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萬聖節鬼節,警惕西方糟粕文化侵蝕!

2021-02-19 慢上海

我又要寫文章了,忍不住,當我看到朋友圈滿屏的萬聖節狂歡,我感到悲哀,更感到危機。中國人不斷地在丟自己的寶貝,撿西方的垃圾,讓人痛心。當下,很多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還太弱,才讓西方的糟粕文化有機可乘。這值得我們深思、重視和警惕。

 

很多中國人喜歡跟風,盲目跟風,不分好壞,照單全收,只要是西方的,就覺得是好的、對的、先進的,絲毫沒有一點自己的文化自信。而為什麼很多人只要是西方尤其美國的東西都去追崇呢?大家想過根源嗎?就是因為近代美國比我們強大,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會有強勢文化輸出,它的文化也自然被認為是優勢文化,強者為王,文化亦為王。為什麼大家不去追崇弱小國家的文化呢?這和自然界弱肉強食的道理一樣。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璀璨的歷史文化,只不過在近代跌了個跟頭,被西方趕超了,但是這條東方巨龍在崛起,厚積薄發,在強大。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積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是經過歷史長河洗澱留存下來的智慧結晶,不會因為近代一兩百年的落後而遜色於西方國家。正是這五千年深厚底蘊的優秀文化積澱,在催生著這條東方巨龍日漸強大!也正是這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底蘊,支撐著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屹立東方而不倒!這五千年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是中華文明的火種,我們絕不能丟棄!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大大這麼說,而我也深深地有這個意識。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是國家和民族積澱的生命力和源頭活水,文化亡則國危。一個國家的強大體現在文化的繁榮。中國五千年璀璨悠久的傳統文化在近代受到了破壞,導致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斷層、薄弱,而西方的糟粕文化則乘虛而入,侵蝕著國人,而國人還不自知。不禁有深深的危機感。

 

相比剛過去的周六,九月初九重陽節,朋友圈並沒有多少節日氣氛,而萬聖節鬼節卻連續數日滿屏。重陽節,是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旨在謝天地、祖先的恩德,寓意美好,1989年被定為老人節、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組織孩子參加孝老敬老的活動,從小就培養孩子孝順感恩的心,多好!而我看到的卻是很多教育機構和學校組織孩子參加瘋鬧的萬聖節鬼節。難道尊老孝老的重陽節不如西方鬼節更有意義?

 

不管是從信仰的角度和俗世的角度,這個節日都是有害無益的,有那麼多健康正能量的東西不接觸,為什麼偏要接觸這些宣揚恐怖的東西呢?而且毫無營養,能讓孩子獲得什麼益處?能讓孩子學到什麼?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這種恐怖的東西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多大的陰影和傷害,家長們知道嗎?這種糟粕文化對孩子的侵蝕和影響是直接且潛移默化的,所見所感都會入腦入心,影響孩子幼小的心靈成長。人們都嚮往健康美好的事物,為什麼要去跟風追逐這種糟粕文化?而且參加這種鬼節破壞孩子的風水,折損孩子的福氣。人都知道趨利避害,遠離不好的東西,為什麼要去靠近這種糟粕?

 

當下,各種節日同時成為商家用來招攬生意的商機,為了刺激消費,沒有節日商家還要創造出節日,中國的節日嫌不夠再把西方的糟粕節日引進來,皆為利往。而把糟粕文化引進來,對傳統文化的衝擊是很大的,就像重陽節沒什麼氛圍,萬聖節霸屏一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要學習西方,但前提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是把糟粕照單全收。我們首先要守住自己的文化瑰寶,守住自己的根和魂,再去吸收別人的優秀文化,而不是丟棄自己的優秀文化,撿別人的文化糟粕。就像孩子,首先你得讓他學好中文,再去學英文,而不是本末倒置,更不能丟自己的寶貝,撿別人的垃圾當寶貝。

 

