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理心很重要?或許你也聽煩了各種「我是為你好」之類的話

2020-12-22 外八獨居蟹

前兩天刷到谷歌2020年的年度總結,在谷歌2020年年度搜索詞中「why/為什麼」的搜索量達到歷史之最。

「為什麼這個病毒叫做新冠病毒?」「為什麼如此多人喪生?」「為什麼黑人的命也重要?」「為什麼我們還堅持抗議?」「為什麼今年困難重重?」「為什麼同理心很重要?」…………

問為什麼好像是人類的一大特徵之一,在這眾多的「為什麼」中,其中那個「為什麼同理心很重要?」引起了我的注意。

同理心, 百科釋義如下:亦譯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亦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01

之前在知乎刷到過個帖子,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大學女生,經濟條件有限,跟男朋友異地,火車需要十幾個小時。某個學期省吃儉用,該女生買了一張到男友城市的火車票,硬座,打算給男友一個驚喜。女生很興奮,把這事跟室友分享了,其中一個經濟條件不錯的室友聽後十分驚訝,「十幾個小時硬座?天哪,這也太辛苦了吧,為什麼不買機票呢?」

當事人聽罷,興奮、喜悅的心情化作烏有,看著手裡的硬座票,甚至有想撕了車票的衝動。

女孩室友的話其實沒錯,她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條件之下脫口而出的感想。但好巧不巧,她不缺的錢,正是那位當事人急缺的。過後她們如何相處我不清楚,但這位當事人心裡肯定有刺。畢竟,這句話產生的效果,好比廣為人知的那句「何不食肉糜?」

02

說個最近的例子,前段時間成都一確診患者被網暴事件,其實也是缺少同理心的一種的表現。網暴實施者們可曾想過,作為一個確診患者,那個女孩更需要的是安慰和支持,他們沒有。因為,被確診的不是他們。談論起別人的事情來,人們總是雲淡風輕,因為與他無關。

後來我在頭條上刷到了北京「西城大爺」對成都女孩的鼓勵,「西城大爺」作為北京疫情首例確診患者,他與成都女孩經歷了相同的痛苦,所以他更能理解成都女孩。這就是同理心的一大重要表現,經歷過痛苦的人更能理解正在經歷痛苦的人。

好比網上出現「抑鬱症」這詞時,有人覺得是當事人作、跟風,因為在他們看來哪那麼容易抑鬱,哪那麼容易想不開,因為抑鬱的不是他們。而經歷過的人才明白個中苦楚,明白任何一根稻草都可能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但一個人一生的經歷是有限的,我們無法去經歷所有人所經歷過的事情,這導致我們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具備同理心的渠道。感同身受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我們可以在說話之前再多想想。

03

前段時間跟一朋友聊天,不可避免地聊起了結婚的問題,朋友勸誡我說,「如果你確實不打算結婚的話,該規劃買套自己的房子了」

我回說「工作都沒有還想什麼買房啊」,朋友回復,「但也要納入考慮了,現在年紀也上來了」

說實話,在她剛跟我說買房子的事情時,我就已經不想聊天了,畢竟前邊還在聊我工作未果的問題。後邊看她洋洋灑灑又發了一長段有關房子的消息,我覺得挺壓抑的,於是主動終止了聊天,轉而找西瓜抱怨,「我現在連工作都沒有,我一朋友叫我去買房,她想啥啊?」

西瓜回復,「她也是為你考慮,為你好來著」

道理我都懂,但情感上還是難接受,外加這個朋友已經買房,心裡難免會有種「她高高在上而我卻連工作都沒有」的挫敗感,然而朋友還要繼續這個話題,我自然是沒什麼熱情的。當然,理智上我明白她確實是在我為我將來考慮,但一時半會的情緒,真轉不過來。你知道人啊,是個情感頗為豐富的生物,若能輕易被這些冷冰冰的道理所說服,那世上也不會有那麼多後悔的人了。

04

說了這麼幾個例子,網上看到的不知真假的案例,現實世界裡爆發的大規模網暴事件,加上自己近來的一些親身經歷,我們再重新回到問題上——為什麼同理心很重要?

不說什麼大道理,就從上邊案例來說,人其實是群居動物,是社會性的。我們一生之中,要跟家人、朋友、同學、同事、陌生人等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缺乏同理心的很大一個弊端就是,在相處中容易產生摩擦。小點的可能對方就藏心裡然後不露痕跡地體現在行為上,大點的就像這次的網暴事件。

當然,同理心之所以重要,我覺著有個事實是很大原因——社會上缺乏同理心。好比「物以稀為貴」,因為普遍缺乏同理心,所以才會覺得有同理心的人很強很好。假設生活中人人都富有同理心,那誰還會來強調同理心的重要呢?

