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幕」與「小屏幕」如何切分電影蛋糕?

2020-11-17 華夏經緯

疫情終將消散,但去核心化的多媒介市場發展趨向勢不可擋

「大銀幕」與「小屏幕」如何切分電影蛋糕?

  新冠肺炎疫情對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巨大影響,宅家現狀促使春節檔七部電影集體撤檔,這既是疫情當前的無奈之舉,又為電影向新媒介布局提供可能性,院線電影的觀影場域轉型問題由此似乎迫在眉睫。

  實際上,春節檔電影在疫情發生之前的營銷時期,就已出現和短視頻、直播等與院線大銀幕相悖的終端小屏媒介平臺的聯姻。七部影片均開通抖音官方帳號,其中《囧媽》在與劇情同構的高鐵特別路演中,邀請了諸多已在多細分/精準受眾領域擁有大批黏性粉絲的抖音網紅,實現看似以電影為介質,實則以電影為目標的粉絲移置。該策略與諸多影片點映的傳統營銷策略不同,能夠輻射更廣範圍的受眾,藉助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平臺龐大的用戶群力,將「小屏幕」與「大銀幕」之間的差異性縮小到僅僅指向「媒介載體」的物理定義,受眾自當對此產生多重好感。而《唐人街探案3》更是在路演、點映的傳統策略之外,製作網絡劇《唐人街探案》,形成網影聯動的多媒介開花局面,打通所謂媒介壁壘的限制,形成「唐探」矩陣。

  在疫情發生之後,正值春節檔預期的上映時間段,面對均已開足馬力的宣傳營銷,各電影亟需從營銷策略轉變為放映策略的新布局。在紛紛宣布撤檔、推遲上映之際, 《囧媽》做出大年初一在抖音、抖音火山版、西瓜視頻、今日頭條和歡喜首映進行在線首播的驚人之舉。這一令人做出「囧」表情的歷史性舉措,引發電影行業震蕩。主要指向了在線首播和免費觀看兩個關鍵詞。 《囧媽》的案例,不免使我們對院線電影的未來發展產生諸多複雜而又不得不面對的疑問,院線電影與新媒體平臺的聯姻,是否意味封閉影院模式的個性化、自由化「轉場」 ?這是一次《囧媽》個性化的實驗?還是一聲電影產業全面革新的提示音?諸多電影人對《囧媽》之舉表示顯性/隱性的擔憂,顯性的言語雖然略過激,但與無法言說的隱性心理結合,分明指向對整個電影產業未來「大銀幕」與「小屏幕」如何瓜分蛋糕的觀望。

  思考這一問題的首要關鍵點,在於如何理解「新事物」對「傳統事物」的衝擊,衝擊靶心與院線缺陷形成對應。來看兩組數據: 2019年11月,比達發布的《2019年第3季度中國短視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 2019年第3季度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5 . 74億,手機網民滲透率為66 . 9 %。2020年2月, Wearesocial聯合Hootsuite發布《2020全球數字報告》顯示,全球手機用戶數量為51 . 9億,每個網民平均在線時間為6小時43分/天,其中看網絡影視的受眾佔65 %。數據示例表明,以網際網路為「新事物」代表的諸多新媒體平臺,展示出全球範圍強勁的市場價值和傳播能力。

  雖然網際網路技術本身不再是新鮮事物,但我們依然將其視為「新事物」的原因正取決於該技術自身的不斷進化,對行業融合之後新行業出現、依託網際網路的新領域誕生等帶來利好, 「新」指向了短視頻、直播等不斷發展的小屏媒介。正如《囧媽》的合作並非應對特殊時期的特殊之舉,歡喜傳媒發布公告顯示,之後還將與字節跳動進一步打造院線頻道,布局「首映」流媒體平臺的誕生,並共同出資製作購買影視內容的新媒體版權。流媒體平臺自產自銷的網絡影視頻出,並獲得較好的市場回報率與較之院線還算不錯的分帳成績,這一發展現狀與趨勢對院線電影產業本身是一個不小的衝擊。院線蛋糕的瓜分自此走向了流媒體自製蛋糕的過程,或許歡喜傳媒與字節跳動的未來布局也正與之契合。

