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為什麼沒有打車難?

2021-02-15 朝花時文

臺灣8.7萬輛計程車中,三成多是個人車,46.3%是車行車,但其中近八成也是自主掛靠車行的私家車。這是臺灣沒有打車難的原因嗎?

………………………………

臺灣為什麼沒有打車難?

文/ 藺桃 黃慶明

剛到臺灣時,有兩件事讓我分外不習慣,第一是在地鐵站內不能喝水,第二就是在計程車(也就是計程車)裡喝水、吃東西,也要先問過司機。

  在大陸各大城市打車,你可能都沒遇到過這種情況,但在臺灣,計程車絕大部分是司機個人所有,所以分外珍惜,上了人家的車就相當於進了別人家門,不打招呼就直接吃東西,可能弄髒計程車,也極不禮貌,也正因為這一層愛護,在臺灣你極少看到風塵僕僕、內部髒亂的計程車,大多內外整潔乾淨。

  在臺灣,計程車司機是一份很有職業尊嚴的工作,不一定穿統一的工作裝,但在炎炎夏日也常看到穿短袖白襯衫的司機,若遇到女司機,她們很多都會化著淡妝,戴著白色手套,非常職業。

  我有一位朋友,她50多歲的婆婆從臺北市某高中教職上退休後,因為覺得無所事事,又想補貼一點家用,決定轉行做計程車司機。

  先考取小型車職業駕照(學習駕駛6個月以上或取得小型車普通駕照3個月以上的人可以應考),再辦理執業登記(沒有故意殺人、搶劫、綁架等犯罪記錄,通過路況熟悉程度等測驗,拿到合格成績單),就可以將私家車刷成黃色,外面加個頂燈,開著「小黃」(臺灣人對計程車的暱稱)跑生意了。

  新入行的司機,一般要通過車行或計程車合作社拿到牌照,繳納每月幾百到一千多元新臺幣(1000元新臺幣約合200元人民幣)不等的管理費。連續6年在計程車行業執業,沒有違規違法行為,就可以申請個人牌照,成立「個人車行」,不用再繳納管理費。

  根據臺灣交通部門統計,臺灣8.7萬輛計程車中,三成多是個人車,46.3%是車行車,但其中近八成也是自主掛靠車行的私家車。

  看到這裡大家也許很納悶,為什麼在大陸看不到這種個人運營的計程車呢?在大陸,計程車行業由政府特許經營,一張計程車運營許可證,可被炒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一般民眾根本買不起,更大的問題是,政府不允許個人持有計程車運營權,個人若想開計程車,只能「投靠」計程車公司,每月交「份子錢」才能上路。

  我曾經問過杭州一位計程車司機,他進入計程車公司就交了近10萬元費用,相當於一輛車的價錢,但他所開的車並不屬於自己,只有使用權,而且每輛車每月的「份子錢」高達8000元,所以他和夜班司機儘量多跑車、多載客、多賺錢,對車輛談不上愛惜。

  到過臺灣的朋友可能都有體會,在臺北、高雄這樣的大城市,計程車滿街跑,即招即停,極少遇到打車難。因為許多計程車為個人所有,很多司機可能只跑白班或夜班,上下班時間由自己定,所以幾乎沒有統一的交接班時間。根據臺灣交通部門去年的調查,一大半計程車司機選擇開「小黃」,就是考慮到「營業時間比較自由」。

  兩年前,多次到過北京訪問的時任臺北市交通局局長林志盈曾笑言:「在北京打車是5個人招手1輛車停下;在臺北打車是1個人招手5輛車停下。」我在臺北三年時間,沒碰到過搶生意的計程車,也沒有被拒載過。

  一個電話就有車來

  除了個人所有外,在臺灣比較通行的是車隊模式,各車隊開放競爭,以服務、折價等方式贏取顧客。在不甚繁華的地段,民眾可以通過便利店、警局或周邊企業、機關代為撥打車隊電話。一般三五分鐘後,就會有一輛計程車到達約定地點,並不收取車資以外的額外費用。

  已運營十年的臺灣大車隊,管理車輛累計超1.5萬臺,佔臺灣市場的16%,成為市場佔有率最高、口碑也較好的車隊。還有許多小車隊各出奇招,有的專營固定地區,應答時間短,固定乘客多,如專營臺北市文山區、新店區的大豐衛星車隊;大都會衛星車隊則在早期推出優惠,加入會員的乘客撥打叫車電話,跳表車資超過100元新臺幣以上部分可享受七折。

