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在成為畫人之前

2021-02-13 壽山石文化網

提到黃賓虹,我們最熟悉的是他那句略顯蒼涼的預言——「我的畫要五十年後才能為世所知。」

黃賓虹說這話的時候已是在他生命的最後時段,如今的黃賓虹之作,果然如他自己所言,為世人所重。當年白送別人都不要的畫作,數十年後身價飛漲,而《黃山湯口》一作甚至在拍場上演了突破三億成交的華麗逆襲。如今,即便是他所寫的一張小小扇面也能輕鬆走上數百萬元的高位。

 黃賓虹《黃山湯口》

中國嘉德2017年春季拍賣會 

成交價:345,000,000元

縱然依舊有人認為:「黃賓虹我看不懂,不過是大家叫好,我跟著拍拍手」。但黃賓虹其人其作的深厚底蘊價值,卻是真實的。想要看懂他的畫作,需要先明白他的本心。

吳冠南先生曾這樣評價黃賓虹:「人的一生有多少精力和學養?居然令黃賓虹先生在考古、繪畫史、金石學、畫法、書法、篆刻等諸多研究領域,取得令人咋舌的豐收。真的不可思議!而黃賓虹先生就是在不可思議處,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偉大!」

這一切其實是必然,只是被認識的太晚,我們都忽略了在作為一個畫家之前,一直以「士人」自居的黃賓虹。

黃賓虹

時常有人評價黃賓虹的畫有一種別樣的「內在美」,這和他從小在家中營造的濃厚的文化氣氛是脫離不開的。黃賓虹的父親黃定三是一個「好儒」的徽商,黃賓虹談到父親的時候說他是:「凡能文之士,宦遊名公,恆相過訪,亦莫不禮接之,書問往來無虛日。」

父親先後為黃賓虹請了十幾位先生,甚至才十歲就把他送到杭州求學。即便在後來家境逐漸衰落,父親也堅持讓黃賓虹在書院學習,希望他能在科舉中出人頭地。不過到最後因為各種原因,黃賓虹還是放棄了科舉,成為了一個簡簡單單的讀書人,他今後的人生也是從這一刻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黃賓虹的家鄉安徽省歙縣潭渡村

古時的讀書人講究「六藝」,許多人都在書法和繪畫上頗有建樹,黃賓虹的繪畫也是從他父親那裡開的蒙。黃賓虹從四歲開始就跟隨父親學畫,並在親友前誇他「此兒有悟性,可以習繪畫。」黃賓虹也曾說過父親要其臨摹《松菊圖》一事:「家藏《松菊圖》為金華老畫家倪易甫得意之作。餘十歲時,奉父命臨摹至再,印象甚深。」

黃賓虹 癸巳(1953年)作 高閣清話

也是在這懵懂的少年時期,黃賓虹還接觸到了他摯愛的另一門藝術,那就是金石篆刻,這也成為了他一生最高的學術貢獻。黃賓虹的篆刻是「偷學」來的,王伯敏教授在《黃賓虹》一書中這樣寫道:

「他的父親藏有鄧石如、丁敬身的印集,但嫌他年紀小,只給他看了一下,就放回書箱。有一次,他趁父親外出,偷偷地把它取了出來,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臨刻了鄧石如的篆刻十多方。他的父親回來,看到這些臨刻,初還不信,及到親眼見他奏刀時,才驚呆了。那時黃賓虹只有十一歲。」

我們都知道黃賓虹痴迷於古璽的收藏,這個愛好是起源於同鄉清代著名印章鑑賞家汪啟淑的影響。黃賓虹的老家距離汪啟淑的故裡有著六、七十裡,他早年往來於江淮之間,每每舟行此地時必要徘徊瞻望,他自己也曾說過:」積逾歲月,獲兼遐逖,蓋多汪啟淑退齋所藏者也「

黃賓虹藏 古巴蜀印

1884年,二十一歲的黃賓虹初到揚州,這裡正是全國印學的中心,徽派、浙派、「揚州八怪」等重要印人兩百年來都匯聚於此,黃賓虹就在這裡繼續學習篆刻,並深受徽派和浙派的影響 。年少時的黃賓虹還是個思想激進的革命青年,後因「革命人」的身份被告發之後避難到了上海,從而開啟了一段新的藝術生涯。

1954年 黃賓虹與諸樂三在杭州飛來峰洞外

當時的上海是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黃賓虹的藝術生命也算是真正的活躍了起來。他先後參加和發起了國學保存會、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南社、貞社、國學商兌會、藝觀學會等團體的活動,並且結識了一大批像吳昌碩這樣的藝術家和學者,大量的觀摩學習,使得他自身的藝術水平也不斷提高。

1911年 上海愚園南社雅集

1930年前後與原新安中學堂師生合影(黃賓虹前排中間)

