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碎片化的影視作品何去何從

2020-08-17 光明日報

「昨天林有有挑釁顧佳太氣人了」「子秋太可憐了,看得我母愛泛濫」當看到兩個人熱火朝天地討論熱播劇《三十而已》和《以家人之名》劇情時,你或許以為他們是這些電視劇的忠實觀眾,其實他們很有可能只是昨晚睡前刷了刷抖音、微博。

現在,只要刷一刷微博、抖音、小紅書、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人們就可以通過這些正在熱播電視劇的官方帳號、電視劇博主或娛樂視頻博主放出的關鍵劇情片段,了解熱播影視劇的大概,乃至掌握一些時下熱門的話題和有趣的「梗」。

不得不承認,如今一部電視劇能讓觀眾從頭到尾不快進看完就很難得了,微博、抖音等短視頻碎片化觀劇正在逐漸流行起來。當觀眾追劇的方式越來越隨意,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現在的劇不好看了?還是觀眾沒耐心了?

「黃金三集」定律已經不夠用,三兩分鐘短視頻成吸睛利器

從一開始的倍速觀劇,發展到解說式看劇,再到當下興起的碎片化追劇,觀眾的觀劇速度一直在提速。

對於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年輕人來說,觀劇不再是被動地「看」而是有選擇地「追」。當一部新劇播出,他們不會第一時間打開正片,而是先去微博、豆瓣等社交媒體上探探口碑。對觀眾來說,在微博、抖音短視頻等社交平臺追劇更省時省力。劇方官微的推送替觀眾提前「標註」出每一集的看點,各大視頻博主和熱搜詞高度概括了劇情的精華部分,可有可無的支線內容和不想看的部分一筆帶過,還有各路網友貢獻的精彩點評和預告合集也能讓觀眾馬上知道劇情走向。

一些觀眾將倍速觀劇與碎片化追劇相組合,最後哪一部新劇都沒落下。「平時上班忙,沒有那麼多時間一集一集看劇,早晨在地鐵上刷刷微博就知道昨天演了什麼。一到公司同事們也都在討論,其實沒幾個人看過全部內容。」熱衷追劇的白領宋嘉蓓告訴記者,「看劇沒什麼意思,有趣的是和同事聊劇。」她的話透露出一些觀眾的觀劇心態:碎片化追劇不只是為看劇,更是為了和當下熱門的話題不脫節,能參與同事圈、朋友圈的討論。

如此的觀劇氛圍,對於劇方和播出平臺來說,「黃金三集」定律已經不夠用,要想吸引和留住觀眾,就得用更為精華和戲劇性強的三兩分鐘短視頻。

「預告片比賽」消耗著觀眾對藝術的熱情

碎片化追劇的興起,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與近年來電視劇市場越來越普遍的營銷現象不無關係。

市場競爭激烈,一些播出平臺為了爭奪熱門劇集的觀眾,在社交平臺和電視上進行「預告片比賽」,不斷加長預告片長度,甚至不惜放出關鍵情節片段。在這種競爭下,一部分蹲守微博和電視預告的觀眾就可以超前觀看,搶先過癮;當然,也有一部分觀眾猝不及防被「劇透」,逐漸對正片失去興趣。

還有劇方和播出平臺通過線上話題營銷,將劇中橋段轉化為社會話題引發全民討論,從而為劇集增加曝光量,吸引觀眾。近期熱播的《三十而已》播出全程「喜提」700多個微博熱搜。在抖音短視頻檢索《三十而已》,便會看到「劇情全集」「花絮視頻」「大結局完整版劇情」「分級解說」等涉及劇情發展的搜索關鍵詞。官方帳號「電視劇三十而已」還推出了「三十·細品有味而已」等小欄目,用劇情片段搭配「朋友的另一半出軌要不要告訴他,你怎麼看?」「漂泊在外,你經歷到了第幾層孤獨?」「這段真的有爽到,大家都見過什麼樣的職場綠茶呢?」等社會話題,引發了觀眾極大的討論興趣。

碎片化追劇,靠的是不斷製造話題,激發觀眾的參與,所以那些能夠集中觀眾「爽點」、迎合觀眾「痛點」的電視劇顯得尤為熱門。

「吃得鹹魚抵得渴,儘管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製造的流量會帶動正片的網絡播放量,但同時大量劇情曝光也消耗了觀眾看正片的熱情。」編劇王婧認為,「長此以往,電視劇會失去其在觀眾心目中的藝術分量。」

迎合市場的短視行為正在透支藝術的品質和價值

「為了抓人眼球、維持熱度,劇集營銷釋放劇情片段的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密集,三五條推送就將一集電視劇拆分得一乾二淨。觀眾再也沒有耐心欣賞一部完整的劇集了。」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教師張凱濱對記者說。歌詞裡唱的「小朋友哪有時間坐在那裡看牡丹亭,花十九個小時唱到所有觀眾老了」的情況正發生在電視劇上。