  在臺灣坐計程車,一般都會收到司機遞過來的名片,上面印有車隊名稱、叫車電話及宣傳語等,有許多車隊還在公共空間及網上打廣告,加深民眾印象。大部分車隊不止有隨叫隨到業務,還有預約用車、長途用車、觀光包車服務。許多大陸遊客應該對花蓮、臺東等觀光區的計程車司機印象深刻,因為他們不只是司機,還身兼導遊,負責安排觀光路線、解說、吃飯等一系列事務,當然,這時就不大可能是打表收費,通常是議價式收費,可以多人拼車分擔。

  早期的臺灣計程車,採用無線電臺人工派遣車輛,現在幾乎都改造成衛星車隊,可以通過免費的專線電話叫車,智慧型手機也可以通過APP叫車。

  大豐衛星車隊一位司機曾告訴我,加入車隊後,車隊會通過車載衛星定位系統及空車情況,分配就近的顧客給他們。每個月要求完成一定量的單,一般不能拒絕接單。除了一定月租費,每承接一筆生意需向車隊支付一定費用,但都在合理範圍。相應的,車子的保險、保養及油錢等,由司機自己承擔。資料顯示,臺灣規模不一的計程車衛星定位派遣公司,會費從1000多元到3000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00元到600元)不等,因為有規模效應,車輛維修保養會更便宜。

  因為個人計程車很難形成信譽,存在安全隱憂,車隊以整體形象保障了顧客利益。比如每輛計程車前後排都放有該車駕駛人執業登記證,列明司機的姓名、證號、車牌等詳細信息。剛到臺灣時,我的臺灣朋友都會讓我選擇大車隊的車輛,上車後就把司機姓名及車牌發給他們,以防萬一。計程車計費收據上也印製了投訴電話,若司機繞路、拒載或服務態度不好,都可以投訴,大豐衛星車隊的司機告訴我,如果被投訴,會被公司內部處罰,比如幾天內接不到派遣電話。

  正規車隊都會對司機審查篩選,統一培訓、著裝、安裝頂燈和衛星定位派遣機等,車隊並不以月租費作為全部營收來源,車身廣告、車輛維修等衍生產業佔收入比例更高。同時,司機可以隨時選擇加入或退出公司。

  收入不高但有職業尊嚴

  這些都跟大陸很不一樣。一位北京計程車司機不久前對媒體說,他和另一位司機一輛車雙班倒,和公司協議一籤就是6年。除去所交數萬元押金,每月還要交給公司「份子錢」9600元,這樣高的「份子錢」半年便可買回一輛伊蘭特,而剩下5年半全是公司收走的暴利。即便如此,車輛維修保養等日常費用還得自己掏錢,「公司就組織開開會,別的什麼都不管」。

  三十多年前,臺灣計程車必須掛靠車行,司機不僅每個月要交給車行2000元新臺幣(約合400元人民幣)的管理費,還要交10萬元新臺幣(約2萬人民幣)的牌照管理費。牌照壟斷帶來諸多問題,此後交通部門逐漸放開管制,使「個人車行」成為可能。我在臺北所遇到的計程車司機,大多為中老年人,這個行業資金、技術門檻低,成為他們就業的選擇。他們可以一直開計程車開到68歲,退休之後就要交回車牌。

  最近10年,臺灣計程車司機的平均年齡從47.1歲上升到54.2歲。在臺北開了幾十年計程車的司機李德臺曾對媒體說,收入下降後,他一個月淨賺3萬多元新臺幣(約6000元人民幣),如果年輕人在臺北靠這點收入,很難維持家庭開銷。

  去年底,臺灣交通部門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計程車司機平均每天工作9.5個小時,每個月只休息3天,平均每月營收41366元新臺幣(約8273元人民幣),扣除支出後淨收入約為2萬新臺幣(約4000元人民幣)。臺灣計程車駕駛員工會理事長林聖河去年7月曾說,司機的時薪「比工讀生基本薪資還不如」!