  其次,對院線與流媒體之間差異/共性的研究,業界與學界之間需更進一步形成有效、共同、緊密的聯動。從目前業界運作方式來看,院線電影的上映並不是與某個電影院合作,而要經歷從龍標到發行再到院線的完整過程,牽扯到的環節是整個電影產業的全產業鏈閉環。而對流媒體來說就簡單得多,一部影片與一家平臺合作即可,因為流媒體本身就涵蓋了全流程概念。院線與流媒體的差異性實際上也包含了兩者對於影片需求的共性,即內容與市場。比如春節檔的電影,需符合春節檔合家歡的團圓特點(以喜劇、魔幻、動畫、主旋律等主流類型為主) , 2020年的春節檔基本符合這一規律,也就證明春節檔電影市場對應票房的保底實際上是可行的,也凸顯該檔期發力的重要性。

  就此現象而言,學界研究著力點常展示出定量與定性結合的質性特徵,現象分析的目的在於將數據與理論形成有效結合,從而進行較好的現象研究。但現象研究的目的也應突破研究本身的科研屬性,將理論深耕於產業,價值與市場聯動,形成學界對業界行之有效的趨勢性策略反哺。未來流媒體如何自製蛋糕,院線如何應對等議題,將成為學界對業界反哺意義的重要體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線首播行為的業界現象,也動了學界的蛋糕,如何在更為契合的、快速反應的思考同時,對這一切有更為精準的預判?研究著力點的選擇理應從某種受制的狀態轉變為主導力。

  此外,應對諸如重大突發事件等「不可抗力」的能力,似乎並未很好地引入產業布局視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我們經歷著影視「寒冬」 ,也體驗到影院方的諸多努力,淘票票等網站對購買預售的觀眾全額免費退票行為,對於廣大觀眾來說是失望中理解的暖心之舉。所以對《囧媽》破冰般的嘗試,或可將其理解為一次應對突發事件的止損行為。

  面對上述蛋糕已然被動了的趨勢,從電影產業最為注重的市場角度來看,市場核心依然是為電影埋單的廣大受眾。院線本體與多媒介平臺,已然為受眾選擇觀影模式提供相對開放的、自由的主動權。院線與流媒體均具備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包括畫質、震撼力、體驗、感官刺激等諸多從視聽到心理指涉的層次,人們願意選擇在電影院吃著爆米花體驗《雙子殺手》 CG技術的逼真,也願意在家藉助電視、手機等終端獨享「個人影院」的滿足。這也就形成了受眾的「重疊」態,無所謂院線還是流媒體載體,院線電影還是網絡電影形態,只要內容能夠勾起好奇心,即可貢獻票房和點擊率。

  因此,蛋糕被動了,只是一次對傳統電影產業的提醒,疫情終將消散,但去核心化的多媒介市場發展趨向勢不可擋。做好內容、講好故事的美味蛋糕,始終應當作為電影從業者關注的重中之重。對於諸多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媒介勃發,院線應進行必要的身份自省,只有切實實現電影產業生態共同體式的融合、交互與革新,才可能養成產業整體適應時代、社會發展規律與人民對電影不斷增長新需求的良性發展路徑。(作者:謝辛)