當微博、抖音短視頻追劇從宣發輔助手段成為風潮,甚至轉變為主要觀看方式,電視劇市場必然越來越浮躁。而碎片化傳播又開始倒逼創作發生改變。

為了博眼球、追話題,電視劇創作者刻意寫出迎合觀眾趣味、便於碎片化傳播的情節。所謂「強情節」一波接一波,而這些情節之間銜接薄弱,人物心理活動被忽略,缺少鋪墊的劇情走向邏輯混亂的窠臼。「電視劇是講故事的藝術,無限放大局部劇情讓完整的故事被扭曲、細節被模糊、文學性被瓦解,藝術性消磨殆盡。最終,支撐電視劇藝術的結構會分崩離析。」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鄧文卿說,「電視劇創作者走捷徑,終將形成惡性循環。」

(本報記者 牛夢笛)

相關焦點

  • 中醫必看的影視作品!
    中醫藥影視作品要進一步聚焦中醫藥的主體性立場,圍繞中醫藥創作內容而非僅讓中醫藥服務於劇情需要,避免中醫藥元素的碎片化表達,從外緣點綴向風格內裡轉進,注重從整體上深入把握中醫藥之道。近日,電視劇《大中醫》正式開機拍攝,該片將講述 「針灸銅人」發明者北宋中醫名家王惟一的後代王陵直及其妻餘莞蕪的人生故事。
  • 【盤點】空手道影視作品
    《永不退縮3》▼主演麥可·加·懷特據說是9項空手道黑帶得主,他在本部作品中用空手道打MMA綜合格鬥的比賽,並且用他獨有的表現形式為大家展現出了空手道的型在實戰中是如何運用的。影片中泰拳託尼賈也來為麥可·加·懷特出席,可見本片地位的重要。
  • 碎片化閱讀時代,百花文學獎緣何長青?
    中新網天津11月17日電 題:碎片化閱讀時代,百花文學獎緣何長青?  中新網記者 張道正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碎片化閱讀,文學不再是唯一精神的產品,有評論家認為,文學作為社會文化中心的時代已經過去。
  • 抓住碎片化時間,抓住成功: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四個方法
    一般人很少會在意碎片化時間,認為碎片化的時間那麼少,什麼都幹不了,但是這些時間組合在一起可是一塊相當長的時間。成功人士會抓緊碎片化時間學習,提升自己,而我們是在抓緊一切時間逃避工作學習。「一想到一會就要工作或者已經下班了,誰還想再動腦子,乾脆就休息吧。」有這種想法的人一定不在少數,所以這些碎片化時間就被浪費了。
  • 保護作品完整權,何去何從
    (本文8353字,閱讀約需15分鐘)「新冠」疫情為中國影視製片行業摁下了暫停鍵,足不出戶的居家生活也讓筆者有精力完整閱讀了作家天下霸唱訴中影、樂視、夢想者、陸川電影《九層妖塔》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案件的有關材料,該案件歷時4年,於2016年6月28日由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於2019年8月8日由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作出二審判決。
  • 對影視作品二次創作的「谷阿莫們」侵權了嗎?
    除谷阿莫外,各個視頻平臺還存在無數類似的博主,通過對影視劇作品的二次剪輯創作為自己積攢人氣,剪輯影視作品的單人片段、整合多個作品進行故事再創作、對影視作品本身進行評價等都是視頻博主的創作方式,如果皆涉及侵權,這些被成就的「谷阿莫們」又該何去何從?   「谷阿莫們」   熱搜來得有些突然。
  • 精選時事|「碎片化閱讀」「快餐文化」,你如何看待?
    對碎片化閱讀保持高度清醒人民日報 張賀「5分鐘讀完一本名著」「3分鐘看完一部電影」「10分鐘帶你了解歷史」……類似的短視頻節目如今在網絡上大行其道,從點擊量和點讚量看,受眾不少。顯然此類節目擊中了人們的痛點:一方面渴望文化與娛樂,一方面沒有時間或者捨不得花時間,於是能夠「速成」的辦法就格外受歡迎。
  • 碎片化信息,更應該系統化的閱讀
    想來也是,現在的自媒體爭奪的就是大家的注意力,各大平臺也都是搶著用戶的關注程度,大家除了上班和睡覺,其餘的時間都拿著手機,都進行碎片化的閱讀。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每天可能接受了很多信息,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段子,不同的視頻,信息量看上去很大,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好像又都沒印象了。
  • 《狂想代理人》適合現代人碎片化閱讀,並驚豔你腦洞的短篇小說集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發趨於碎片化,隨之人們的注意力也變得愈加的分散,生活好像是一塊塊碎片拼湊出來的。在各種生活的間隙,人們輕而易舉地通過各種方式獲取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能輕鬆又隨意的在社交媒體上討論問題、發表看法,隨機應對一下自己接受碎片化信息後的一些感受,而非深思熟慮的理性思考。碎片化時代不僅影響著全民閱讀的發展方向,也影響人們的閱讀方式。