  有一組數據可做比較:據臺灣勞動部門統計,臺灣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的起薪為2.6萬新臺幣(約合5200元人民幣);而根據臺灣統計部門數據,2013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薪資平均為45664元新臺幣(約合9133元)。

  這也就部分解釋了臺灣計程車行業放開限制後,為什麼沒有出現爆發式增長。臺灣也有過是不是該管制計程車牌的爭論,但最後都變成不斷解除管制,讓市場自動調節。

  在臺灣,開計程車並不被看作是一個不好的職業,一輛車就可以是一個小企業,時間更自由,也擁有職業尊嚴。

(轉自微信號:taiwanshiguang)

——————————————

您可在「朝花時文」微信上查詢曾為解放日報朝花寫作的從80歲到八零後的200位作家、評論家、藝術家和媒體名作者的力作了,包括: 巴金、曹禺、冰心、郭沫若、葉聖陶、孫犁、蕭乾、汪曾祺、柯靈、傅雷、施蟄存、賈植芳、季羨林、吳冠中、賈大山

黃永玉、袁鷹、舒乙、王蒙、劉心武、馮驥才、陳忠實、莫言、王安憶、餘華、葉兆言、麥家、格非、蘇童、史鐵生、周國平、陳祖芬、陸文夫、李國文、蔣子龍、從維熙、陳祖芬、張承志、陳村、陸天明、金宇澄、劉醒龍、六六、葉傾城、嚴歌苓、張煒、畢淑敏、李潔非、張新穎、詹克明、何立偉、孫甘露、黃亞洲、薛憶溈、盧新華、孫遜、孫 惠柱、羅懷臻、葉辛、鄧偉志、陳應松、王開林

陳丹燕、趙麗宏、王小鷹、薛舒、朱曉琳、張惠雯、蘇北、王充閭、翁敏華、鮑爾吉·原野、潘酉堂、趙本夫、儲福金、葉延濱、肖復興、王威廉、柯雲路、孫顒、程乃珊、王 周生、沈嘉祿、簡平、陳啟文、劉兆林、胡曉明、曹旭、王鐵仙、沈致遠、胡建君、彭瑞高、趙玫、陳琪、陸壽鈞、向明、蔣泥

陶然、朵拉、周濤、竹林、柳萌、江曾培、湯世傑、胡曉軍、丁言昭、唐健、阮文生、貝子、胡竹豐、安諒、費寧、徐約維、丁飛龍、劉荒田、趙暢、寧白、青洋、高明昌

朱大可、柳鳴九、張頤武、王曉明、郜元寶、毛尖、梁鴻鷹、榮廣潤、王紀人、石川、聶偉、齊偉、錢乃榮、陸蔚青、馬尚龍、李有亮、翁思再、韓浩月、胡範鑄、戴平、唐若甫、老佤、任海傑、邱唐、袁筱一、陳魯民

奚美娟、黃豆豆、沈洋、馬曉暉、茅善玉、解靜嫻、鄭國鳳、柴瓊妍、夏雲峰、王雙強

曾敏之、賈樹枚、陳保平、徐錦江、繆克構、徐生民、陸梅、陳鵬舉、趙蘭英、季振邦、許雲倩、朱蕊、素素、陳丹路、劉斌、王昕、吳永進、伍佰下、徐芳

…………

以及部分轉載作者和受訪談者,包括:張愛玲、龍應臺、錢鍾書、楊絳、吳念真、豐子愷、余光中、王小波、阿城、李敖、焦晃、馬爾克斯、泉鏡花、張佳瑋、張楚、海子、梁文道、馮小剛、林清玄、陳思和、北島、劉索拉、陳染、池莉、鄭淵潔、三毛、梁實秋、林語堂、王朔、劉震雲、馮唐、許紀霖、渡邊淳一、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樹、汪國真、劉瑜、白先勇、劉德華、高倉健、柴靜、蔣勳、李碧華、陳丹青、章太炎、李叔同、胡適、陳道明、蔡康永、戴錦華、章詒和、鄭振鐸、于堅、姜文、張恨水、木心、毛姆等。

只需輸入完整姓名,就可分別查詢該作者撰寫的文章或相關訪談

這是「朝花時文」第368期。

歡迎發來讀後感或評論,請回到「朝花時文」微信封面頁直接在對話框中回復您的評論。好評點會在「花花同學會」中亮相。

# 每日朝花,時文、美文、隨筆、雜文,生活秀、思想者、名家說,一周七天中跟你交神交心。除去薦讀板塊,頭條等文字來自有近60年品牌的文藝副刊《朝花》,或是本微信原創、特約專稿及徵稿。#

加關注方法:1、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並關注「朝花時文」;2、掃描下面的微信二維碼,便可天天收到獨家文章一期。查看往期佳文,請回「朝花時文」封面頁,點右上角「查看歷史消息」。

