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姐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經常會陷入一種幻想。
有時我是《永不妥協》裡的茱莉亞·羅伯茨,有時是《公主日記》中的安妮·海瑟薇。
這感覺 so good,現在還戒不掉。
生活經常會把我們曬蔫 ……你懂的。
所以我們常常需要一些讓自我感覺好起來的電影。
今天杉姐推薦一部勵志電影,它也有同樣功效。
《大創業家》
可以說,《大創業家》是一部為所有有雄心壯志的吃貨而生的電影(反正杉姐看完是想開店的)!
在這裡,你能近距離的看(yi)到(yin)整個漢堡包的製作過程。
煎牛排是第一步。
第二步,擠番茄醬。
第三步,黃芥末醬。
第四步,兩片酸黃瓜。
第五步,剛剛好的蒜蓉。
一切都組裝好後,包裝。
等等,有沒有覺得哪裡不對勁。
沒錯,《大創業家》講述的就是家喻戶曉的麥當勞餐廳發家史。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跨國連鎖餐廳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漢堡包帝國。
一個世界快餐連鎖的奇蹟。
被稱為最偉大超值的美國食物。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麥當勞的故事一定是足夠精彩的。
男主雷是一個52歲的奶昔攪拌機推銷員。
他的推銷詞讓人難忘。
你不需要多用途食物攪拌機,因為你沒有賣出足夠多的奶昔。
奶昔商業帶動所有的食品供求,這就是雞和蛋的原理。
即使推銷詞聽上去像是一個十分轟動的「巴菲特定律」。
但他依然被拒得很慘。
大多數人都只是像這位先生一樣,表示「呵呵」。
正在他垂頭喪氣之時,忽然有家店一口氣訂購了8臺奶昔攪拌機。
在那個汽車餐館日漸低迷的年代,是什麼樣的餐館需要一次性製作30杯奶昔?
雷很好奇。
這家餐館就是世界第一家麥當勞店,位於加州聖貝納迪諾14街加8街。
走到店門口的那一刻,雷就被吸引了。
畢竟,坐在店門前的女孩是這樣吃漢堡的,美女+美食+慢鏡頭,這個活廣告看完真想讓人去買個巨無霸。
麥當勞兄弟擁有世界上第一條食品快速生產線。
讓顧客30秒就可以享用一個美味的漢堡,而非30分鐘。
看到這裡的一切,雷完全沉迷了。
後來他描述了第一次見到麥當勞時的感覺:
我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
那是一見鍾情
就在那時那地 我意識到
我要擁有它
雷告訴麥當勞兄弟:
「我此生從沒見過這樣的餐廳,到處都應該有麥當勞」。
識食物者為俊傑。
和麥當勞兄弟籤了一長串的合同後,雷拿到了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權,瞞著妻子偷偷抵押了房產。
準備大幹。
此後的勵志故事或許和大家想的有點不一樣。
他開始了一段公然撕毀條約、踐踏感情、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腹黑擴張史。
原本以為是部勵志性的傳記片,沒想到講的竟是一個奉行馬基雅維利主義的成功者的故事。
其實,這正是這部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
既然是知名品牌的創業史,就很有「廣告」之嫌。
但雷的創業史沒有被過分美化。
反而完全根據真正的歷史事件一件件、一樁樁呈現了出來。
他先找了一些有資本的人進行合作,開了一家家分店。
但這些分店並不理想,完全沒有嚴格遵照「麥當勞」規則,雷很氣憤。
於是,他決定尋找一些更適合拿到特許經營權的朋友。
他們是雷見到的店裡煎牛排最棒的弗雷德·特納先生,他是未來麥當勞的CEO。
一對以賣聖經為生的猶太夫妻,他們一個在廚房。
一個在排隊的人群中給小孩子發糖。
以銷售吸塵器、管道、鋼琴課為生的退役軍人。
擁有20年飲食行業經驗的羅裡夫婦。
總之,只要你願意擼起袖子幹活、有闖勁兒,雷都願意你成為麥當勞的一員。
與此同時,他在明尼阿波利斯開設了自己的「麥當勞一號店」。
聲稱這是世界上第一家麥當勞店。
也就是說他徹底地違反了和麥當勞兄弟的條約。
雷取得的巨大成功難掩他的缺點。
他一次次的掛掉麥當勞兄弟的電話,其中一位不得不躺進醫院。
看著這匹自己引來的狼越來越難以控制,誰能不著急上火。
雷甚至在送給麥當勞兄弟的鮮花中,附上了一張支票,準備徹底買下麥當勞。
這一切,他其實早有預謀。
一個偶遇的年輕人(之後變成了麥當勞的第一任主席兼CEO)的一番話,徹底點醒了他。
以此徹底架空麥當勞兄弟。
除此之外,他還採用了羅裡夫婦的建議,把傳統的含有奶製品的奶昔替換成「奶昔粉」。
這種奶昔粉可以讓每個麥當勞店每年節省數百美元的電費。
所以,我們現在吃的各種速溶食品都是來自於女士您了嗎?
