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晚,《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發布儀式》在央視社會與法頻道(CCTV-12)首播,南充市營山縣應急管理局局長伍袁志作為四川唯一代表接受表彰。
伍袁志作為基層應急管理工作者,一直奮力推進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的「細胞工程」。
在他辦公桌的玻璃板下,壓著一張手寫的便利條,上面寫著269、16、79、364等幾個數字。
「營山縣共有269個行政村,城市社區16個,農村社區79個,加在一起就是364個。」伍袁志說,三年來,營山的村(社區)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規範化建設已經率先在100個貧困村順利推行,接下來要全面推廣到364個村(社區),他希望這個目標能在「十四五」期間實現。
從「治病救人」的責任心出發
「我以前是學中西醫結合的,說起來跟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關係不大。」伍袁志笑稱,可能是學藝不精,所以沒當醫生,1996年衛校畢業分配到鄉鎮工作。從2003年開始,他在所屬鄉鎮承擔起分管安全生產的工作。
「管安全責任大,一年一輪換,輪到自己都有點發憷。」伍袁志說,他從那時起接觸道路交通、地質災害、消防、建築施工等安全工作。雖然工作領域是全新的,但他說,「治病救人那份責任心和安全生產工作是相通的。」
在營山,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是多發易發領域,尤其是因超載、超速、非法營運造成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較多。2005年開始,營山就在鄉鎮探索設置道路交通安全監督崗。
「安全監督崗主要是監督糾正違章行為,沒有一般程序查處的權力,一開始駕駛員不習慣接受監督,甚至要衝關。」伍袁志回憶說,後來通過組織交警、公安派出所對駕駛員和車主進行培訓,監督崗堅持對來往車輛宣傳安全知識,勸導、查處、通報不良行為,後來在監督崗設置便民服務點,慢慢地,工作有了成效。2005至2008年設立監督崗後,營山縣交通事故件數每年同比下降56件、死亡人數同比下降9人、受傷人數同比下降32人,較大及以上生產經營性交通安全事故零發生。
2009年2月,伍袁志調到營山縣安全監管局,任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分管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和行政執法等工作。他針對監督崗無實際執法權的現狀,多次會同公安、交警、運管等部門開展實地調研,提出了「撤銷安全監督崗、建立聯合執法隊」的工作模式,於是在全縣依託農村派出所建立了13個片區聯合執法中隊隊,負責轄區管轄範圍內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執法工作。自組建聯合執法中隊以來,交通事故件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12.5%、2.8%、1.5%、0.68%,未發生1起較大及以上生產經營性交通事故。
2019年3月,縣級機構改革,營山組建縣應急管理局,伍袁志迎來新的挑戰。
最要命的問題 走穩安全「最後一公裡」
「現在的應急管理工作,主要有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救援管理三大方面,各方面資源需要整合。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問題。」伍袁志說,通過多年工作他發現,鄉鎮、街道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基礎薄弱導致基層脆弱,如果「最後一公裡」的問題無法解決,那麼所有的發文、檢查、督查都會淪為一紙空文。
應急管理局的八字工作宗旨在牆上很醒目——「應在難處,急在平時」,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的基礎工作正是「細胞工程」,是「平時」之功。
基層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難在哪裡?首先就是鄉鎮、街道人員安全應急意識薄弱、安全應急技能落後,缺少專職的安全監管和應急管理人員。不僅缺人手,安全監管、應急救援等安全應急裝備和基本設施設備也有缺口。
「沒人盯著,當然隱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就不會好。」伍袁志和相關工作人員在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上持續發力。2017年起,為實現安全生產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營山在1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率先推行「居民安全素質提升工程建設」,從理順鄉鎮、街道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責任體系到完善十九項制度,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規範化建設。
「投入是實打實的,而且不是憑空新建。」伍袁志說,每個村投入近5萬元,開展居民安全素質提升工程的「五依託、五建設」工作。「遠水解不了近渴」,配備微型消防車、發電機的100個微型消防站撲滅了很多危險苗頭。目前,營山共有785名兼職消防員,村醫生則兼職「急救員」,因安全事故致貧返貧的情況逐年減少。
近年來,營山建好了一環路,城市新中心「三館一場」順利完工,從只有一條商業街的小縣城發展至四通八達的小城市。「城市新業態、新物態多了,新的安全風險也相應增加。」伍袁志介紹,安全社區和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建設是抓好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
2018年起,國家提出建設安全發展示範城市,伍袁志敏銳捕捉到這一發展機會。「不只是為了爭那個獎牌,而是這說明國家層面對城市安全的高度重視,這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早在2013年,營山縣朗池街道就入選第一批四川省安全社區。2020年營山入圍全省第一批省級安全發展示範城市,成為八個候選城市之一。「滿分是100分,90分以上才算合格。營山去年預評估71分,還得繼續努力。」伍袁志說,今年營山將接受評估驗收,評估單元有城市工業危險源、城市人員密集場所、城市公共設施、城市功能區、自然災害等五類。
從鄉鎮、街道到城市,營山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在「細胞」單位逐年推進,事故件數、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呈逐年下降趨勢。2020年截止11月,全縣各類安全事故件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89件(含擦掛),死亡人數減少4人,受傷人數減少13人(含擦掛),直接經濟損失減少863.37萬元。
【來源:川觀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