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人民日報微信公號發布了空軍新版招飛宣傳片。
宣傳片結尾處,殲-20戰機塗裝罕見標誌畫面首次曝光!
紅五星
短短1分鐘的宣傳片中,包括殲-10改進型、殲-16等空軍多型先進戰機亮相。而最讓人振奮的,無疑還屬現役最先進四代戰機殲-20。
據「政知道」微信公號報導,宣傳片結尾處,殲-20座艙下方首次出現實心紅五星、空心紅五星兩排標誌:實心紅五星位列第一排共5枚,空心紅五星位列第二排共3枚。
類似塗裝其實在解放軍空軍中並非第一次出現。故事還要從抗美援朝志願軍空軍駕駛員王海說起。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大廳內,陳列著王海在朝鮮戰場上駕駛的蘇制米格-15殲擊機。銀色機身上標有紅色的「079」編號以及9顆五角星。而這些五角星的噴塗方式和上述畫面中並無二致,分為兩行,上面的4顆紅星是實心的,下面的5顆為空心。
「上面4顆實心的紅星代表擊落敵機4架,5顆空心代表擊傷敵機5架。」空軍專家楊宇傑在央視《講武堂》中講解道,實際上這是當時世界空軍通行的一種做法,一方面激勵戰友奮勇殺敵,另一方面威懾戰場上的對手。
軍事評論員宋忠平解釋稱,平時沒有實戰機會的情況下,在類似空軍「金頭盔」演練等貼近實戰的演訓對抗中,優勝的飛行員和戰鬥機也可以採取這樣的方式塗裝來彰顯「戰績」,以此來激勵飛行員和樹立榮譽感。他表示,沒有實戰就把每次演訓當做實戰,這也是空軍積極練兵備戰的表現。
「王海大隊」
解放軍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已於今年8月2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王海,威海乳山人,1926年1月生,1944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6月參軍。
資料顯示,王海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飛行員,在戰鬥中共擊落擊傷敵機9架。王海所屬的原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一大隊組建於1950年,先後入朝擊落擊傷敵機29架。除王海外該大隊還湧現出多名戰鬥英雄,1964年該被命名為「王海大隊」,1991年被授予「模範飛行大隊」榮譽稱號,被軍媒冠以「空中王牌」的美譽。
「王海大隊」稱號一直延續至今。目前該大隊隸屬於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中國軍網曾披露,「每一位『王海大隊』飛行員駕駛的戰機上,都有象徵擊落擊傷敵機數量的五角星閃耀。」
上述宣傳片中的畫面顯示,空軍飛行員換衣間衣柜上,懸掛著「王海大隊」成員當年在朝鮮戰場上的合影。
「王海大隊」曾先後兩次入朝作戰。在抗美援朝空戰中,平均飛行時間只有幾十小時的一大隊飛行員在大隊長王海的帶領下,以「刺刀見紅」的戰鬥精神與曾經參加二戰的美國王牌飛行員進行近距離空中格鬥,共擊落擊傷敵機29架,創造了15 :0的輝煌戰果,湧現出擊落擊傷敵機9架的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王海(上圖左);擊落擊傷敵機7架的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孫生祿,擊落擊傷敵機4架的二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焦景文(圖右)。
17:0!
