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中國】宣教先鋒*富能仁*的雲南宣教之路,滿滿的感動

2021-02-14 以薩迦恩典傳媒

關注我們:先點擊圖片上面的藍色字以薩迦恩典傳媒,再點擊關注即可

溫馨提示:添加(關注)微信公眾號:Jesusgrace77(以薩迦恩典傳媒)後,立即可收取到特別四大屬靈禮物:1、耶路撒冷24-7萬國敬拜大衛豎琴恩膏專輯;2、美國IHOP24-7恩膏敬拜專輯;3、天門打開特會寶座前敬拜釋放;4、海上鋼琴靈修恩膏敬拜專輯。

 1 人物簡介

 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1886年-1938年9月25日),又譯傅雷塞,是一位中國內地會派往中國傳教的英國籍傳教士,他在20世紀上半葉在雲南省西北部的傈僳族中間傳教近30年。以發明傈僳族拼音文字著稱。

2 人物生平

  1886年,富能仁出生於英國倫敦西北部聖阿班市(St. Albans, England)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祖籍蘇格蘭的加拿大人,是皇家獸醫外科學院院長,母親是莫拉維亞名門之後,都是循道會的虔誠信徒。
富能仁共有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第三。富能仁擅長數學與音樂。
他就讀於倫敦皇家學院的工程系。
1906年,20歲的富能仁舉辦了第一次鋼琴演奏會。

3 入滇

  1906年,他在一次基督徒訓練營中,結識了內地會傳教士施達德(C.T.Studd),對內地會的不募捐、不求告的信心原則頗為欣賞。
富能仁大學畢業後,曾經3次申請加入中國內地會,前2次都因為他患有耳炎而被拒絕。在他的耳炎治癒之後,第三次申請,終於獲得批准。
1908年,他前往中國,先在安慶語言學校學習漢語。在那裡,他被內地會在雲南拓荒傳教的老資格傳教士麥克悌選中,一同經上海、香港、緬甸前往中國西南山區。
1909年5月24日,富能仁經過漫長的旅行,騎著騾子,由緬甸的山路抵達中國雲南省西部邊境口岸城市騰越(今騰衝),當地已駐有內地會傳教士安選生(W.J.Embery)。
不久安選生被調往大理,於是富能仁獨自負責騰越的傳教站。
起先他向當地漢人傳教,但是皈依基督者寥寥無幾。於是他將傳教重點轉向此前不為人知的傈僳族。
此後的許多年中,他熱衷於獨自一人,翻越崇山峻岭,向聚居於中緬邊境怒江上遊大峽谷的傈僳族講道。
傈僳人樂意接待這位傳教士,於是他就住在他們泥屋中。起初他們只能用有限的漢語交談,然後他開始學習傈僳族的語言,這是一種屬於藏緬語族的語言。
富能仁掌握這種語言後,立即著手將《馬可福音》和讚美詩翻譯為傈僳語,發揮傈僳族在歌唱方面的天賦,還計劃將傈僳族口頭歷史歌曲用音符記錄下來。
在最初的幾年傳教過程中,富能仁遇到了許多懷疑和困難,直到1916年,他們才成功地使3個家庭皈依基督教。到1918年,這些信徒自己繼續進行家庭福音布道,已經有60,000名信徒受洗。
富能仁有效地建立強有力的本土教會,使他成為中國西南其他少數民族以及其他國家教會擴展的典範。

4 休假與結婚

  1922年聖誕節之前,富能仁首次回英國休假。
1924年回到中國,內地會總監何斯德指派他到甘肅蘭州任內地會中學校長。
1928年,富能仁被委任為內地會雲南總監,得以重返傈僳山區。
當時,他還負責護送7位新分派到雲南的傳教士:海教士(J.David Harrison)夫婦和楊志英(John B.Kuhn)到雲南府(昆明),費教士(FrancisJ.Fitzwilliam)夫婦和賈教士(J.Harold Casto)夫婦到騰越。
1929年10月24日,已經43歲的富能仁在昆明與邰洛西(Roxie Dymond)結婚,當時邰洛西23歲,是循道會傳教士邰慕廉(F.J.Dymond)之女,生於中國,畢業於英國某大學歷史系。
婚後,夫婦用四個半月時間進行了1400英裡的長途旅行,遍訪雲南各傳教區。