這樣一堆粉末經過攪拌後,可以達到傳統奶昔的粘稠度,真讓人心驚膽寒。
這位「人妻」,雷在生意上的合作夥伴,在影片的最後也變成了雷的妻子。
關於這段感情戲的敘述方式,可以說十分成功,如果劉天王的《拆彈專家》能學習一下《大創業家》,肯定就不會引來這麼嚴重的吐槽了。
兩人第一次相見,你就知道她們的故事不能只是泛泛之交。
當時的雷正急於尋找他的生意夥伴。
這位奶昔粉女士剛好是生意夥伴的人妻。
奶昔粉女士一出場就吸引了雷的注意,她為他彈奏了一首他最喜歡的《意外之財》。
表演到一半時,雷上臺與她一起演奏。
默契度與和諧的背影讓人浮想聯翩。
第二次相見,她便向雷推出了自己發現的奶昔粉。
雷喝了一口之後,把杯子遞給了奶昔粉女士,並問她:
可以嗎?
她的紅唇印在杯子上,看著雷說了一句:
我不能拒絕(簡直太曖昧了)。
只剩下奶昔粉女士的丈夫默默尷尬。
第三次再見,她出現在雷的身後,成了他的妻子。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第一次見面,他們發現了彼此有共同的興趣愛好。
第二次見面,他們發現彼此有不擇手段盈利的相同價值觀。
一個創業勵志故事中的奪妻戲,只用了三次簡短的相見來呈現。
節奏之緊湊,情節之簡化,導演拿捏的剛好到位。
其實,比處理節奏更難的是如何讓這個忘恩負義、為裝好人、利益薰心的商人拍出勵志雞湯的感覺。
除了片中雷的扮演者基頓的滿分演技外。
還有導演事先做的情節鋪墊。
還拿奪人妻這場戲來舉例。
奪人妻的過程中,導演交代了雷當時的合作夥伴大多是攜手共進,共同創業的夫妻。
他回到家中之後,和自己那個只想停下來享受生活的妻子描述這一切時。
他是這樣說的:
夫妻倆相互關照
就像真的隊友一樣
可以看得出來, 他非常激動,也非常渴望擁有這樣一位亦妻亦友的隊友。
所以奶昔粉女士的闖入,大家就不足為奇了。
甚至看完影片你只會默默祝福、欽佩這一對戰友般並肩戰鬥的夫妻。
認為他們才是真正匹配的一對。
成王敗寇的故事是殘酷的。
商戰也是殘酷的。
或許說他本是這樣的人,即使對自己的前妻也十分苛刻。
或許每一段成功史都有見不得人的故事。
但不可否認,雷做的這些事情,改變了美國、改變了世界。
這個平均3小時就會增加一間店面的大型企業。
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它代表了社區、家庭。
它給人們的身體和靈魂供養。
隨處可見的金色拱門成為新一代的一周七天都營業的美國教堂。
現實生活中,雷曾經回憶起這段打拼史:
在佛羅裡達推銷房地產失敗之後,我徹底破產,身無分文。
那時,我沒有大衣,沒有風雨衣,甚至連一雙手套都沒有。
我開車進入芝加哥穿過寒冷的街道回到家時,簡直要凍僵了。
(麥當勞創始人雷·克洛克)
當他發現麥當勞時,徹底瘋狂了。
雖然已是天命之年,但夢想和決心仍在。
就像他每天告訴自己的那樣:
人終究會成為他每天都想成為的那個人。
一個人這一輩子不一定做對很多事。
但如雷一樣努力做對一次事。
就可以改變人生。
名垂青史。
影片的最後,雷出示了自己的名片,雷·克洛克——麥當勞創始人。
歷史只記住了成功的人,卻忘記了失敗的人。
就算在麥當勞官方網站上面,也沒有找到麥當勞兄弟二人。
只有創始人雷·克洛克。
影片中非常詳細的講述了麥當勞兄弟的創業史,也算是對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致敬。
(他們在操場上模擬工作,以此來訓練員工高效、有序)
或許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利他主義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們偶爾行善只是一種
偽裝,是為了贏得名聲和利益。
因為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作惡事更有利於自己,講假話更能取悅於別人。
人在自稱善意之時,即存惡意。
我想起了被控剽竊校友創意而創辦世界第一社交媒體臉書的扎克伯格。
第一桶金來自對紡織巨人伯克希爾哈撒韋肢解的巴菲特。
如何不擇手段讓作業系統擊敗所有競爭對手一家獨大的比爾·蓋茨。
使用各種卑劣的手段脅迫其他公司接受他的併購條件,製造「克利夫蘭大屠殺」,背上了「壟斷惡魔」惡名的洛克菲勒。
人生是如此短暫,積累財富就是聚沙成塔,積累一輩子花不完的數字的人,一定是人類中的偏執狂。
電影看完,心情異常複雜,創業史的波裔雲湧讓杉姐感覺高不可攀。
此時的杉姐只想先衝進麥當勞,點上一餐,這才是麥當勞的最大價值吧。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flytigerman
需要電影的盆友可加番茄君微信號:gudajun666
歡迎你在下面評論留言,老司機番茄君帶你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