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島錦江沿岸有人放養了10頭牛
近日,有市民反映:「復地金融島附近,錦江河床上竟然放起了牛,牛的主人每天拉來一車剩菜爛葉子倒在河床上,牛吃剩下後腐爛臭氣燻天,給周邊環境和錦江造成汙染」。
錦江河床上,真的有牛嗎?
7月1日,記者前往該河段,10頭牛正在河道裡的淺灘處休息。記者走訪了解到,這些牛已經在這裡「安家」了近半年,儘管主人「神龍見首不見尾」,但牛兒們「人氣」頗高。
「飲食」齊全、主人難覓
10頭牛「安家」錦江小半年
7月1日,下午三點半左右,記者來到復地金融島,右轉,順著沿河步道步行大約兩分鐘後,十頭或趴或側臥的牛進入視野。其中一頭黑色,四頭毛色翻白黃,剩下的呈黑褐色。每頭牛都有耳牌鼻環,鼻環還連著繩子。
牛所在的河段,寬約三四十米。牛兒們待在淤泥形成的淺灘上。淺灘長約百餘米,寬約十餘米,沿著堤岸一直延伸到上島的橋下。淺灘一片碧綠,牛兒們掩映其中。
近四十分鐘後,天空飄起了小雨,十頭牛陸續起身,緩步向城內方向走去,途中不時停下吃幾口草。伴隨著甩動的尾巴,十頭牛有的走向了河中心,有的沿著河邊走。「散步」近十分鐘後,十頭牛逐漸向岸邊聚集,開始吃起了堤岸邊堆放的玉米皮。
「飲食」齊全,然而主人難覓。
附近的清潔工人告訴記者,過完年後就看到牛了,當時還很小,但從未見過牛主人,「我們早上七點半上班,下午五點半下班,沒有看到過牛主人,也沒看到過誰來倒的這些食物。」
「晚上或者下雨時,牛自己都會到橋下休息或是躲雨。」路過的市民介紹說,小區已經有人入住,不時有看稀奇的市民路過。也有市民反映,天氣熱的時候,該處味道很難聞。
截至當天下午五點左右離開,記者並未看到牛的管理者現身。
部門聯動
勸而復返只能再勸
河道裡能不能養牛?牛的主人是誰?當下正值汛期,河裡的牛安全嗎?
7月2日,記者帶著一連串的疑問,前往了河段所在高新區桂溪街道。記者了解到,牛所在的河道之前是桂溪街道益州社區的轄區,今年6月1日,社區拆分後,現在屬於桂溪街道交子公園的轄區。
高新區桂溪街道益州社區工作人員表示,牛的主人姓範,今年大約六七十歲,石羊街道居民。社區最近一次和他聯繫是今年5月27號,勸導其把牛運走。當時對方表示,願意配合將牛運走,但家裡有事暫時抽不開身去處理牛的事。
事實上,2017年,範大爺也曾在該處放牛,經過勸導,他找了貨車把牛拉走了。當年年底前後,該處河道進行了清淤,河內不再有淺灘,之後也沒有出現過牛的身影。而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河道內的淤泥逐漸堆積,今年年初前後又形成了淺灘。今年4月份前後,工作人員巡邏又看到牛了。
今年6月1日,接過該處的管轄權後,交子公園社區就開始多次聯繫範大爺。6月24日,社區電話聯繫了範大爺,告訴其可能有暴雨,河道可能漲水,牛可能被衝走。25日,工作人員巡河時,發現牛被牽走了。之後暴雨沒來,隔了兩三天牛又回來了。社區以及街辦工作人員均表示,河道內不允許養牛。但因為沒有執法權,所以只能勸導。牛在河道裡,屬於畜禽,水務或者農業部門應該有相關執法權。目前他們已經聯繫到了範大爺所在的街道,一起想辦法,協商把牛運走。
隨後記者聯繫了水務和農業部門。成都市水務局河道監管事務中心介紹,他們已經多次和屬地街辦社區一起,勸導養牛的老人讓牛離開,但未果。由於沒有相應的執法權,他們也只能勸導。
另外河道監管事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汛期行洪期間,河水很有可能會漫上河邊的沿河步道,屆時牛所處的位置將被完全淹沒,牛很大可能會被衝走。成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成都市區範圍內都是禁止飼養畜禽的。接到該消息後,他們立即對該情況調查核實後,已經協調相關區(市)縣著手處理此事。
牛主人現身
願意配合把牛運走
2日下午,記者電話聯繫到了牛的主人範大爺。「我是今年3月份開始在那養的。」範大爺表示,自己年初買了10頭牛,從河對岸的坡道趕下河,養在了河裡。原計劃是今年冬至的時候賣了,補貼家用。
「我放牛從來不守。」範大爺表示,由於白天需要照顧家庭,所以他都是晚上七點左右後,去菜市場撿些剩菜,拿到河邊堆著餵牛。現在十頭牛平均每頭大約500斤重,如果養得好,賣的時候,好的話能有一千斤。
對於養牛產生的氣味以及糞便可能汙染河水的問題,範大爺表示,願意配合把牛運走。但他表示,由於養的是水牛,離不開水。所以他希望能等成都下一場大雨後,附近的田地有了水,能養牛了,再把牛運過去。
對於未來,範大爺表示,今年養完就不養了。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林聰 攝影記者 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