5 教會的復興

  1920年-1925年,富能仁在緬甸克倫族傳教士巴拖和傈僳族信徒摩西的幫助下,發明了一套傈僳文字,首先用它編寫了教義問答、翻譯《馬可福音》和《約翰福音》,以及傈僳歷史與語言手冊,然後將翻譯工作交給青年同工楊志敬(Allyn Cooke)夫婦,後來他又回來進行修訂工作,最後在1936年,完成了全部新約的翻譯。
富能仁一直實行對傈僳族信徒的培訓(通常全家、全村參加)。並且,與當時其他傳教士的做法不同,富能仁讓傈僳族信徒自費購買書籍、建造教堂和供養傳道人。這些做法後來幫助了傈僳族教會在日後遭到迫害時期(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並不因為失去原有的外援而受到挫折。(雖然其中也有數萬人逃往鄰近的緬甸和泰國)。
富能仁將教會管理權交給傈僳族長老,在當地很少留下英國差會的烙印,不過他在家鄉卻組織了陣容龐大的禱告團,以支持他在傈僳族中的傳教工作。
整個30年代其他傳教士都在努力傳教,但是大部分新信徒都是來自傈僳族地區,包括傈僳族,以及克欽人和彝族。當時發生了大復興。
到1990年代,中國的傈僳族有90% 是基督徒。

6 教會的發展

  1938年9月25日,富能仁在中國雲南省西部的永昌府(保山)因腦瘧疾去世,留下了妻子和3個年幼的孩子,但是當時他的傳教工作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女兒Eileen Crossman在1982年出版了一本關於他的傳記《山雨》(Mountain Rain)。
以下引言來自海外基督使團(即昔日的內地會)網站:
「1938年9月25日,富能仁在中國雲南保山去世,年僅52歲。他最初葬在保山的一個山坡上,後來由於政治原因,和土地侵蝕幾經搬遷,現在埋葬在保山的Qing Hua 教堂。傈僳族教會新立了墓碑,表達他們對富能仁的深切紀念。富能仁雖然起初流淚播種,但是今天已經歡呼收割。
「保山的傈僳族教會計劃每7年在新建的聖經訓練中心用特別的東方儀式紀念富能仁。雲南省西北角維西縣的傈僳族信徒也舉行了紀念富能仁的活動。
「傈僳族教會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經歷了巨大的發展。在1950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14,800名基督徒。到1995年,基督徒數字已經上升到超過10萬—其中大部分是傈僳族。
1980年代初,雲南省基督教協會出版了數千冊傈僳文聖經。
到1995年,已經出版了45,000冊傈僳文聖經,以及65,000冊傈僳文讚美詩。這
些印刷品使用的都是富能仁發明的傈僳文字。不過,教會也面臨許多困擾:當地的貧困、高文盲率、缺少受訓練的傳道人,雲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青年人從偏僻的山谷移居城市尋找工作的浪潮,也給傈僳族教會帶來許多變化,當然並不都是正面的。」

7 老傈僳文

  富能仁發明的傈僳文字被稱為老傈僳文。
1949年以後被限定在基督教範圍內使用,我國政府另外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語言學家發明了新傈僳文。
1992年,我國政府正式承認富能仁發明的傈僳文字為傈僳語的正式書寫系統。由於老傈僳文久已深入人心,較為通行。
今天,富能仁仍是東亞最成功的基督教傳教士之一。
現時,富能仁牧師的遺體葬於雲南保山市的一個山區,在他的墳前亦於2007年9月成立了一間教會清華教會。

謝謝你關注以薩迦恩典傳媒:帶你進入神的國度資源組合平臺,以色列信息資源,職場宣教資源,恩典革命信息,最新先知性信息與代禱!

微信公眾號:Jesusgrace77(以薩迦恩典傳媒)

個人微信號:Jesusgrace777(以薩迦)

友情連結關注:

1. 榮耀國度事工(公眾號:Harmony-Kingdom)

2. 瑞瑪健康匯(公眾號:Rhema_Health)

3.彌賽亞號角事工(公眾號:MSYHJSG777)

手機微信關注「以薩迦恩典傳媒」後,可自動接收平臺每天最新信息,可在訂閱號找到「以薩迦恩典傳媒」 在輸入欄回複數字「1」便可接收到2014年的先知性信息系列(華人、中國)

查看往日歷史信息文章:關注微信平臺後,點擊「訂閱號」進入,再點擊「以薩迦恩典傳媒」,進入後可以點擊最右上角的人頭像,便可以找到並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可查看!