我們要弘揚咱們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且發揚光大,這是我們自己的根,應該去澆灌,讓她更加枝繁葉茂,要讓她更加強盛繁榮!這是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

 

希望媒體、國家教育部門、學校、教育機構、社會各界正確引導傳承發揚咱們自己的傳統文化,不要再跟風大肆宣揚西方文化糟粕,不要讓西方文化糟粕鳩佔鵲巢,侵蝕我們的傳統文化,侵蝕我們的孩子。不要丟了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撿了別人的糟粕。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今人不拜先祖,而祭他鬼,以娛樂為名,以崇洋為榮,自招禍福而以為幸,遺害子孫而不自知,豈不哀哉?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警惕西方糟粕文化侵蝕,是你我不可推卸的責任。

備註:想了解萬聖節及其危害,請點擊文末

閱讀原文


小編,女,筆名翰林,楚申君,幽蘭,艾香,君子如玉、江南小女子、楚都壽春小君子,悠墨,淮南橘、江南蓮,安徽壽春人,天蠍座,熱愛古籍、古建築、歷史古蹟,熱愛傳統文化,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喜歡生活詩情畫意富有情趣。最愛養花。

現供職於人民日報數字傳播(上海)有限公司,平常喜寫文字、詩詞。追求真理,樂於助人,熱愛真善美,也愛臭美。

小編微信:jiangnanxiaojunzi

人民日報數字屏媒,又叫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智慧城市聯播網,遍布上海各個渠道,5000多臺,政府部門,黨政機關,央企國企,金融機構,所有高校,商業區,寫字樓,社區,酒店,交通樞紐,醫院等,是政府部門黨政宣傳以及企業品牌宣傳的權威媒體平臺,黨政唯一,高校第一,連結政企,直達決策層。