未經許可,請勿出現用於商業目的的轉載行為。其他轉載,請註明載自「朝花時文」或標明原文出處


相關焦點

  • 南辰:打車難是改革難的縮影
    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南辰)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公共服務藍皮書:中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2011—2012)》認為,打車難的確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較為普遍的問題。藍皮書指出:53.77%的人打計程車需要10分鐘以上,只有佔總體比例11.68%的人等計程車的時間在5分鐘以內。
  • uber在臺灣受冷遇,為什麼反而值得欣慰?
  • 為什麼說美團終將放棄打車?
    佣金風波極大地破壞了美團的品牌形象,而美團也只是「身不由己」罷了——外賣之外的業務風浪太大,新興業務打車更是沒有上道,除了抓住佣金這個稻草,目前倒也沒有很多別的辦法。 佣金風波背後,是瑟瑟發抖的打車業務如果兄弟幾個不是個個都爭氣,那麼爭氣的那個只能承受更多原本不應該承受的。
  • 臺灣、東北小夥搭檔 打造用工領域「滴滴打車」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題:臺灣、東北小夥搭檔 打造用工領域「滴滴打車」作者 李晗雪 李雪峰「他去跟餐廳老闆講世界、講人類,把我氣死。」東北小夥兒鮑冠宇這樣「抱怨」他的創業合伙人、臺灣小夥兒徐韜。這個兩岸團隊,當下正構建在用工商戶與求職者間進行智能匹配的靈活用工平臺——他們比喻為用工領域的「滴滴打車」。鮑冠宇說,徐韜演講能力極強,文化水平又高,能和投資人談得特別好,但到一線市場就稍顯不接地氣;而他綜合能力強,善於和客戶打交道,「所以我們打配合」。「我們思維方式不同,天天『吵』,但也彼此離不開。」徐韜也笑說。
  • 每天打車100塊,一年打車3萬多,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買車呢?
    怎麼算都比10年打車30萬來的舒服。最後,成家的人,離家近的,肯定有車好。非發達地區的,和非發達區域的,有車好。對自己車技一點信心都沒有的,,沒車挺好(不過有樣東西叫男票,如果你是男的,有樣東西也叫男票)。
  • 打車軟體瘋狂燒錢 亂戰後皆大歡喜還是兩敗俱傷
    原標題:打車軟體瘋狂燒錢 亂戰後皆大歡喜還是兩敗俱傷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天下財經1月20日播出了《記者調查:北京打車為什麼難?》,報導所反映的打車軟體促使北京打車難的問題引發了持續關注。   本周,打車軟體間的燒錢亂戰繼續加碼。繼嘀嘀打車宣布再砸2億元補貼之後,快的打車宣布再投5億元用於獎勵。
  • 最難打車日:滴滴崩了 嘀嗒也崩了
    最難打車日:滴滴崩了,嘀嗒也崩了… 摘要 【堵哭了!多地大塞車 朋友圈哀嚎!最難打車日:滴滴崩了 嘀嗒也崩了】今年的國慶中秋假期,好像在彌補年初沒好好過的春節一樣。不僅節日氣氛很足,連交通擁堵,也比以往來的更猛烈些。
  • 滴滴:明日將成年內最難打車日,1 億補貼鼓勵司機多接單
    IT之家9月29日消息 今日,滴滴發布公告稱,據滴滴智慧交通大數據預測,9 月 30 日、10 月 1 日、10 月 7 日將是呼叫最多的三天,啟程高峰將出現在 9 月 30 日,將成為年內最難打車日。
  • 打車軟體不流行 你在香港會打車嗎?
    對於內地遊客來說,到香港遊玩,人生地不熟,時常會遇到需要打車的情形。其實,對於內地遊客來說,除了價格,香港打車還有很多值得了解的地方,所以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香港打車有哪些需要知道的事吧。  香港的的士發展  計程車在香港叫做的士。作為一個國際化的都市,香港各項現代化服務起步都比較早。
  • 臺灣一選秀女歌手打車爆粗口 遭司機怒呼6巴掌
    臺灣一選秀女歌手打車爆粗口 遭司機怒呼6巴掌 2013年06月24日 14:39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花小豬打車》優惠打車方法