相關焦點

  • 宣教先鋒計志文與趙世光
    本文介紹兩位從上海崛起的華人牧長——計志文牧師與趙世光牧師,他們是將福音帶出中國的第一代宣教先鋒,其佳美腳蹤遍及海外各地,他們為大使命全心投入、全力以赴的見證是我們後輩信徒最好的榜樣。一九二五年的上海復興一九二五年,一群在上海事奉的教會領袖舉辦復興特會,講員是來自日本的英國籍宣教士魏克斯,由王載牧師傳譯。
  • 從中國上海到海外——宣教先鋒計志文與趙世光
    福音進中國不易,這是多少西方宣教士流血流汗、付代價換來的結果;福音出中國也不易,過去已經起步,現今急起直追,未來應是華人教會共同的異象與使命。本文介紹兩位從上海崛起的華人牧長——計志文牧師與趙世光牧師,他們是將福音帶出中國的第一代宣教先鋒,其佳美腳蹤遍及海外各地,他們為大使命全心投入、全力以赴的見證是我們後輩信徒最好的榜樣。
  • 專訪武漢牧者談教會異象:培養未來宣教領袖 建設宣教的中國(上)
    尋求神的心意的過程中,神特別給他感動和引領,讓他看見中國來到了一個特殊的時期,而書寫教會歷史也來到很關鍵的時候。建立教會時,神也給他明確的異象:培養一批未來宣教的教會的領袖,建立未來教會宣教的一個初步的模型,建設宣教的中國。在這個異象的引領下,教會走過了十年的成長路程,如今已有一批年輕人走在了西部宣教的路上,而一批年輕人也在為能跨出國門,實際參與到宣教當中而預備。
  • 【揚聲讚美】《 宣教的中國 》
    在普世華人基督教會中,這是一首熱門的宣教詩歌。作者是坐在輪椅上,懷抱吉他,歌頌主的林和成(Lin Ho-Chen)。他出生在臺東的一個鄉下,媽媽在妓女院上班,生下我以後,不知道父親是誰,沒有辦法撫養我。後來我被在臺東開西藥房,家庭富有的養父母收養,童年時受祖母寵愛,在家中,學校和鄰居間,成了小霸王。
  • 遊走天下|南太平洋島嶼的巡迴宣教
    南太平洋島嶼的巡迴宣教勇敢的宣教士們冒著差會的反對,籌募宣教船隻來往各島,加強溝通,才打開新的宣教局面。 至於今日華人僑民遍布各太平洋島嶼,他們多以買賣雜貨起家,尤以近年中國改革開放,新的中國移民都以這些島國為移民澳洲和紐西蘭的踏腳石;他們刻苦耐勞的毅力,闖出經濟的新機,卻付出孤寂的代價,若沒有聽聞福音,只有困苦流離,如同羊無牧人一般。
  • 歷史的小記憶——緬懷戴德生夫婦的宣教精神
    身為華人基督徒、傳道者,我也很自然有一份感情,懷念奉獻一生在中國宣教的戴德生夫婦,感謝戴氏家族5代在中華地土宣揚福音。1854年,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孤身抵達中國開荒宣教,距今已滿160年。他在21歲時,孤帆萬裡,離開英國,深入中國內地宣教,可謂義膽俠骨。
  • 【列國宣教】你也可以作個廿一世紀帶職宣教人
    例如,數年前從以色列發出呼聲:有一大群華人勞工在那兒幹活,趕快去把福音傳給他們!好些牧者、信徒回應這呼聲,在聖地見證了上百、上千的華人信主,在加利利湖邊,在紅海邊受洗。好了,幾年之後的現在,沒有中國勞工前往以色列,大部分已回國。若這時到那兒去找中國人傳福音,已太遲了。
  • 帶著愛來中國:戴德生及其宣教路線
    唯獨第四次福音傳入中華,才真正讓基督教在中國本土紮根。前三次福音入華都以失敗而告終,換言之,是未能把福音在中國本土紮根。這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也和宣教士面對文化處境化所採取的宣教策略有很大關係(雖然不是唯一的原因)。
  • 因著愛,差遣自己 — 三一真神的宣教(陳世賢)
    」(洞察你在上帝全球宣教使命中的角色)。當我看見「God’s Mission」時,不禁想起了近來在宣教圈子討論十分熱絡的「上帝的宣教」(拉丁文Missio Dei)。(注1)這些轉變開始於神學家們注意到傳統西方神學對宣教並沒有較深的研究,宣教被附屬為實踐神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注2),殊不知,宣教事實上卻是與上帝的本性息息相關。
  • 傳教士湛羅弼傳:被譽為「浸信會在華文字宣教事業的先驅」
    Chamers)為美國浸信會來華宣教士,他在兩廣宣教,在文字事工上頗有建樹,被譽為「浸信會在華文字宣教事業的先驅」。1870年4月24日湛羅弼生於美國馬裡蘭州一個虔誠的基督化家庭,在屬靈氛圍成長的湛羅弼,從小就立志到海外宣教。他從神學院畢業後,在國內侍奉,但他不留戀國內的舒適環境,向教會要求派他到海外,他的申請很快得到批准,1895年,湛羅弼被差派到中國兩廣地區從事宣教工作。
  • 【0021】宣教前後史『十二』 禱告的能力