慢上海,

慢生活,

給恬靜的心,

一片棲息地。


相關焦點

  • 西方萬聖節的來源以及與中國鬼節的不同之處
    萬聖節是11月1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傳說公元前五百年,把這一天定為讚美秋天的節日,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尋找活人再生。這也是人死後能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人懼怕死人的魂魄來寄生,於是熄滅爐火、燭光,讓死人的魂魄無法找到活人,同時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魄嚇走。
  • 鬼都被西方人玩壞了,萬聖節為啥不像中國人鬼節那樣,敬重鬼魂?
    對亡靈(或說鬼魂)重返這一問題,雖然中西思維不同,但卻都認為亡靈會在一年中的某一天重返人間,中國由此產生了中元節(七月半),西方則產生了萬聖節。但對待死者問題上,中西又產生了巨大差異,中國對鬼更尊重和敬畏,西方則把鬼節當成過年。 一、鬼的出現 鬼,恩格斯下過定義:在人類發展的早期,人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構造,受夢中影響,產生了特定觀念……這就是靈魂不死,鬼(或者說靈魂)就是人死後的生存方式。由此可見,鬼就是一個被構思出來的概念。
  • 西方鬼節之萬聖節,由嚇鬼變嚇人,為什麼這麼鬼怪?
    感覺萬聖節就是一個歡樂愉快、慶祝盛大的節日,完全不像中國鬼節那樣陰森、恐怖、嚴肅和死寂一般。在西方,為什麼人們都不怕鬼日子的到來?而是要扮成各種鬼怪還要上街遊行,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地慶祝著這個日子。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西方傳統文化節日萬聖節。
  • 為了孩子的福祉,遠離「萬鬼節」
    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商家,似乎都挺歡迎「萬鬼節」的,或者,至少不反對。近年來,國內的「萬鬼節」活動正亦步亦趨地跟上北美的節奏。恐怖血腥的裝扮,幽暗靈界的背景絲毫沒讓中國人停下來分辨一番,因為許多國人已經在腦子裡設定系統默認值:「西方文化都是好的」。
  • 萬聖節--為了孩子,我們應該要遠離!
    所以,鬼節的實質就在「萬聖節」的名號下得以在英倫三島保留下來(如此看來,實際上羅馬教會的這一行為起到了保護這個異教傳統的作用,這真是一件詭異的事情)。隨著新大陸的發現和「新世界」的崛起,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將鬼節習俗帶入北美洲和大洋洲諸國。
  • 西方的鬼怪更帥?那也不要盲目效仿!丨讀史知今11.01
    11月1日,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又來了。中國的鬼節一直以來都帶有一層恐怖氛圍,傳說七月十五地府會放出全部鬼魂,鬼魂會遊蕩在人間,也因此衍生了無數的靈異恐怖故事,司機走夜路撞上鬼、半夜鬼敲門等,因此民間在鬼節一直有許多禁忌。
  • 萬聖節即將到來,盤點世界各國鬼節
    萬聖節快要到了,在準備接受驚嚇的同時,大家知道世界各國不同的文化都會孕育出不同的與鬼有關的節日嘛嘛?1.萬聖節 公曆11月1日隨著西方文化的滲入,大部分國民也開始過起了萬聖節。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其實是讚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八月十五慶祝豐收一樣),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最熱鬧的時刻 。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錯誤翻譯為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萬聖節應被翻譯為Hallowmas。
  • 鬼節、宗教節日還是孩子們的狂歡節?萬聖節的來歷和演變
    情人節,聖誕節和萬聖節,是現代西方世界輸入到中國的最有名的節日。國粹人士往往對這一類帶有宗教色彩的節日十分不屑,認為中國人沒有基督教文化背景,過這種節日實在莫名其妙。其實這些節日在西方世界早就世俗化了,萬聖節也不例外。更何況,這些節日其實都是基督教從古代其他民族那裡「拿來」的文化產品。與聖誕節和情人節不同,萬聖節可以說是保留了更多的歐洲古代神話和民俗的特徵。
  • 英美文化:萬聖節相關的英語表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美文化:萬聖節相關的英語表達 2013-01-11 22:24 來源:英美者 作者:   萬聖節
  • 傳統文化的三大神節三大人節三大鬼節是啥
