是,沒有人在日常生活中,擁有像他這樣的冠軍般的自律。我將永遠為執教過他而深感榮幸。」
姚明在賽場上,一次又一次地倒下,一次又一次地流血。
受傷的他坐在輪椅上投籃,綁著繃帶做體能訓練。
與外界對姚明的讚譽相比,姚明個人對自己的球員生涯評價相當客觀:「我沒有拿最佳新秀,我甚至從沒進過NBA第一陣容,最多只進過第二陣容。我也從來沒有打過總決賽,我只打過一次西部半決賽。在職業生涯中那麼多傷病……」
退役那天,NBA官方為姚明舉辦了盛大儀式,姚明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看到一個巨人落淚,你很難不動容。
姚明當時說:「我的職業生涯結束了,我希望,它只是一個逗號,不是一個句號。我沒有離開心愛的籃球。我的生活還在繼續,我還是姚明。」
「身高、體重和對抗,讓他的身體受到磨損,不足以支撐他走得更遠。」中央電視臺體育節目主持人張斌說,「姚明是可以替代所有普通人實現中國夢的人。我們過往以為,NBA是神話般的運動。他帶我們發現,中國人可以立足,因為當時他開拓的是一個中國人運動能力的無限想像力的拓展。」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我們要做的,就是比昨天更好一點。」如他所言,姚明退役後,始終沒有離開籃球。他成立「姚基金」,建立希望小學,每年組織慈善賽……2015年,姚明榮膺「2015中國全面小康十大傑出貢獻人物」。
張斌說:「他有能力持續做公益,非常不容易。這裡面有公益訴求、運動訴求,既有個人價值增長訴求,又有商業訴求。他堅持以上所有價值都是基於對社會共有價值觀的追求,對籃球價值的固守。」
姚明試圖用自己的行動,為中國籃球事業帶來改變。
「運動員靠的是勇氣和熱血,去做出每一次反應和判斷。所以,運動員會死兩次——他必須埋葬第一段運動員生涯的性格,才可以真正開啟第二段生命。」姚明說。
當36歲的姚明成為第九屆中國籃協主席,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年輕的籃協主席——等待他的是CBA聯賽改革,是中國男籃重回亞洲之巔,是無數個亟待解決又根深蒂固的問題,更是中國人的萬眾期待。
姚明從來沒有浪費過一秒鐘。他永遠都在挑戰。
出任籃協主席之前,姚明推掉了中國人壽3年期的廣告代言,費用是一個天文數字。
為什麼?當一個籃協的主席,不可能得到這麼多錢。
姚明的理由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從運動員到主席,這是姚明身份的巨大蛻變。姚明上任後,公開表態:「成人達己,將是未來中國籃協的工作態度。」
姚明上任後,中國籃球的問題並沒有在短時間內解決。
對此,姚明說:「我的工作習慣是——每一天都努力。只要把事情做好了,該發生的就會發生。」
「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最大貢獻」
CBA作為我國第一個複賽的大型體育賽事,對中超等聯賽有著很大的參考性。姚明說:「CBA重啟凝聚了很多人的工作,很多人付出了時間,現在我們就是要把紙面上的東西落實。」
CBA聯盟在鍾南山院士及其團隊的指導和幫助下,已制訂了詳盡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並將向參與比賽的各類別持證人員發放疫情防控實用手冊。
對於防疫工作,姚明表示:「關於防疫的細節,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我們必須保證落實到位。簡單來說,什麼地方應該戴口罩、什麼地方需要量體溫、什麼地方是綠區、什麼地方是黃區,我們都需要有一個計劃做出來。我們希望這些都是可追蹤的,可以複製的。我們的經驗和方法,也希望在中國籃協其他的賽事中去執行。」
面對國際疫情的特殊情況,CBA的複賽也考慮到了各種細節。姚明說:「主要是關係到防控,內防反彈,外防輸入,這個不僅僅是體育行業,每個行業都是這樣。我們也制定了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儘可能去平衡這裡面的可能性,還是要兼顧到公平。」
空場比賽、外援並未全部到齊、比賽間隔時間縮短,諸多因素的變化使得CBA如何保持比賽品質成為一個巨大挑戰。「我們會儘可能為運動員安排一些放鬆活動,從比賽節奏到業餘生活,我們會儘自己最大努力,也是為了保證他們在賽場上有最好的競技狀態。我們的工作都是為了使比賽能夠正常進行,也希望為球員、教練、賽事組織者、球隊人員、媒體提供儘可能的方便。」姚明說。
對於賽事的公平性,姚明表示,儘管客觀原因導致各隊人員到位情況不同,複賽還是採取了「特殊時期用特殊辦法」,儘可能做到平衡。
CBA複賽,對於受疫情衝擊的體育行業來說,是一針強心劑。姚明表態:「不敢談對整個體育界有什麼意義。在青島和東莞兩個賽區,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就是最大的貢獻。」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7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