以我個人來說,要做到對所有人都同理心對待真的很難,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同理心去對待的(比如窮兇惡極的罪犯,我可能知道他是因為個人經歷而導致的心理扭曲,但我不會理解他的犯罪行為)。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借鑑一下,重視的人、在意的人、對你有影響的人儘量做到;其他人包括陌生人,不勉強,但也別張嘴就來,保持緘默有時也是一種善意。

相關焦點

  • 【領軍讀書會】《同理心》第一期
    作者羅曼·克茲納裡奇是同理心領域的研究專家,他創建了世界上首個同理心博物館和電子圖書館,被英國《觀察家報》評選為「英國重要的生活哲學家」之一。他目前還擔任國際慈善組織及聯合國等組織的顧問,致力於協助這些組織通過宣傳同理心和對話,促進社會變革。 請跟隨領軍讀書會一起閱讀、一起聆聽、一起品味。
  • 【領軍讀書會】《同理心》第二期
    作者羅曼·克茲納裡奇是同理心領域的研究專家,他創建了世界上首個同理心博物館和電子圖書館,被英國《觀察家報》評選為「英國重要的生活哲學家」之一。他目前還擔任國際慈善組織及聯合國等組織的顧問,致力於協助這些組織通過宣傳同理心和對話,促進社會變革。請跟隨領軍讀書會一起閱讀、一起聆聽、一起品味。本期圖書《同理心》,我們將分兩期,每期用二十分鐘的時間來為大家解讀。
  • 創作秘籍:同理心與反轉——以電影《12怒漢》為例【天馬】
    ——題記  同理心 生活中,有很多矛盾衝突,如何快速贏得他人對你的支持,站在你這一方,秘籍在於——營造同理心。 然而,即使有了同理心,結局就是一片光明嗎?不盡然。 其中解決衝突的方法千千萬萬種,有劍拔弩張、兵刃相見的;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解決的,等等,但我個人認為,價值最高的一種是——營造同理心。 所謂同理心指的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感同身受對方的內心。
  • 留學生許可馨公然辱罵醫護,你明白什麼是同理心嗎?
    不過,像許可馨這樣沒有同理心的人,將他人的苦難視作糞土,一切置身事外,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或許,這樣在短期內可以獲得暫時的舒心,但長期以往,只會讓自己的人性扭曲。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做出人的行為。最高貴的修養,其實是擁有同理心,對他人的苦難報之以尊重。悲他人之悲,喜他人之喜。許可馨這樣的行為,跟她的家庭教育不脫干係。是什麼導致她如此沒有同理心,說出大逆不道的話?
  • 常說「這都是為你好」的人,是真的為你好嗎?
    文 by 抒情結愛一直聽到親人在耳邊嘮叨,「這都是為了你好」之類的話,可如果真的是對我好,我自己又怎麼會不知道?常聽到身邊有這樣的命令式對話,其中的句式多為:不要XX樣,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不要去染頭髮!我這是為了你好。必須吃這個食物!
  • 我為什麼勸你不要和醜但是對你好的人談戀愛?
    長相是一個負分屬性,天生的除非去整容,不然沒辦法改變,但是聰明、博學、有錢、長得帥、有趣、努力等都是加分屬性,這些屬性在你的心裡分值分別是多少,然後綜合一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為什麼我不和對我好的人談戀愛?因為對我好是一個中性屬性,每一個愛上我想要跟我談戀愛的人對會對我好。
  • 最怕的一句話我都是為你好
    不知道你們一生中最怕的是哪一句話,我知道我一生中最怕的一句話是什麼 我都是為你好 。可是我們的一生啊,就是說事事都要別人去做主給你安排的話 。有意思嗎,我都活得不像自己了 只是你安排的樣子像一個木偶,提到哪兒弄到哪兒 你好不好有什麼用 。
  • 你的那句「為你好」真的在為我好嗎?
    大梁生氣地吼道:「不是跟你說了很多次了,晚上我不喜歡喝湯,不喜歡喝湯,不要做湯你為什麼就不是不聽呢?」 「為你好」,是一句美麗的謊言,更是世界上最重的枷鎖。 【】你到底是在綁架還是在真心為我好?
  • #4 Empathy: How to Understand Anger and Fear | 同理心訓練: 怎樣理解憤怒與恐懼
    幾個人要來拆你家房子,你可能是憤怒。但如果龍捲風來了,你就不憤怒了,你就恐懼了。如果你仔細去分辨,不同的人,憤怒和恐懼的點也不一樣。你會發現英雄人物,在常人會恐懼的點,他體現為憤怒。比如,有人侵犯你,比如,被偷,被搶,被打。有人呈現憤怒,有人呈現恐懼。
  • 世間最惡毒的情話:我是為你好
    然後又接著說:「我也是為囡囡好,她都快30了,別再挑來挑去了,感情嘛,慢慢培養就有了。」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親戚們催婚催二胎催買房,那份「為你好」的心意,滿得就要溢出來。 可為什麼你會覺得害怕?因為他們不是真正站在你的角度為你好,有時只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 《親愛的自己》李思雨:我是為你好是世界上最自私的話!
    張芝芝友好地安慰她,陳一鳴也是為她好。李思雨則認為我是為你好是世界上最自私的話,它的潛臺詞就是我說的都是對的,你做得都是錯的。你必須聽我的話,必須按照我的規劃,活成我喜歡的樣子!李思雨卻是一個很有思想,相當獨立的女性,她不可能依賴任何人生活。而且骨子裡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越是別人不看好她,她越是要做給別人看。
