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恩溥 | 漫罵與撒潑

2021-02-21 沈豐隨筆

明恩溥先生


明恩溥(1845年7月18日-1932年8月31日),原名阿瑟·亨德森·史密斯,出生於康乃狄克州,畢業於伯洛伊特學院。1872年受美國公理會派遣來華傳教,先後居住於天津、山東等地,兼任上海《字林西報》通訊員。他在華生活54年,熟悉下層人民生活,熱愛中國,是最早向美國總統老羅斯福建議退還中國庚子賠款的人。著有多部關於中國的書籍,有《中國人的性格》(1899年出版)、《中國鄉村生活》《今日的中國和美國》等。《中國人的性格》一書曾被魯迅向國人鄭重推薦。)


明恩溥丨漫罵與撒潑


一位生活在一個內陸省份的傳教士,接受幾位當地鄉紳的請求做善事,幫助一個完全失明的貧窮乞丐重見光明。結果發現是白內障,經過治療後完全恢復了視力。可是在眼睛治好之後,那幾位鄉紳再次拜訪這位傳教士,對他說,他使那個瞎子喪失了失明這一賴以乞討的唯一手段,因此傳教士就有責任僱用那位乞丐做看門人!

大喊大叫地發出命令或發表評論,是中國人的一種習慣,而且似乎是根深蒂固的。用正常的聲調去勸告他人,停頓片刻以傾聽對方的反應,這對於中國人來說,幾乎是一個在心理上不可能接受的方式。他非得喊叫,非得打斷別人的話,就像一條狗在非常激動的時候總是要狂吠一樣。

中國人已經把罵人的技巧提高到了只有東方人才能達到的完美程度。爭吵一開始,一些髒字穢語便匯成了一條骯髒的水流,英語中沒有任何詞彙能與之相比,即便是比林斯門[插圖]賣魚婦們那些惡毒、固執的用語也都望塵莫及。最簡單的接觸也時常會引起滔滔不絕的謾罵,就像某次觸摸會引起電火花來一樣,無論哪個階層的人士,無論男女,罵人是一種常見的幾乎很普遍的現象,隨時隨地都會遇到。

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說女人的罵人話比男人的還要下流,她們的謾罵也往往持續得更久,就像一句俗話說的那樣:「中國女人腳短舌頭長。」孩子們剛剛從父母那裡學會這些罵人話,就常常把它們反過來用到父母的頭上,這還被視為一件極大的樂事。對這種語言的使用,已經成了中國人的第二天性。每個社會階層都會使用這樣的語言。文人學士、各個級別的官員直至身居高位的重臣,一旦動怒,也會像他們的苦力一樣隨意地破口大罵。普通人甚至會在大街上把罵人話當作見面的寒暄,對方也以同樣的方式來回應。

「罵街」的方式常常被婦女們所採用,她們會爬到房子的平頂上去,聲嘶力竭地罵上幾個小時,直到嗓子喊啞為止。一個體面的家庭如果有可能制止的話,是不會允許這種表演的,但是在中國,一個憤怒的女人是很難被約束的,就像在其他地區一樣。總的看來,這樣的咒罵很少能引起關注,或者說完全無人理睬,有的時候,一個男人在街口叫罵,一個女人在屋頂罵街,罵得面紅耳赤,卻沒有任何人去理會。如果天氣很熱,他(或者她)就會一口氣兒罵到底,然後搖幾下扇子,提提神,接著再憤怒地罵下去。

中國人也像義大利人一樣,很少有人學過拳擊,或者說,他們學到的不是科學的拳擊方法。如果事情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中國人首選的主要方式就是抓住對方的辮子,盡最大的力氣拔對方的頭髮。在只有雙方參加,且雙方都沒有武器的情況下,十次打架中有九次如此,「戰鬥」便演變成了一場純粹的拔頭髮比賽。

讓中國人感到幸運的是,他們沒有隨身攜帶武器的習慣,如果他們手中有一把左輪手槍,或是像日本從前的武士階層那樣帶著刀,那就很難預料,「氣」的每天釋放會造成多少傷害。

一位要求經濟援助的老太婆,如果得到的回答是「不」,她就會躺倒在你馬車前的地面上。如果她被馬車軋著了,這對於她來說就太好了,她因此就能指望得到無限期的資助。在筆者所住的村子裡就有一位上了年紀的潑婦,老是拿自殺威脅人,但是由於她的鄰居全都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她的這個計劃似乎永遠也難以實現了。最後她跳進村裡的一口泥塘,打算淹死自己,可是她卻惱怒地發現,泥塘裡的水只能沒到她的脖子。她不會隨機應變,不知道把腦袋沒進水裡憋著,卻一直在因為這件不巧的事情而聲嘶力竭地咒罵全村的人。

如果什麼事情做錯了,也不會得到法律上的糾正,比如,嫁出門的女兒所遭受的虐待如果超出了習俗允許的限度,受到傷害的這家人就會造訪婆婆家,如果碰到抗拒,就會發生一場激戰。如果沒有遭遇抵抗,肇事者逃走了,進攻者就會把這戶人家的瓷器、鏡子、水罐以及其他所有易碎的東西全都砸爛,以此來消「氣」,然後揚長而去。