  • 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與別人拉開差距?
    4)有效率:提升自己的專注力系統。睡前思考下自己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哪些有意義,哪些有效的事情?做那些有效事情究竟花了多少時間。而這樣的思考也能夠更好地提升我們的有效性,有效性上去了,就需要練習一下自己IDE專注力系統了。那麼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呢?
  • 關於攝影的碎片化思考(續)
    忽見去年3月寫過的一篇,《關於攝影的碎片化思考》,那是我對散在知識星球裡的一些閒言碎語的整理,這才想起,好久沒「打理」星球了。進去看,果然,過去一年裡,儘管有一搭沒一搭,丟在那裡的文字和圖片,關於攝影的,卻也積了不少。
  • 普通地級市唐山,為何在影視作品中的存在感這麼強?
    一方面,關於唐山題材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另一方面,這裡還走出了眾多影視名人,極具辨識度的唐山方言也成為影視劇的「寵兒」。單從地級城市層面來看,要說唐山對中國影視的貢獻度「槓槓的」,並非溢美之詞。唐山題材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唐山崛起於清末洋務運動,依煤而建、由鋼而興。
  • 乘風破浪的張雨綺未來何去何從
    追星就會忍不住思考一個問題,張雨綺未來何去何從?其二,淡化成團出道的心思,可以成團,但是以影視作品為主,演好鬼吹燈的系列電視劇最後,放棄成團出道,利用熱度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作品。影視行業是模擬真實的一個行業,影視鏡頭的還原度越高,觀眾越能感同身受。三金封后的作品無一不是寫實鏡頭,觀眾甚至能清楚看到女明星的毛孔,通過這種真實傳達一種有意義的情感。觀眾能透過作品理解作品的底層邏輯,這種高級作品才能拿出臺面去金馬、坎城甚至奧斯卡與其它偉大作品一較高下。
  • 5種方法,利用你的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做事,肯定不如專注做事質量好。但是生活如此,你就要學會如何利用碎片。為何要碎片化學習?魯迅先生就曾經說過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了。」這句話對於現代人而言更加有用。因為這是一個生活和時間極度碎片化的時代,你每年要接受的信息,要比比宋朝的人或17世紀的歐洲農場主,一生接收的信息都多。大量的信息在豐富你生活同時,也讓你的生活被分割成無數的小段。同時隨著人的成長,你要對自己負責,要對工作負責,對伴侶負責,對孩子負責,對父母負責。
  • 電影何去何從劇情介紹
    電影《何去何從》由關晶執導,中泉英雄、漆子美、李嫿、王曦等主演。何去何從劇情講述了日本士兵石橋在經受了殘酷戰爭的洗禮後,成為了唯一的一名倖存者,身負重傷而被一名中國村婦所救,並被誤認為是抗日英雄,由此而引發的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  一個發生在冀東地區的悲情故事。
  • 被吐槽「碎片化閱讀」、「讀的東西太俗」時,該怎麼辦?
    手機時代,全世界都在碎片化閱讀:車站餐廳,田間地頭,光天化日,深夜街道。
  • 文學性是影視作品的靈魂
    圍繞文學作品如何與影視有效轉化與融合,與會嘉賓結合自身從業經驗進行了充分地交流與探討。「融合與創意——當文學遇上影視」沙龍 小新 攝全勇先認為,電影作品的靈魂是文學性,因為人的終極目標是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感。他指出,影視跟文學區別是,影視作品需要外化,是通過主人公的行為、言語,包括導演運用一些技術手段將精神內涵呈現出來的。
  • 仝卓事件的發生,讓聲入人心男團Super Vocal該何去何從?
    日前,仝卓在網絡上直播時說出把「往屆生」改成「應屆生」引發熱議,那麼聲入人心男團Super Vocal該何去何從?聲入人心男團成立聲入人心男團是《聲入人心》第一季的衍生物,開始聲入人心男團是任幾人隨意成團,臺下就地解散。聲入人心男團最初是由阿雲嘎、鄭雲龍、蔡程昱、鞠紅川四人組成。
  • 用好碎片化信息,也能成就一個超然的你
    日久天長,大量的碎片化信息湧入你的腦海,但卻如垃圾一般,沉入在腦海深處,沒有發揮任何價值。偶爾,你也會刷到一些雞湯文,告訴你,放下手機,去學習完整的知識。但你試驗一兩天之後,仍然忍不住,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事實上,你在做這些事情時,正在詮釋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因為有興趣,才會花時間去看那些信息。
  • 《老九門》大結局:九門命運最終何去何從?
    《老九門》大結局:九門命運最終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