也是到了上海之後,黃賓虹開始更加熱衷於古璽的收藏,都是耗費心血收藏來的罕見精品,多達兩千餘鈕。無論是他在上海工作、活動,還是在」七七事變「後困居在北平,或者是1948年南下遷居杭州,他隨身所帶的除了一箱古書畫,就是一箱是近千方鍾愛的古璽印。

戰國 齊 十四年十一月師紹

浙江省博物館藏

戰國 鳳紋

浙江省博物館藏

也因為這份摯愛黃賓虹對古印璽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研究,在印學上相當有建樹,特別是在秦漢古璽的方面影響相當深遠。他一生幾乎沒有中斷過對印論的研究和寫作,有時一年達到四篇,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都是他作為一位印學家的專注與熱忱,這不是一個一般的畫家或者篆刻愛好者所能企及的。

漢 雙猿攀樹紋

浙江省博物館藏

漢 騎獸紋

浙江省博物館藏

《黃賓虹藏古璽印釋文》

雖然黃賓虹收藏的古璽數量龐大,可他自己的篆刻卻很少,他的自用印大多數都是他的朋友、弟子所刻。像是趙穆為他所刻的「黃志之印」是他早期作畫時常用的。1894年,黃賓虹往揚州時途徑杭州,遇到趙穆,請他刻了「黃質之印」、「樸丞」、「樸丞翰墨」諸印。可惜的是當時黃賓虹只有三十一歲,而那一年卻是趙穆生命中的最後一年。

趙穆刻 黃賓虹自用「黃質之印」

浙江省博物館展出

黃賓虹晚期常用的兩方印——「黃山山中人」和「冰上鴻飛館」均為其自刻。「黃山山中人」朱文方印是黃賓虹古璽風格類的代表印章,還有像是「黃質賓虹」白文方印也是此類風格,清俊健勁、古拙舒和。

黃賓虹刻 「黃山山中人」印

浙江省博物館展出

黃賓虹刻 「黃質賓虹」印

浙江省博物館展出

另一方「冰上鴻飛館"朱文長方印是屬於仿浙派,據說此印是1945年黃賓虹聽聞抗戰勝利時所做,那是他已經在北平」蝸居「了8年之久,用此印表達了振奮之情和南歸的心願。

黃賓虹刻 冰上鴻飛館印

浙江省博物館展出

黃賓虹在上世紀20年代之後就很少刻印,其自用印多為他中早期的作品。雖然他一直致力於繪畫的探索,但在篆刻上並沒有自成一家的突破。用印雖同,而心境卻不同,這些印章或許正是他在藝術風格轉化和人生經歷的印證。

黃賓虹自用「瀕公」印

邊款:瀕字見漢器,爾疋刻

壽山石 鼠嬉鈕

黃賓虹自用「潭上質」印

邊款:擬秦小鈢刻寄濱虹社長 壺父

昌化石

古來畫者,多重人品學問,不汲汲於名利,進德修業,明其道不計其功。雖其生平身安淡泊,寂寂無聞,遁世不見知而不悔。曠代之人,得瞻遺蹟,望風懷想,景仰高山,往往改移俗化,不難騷騷而幾於至道。

這就是黃賓虹對「畫人」身份的理解,他一直都是以「士大夫」自居,認為畫學是其「遊藝之一」,但他又認為畫學是有無用中的大用,可以進道,可以濟世。黃賓虹晚年非常勤於傳播「畫學理念」,或許更應該看成是一種傳「道」,在他孤寂的藝術道路上,就是這種精神一直在默默支撐著他前行。

