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城市體系和國家戰略全局中建設「未來之城」

2021-01-18 澎湃新聞

在世界城市體系和國家戰略全局中

建設「未來之城」

——《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出臺記

年輪翻開新篇之際,成都再次迎來新機……

2020年12月27日,伴隨著如潮的掌聲,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城市之於全球、局部之於全局、當前之於長遠、發展之於民生。在成都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時刻,《建議》新鮮出爐,擘畫出成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的宏偉藍圖。

↑人民南路中軸線上的天府立交

歷史的「答卷」

《建議》的出臺過程,是成都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決策部署的堅定貫徹落實

2020年,中華民族迎來又一個歷史關鍵節點。

「十三五」收官在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勝利在望;「十四五」新篇待啟,中華民族將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

站在「十三五」收官之際,《建議》也是一份歷史的「答卷」。《建議》全面總結了成都「十三五」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全會召開期間的分組討論階段,與會代表們由衷感慨,「十三五」時期是成都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五年。

過去五年,我們都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在黨中央和省委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搶抓重要戰略機遇,錨定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和「四個城市」戰略定位,聚力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實心幹事、科學作為,推動城市能級全方位提升、發展方式全方位變革、治理體系全方位重塑、生活品質全方位提高,實現從區域中心城市到國家中心城市、進而衝刺世界城市的歷史性躍升。

↑2020年12月7日成都市,市民正在試乘地鐵新線

去年伊始,成都便被再賦使命。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也在這一時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擘畫未來發展圖景。

↑露天音樂公園

2020年12月4日,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吃透精神,才能保證城市發展的領航之帆不偏行。」起草組成員透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召開後,市委多次召開常委擴大會學習研討,將貫徹落實會議精神作為《建議》起草的根本遵循。

凝聚共識方能聚力,聚力變行方能成勢。市委政研室主任曾明友全程參與了《建議》的起草過程,他認為,這份《建議》,站位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清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成都」的重大問題,符合黨中央精神、回應人民期盼。「必將轉化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的成都行動,成為指導和推動我市『十四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020年12月29日,在成都首次以市委名義召開的全會精神解讀新聞發布會上,曾明友如是說。

↑2020年9月23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西一跑道竣工亮燈

宏偉的「藍圖」

《建議》的出臺過程,是成都堅持在世界城市體系和國家戰略全局中謀篇布局,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時代要求規劃好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天府的具體實踐

每一個五年計劃,都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上臺階的「時間表」。這張藍圖,站全球之高、看時代之遠。

2019年6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範銳平任組長的文件起草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在市委常委會領導下,正式啟動起草工作。

「精準把脈!」曾明友告訴記者,起草組一致認為,成都前進道路上面臨多重現實挑戰,推進高質量發展任務仍然艱巨,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還有一定差距,與超大城市相匹配的高效能治理還存在短板弱項。為此,從城市之於全球、局部之於全局、當前之於長遠、發展之於民生的寬廣視角,提出「十四五」時期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建議》對我市更好站位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激勵廣大幹部群眾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力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021至2035,在成都城市能級躍升的歷史坐標上,將是怎樣的15年?這次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正是對未來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都路徑」和「成都願景」具體謀劃。《建議》明確了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力爭到二〇三五年,高水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新型城市建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成為美麗中國建設實踐範例,世界文化名城影響力顯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人民生活達到東部地區水平,共同富裕走在全國前列,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全面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2020年12月23日,大邑南岸美村

而「十四五」則是這一階段的開篇之作。

綜合考慮國內外環境和四川發展階段性特徵,統籌短期與長遠,兼顧需要和可能,成都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發展目標徐徐鋪開——力爭到二〇二五年,全國重要的經濟、科技、金融、文創、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核心功能邁上新臺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形成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的戰略支撐,基本形成「大都市區—區域城市—功能區—新型社區」四級空間體系和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形態,初步建成國家向西向南開放門戶樞紐城市,成為「人民城市」的幸福樣本,努力建設以創新為新動能的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以協調為新形態的融合性發展先行區、以綠色為新優勢的可持續發展先行區、以開放為新引擎的雙循環發展先行區、以共享為新局面的人本化發展先行區。

推動成都更好開啟新徵程、邁向新目標、續寫新篇章。《建議》首次對2050年發展進行了遠景展望,形成了一整套宏觀戰略設計、中觀發展思路、具體工作舉措,擘畫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這一系列新發展要求和重大舉措,既順應了世界城市發展演進規律,又契合了成都『十四五』發展的現實基礎和歷史坐標。」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楊羽認為。

人民的意志

《建議》的出臺過程,是成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揚民主、匯集各方智慧的過程,為成都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畫出「最大同心圓」

2020年11月24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範銳平率隊專程赴對標學習的城市上海,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聽取對成都「十四五」發展、2035遠景目標以及2050發展戰略的意見建議。