2019年,空軍首次披露消息稱,「王海大隊」已列裝新型戰機。隨後,央視新媒體平臺播發視頻配文稱,官方證實,「王海大隊」列裝殲-20戰機。
上個月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媒體指出,殲-20戰機現身距臺灣僅500公裡的衢州機場。發言人吳謙回應稱,武器裝備的具體部署地點事關軍事秘密,但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挫敗任何形式「臺獨」分裂勢力的能力始終都在,意志堅定不移。
此外,在上述宣傳片中,還出現了王牌飛行員郝井文的特寫。目前擔任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的郝井文此前曾表示,「作為王海大隊的傳人,現在無論是日常訓練、還是執行重大任務,我們都要把扛紅旗、爭第一作為我們的目標。而如今我們要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性戰爭,更需要我們密切協同,攥指成拳形成合力。」
而就在幾天前,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刊文披露,今年舉行的某次空中對抗演訓任務中,「王海大隊」年輕飛行員陳鑫浩,面對來自不同方向多批「敵機」的攔截,與戰友靈活協同、勇敢出擊。在兵力明顯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以「0損傷」的代價一舉「擊落敵機」17架。
「你很難想到,陳鑫浩駕馭這款新型改裝戰機飛行時間剛過100小時。這種情形,與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空戰情形何其相似。儘管跨越歷史的天空,但咱們飛行員骨子裡的勝戰精神仍然充盈如初:聞戰則喜、英勇頑強、敢打必勝、有我無敵!」「王海大隊」大隊長楊俊成說。
「王海大隊」先後3次榮立集體二等功,5次榮立集體三等功,27次被評為先進,1991年5月被空軍授予「模範飛行大隊」榮譽稱號,1991年6月被原總政治部通報表彰為先進基層黨支部。2006年1月被空軍表彰為「先進基層單位標兵」,2007年6月被空軍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人榮獲一級戰鬥英雄稱號,4人榮立一等功。近年來,「王海大隊」官兵傳承先輩「空中拼刺刀」精神,積極投身練兵備戰,先後有8人次勇奪空軍「金頭盔」和「金飛鏢」。
如今,雖然空戰模式已發生很大變化,但「空中拼刺刀」精神在「王海大隊」新一代飛行員心中依然熠熠生輝。他們正以「聞戰則喜,英勇頑強,敢打必勝,有我無敵」的血性膽氣,在建設世界一流空軍的徵程中闖新路、打頭陣、當尖刀。
曾經,「王海大隊」所在部隊被某型飛彈精確命中率低所困擾。這一「短板」怎麼攻克、誰來攻克?時任「王海大隊」副大隊長王立主動擔綱並立下「軍令狀」:保證「啃」下這塊「硬骨頭」!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儘快攻克這一難題,學原理、啃數據,那段時間,王立雙眼熬得通紅,困了就靠在椅子上打會盹,一本本資料被翻爛,一組組數據被驗證。空地協同、精準操控、深度檢測、機彈艙匹配……麻雀被一點點解剖。一幀一幀的視頻回放,一次一次的模擬演算。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不斷模擬發射,優化彈道數據,王立總結出外在因素與飛彈發射之間的對應關係,找到發射飛彈的最佳時機和修正偏差的有效方法,飛彈命中精度大幅提升。
接下來的故事,沒有出乎人的意料。當年底,王立隨部隊外出進行實彈打靶。他利用研究成果,發射飛彈直擊靶心。這精準一擊,標誌著該型彈藥命中率有了新突破。
翌年盛夏,空軍突防突擊比武競賽在大漠戈壁激戰正酣。王立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自信地駕駛戰機,準備以遠程精確制導飛彈突防攻擊某目標。不料,天氣突變,攻擊條件接近日常實彈訓練極限。與此同時,靶場傳來消息:4個靶標刮飛3個,剩下一個,倒了一半。打,風險明擺著;不打,這種極限天氣,是檢驗該型飛彈實戰性能的難得機遇。
「打!」王立跨上戰機,加力起飛。一個「打」字,彰顯的不是頭腦一熱的匹夫之勇,而是「王海大隊」飛行員把「一切為打仗、時刻想打仗、敢於打硬仗、保證打勝仗」的孜孜追求,轉化為不懼生死考驗、出色完成任務的實際行動。
帶著對這一飛彈極限性能的研究數據,王立連續超低空突破對手層層截擊。按事先規劃的方案,以教科書般的戰法,精確命中僅存的「半個」靶標,首創該型飛彈極端惡劣條件首攻命中的紀錄,並摘得比武最高桂冠——「金飛鏢」。
「歷史告誡我們,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空軍,就無法守護和平的天空。今天,面對各種安全威脅和挑戰,我們更應該『敢』字當頭,把尖刀磨礪得更加鋒利!」從「王海大隊」成長起來,如今已是「王海大隊」所在旅參謀長的王立說,這幾年他們在海上方向與外軍飛機當面相遇日益頻繁,每次都以專業的應對、果敢的氣勢,圓滿完成各項急難險重任務。
新時代號角催徵,「空中尖刀」今朝更鋒利。夜間轟炸射擊、海上對抗空戰、戰術空中加油……他們用一個個「首次」,展現新的風採;把載荷拉到最大、實彈打到邊界、遠海飛到盡遠……他們用一項項紀錄,續寫新的輝煌。
往期精彩回顧
來源:東嶽客綜合政知道
原標題:《殲-20機身現罕見標誌!故事還要從這位山東老英雄說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