20世紀50年代攝於杭州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  購藏壽山石珍寶

相關焦點

  • 黃賓虹與汪採白幾代人的交往
    1937年北平藝專部分師生合影,前排依次左三起汪採白、黃賓虹、溥儒。談汪採白的交往首先要說的就是黃賓虹,黃賓虹不僅是汪採白兒時的老師,他們之間的交往也是貫穿一生的,汪採白對黃賓虹終身執弟子禮,二人的師生感情十分深厚。
  • 黃賓虹的「五筆七墨」
    黃賓虹一勾一勒,除了畫巖石或山崗外,還用以畫出山的大勢。寫生稿也是這樣一勾一勒畫成。一勾一勒,不但要勾出形,還要勾出勢,更要體現出意。對善畫者來說,這是一局畫的起手,大器在後。 再有,畫上產生「肉多骨少」時補筆完善之。 第二步:點墨或點色--墨破色與色破墨--潑墨(彩)鋪水--焦墨宿墨理層次 4、點墨或點色:黃題畫雲:「細而不纖,粗而不獷,氣在筆力,韻在墨彩,北宋人畫,渾厚華滋,六法兼備,層層點染,常積數百遍而成。」打點,還起以點作皴的作用,同時又用以補氣。點彩宜虛不宜實。
  • 骨法用筆:黃賓虹書法
    (瞿兌之《賓虹畫論》)充分肯定了中國畫特別在亂世中拯救、振奮民族精神的時代責任。黃賓虹甚至把傳統士大夫「三不朽」的概念賦予中國畫:「中國畫有三不朽:一,用墨不朽也;二,詩、書、畫合一不朽也;三、能遠取其勢、近取其質不朽也。」(王伯敏編《黃賓虹畫語錄》)
  • 黃賓虹教你學畫畫
    徒畫臨摹,得不到自然的要領和奧秘,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創造性。事事依人作嫁,那便沒有自己的見解了。 ——見朱金樓《近代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上)》(刊1957年《美術研究》二月號)(八)畫山水要有神韻,畫花鳥要有情趣,畫人物要有情又有神。圖畫取材,無非天、地、人。
  • 見山推薦閱讀——黃賓虹畫語錄
    特別提示:畫家推介,作品照片十張左右,簡歷,以及評論文章,不多於一萬字,截止2015年元旦,均免費宣傳,敬請賜稿:1015450870@qq.com.敬請宣傳。聯繫微信:jianshanlinhai.畫  理(一)  中國古代優秀的畫家,都是能夠深切的去體驗大自然的。徒畫臨摹,得不到自然的要領和奧秘,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創造性。
  • [漲姿勢]黃賓虹論畫理畫法
    徒畫臨摹,得不到自然的要領和奧秘,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創造性。事事依人作嫁,那便沒有自己的見解了。——見朱金樓《近代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上)》(刊1957年《美術研究》二月號)   (二)   作山水應得山川的要領和奧秘,徒事臨摹,便會事事依人作嫁,自為畫者之末學。——1948年語。
  • 【愛藝課堂】黃賓虹山水與「黃瓜棚理論」
    在黃賓虹山水畫中,有一路以線條為主的畫,畫中線條就像當年我爺爺搭的那個黃瓜棚,不整齊但很堅固實用。其中,有像作支架的粗樹枝一樣的骨線,又有像作輔料的小樹枝一樣的輔線。黃賓虹山水,一幅畫千筆萬筆,用作定形的骨線並不多,就像一座黃瓜棚,用材很多,但用作固定的支架沒幾根。黃賓虹畫中的線條,看似橫七豎八,沒有頭緒,實際上筆筆脈絡相通,沒有一筆虛設。骨線雖少,但每一筆都溶秦鑄漢,力可扛鼎。
  • 黃賓虹:絕似物象者,此欺世盜名之畫!
    黃賓虹(1865-1955) 畫中氣韻當於熟處求生,不似之似方為神似,洵屬名言。 吾甚愛石濤「對花作畫將人意, 畫筆傳神總是春」句,此是詩,亦是畫理。 畫宜熟中求生。 畫山水應生而帶拙,畫花卉則剛中見柔。 柔易俗,故柔中應求拙。 富貴、野逸乃畫花鳥者所自分總。
  • 黃賓虹的《黃山湯口》為何能夠價值3.45億
    ·近現代」起拍,價格很快突破億元大關,隨後更是以1000萬元的競價階梯上升,在場內多位買家之間展開競爭,最終以3億元落槌,加佣金以3.45億元成交,成為本場估價最高拍品,且大幅刷新了黃賓虹作品拍賣紀錄。
  • 當齊白石黃賓虹「相遇」:西子湖畔對賞「秋蕊香」
    「秋蕊香——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展覽現場此次展覽聚焦齊白石、黃賓虹晚年成熟時期花鳥畫作品,將兩位大師的花鳥畫作品首次對比展出,可謂「雙峰並峙」。據主辦方介紹,展覽展出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作品及畫稿170件左右,分為「不似之似」「神逸並美」「畫之真訣」三個版塊,通過比較作品內涵的審美趣味和價值取向,探究其繪畫語言、藝術風格形成的內在理路,總結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藝術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為傳統中國花鳥畫藝術現代轉型提供有益滋養和範例,藉以探討中國花鳥畫在當代傳承、發展及創新的可能性路徑。