    在相同的時間,聖靈也在大西洋的另一岸,感動一些人參與宣教事工。在麻州威廉頓威廉學院進修的穆爾斯(Samuel J.Mills)和其他六位同學經常聚集禱告、查經,並討論普世宣教事工。有一天,正當他們前往經常禱告之處的路上,忽然雷雨大作。他們躲進一個草棚避雨,並照常禱告。當雷雨停止後,穆爾斯站起來說:「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就能作」。
  • 2013使者差傳大會王怡牧師分享:中國教會開始承擔普世宣教重任
    2013年華人差傳大會於2013年12月26日至30日在美國巴爾的摩會議中心舉行,大會第三天上午,大陸成都秋雨之福教會王怡牧師分享了教會當社會中扮演先知、祭祀、君王的三重身份,他也指出,如今的中國教會正在開始承擔普世宣教的重任。
  • 馬達加斯加一對華人宣教夫婦感染新冠逝世 一生為宣教擺上
    據《大馬文橋新泉眼》事工網站報導,在2004年,廖夫婦宣教士在香港宣道會的差派下,到了馬達加斯加宣教,當時雖然隨處可見華人,卻沒有一家華人教會。於是,兩人勇敢成為當地的華人教會拓荒者,經過三年時間,不斷往返大馬及馬達加斯加,最終成功在當地設立了京城華人基督教會。他們向當地華人傳福音,並開辦了京城幸福家庭服務中心服務當地家庭,後來也開設了託兒中心,給當地土生土長的華人教中文。
  • 北京福音宣教教會眾信徒主日為非洲辛巴威禱告
    24日,北京福音宣教教會的主日禮拜仍然秉承代禱因愛而來的代禱傳統。在禮拜主持人的引導下,全場會眾共同為非洲南部的國家辛巴威代禱。2月24日上午9點,北京福音宣教教會在活躍與釋放的敬拜讚美結束後,為非洲的辛巴威這個國家獻上宣教禱告。在證道前,參加主日禮拜的50名左右的會眾向神獻上同心的禱告。在主持人的帶領下,他們心懷辛巴威,為非洲南部的小國家辛巴威禱告。
  • 【護教】如果沒有聖經-聖經和宣教(四)
    他的父親是一位敬虔的蘇格蘭長老教會的主日學老師,喜歡宣教士和宣教的故事。每一個禮拜他會把小小的李文斯頓放在客廳大椅子邊的一塊膝墊上,然後就對著他說著宣教士拓荒者在異國傳福音的故事。他最欣賞的是到中國宣教的郭士立(Charles Gutzlaff)。郭士立是他小時候的英雄。當他年紀稍長之後,他發現郭士立本身也有崇拜的英雄,就是那位神超乎自然的兒子;是人類的救世主。
  • 用親情錘敲響安全鼓,看付煤公司安全宣教「小形式」
    我的煤炭網>新聞>礦企資訊>用親情錘敲響安全鼓,看付煤公司安全宣教「小形式」 用親情錘敲響安全鼓,看付煤公司安全宣教「小形式」   棗莊礦業集團 發布日期:2021-01-11 18:02:58 新聞歸檔
  • 後河管理局:黨風廉政宣教月,我們這樣做
    後河管理局:黨風廉政宣教月,我們這樣做 2020-10-14 2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陵水創新宣教方式 讓全民禁毒「流行」起來
    陵水願達禁毒工作服務中心供圖40場「禁毒鄉村大講堂」走村入戶「禁毒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加入禁毒宣教工作隊伍中,」在陵水黎族自治縣光坡鎮米埇村委會舉行的「禁毒鄉村大講堂」上,米埇村委會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黎平平有感而發。「什麼是毒品,我們如何預防它?」
  • 當保密宣教遇上《Mojito》,這旋律這歌詞有些上頭!
    畢竟,我們的追求就是為大家提供豐富多彩的保密宣教作品啊!這不,經過兩天的認真打磨,「保密觀」為大家特別製作的保密宣教版《Mojito》新鮮出爐啦!還等什麼呢,趕緊戳視頻,和「保密觀」一起,感受保密宣教與流行音樂碰撞出的精彩火花吧!另外,歌曲已同步在「保密觀」微博、抖音平臺,喜歡的小夥伴可以移步前往下載哦,那裡也有很多精彩內容等候大家!
  • 【列國宣教】從哀哭變為跳舞 陳怡家創「Asha」傳遞希望
    、美國IHOP24-7第一個中文版敬拜專輯;2、Hillsong澳大利亞恩膏敬拜專輯;3、雨水、雷聲大自然敬拜(美國Ihop錄製);4、靈裡恩膏突破敬拜Warfare;5、號角恩膏敬拜. 絲路小編:在末後的日子,神要恢復616古道(耶6:16海上、陸上絲綢之路),興起宣教的中國(華人),興起不同的平臺,帶領和成全宣教的中國進入列國,聯結列國,迎接再來君王的榮耀,最終回歸耶路撒冷!我們將連載系列文章。或許你可以在代禱中與天父同心,祝福宣教的中國興起、進入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