    《花小豬打車》app裡面有很多的優惠活動等待著大家,如果使用這些優惠的話,會節省我們很大一筆錢。那麼,大家知道應該怎麼打車才能夠優惠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各位玩家小夥伴詳細的講解一下《花小豬打車》優惠打車方法,感興趣的玩家就請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 哈囉出行上線打車業務 等十分鐘沒有師傅接單
    10月12日凌晨,哈囉出行在其客戶端內上線了打車業務,目前在上海、南京、成都三個城市進行試點。  今年9月,哈羅單車在成立兩周年之際宣布品牌升級為哈囉出行。當時,哈羅單車聯合創始人李開逐在接受《國際金融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快會在哈囉出行的APP內接入嘀嗒、首汽等網約車的服務,與嘀嗒的合作將在10月份落地。
  • 嘀嘀打車軟體存隱患:使用者開車打電話違反交規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7日訊(記者 楊斯陽)最近, 「嘀嘀打車」漸漸步入人們的視線中,在多數乘客對其還比較陌生的時候,此軟體已在計程車司機中漸漸推廣使用。多數網友認為此類軟體方便安全快捷,為此多花些「小費」也沒有關係。為此,中經網記者親身體驗,嘀嘀打車是否真如網友們認為的那樣安全便捷?記者選擇 「嘀嘀打車」軟體,並在晚上6:30的尖峰時段叫車。
  • 嘀嘀打車約好乘客 錯搭路人請其下車
    這些車不載客,很可能是因為的哥正趕赴一筆從第三方手機打車軟體上預約到的訂單業務。    打車軟體火了!移動互聯技術悄然改變著打車的方式,但它們是否能破解「打車難」的困局?是否改變了出租行業原有的服務本質?
  • 堅決唱反調丨百害而一利的打車軟體
    在路上,計程車司機師傅一直在抱怨,自從有了各種打車軟體,他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雖然他也在使用,可是無論從性價比和方便程度來說,快車、拼車、專車都佔有很大的優勢,這讓他很苦惱。為了安慰大叔,我只得告訴他:「您不用太傷心,其實我到現在也很喜歡在路邊抬手打車,畢竟這樣安全。手機軟體對於乘客、司機和公司都有數不清的問題。」
  • 【趣城外】為什麼臺灣讓我覺得溫暖
    後來到下船我也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雖然很想和他說一聲謝謝,不過沒有等到他人。然後搭車去了七星潭。坐在海灘上把腿伸進海浪的範圍看它一波波地衝上來。身旁來了一批高中學生,就在海灘上互相推搡,放聲大笑。我看著兩個男生手拉手去撈海浪邊緣的一大截浮木,拉過來之後又繫上繩子往海裡用力拋遠。
  • 打車難 1名曼谷網友打了32輛計程車才回到家,這麼苦逼的事情,你經歷過嗎?
    第1輛,計程車開過,提示燈顯示:空車,但是攔車後並未停下。第2輛,第3輛計程車亦是如此……..第4輛,空車,停了。(網友表示不理解,為什麼已經載客,還打著空車幹嘛!)戲碼再次上演,第16-19輛計程車空車,不停。第20輛,停了,網友:「去Pinklao嗎?」 司機:「太遠了,去不了,我要趕著回去交接班。」(網友內心:好吧,不去,太遠?……..)第21-26輛,空車,不停。
  • 大數據預測明天或是今年最難打車日 青桔單車明天免費騎
    紅網時刻9月29日訊(記者 楊淑華)今日,滴滴出行發布預測,今年國慶和中秋長假期間,走親訪友和外出旅行需求旺盛,打車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預計9月30日或成年內最難打車日,其中長沙火車南站將成全國前十熱門交通樞紐,橘子洲、嶽麓山入選全國熱門前二十風景區。
  • 為什麼己經回不去臺灣工作?
    香港同事說,唉你不像臺灣人呀?臺灣人英文不是挺好?臺灣同事說,唉你不像臺灣人呀?怎麼那麼難溝通呢?大陸同事說,唉你不像臺灣人呀?臺灣人一般不好說話的。兩岸三地的關係,可見一斑啊!中秋節時,公司禮金挺……不多,同事冷笑,哼哼,還外商企業呢?分明是臺灣企業!
  • 99%的老闆和員工,都被打車票坑過
    有被辭退的員工表示,因為加班太晚,打車成為難題,所以和其他同事一起拼車,另外出租司機給的也是50元、100元這樣的定額發票,所以很難取得正規發票。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事實已經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