來源: 中國藝術報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好萊塢往事 | 從大銀幕轉戰小屏幕
    電影享受著一些具體的、高於電視劇的待遇,起碼小屏幕跟大銀幕在面積上就不能比。從現在家庭影院系統的普遍技術水平來看,要真正實現在家看電影,還需時日。更令家庭影院不可望其項背的是電影院的大型音響系統—它們連最起碼的「音量」這一條都跟電影院比不了。跟幾百個完全不認識的人坐在一個黑屋子裡完成的一次共同情感體驗,也是你家客廳裡的一塊彩色屏幕完全提供不了的。
  • 從大銀幕轉戰小屏幕,《灰獵犬號》暴露了一堆問題
    《灰獵犬號》海報與《棕櫚泉》等轉戰流媒體平臺的其他電影不同,《灰獵犬號》確實受到了小屏幕的幹擾,這本該是一部在影院大廳上映的海戰史詩大片——在寬大的銀幕上,展現著一次次激動人心的海戰,一次次驚心動魄的夜襲,一次次波譎雲詭的突發事態。
  • 字幕是如何出現在中國的電影屏幕上的?
    對他們而言,小屏幕上能看到比電影院更豐富、更便捷的影像資源,性價比也更高。這造成了中國電影業特殊的競爭環境——電影不僅要與同檔期上映的作品橫向比拼,還要與小屏幕搶觀眾。在這個過程中,為適應觀眾需求,小屏幕的一些觀影習慣被複製到了大銀幕。字幕就是其中之一。
  • 銀幕革命-圓偏振3D LED顯示屏幕
    電影是一門藝術,電影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從 120 年前人類發明電影放映機到現在,隨著電影的進步與發展,出現了專門為放映電影而建造的電影院。電影的發展——從無聲到有聲乃至立體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再到現在的數位化、以及越來越大的屏幕,電影院用到的技術始終都需要投影儀和幕布(銀幕)。
  • 蕪湖製造全球最大銀幕 屏幕面積2500平方米
    點擊上面↑↑↑藍字,和小布一起看新聞
  • 電影銀幕憑什麼這麼貴?
    審核專家:吳寶俊理論物理博士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電影也逐步成為了人們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都知道,電影是通過電影放映機投射到銀幕上來播放的。最開始的時候,放映機加上簡單的白布就可以放映電影,但是它的清晰度不高,聲效也很差。為了追求更好的觀影體驗和放映要求,電影屏幕不斷更新換代,從白牆、白布到屏幕,再到巨幕、穹幕,電影設備獲得了飛速發展,成本也愈發高昂。但是,觀眾不慎破壞電影院銀幕的事卻時有發生。今年10月,海口市又出現了一起熊孩子踢打電影院銀幕的事件。
  • 《切分音》
    今天要聽到的是作曲家克萊斯勒的一首小品,《切分音》,在樂理書中寫道,切分音節奏是指旋律在進行當中,由於音樂的需要,改變常規的節奏規律,音符的強拍和弱拍發生了變化和強調,而出現的節奏變化。他的記憶力奇佳,傳說有次他到日本演奏,應邀演奏許多他多年未曾碰過的奏鳴曲,他只和伴奏每首預演一次,就全憑記憶上臺,做出完美無瑕的演出。經常和他搭檔的鋼琴家拉赫曼尼諾夫曾經略帶醋意地說:「他上臺的機會那麼多,根本不用練琴了嘛!
  • 中國電影銀幕之變
    隨著近幾年中國票房的崛起和電影市場的開拓,電影銀幕的數量和類型都在不斷變化。今年7月份,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報告,其中指出,我國電影院銀幕總數躍居世界第一,全國共擁有60079塊屏幕。伴隨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IMAX廳、杜比影廳用巨大的屏幕、環繞立體聲和清晰的畫質帶給人們更大的沉浸感。
  • 大銀幕或小屏幕影迷的選擇越來越多
    疫情新常態下,如何在危機中遇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推動電影產業的改革創新,是今後電影人要共同面臨的挑戰。  昨天,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上海交通大學、美國電影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七屆全球電影產業鏈發展論壇上,多位電影人在現場和雲端通過環球連線,聚焦「劇變中的全球電影產業」,探討疫情下電影行業的新常態。
  • LED屏幕替代傳統銀幕:影院放映或將面臨重大技術變革?