在亞洲各民族當中,中國人或許是最容易管理的,只要管理的方式不違反他們的習慣。毫無疑問,其他一些文明形態在許多方面或是大多數方面都勝過中國,但是也許很少有哪一種形態能夠承受中國社會已經承受了許多個世紀的這種壓力。

(Andy摘選 整理)

溫馨提示 : 

由於微信公眾號變更推送機制,您可能會看不到我每天的文章更新。請點擊我的公眾號右上角三個點,將我設為"星標"朋友,每天最新文章就能及時呈現給您。

好東西要與人分享,感謝點讚,轉發,您的不離不棄是我們工作下去的動力。

歡迎訂閱

讚賞鼓勵

相關焦點

  • 張八爺和溥二爺的「藝術人生」
    據《溥心畬先生詩文集·年譜》中記載:溥心畬與張大千的訂交在「1926年春,在北平春華樓(溥心畬)宴請張善孖、張大千、張目寒等人。」1928年秋二人再次會晤,此事則被收錄進《張大千年譜》,「先生(指大千)離滬赴北京,經陳三立介紹,在原恭王府偏福殿結識溥心畬。」之後,兩人互為欣賞,相處莫逆。
  • 漫罵的專用梗了解一下
    漫罵的專用梗了解一下時間:2020-06-13 19:58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籃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漫罵的專用梗了解一下 籃子是一句東北的罵人的話,也可以寫作為:卵子。讀音:藍(三聲)子(輕聲)。籃子,也就是睪丸。 歷來是罵人的比喻對象,睪丸,更是見不得人的東西。
  • 特輯|又一個愛新覺羅後裔——溥心畬
    在渡海三家中,書法功底、詩文格調及畫中的清秀之氣,皆以溥心畲為第一。    溥心畬善畫山水、花鳥、人物、走獸,意境淡雅致遠,俊逸出塵,結構嚴謹,筆法挺勁,並喜繪于娟地,染色層次多而淡。其花鳥作品亦清逸雅靜,較之山水,筆法偏於柔秀。還長於草書,風格秀逸,得剛健婀娜之致。
  • 張八爺和溥二爺——畫壇傳奇與舊時王孫
    溥心畲出生於1896年,比張大千大三歲, 是清道光六子恭親王奕訢之子載瀅的次子。曾創立現代著名國畫團體「松風畫會」,還擔任中國畫學研究會評議,在北平畫壇享有極高的聲望。謝稚柳曾評價溥心畬是繼王維、蘇東坡、文徵明、鄭板橋之後,唯一詩書畫三絕者。有趣的是,溥不以畫家為榮,但清高自持,畫家能入其法眼的鳳毛麟角,即便像徐悲鴻這樣的名家溥也根本看不上。
  • 溥心畲:中國最後一位文人畫大師
    然而時局動蕩,王府的日子入不敷出,溥心畲教書賣畫,也不能維持生計。溥心畬與親友聚會於自宅英國收藏家戴維德知道溥心畲的生活境況後,便打起了主意,託人向溥遊說,請求轉讓《照夜白圖》這件藝術國寶;已被生活逼得緊的溥心畲,一時腦袋發熱,最後,竟以一萬銀圓的價格轉讓給了戴維德。
  • 「出手驚人,儼然馬夏「重溫一代大家溥心畲
    世人都知道張大千,卻很少有人知道當年溥心畬畫名極盛,與張大千齊名,並稱為「南張北溥」。啟功先生在他的著作《啟功口述歷史》中稱溥心畬對其「教授和影響是全面的」。張大千曾對周肇祥等朋友說過:「我山水畫畫不過溥心畬,中國當代有兩個半畫家,一個是溥心畬,一個是吳湖帆,半個是謝稚柳,半個是謝稚柳的哥哥,已故去的謝玉岑。」
  • 末代王孫溥心畬: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
    文事方面,溥心畬的學習更為勤勉。每日黎明便開始掌燈讀書,日出後赴貴胄法政學堂上課,放學歸家,再於燈下讀到半夜。無分寒暑,終年如此。在有些溥心畬年譜中,有他「入宮甄選皇帝,未中選」的記載。據傳,選皇帝那年溥心畬14歲,和溥儀、大阿哥等一同接受慈禧的遴選。在太后面前,溥心畬突然大哭起來。太后問他何故?他說:「我想家了。」
  • 網文影視化,從漫罵到盛行,用了幾年?
    那麼,在網文改編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不妨復盤一下網文影視化這條路的曲折發展,看看網文改編是如何從漫罵到盛行的,而這些又體現了什麼?第一個將網文影視化推向風浪的,是由南派三叔所寫的,改編成同名網劇的《盜墓筆記》。《盜墓筆記》第一部改編網劇開播於2015年,拉開了網文大IP改編的序幕,獲得了極其大的成功。
  • 末代皇孫溥心畲 文人畫最後一位大師
    溥心畲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是溥儀,而中國文人畫最後一位大師是溥心畲,溥心畲是溥儀的堂兄,道光帝曾孫。在幾個宗室男孩中,溥心畲聰慧過人,天賦超常人,被譽為「皇清神童」,連慈禧也說:本朝靈氣,全鍾於此童。溥心畲深受慈禧喜愛!
