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界有一個共識,最難讀完的三本書分別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和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許多人興致勃勃地買下這些書,決心挑戰自我,結果對自己的閱讀能力產生了嚴重懷疑。一個「亂」字足以形容《百年孤獨》,奇異而令人迷亂的魔幻現實主義寫法,就像南美洲大陸的烈日和暴風雨,帶著極度隱忍的痛楚撲面而來。
猝不及防的讀者往往會選擇閃避,這種「亂」還來自於馬爾克斯的自信,他讓一個家族七代三十多個男人共用兩個名字,導致在閱讀時不斷回翻,才能將人物正確對號。
面對這樣的作品,當你沒有能力讀它的時候,千萬不要試圖去讀懂,不要逼自己去面對那些看似紛亂的情節,不要強迫自己理清楚那一代又一代的人物關係,這些屏障的存在,就已經說明你無須去讀懂它,起碼是當下。
因為好奇把它買了下來,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為了一點虛榮心去閱讀這部作品,很認真的讀,卻讓人感覺到了恐懼,翻了兩章便不敢再看下去了,和很多人的經歷一樣,把它放在書架的最頂層,記憶裡告訴自己,我讀過它,然而不過如此,因為沒有看下去。
多年以後,經歷了很多事,從一個故作孤獨的人變成了一個真正開始明白孤獨的人,退了些過往的浮躁,在一個清冷的午後重新打開它,仿佛發現了一個被廢棄已久的寶藏,曾經晦澀難懂的文字,如今就 會像滔滔江水般一波一波衝擊著心靈。
等你真正讀懂了它,在睡夢中都會感嘆,怎麼會有這樣環環相扣精彩絕倫的敘事方式。冷靜旁觀的口吻,讀完之後卻激起了心底最深層的蒼涼。沒有人能用一句話來概括《百年孤獨》,這個歷經百年的家族,從第一代開始一直到第七代結束,每個人的一生,都在和孤獨做著至死不渝的鬥爭,卻都在終點與它相依為命。
有人說,因為年少的無知與浮躁,我差點錯過了這本書,所以當你還沒有嘗試接受痛苦,還未開始看透生命的時候,請好好收著它,不要讀它。
或許他說的沒錯,當我們在成人的世界裡摸爬滾打,承受過太多的失敗和無奈之後,才能真正讀懂這本書,明白孤獨本是人生常態,畢竟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都將用寂寞來償還。
1984年,當莫言在王府井看到盜版《百年孤獨》的時候,他說:「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活著》的餘華說 :「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上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李誕說:「看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自己就一個字也不想寫了」。
在爾克斯看來,生命註定是一劇,因為在龐大的輪迴面前,每個人都不過是滄海一粟。
我們其實自始至終都無法和這個世界產生任何聯繫,我們一無所有地到來又一無所有地離開,其間製造過的所有輝煌其實都從未真正屬於自己。當一切都成為泡影,竟然只有孤獨永恆。
當你讀完這本書書你會覺得:我們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過是一個個轉瞬即逝的環境,唯有孤獨永恆,反而擁有祥和和平靜。
這本《百年孤獨》,只要49元,一張電影票的錢就能讓你感受到人生。
點擊下方商品卡,進行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