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歐美,已經有國家開闢設想,建立獨立的阿爾茨海默症生活村,讓患者離開醫院環境,在模擬的「社區」裡自主生活,保持未生病時的狀態。雖然這樣做的時間還不長,但是現有的事實證明,患病老人的狀態竟然有了改善,對藥物的依賴降低、舒適程度提高。
●法國首座阿爾茨海默症生活村將運營
一座實驗性質的阿爾茨海默症生活村,已經在法國西南部的阿基坦大區建成,耗資2400萬歐元,將於2020年春天開始運營。
這座綜合型的村落,結合生活福利設施、娛樂消遣設施於一身,可供120位患者使用。在錯落有致的住房周圍,有商店、健身房、餐廳和一個小型農場。距離生活村不遠處,是一個相對大一點的溫泉旅遊城市新阿基坦,便於滿足居民們的其他生活需求。整個生活村的大環境與真正的鄉間自然村非常相近。
法國首座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生活村佔地12英畝,選址在庇里牛斯山腳下的叢林邊緣,風景優美、環境安靜。它未來的居民可以在村裡自由活動,選擇他們想做的事情,比如散步、玩遊戲、購買食品、烹飪餐食、鍛鍊身體和進行社交活動等等,沒有任何限制。如果他們喜歡,可以到小農場與飼養的農家寵物一起享受時光。
這裡有200名護理人員,24小時負責老人們的衣食住行和醫療照顧,不過他們會努力把所有的照顧都做得像是簡單的陪護和協助,更多的是鼓勵和指點,讓老人們相信,他們始終是獨立的,他們完全有能力辦好身邊的事情和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該地區的一位前市長加布裡埃爾·拜洛克在接受《巴黎人報》的採訪時說:「在我們的『村莊』裡,沒有任何『白大褂』,醫生和護士們都穿普通的衣服,好像也是那裡的村民一樣。我的理解是,我們建立這樣的設施,實際上是把患病的老人帶離醫院的圍牆,在漫長的治病時間裡,讓他們擁有自由和正常的生活方式,讓他們覺得一直是和住在自己家裡一樣,平穩並且安詳地渡過他們的老年歲月。」
整個生活村使用高科技管理,進出有門禁,村內安裝有電腦控制的攝像頭,全方位無死角,保證老人們不會在迷路和有需要時無人發現。而且,患病程度不同的老人被分別安置在界線不十分明顯的四個區域內,便於管理。
拜洛克對媒體說,這個項目源自法國健康部和國土部的構想,但是建村的大部分經費是由當地政府和衛生部門籌集和資助的。目的是研究阿爾茨海默症老人在非醫院環境下病情的發展和演變,這對法國現在大約90萬名阿爾茨海默認知障礙患者,會有重要的作用。
●荷蘭開創醫療先例
早在2012年,荷蘭阿姆斯特丹郊外就建起了一個名為浩治威的小村莊,專為阿爾茨海默症老人提供住宿和優質治療,並且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個「阿爾茨海默症生活村」開創了醫療先例,設計得與當地自然村莊一樣,社區中心有一個供大家休閒聚會的小廣場,村裡有食品店、雜貨鋪、餐館、咖啡廳,還有電影院和理髮館。全村有23棟風格各異的住宅,可以容納152位「居民」,每天的費用大約為95美元。
村子裡為老人設有專門的出入口,並有攝像機24小時監控老人們的活動。250多位受過專門訓練的醫護人員和義工,不僅全天候地提供服務,還要客串超市裡的收銀員和各種服務員。有他們的認真工作,村莊像模像樣地運作著。
生活村的負責人伊莎貝爾說:「與傳統方式相比,開放患病老人的活動空間,讓他們自主行動、與朋友交往,使他們很安心和開朗,去除了大量強迫性限制,因此患病老人發生焦慮、狂躁和不知所措的時候明顯減少,所以我們不必像在封閉的醫院裡那樣,給他們服用很多神經鎮靜類藥物。這樣對他們的健康和精神狀態都十分有好處。」
●美國開發懷舊療法
資料顯示,美國現有540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這些老人一般都住進老人院,接受他人的照顧。正是在歐洲國家的提醒下,美國官方和醫學界接受了「阿爾茨海默症生活村」的構想,而且融入了最新的研究理論。醫生們注意到,阿爾茨海默症的患者多數不理解他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心態一直停留在過去的日子裡。1979年,哈佛大學心理醫生艾倫·蘭吉開發的「懷舊療法」,現在在美國獲得廣泛的認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附近落成的「阿爾茨海默症生活村」,像極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小城。城裡的商店都是老式的櫥窗,街上貼著以前的廣告,播放著舊時的流行音樂;老人們的住宅顯得豪華厚重,完全是上個世紀中葉的建築風格,房間裡掛著好萊塢明星的老照片,讓老人們仿佛回到了他們年輕的時代。
有「南方哈佛」之稱的範德堡大學神經學教授紐豪斯也說:「接近自然和享有獨立的生活,鼓勵和推動老人依靠自己,運用他們還有的認知資源,發揮他們的所有能力,是延緩失憶老人病症的重要手段,其作用遠在藥物治療之上。」
美國健康部門計劃,在未來的20年中,在全國建設100個這樣的治療中心,而且會在試驗中逐步提高和改進。未來的新「阿爾茨海默症村」,將更為接近自然狀態,甚至可能在城市中開闢一個街區,把這種特殊的生活村建成類似居住小區的樣子,除了讓患病的老人管理自己的生活,還可以讓他們到區內的幼兒園接送孩子,盡享天倫之樂。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