  • 寒玉入懷 ——臺北歷史博物館藏溥心畬藝術展
    【展覽特色】:適逢溥心畬誕辰120周年臺北歷史博物館「遺民之懷—溥心畲藝術」展覽之延續
  • 現場 20151218 安溥 @ 女巫祭
    這一場是女巫祭第一天的第一場,這麼早開場,卻這麼多人,跟安溥一樣,大家的心情一早就很 high 。開始有人起鬨。「我連內衣都黑色的,我連心都是黑的!你們到底要看什麼!」邊笑邊脫下外套。她今天是一貫的全身黑,從頭到腳。除了頭髮飄揚時隱約可見髮尾的茶色挑染,夾雜些微金髮。
  • 溥心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鑑賞
    【藏 品 名 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藏 品 作 者】溥心畬(1896-1963)【藏 品 類 型】鏡心 水墨髮箋【藏 品 年 代】戊戌除夕(1959年)作【藏 品 尺 寸】29.5×32.2cm.約0.86平尺【藏 品 來 源】個人珍藏收藏指數★★★★☆ 投資指數★★★★☆【藏 品 簡 介】溥心畬[yú],滿族,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書畫家、收藏家。為清恭親王奕訢之孫。曾留學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
  • 最長壽的皇帝乾隆見過溥字輩的子孫嗎?
    道光五年(1825年),道光帝旻寧從大臣選出的10個字中欽定了「溥毓恆啟」4字,作為「載」字以下的字輩。鹹豐七年(1857年),鹹豐帝奕詝又續擬了「燾闓增祺」4字,作為「啟」字以下的字輩。但是乾隆並沒有看到自己「溥」字輩的子孫。同時,我們應該還要注意一點,以上字輩都是皇室近親使用,皇室遠親沒有資格使用(清朝滅亡了就沒這規矩了)。
  • 他們的憎恨和漫罵是我的一道下酒菜
    他們的憎恨和漫罵是我的一道下酒菜       高洪珠    物質和精神生活中 我有不少朋友和同行者 我們一路惺惺相惜 彼此欣賞和鼓勵讓我感恩不已    但我知道,還有很多人 一邊對我不屑一顧一邊憎恨 和漫罵著我 他們很多人我並不認識
  • 漫罵父母險釀悲劇 溫情調解拾回孝道
    在當今社會家庭中,孩子漫罵父母、不盡孝道的事件時有發生,給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近日,宣威市某街道就發生了一起兒子漫罵父母導致父親採取過激行為的事件發生,險些釀成悲劇。李某夫婦是村裡出名的老實人,但他們的大兒子及兒媳說他們偏心,關顧女兒,所以不但不盡孝,還經常亂罵他們。李某夫婦覺得家醜不可外揚,說出去怕村裡人笑話,總是忍氣吞聲,一次次把苦水往肚裡咽。
  • 聚焦STEPPER︱上海司溥光學上海展前瞻
    編輯:劉哲宇排版:陳瑜上海司溥光學有限公司
  • 重磅新展丨寒玉迭影—溥心畬書畫精品展將登陸武侯祠美術館
    展覽作品中多件曾出版著錄於權威的《溥心畬年譜》中,比如1934年10月創作的《寒園小景》冊頁十開(私人藏,溥心畬遷回萃錦園,故此小景均為恭王府萃錦園中物。)比如1937年4月創作的《終南進士早朝圖》,如1962年9月創作的《夢遊天姥》手卷並題等等,在「南張北溥」一板塊裡,多件精品講述著兩位書畫大師的交誼,比如《山猿圖》(1934年,溥心畬、張大千合作)、《蘆荻泛舟圖》(溥心畬、張大千合作)、攜琴訪友圖成扇(張大千)、張大千的《瑞士風光》(1963),《山裡人家》(張大千)等等。
  • 圍堵、毆打、漫罵執法民警、破壞生產經營!橫縣19人涉嫌妨礙公務罪...
    圍堵、毆打、漫罵執法民警、破壞生產經營!2018年8月30日上午9時許為阻止橫縣公安局南鄉派出所工作人員依法傳喚犯罪嫌疑人李權芳(李某佳被故意傷害案犯罪嫌疑人,現已死亡)和李基寅(李某林被故意傷害案犯罪嫌疑人,另案處理),在公安人員執法的過程中,被告人李開盈、李基頌等19人,以暴力、脅迫方法對公安機關工作人員進行圍堵、毆打、漫罵等
  • 【近現代·大家檔】第6期 「渡海三家」之——溥心畬
    溥 心 畬 今天分享的是「渡海三家」之一的溥心畬。 ▌渡海三家之——溥心畬罕見影像 溥心畬[yú](1896-1963),滿族,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著名書畫家、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