  • 【每日一圖】黃賓虹 |《壬辰年山水》高清詳解
    這些作品多簡筆,以重墨勾勒點畫,或加潑中淡墨,或略施花青、赭石,或全以焦墨出之,筆跡恣縱,乍看之下,物形與筆墨可謂散、亂、無法,反覆口味,又可見散中之不散,亂中之不亂,無法中之法。總之,近於兒童塗鴉,又有不覺然間的老到控制。這全是眼疾造成的嗎?似乎不是,因為題款書法還保持著並不散亂的結體與行氣,表明他的眼疾還沒到全不能視物的地步。
  • 別光羨慕黃賓虹賣了3個億,當年是「被低估」的大師!
    熱鬧的競拍現場昨晚很多人都很興奮,也很羨慕,這則消息刷爆了朋友圈:黃賓虹的作品《黃山湯口》賣了3個億,加佣金最後成交價為3億4500 萬元!!黃賓虹刷爆了朋友圈,6月19號的夜晚成了藝術界的不眠之夜,也是個興奮之夜、振奮之夜,當然也少不了羨慕嫉妒恨!但是當年的黃賓虹可沒有那麼受歡迎,他的作品捐出去人家都不要!硬捐了,30年後包裹才打開!大師們的大紅大紫、風光無限人人都能看到,可大師們的寂寞和無奈又有幾人知?
  • 當代中國畫教育為什麼出不來大師,請聽一代宗師黃賓虹先生說什麼
    在追逐新奇的時代,「寧迂勿妄」已經成為時髦,黃賓虹先生這四個字仍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對於古代傳統,他提倡臨摹宋元畫,說宋元畫「渾厚華滋」,格調高華;不大提倡臨摹明清畫,認為明畫「枯梗」,清代畫「柔靡」;他又提倡臨摹「士人畫」,反對臨摹「庸史畫」(或稱「文人畫」)。臨摹古人作品,要臨摹原作,而不能只臨畫譜、複製品。
  • 黃賓虹:作畫當以不似之似為真似
    人到閒處,你我他。賞曇花能讓人變得清明與寧靜。如果地球與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曇花雖然弾指芳華,轟轟烈烈,但也是剎那美麗,瞬間永恆!人呢,以百年記,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多天,在歷史長河中,能有雪爪鴻妮,實是不易。有一付對聯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
  • 曾經1元沒人要的畫,如今拍出3.45億! 中國書畫暴漲了3億倍...
    黃賓虹活著的時候,收藏家嫌畫的髒,黑乎乎的,畫送都送不出去。黃賓虹有次在上海開畫展,只有一個人買他的畫,黃賓虹激動壞了,送了他一堆,這個人叫傅雷。在1951、1952年,黃賓虹的畫才漲到一元錢一張。和平畫店創辦人、榮寶齋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任經理許麟廬之子許化遲回憶,上世紀50年代初,父親許麟廬的「和平畫店」在齊白石的支持下開業,郭沫若、徐悲鴻、傅抱石、張伯駒、李苦禪、啟功、黃苗子、黃永玉等,都是常客。
  • 他是民國的藝術大家,斥巨資買下黃賓虹推薦的書法,卻成了贗品
    但凡事玩收藏的人,都知道一件事情:如果想鑑定,一定要找專家。但這句話也不完全對,有時候專家也會有打眼的時候。民國時期曾有一位藝術大師,他在朋友的建議下買一幅對聯,想不到卻自陰溝裡翻了船。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黃賓虹的山水畫是新世紀之初中國畫向傳統回歸的一座燈塔!
    黃賓虹的山水畫是新世紀之初中國畫向傳統回歸的一座燈塔。眾所周知,中國畫在經歷了20世紀向西方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歸攏之後,表現現實的寫生性山水以及凸顯畫面視覺形式感的山水幾乎成為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畫學的變革大勢。但此種山水畫變革,雖具有貼近生活的親近感與視覺感官上的新穎性,但山水畫超越現實的精神體驗與情感釋放卻日漸式微或消損。
  • 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開幕 浙美浙博和北京畫院館長來了次對談
    大家對黃賓虹熟悉嗎,對齊白石熟悉嗎,但是兩個人的花鳥畫有何異同?不熟,黃賓虹的花鳥畫更不熟悉了。平時我很少看到黃賓虹的花鳥,這次在浙江省博物館看到,感到非常驚豔。他提供了一套我非常不熟悉的花鳥畫方式,希望明年北京的藝術愛好者也能見識一下。
  • 黃賓虹總結出「五筆七墨」的筆墨方法並充分發揮,開創個人風格
    黃賓虹早先活躍於江南,成名於上海,最後卻在北平成就了畫藝。黃賓虹擅長山水畫,受徽派畫家的山水畫影響很大。黃賓虹與齊白石並列被稱為「南黃北齊」,南有黃賓虹,北有齊白石。黃賓虹研究出了自己獨特的筆墨方法,即「筆法五字訣」與「墨法七字訣」。
  • 德藝雙馨,深根傳統,立足時代 ——弘揚黃賓虹學術精神
    評審委員文章(按年齡排序) 有感於書法「美」「醜」之辯    孫    克 \ 3試談黃賓虹的內美和現代意識   姜寶林 \ 9賞梅與畫梅   鄧福星 \ 15山水畫的精神   龍   瑞 \ 18中國畫要有中國的藝術境界   霍春陽 \ 22正大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