    在3月底舉行的CinemaCon展會上,多家設備商展示了LED拼接屏幕原型設備,巨大的視頻牆可完全有效地充當銀幕。
  • 電影銀幕用什麼做的,損壞竟要賠幾十萬
    我們都知道,電影是通過電影放映機投射到銀幕上來播放的。最開始的時候,放映機加上簡單的白布就可以放映電影,但是它的清晰度不高,聲效也很差。為了追求更好的觀影體驗和放映要求,電影屏幕不斷更新換代,從白牆、白布到屏幕,再到巨幕、穹幕,電影設備獲得了飛速發展,成本也愈發高昂。但是,觀眾不慎破壞電影院銀幕的事卻時有發生。最近,海南省海口市又出現了一起孩子踢打電影院銀幕的事件。
  • 銀幕、屏幕與舞臺的不同:且聽李默然大師之妙論
    我覺得「越生活越好,越自然越好」的告誡和提示,既不能科學的說明銀幕、舞臺、屏幕對表演藝術的要求,究竟什麼是異和同,什麼是長與短,同時,也容易引起彼此牴觸,彼此排斥。這就失掉了主體,強調了支流。就表演藝術的本質看,銀幕、屏幕、舞臺既無本質上區別,不是水火不相容。
  • 索尼銀幕聲場技術:把OLED屏幕變成揚聲器
    然而,電視的內置揚聲器通常又小又弱,還是單向的。在當前的無邊框平板顯示中,音響效果是首先被犧牲掉的元素。這一次,索尼在OLED電視中採用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將徹底改變電視的聲音體驗。完整的聲音通常來自大的揚聲器,從一整個平面發出聲波,平面越大,聲音越飽滿。索尼BRAVIA OLED電視做了一件理論上很簡單,但在工程設計上很複雜的事。
  • 《齊天大聖之大鬧龍宮》彌補春節檔西遊題材,看網絡電影如何競爭「小銀幕」?
    春節檔的大銀幕熱鬧非凡,而另外一邊網絡大電影的「小銀幕」也吹響了號角。2月1日,愛奇藝獨家上線的《齊天大聖之大鬧龍宮》便是春節檔「小銀幕」之爭的力作。   2019年春節檔,大銀幕端西遊題材缺席,而《齊天大聖之大鬧龍宮》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缺。雖然春節看西遊是近些年觀眾的共識,但西遊題材被翻拍了很多次,如果不能拍出新意,觀眾也難免審美疲勞。   所以,《齊天大聖之大鬧龍宮》便另闢蹊徑,從內容和宣發上都進行了創新,它又給網絡電影提供了哪些可以借鑑的地方呢?
  • 一塊真蛋糕,讓他秒變表情包
    迎來自己22歲的生日休息間隙戰友特意為他準備了一個貨真價實的生日蛋糕見到蛋糕那一刻這位戰士意外得眼睛頓時放光開心成了表情包一旁的戰友紛紛為他唱起了生日歌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蛋糕也沒有蠟燭但他說:「這是最好的一個蛋糕!」
  • 動畫續作《開心超人》升級3D 第三部大電影將於2016年亮相大銀幕
  • 上海雙節|銀幕+屏幕,東方明珠百視通助力電影節走進千家萬戶
    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東方明珠百視通與電影節組委會首次將主體論壇等豐富活動帶上螢屏,這些脫「影」而出的新內容實現了銀幕和屏幕的連接
  • 《玩樂時間》大銀幕重看
    看完大銀幕的玩樂時間,我發現對於所有我們在電腦上看過的優秀電影,特別是在調度上精心設計的,或者強調觀眾主動參與調度的電影來說,也許我們看到的只是萬分之一。當畫面放大之後,畫面的細節,空間關係的凸顯,視角景別景深的處理都那麼直白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能夠輕鬆地發現在電腦屏幕上無法發現的東西。另外,一張拳頭大的臉,和一張布滿影院銀幕的臉給人帶來的情感上的衝擊是完全不同的。
  • 14歲工藤綾乃首次觸電大銀幕 初出茅廬自信十足
    14歲工藤綾乃首次觸電大銀幕 初出茅廬自信十足 時間:2010.08.2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編譯/姬忠鵬 分享到:
  • 為大銀幕而生 電影《羅馬》正在全國藝聯熱映
    《羅馬》是導演阿方索·卡隆的自傳式回憶錄,他以此片來致敬童年中最重要的兩位女性,電影畫面看似冷靜克制,鏡頭下卻透露著極致的細膩與溫暖。一是作為個體層面,可莉奧服務於僱主索菲婭一家,陪伴著四個孩子成長,她與他們之間有著血濃於水的感情;二是從社會層面,電影為世人再現了時代的衝突和社會的動蕩。導演在展示命運的無常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影片中女性的柔軟細膩與堅強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