起草組成員告訴記者,500多天的時間裡,市委常委會大大小小近百次研究審議總體框架、基本思路、指導原則和重要內容,為文件起草把關定向。市委組織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走訪」活動,市領導牽頭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市人大組織專題調研、市政協開展議政協商、各民主黨派建言獻策、各級各部門分領域開展專題研究,形成36項反映市情實際和發展趨勢的調研成果。

↑2020年12月3日成都市,南浦中路沿河種滿了金色的銀杏樹

開門問策,謀一個更美好的城市未來;座談交流,聆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城市需求。

「成立專門的航空物流部門統籌;引進培育貨運基地航空公司,構建歐洲成都泛亞洲際航空通道網絡;優選配套產業,構建排他性優勢。」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戴爾成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耀華說。

「騰訊最近在規劃人工智慧平臺等一批創新型的項目,我們希望充分發揮成都和企業本身自身雙向的比較優勢,通過重點項目打造,不斷提升數字經濟的生態圈能級。」騰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夏吐露心聲。

《建議》的起草工作,始終在廣大成都人民的偉大實踐中尋找答案。

「大的公園可能意味著切割交通動線,行人要經過很不方便。公園城市示範區的建設需要考慮設置不同面積和功能的公園。」成都向上董事長曾敏紅給出建議。

「『十四五』期間根據疾病流行的情況,由政府確定少數重點疫苗,探索多方共擔的支付模式,一方面提高老百姓的接種率,另一方面減小疾病流行的防控壓力。」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梁嫻說道。

「要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實現傳統名校與新優質學校的資源共享和常態互動。」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校長吳明平在建議中寫道。

↑太古裡

城市發展徵程壯闊,落腳點卻總在細微之處。

《建議》起草突出開門問策,堅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智慧力量。

市委先後召開專家學者、青年幹部、企業家和行業協會、民主黨派、市民代表座談會,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創造了「三個首次」:首次委託參與國家「十四五」規劃、上海2050年戰略研究的專家智庫團隊開展49個專項課題研究、2035年遠景目標和2050年遠景展望研究。首次就城市中長期規劃開展網絡徵求意見活動,廣大市民積極響應,收到社會公眾留言3.2萬條,匯總整理出建議共12大類1000餘條。首次全面徵求中央駐蓉單位、省級部門意見。起草組認真研究充分吸納各方意見建議,增寫改寫520處,覆蓋意見建議936條,做到了能吸收的儘量吸收。

_

新一年開啟之際

讓我們有個「小約定」!

五年後

成都將交出怎樣的答卷?

2025年時,請你閱卷!