  •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 我們也可以聽聽
    很多的文章也發表觀點,讓大家認知到這是一句綁架他人的話,「為你好」為理由是一種對他人意願的不尊重。而今天我想說,「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未必就是別人自以為是的對你指手畫腳,未必就是要企圖擺弄你幹擾你的生活,也未必就是對你意願的不尊重妨礙你做自己。
  • 全世界最噁心的一句話:我是為你好
    有人問我說:「你最煩什麼。」其實,我最煩明明往往死裡坑你,卻對你說:「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真的是我聽過最噁心的話,沒有之一,比吃小龍蝦吃到了頭髮還噁心。先講個真事吧。有一個姑娘最近和我聊天,說她快煩死了。她談了一個好朋友,已經兩三年,兩個人覺得感情已經很穩定,便見了雙方父母。
  • 《你好,德古拉》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當安娜知道後,問母親看到什麼了,安娜的語氣和表情中有種希望母親看到什麼的期待,或許母親看到照片之後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人,不會再視而不見,但是母親依舊自欺欺人。接著安娜開始和母親發生了一段雞同鴨講的對話。 這段對話讓我看到了我和父母爭執的場面,我們像在兩個不相交的平面裡互相嘶吼,拼命地想讓對面的人聽到自己的聲音,可是,對方永遠在他們的世界裡剖析我為什麼是這樣的孩子,費盡心思為我著想,我卻毫不領情,他們百思不得其解。
  • 為什麼同是牲畜,牛馬總被人誇,豬狗不如卻成了罵人的話?
    怎麼就成了罵人的話呢?你才是條傻狗事實上這絕非偶然,因為用大家不熟悉的動物罵人毫無殺傷力,比如罵「你這個臭海豚」、「你這個二犀牛」,被罵的人估計會一臉問號,反應一會兒才知道你是在罵他。一些人可能會說,牛馬也是我們熟悉的動物,為什麼沒有成為罵人的話?實際上在人們眼裡動物也是有三六九等的,例如帶有牛馬的詞彙往往偏正面或者中性,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豬狗不如」。為什麼同是動物,待遇差別會這麼大?
  • 「情商高的人,從不說這6句話」所有高情商,都是同理心的體現
    丹尼爾.戈爾曼在成名作《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裡也寫道:「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那麼,怎樣的說話方式,才是情商高的表現,才能讓人感覺舒服? 通常來說,情商高的人,從不說這6句話。
  • 【理心空間】好運2020:用概率改變人生
    所以,定義什麼是「好的運氣」,比「讓運氣好」更加重要。二1、一直以來,我都保有一種問「為什麼」的好奇心:科學的,藝術的,商業的,生活的......這些問題,有的是類似矽谷面試題,有的則是漫無邊際。2、在這種單純的「為什麼」的驅動下,我大約花了近10年時間,去探索「人生」(我們要過的這個世俗世界)和「算法」(廣義的科學世界的好玩兒的東西)之間的關聯。這是一個交織著智力與情感的探險遊戲。3、這就是「人生✖️算法」,我稱之為一個大腦腳手架,其底層以概率為基礎。
  • 我是為你好,你真的是為我好
    一句「我是為你好」無形的傷害到太多的人了。看似十分不起眼的一句話,有的人面對它,會一笑而過,可有的人卻當真了。朋友是個聽話的孩子,可也因為她的聽話,讓她止步不前。可是就在工作後的三個月,我的朋友想要辭職,去追尋自己喜歡的事業,她的母親泣不成聲地勸阻她,最後她就是敗在了「我是為你好」上,她不忍想看著母親傷心落淚,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安心的在事業單位上班,朝九晚五,沒有波浪,慢慢地她也就習慣了,沒有了理想,沒有了目標,行屍走肉地麻木度日。
  • 沉浸式領笑員楊天真:我知道你不愛聽,但我說的,都是為你好
    你看過上一期脫口秀大會的話,應該知道,羅永浩和楊天真,給幾個年輕人做了「職業規劃」。他們明明是「為了你好」、「怕你以後後悔」,可是說了那麼多,卻很難被我們接納。還記得前段時間伊能靜出圈的「媽味」嗎?他們往往是由於「我原本並不優秀或特別,只能通過把自己和權勢結合,而顯得自己優秀,由此獲得虛假優越感。」伊能靜,或許只是太過於在乎那個「完美人設」。
  •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你好」
    我很能理解他,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教育不一樣,可在爸媽眼裡我永遠都是錯的。爸媽都說是為我好,然而卻不站在我的角度考慮,難受……其實作為一個母親,我很能理解少年父母的心情。愛之深,責之切。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無可厚非,但有時不免急躁,一旦孩子沒做到,便嚴加斥責。「都說了多少次,怎麼就是不長記性,我這是為你好!」明明是愛,但一出口反倒傷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