    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一些傳統的中國節日卻很少有人過了,小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國傳統的節日,傳統文化中的三大神節、三大人節、三大鬼節都是什麼呢?一、三大神節:神節是對神明的祈禱!三大神節分別是農曆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民間認為三六九是吉祥的數字。這三個日子是吉祥數字的重疊。是拜神祈福的最好日子。1、三月三是王母娘娘蟠桃會,是軒轅黃帝的生日。
  • 中國孩子沉迷的「萬聖節」,追捧的背後,是下一代人的文化迷茫!
    近年來,文化自信的呼應越來越強烈。但是就在這樣的呼喚下,仍然抵擋不了外來文化的強勢進攻。前段時間被大多年輕人熱切追捧的「萬聖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家對這個外來「鬼節」追捧的程度,要遠遠的超過我們「本土」的傳統的「鬼節」——中元節。既然如此,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這些外來的節日為什麼能夠在國內大行其道,而相比之下,國內的節日卻被人淡然視之。1.
  • 請救孩子遠離Halloween「萬鬼節」!
    「萬鬼節」始於2000年前的愛爾蘭、英國和法國北部,起源於凱爾特人信奉的古老異教。他們在當時的11月1日慶祝新年,這一天標誌著黑暗寒冷的冬天的開始,也是與人類死亡相關的時間。10月31日晚上,人們認為離開家就會遇到鬼魂……所以他們穿著服裝扮成鬼魔,並發出古怪的聲音,使死神認不出自己,避過災難。這就是今天萬鬼節化妝舞會的由來。
  • 「萬聖節」的鬼把戲, 請離中國小孩遠點
    但有一種現象不應當被提倡,就是一些幼兒園小朋友被變成了「萬聖節」主力軍,跟成年人在氣氛推動下過「節」不同,小孩子基本都是被大人有意識地組織起來,並參與到這個西方鬼節當中。小孩子過萬聖節好不好?有人會說,就是圖一樂,只要不鬧出事,沒什麼大不了,多多包容,這個邏輯也適用任何一種洋節。不過,既然常說「包容不同聲音」,那就說說小孩過鬼節的問題。
  • 寫在中元:中國的鬼節為什麼不熱鬧
    相比之下,西方的鬼節就熱鬧很多,比如萬聖節。萬聖節隨著移民傳入美洲大陸之後,人們用當地盛產的南瓜鏤空做燈,比蘿蔔燈看起來要可愛滑稽得多,從此,南瓜燈(「傑克燈」)才成為萬聖節的標誌性符號。巫婆、掃帚、黑貓等則是凱爾特人神話和巫術儀式在萬聖節的文化殘留。為什麼我們家的鬼這麼冷清,別人的鬼那麼嗨皮?中國鬼節大多數是以祭鬼為主,中國人把鬼視為死去先人的魂靈,這合乎中國人追先悼遠的俗信。
  • 請讓你的孩子遠離Halloween「萬鬼節」!
    無數的大人、孩子們忙於各種萬鬼節的化妝宴會,不僅把自己裝扮得「鬼魔鬼樣」,而且誘導孩子在各處搗蛋拿糖吃。即便是以「教書育人」為主旨的學校,竟也效仿起這個可怕的節日,在學校裡讓學生參與各種邪惡、恐怖的魔鬼裝扮!人們以為這只是一個娛樂遊戲,殊不知正中了魔鬼的圈套,無意之中參與了一場邪惡的魔鬼崇拜!「萬鬼節」始於2000年前的愛爾蘭、英國和法國北部,起源於凱爾特人信奉的古老異教。
  • 餐廳下周都要搞萬聖節,中元節為什麼幹不過它,外國鬼香嗎?
    朋友說,他們的餐廳下周萬聖節,老闆讓他們做各種裝飾和蛋糕,他說為什麼中元節不搞活動,偏偏要過外國的鬼節!中元節為什麼幹不過萬聖節,難道說外國鬼香嗎?每年冬天都是西方格外重要的時間段,萬聖節、聖誕節等傳統節日都集中在這一時期,而各家餐廳不能放過這大好的宣傳機會,西方的萬聖節是每年11月1日,萬聖節起源於凱爾特人的鬼節,後來經過不斷演化,逐漸成為紀念聖人的節日。萬聖節也叫西方的鬼節,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這一天叫做萬聖節前夜(Halloween)。
  • 基督徒為什麼不慶祝萬鬼節
    基督徒最困惑的日子當屬Halloween(我稱它為萬鬼節而非萬聖節,容我後述。)因為它似乎不太像一個宗教節日,也弄不清它背後到底在搞些什麼,只知道有裝鬼裝怪的玩意兒在裡頭,感覺上更像一個社會商業活動,甚至認為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
  • 四川一家長怒斥培訓班給小孩過洋節,這是小題大做還是文化侵蝕?
    現場視頻 隨著全世界文化的開放和交流,西方節日也漸漸傳到中國,像平安夜、聖誕節、西方的情人節等等。 當然中國的節日也會傳入了其他各國,比如咱們的春節、端午節。甚至在2005年的時候,韓國將端午節為自己國家的物質文化遺產。
  • 你們想要的萬聖節恐怖電影~
    西方的傳統鬼節「萬聖節」,西方的鬼節「萬聖節」和我們東方的鬼節「中元節」在氛圍上有著明顯的區別。
  • 萬聖節是幾月幾日2020 萬聖節有什麼傳說
    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但近些年來在國內也甚是流行,不少喜歡熱鬧的年輕人都會在萬聖節前幾天或當天參加遊玩場所舉辦的萬聖節活動。那麼2020年的萬聖節是幾月幾日呢?萬聖節有什麼相關的傳說呢?  萬聖節是幾月幾日2020  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它的時間是每年的11月1日,而在萬聖節前夜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