_

來源|成都日報

圖據成都極美小分隊

成都發布編輯|小潘潘

掃碼進群↓

分享

點讚

原標題:《在世界城市體系和國家戰略全局中建設「未來之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深圳支持光明科學城建設 加速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此次市委市政府出臺《若干意見》,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充分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戰略意圖,從全市層面統一思想,搶抓機遇,集中資源,整合力量,主動作為,全力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有力支撐「雙區」和「雙中心」建設。「雙區」是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雙中心」是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曹山,一座夢想中的未來之城!
    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是創造未來。 當新時代的壯闊波瀾澎湃肇啟,當「美麗中國」國家戰略全球矚目,一座懸浮於山、湖、谷、森林、島嶼之上的14000畝超級未來度假城市,正從未來而來。
  •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鄭州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推進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鄭州在增強綜合服務功能、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和支撐中部地區崛起、帶動中部地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積極服務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諸多方面,確立了定位。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瞬之間,3年過去了,鄭州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上飛速前行,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僅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有關鄭州的大事就一波接一波。
  • 高水平建設整體智治體系和現代政府述評③丨讓城市和鄉村更聰明更...
    浙江新聞客戶端12月17日起推出貫徹全會精神·高水平建設整體智治體系和現代政府系列述評,敬請垂注。當前,以數位化改革撬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是必須抓緊抓牢抓實具有牽動性、創新性、突破性的「十三項戰略抓手」之一,也是實現整體智治的重要路徑。在這場牽一髮動全身的重大改革中,讓城市和鄉村變得更聰明更智慧正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目標。
  • 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武漢這樣安排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盛繼亮介紹了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部署安排和具體措施。盛繼亮指出,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就是要堅持把創新擺在事關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圍繞「四個面向」,實現科技的自立自強;就是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疏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科技成果產業化雙向連結快車道。
  • 十年興起一座城 中新知識城未來要做國家知識中心
    《規劃》提出,到2022年,國家知識中心建設初見成效,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00件,研發經費佔地區生產總值比例超過4.5%,數字經濟佔比達到40%以上;到2035年全面取得建設成效,治理體系和能力實現現代化,領軍人才高度聚集,知識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權保護成為全球典範,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 飛諾科技籤署三份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戰略合作協議
    經過半年的耕耘和積累,2020年元旦剛過,飛諾門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創新之都深圳,迎來了圍繞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三個重量級戰略協議的籤署。作為我國未來交通優先發展的主題,智能交通系統對於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緩解交通擁擠、減少環境汙染、確保交通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符合國家建設「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和「平安城市」的要求,得到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
  • 城市大腦助力鄭州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決定。  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在滔滔黃河水的滋潤下,正踏著數字浪潮加快崛起,不斷在中國城市中嶄露頭角。  一  資訊時代,城市已成為要素高度集聚、多元複雜交匯的「巨系統」,城市治理的難度前所未有。鄭州作為千萬級人口的特大城市,要確保城市高效精準施策、安全有序運行,依靠傳統人海戰術和常規技術手段很難實現。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要準確把握五中全會提出的新階段、新理念、新判斷、新格局、新目標、新部署,做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治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
  • 環球融創 在森林之上將打造一座漂浮的未來城市
    當新時代的壯闊波瀾澎湃肇啟,當「美麗中國」國家戰略全球矚目,一座懸浮於山、湖、谷、森林、島嶼之上的14000畝超級未來度假城市,正從未來而來。一體化超級閉環,綻放一個全齡、全業態、全生命周期、全時、全域、全季、全景、全享的國際文旅度假康養目的地,一塊可創造、可設計、可擁有一切可能的土地,一座夢想中的未來城市,一個世界心世界。
  • 築強核心功能、建設未來之城 成都東部新區奮力在成都發展新跨越中...
    「把學習宣傳貫徹好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統籌抓好新區明年工作謀劃和『十四五』規劃編制。」成都市政府副秘書長、成都東部新區黨工委書記張瑛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成都東部新區將築強核心功能、建設未來之城,奮力在成都發展新跨越中強擔當。」
  • 精緻城市建設的威海路徑
    《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建設宜居、智能、韌性城市,全面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全面提升生活品質和城市整體形象。精緻城市理念是對新時代城市發展導向的高度概括,是「人民城市」「智慧城市」建設題中應有之義,是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必然選擇。
  • 創新之光閃耀,廣深聚力打造世界一流「雙子城」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廣東旗幟鮮明地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設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現代化經濟體系、改革開放高地、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同時深入推進「雙區」建設,深化廣深「雙城」聯動強化核心引擎功能,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灣區「雙子城」,放大輻射帶動和示範效應,奮力引領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
  • 鐵建城發:用先於時代的想像力,尋找未來城市的「共生」之路
    鐵道兵與國家共生希望,與社會共生錦繡,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積極參與鐵路復舊,共新建鐵路12590多公裡,約佔全國同期新建鐵路的三分之一,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國家建設作出不朽貢獻。中國鐵建與時代共生騰飛夢,連續15年入選《財富》世界500強,攻克世界級技術難題,創下多項世界之最,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具實力、最具規模的特大型綜合建設集團之一;更是始終不忘初心,災難時刻衝鋒在前,緊急馳援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艙醫院」建設,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疫情攻堅戰貢獻鐵建力量。
  • 吳中太湖新城在京路演,北京企業260億投資助力蘇州打造「未來之城
    首次亮相北京,蘇州「未來之城」釋放獨特吸引力 吳中太湖新城是蘇州「一核四城」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蘇州邁向「太湖時代」的重要契機。開發建設以來,新城按照「新城市、新產業、新生活」的建城定位,秉承「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先生態後業態、先配套後居住」的理念,並以代表蘇州「未來城市建設的最高水平」建設要求,不斷朝著國內領先的生態型創新創業湖區大步邁進。 當前,蘇州市正搶抓國家戰略機遇,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世界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創造性地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首要戰略目標,這意味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創新中完美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之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標誌著中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 深圳高質量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
    近年來,地處南海之濱的寶安,憑藉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和交通網絡基礎,在落實「西協」戰略過程中充分發揮優勢,開展寶安中心區、會展新城、機場東、新橋東及茅洲河「一河兩岸」等重點區域、重要節點城市規劃。同時,加強區內骨幹路網與灣區大通道的有機銜接,打造珠江東岸最具競爭力的灣區交通引擎。
  • 四問「品質生活之城」(三) ——奮力推動品質生活之城建設邁好第一...
    2021年,市委全年工作的總抓手是奮力推動品質生活之城建設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這是「十四五」開局起步的「第一槍」,更是品質生活之城建設「開工令」。怎樣建設品質生活之城?我們要精準把握產業發展向需求引導轉變、區域經濟發展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發展、宏觀政策中金融財政刺激政策繼續延續、改革開放向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轉變等一系列新趨勢,把謀事和謀勢、謀當下和謀未來統一起來,把善觀大勢、常思大局與見微知著、一葉知秋結合起來,做好自己的事、穩住基本盤,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四)「當先鋒、作表率、走在前」。
  • 廊坊臨空經濟區成功舉辦智慧城市頂層設計與標準體系發布會
    會上,廊坊臨空經濟區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正式發布,包括《廊坊臨空經濟區智慧城市頂層設計》以及城市信息模型(CIM)五大部分7項標準規範和14項物聯感知設備建設導則,指明了未來5年廊坊臨空經濟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和建設路徑,並通過標準體系指導和規範後續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支撐廊坊臨空經濟區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