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倒黴的一艘巡洋艦,敵軍誤以為是戰列艦,往死裡打

2021-01-13 這才是戰爭

【巡洋艦危機】

開戰時,美國海軍有18艘重巡洋艦,與日本海軍重巡洋艦數量恰好相同。經過42年在索羅門群島鐵底灣血腥的拼殺,43年1月1日,5艘已經沉沒了,9艘正在維修,僅剩下4艘可用:

CA 31 奧古斯塔、CA 35印第安納波利斯在大西洋上作戰;

CA 36 明尼納波利斯在北太平洋;

CA 28 路易斯維爾正在趕往南太平洋;

【芝加哥號】

CA-29,芝加哥號作為北安普頓級巡洋艦4號艦建造,1930年4月10日在舊金山馬雷島海軍船廠下水,排水量9300噸,最高航速32.7節,作為一艘條約型巡洋艦,它搭載3x3門8英寸主炮。

1941年12月7日清晨,芝加哥號伴隨著航空母艦CV-2列剋星敦號在中途島南方420英裡處執行運送飛機至中途島的任務。收到珍珠港被空襲的情報之後,特混艦隊立即開始搜索日本艦隊。

1942年5月,芝加哥號伴隨約克城號航母參加珊瑚海戰役。

珊瑚海戰役中的芝加哥號和鹽湖城號

42年8月7日到8日,芝加哥號掩護美國陸戰一師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8月9日,薩沃島海戰,芝加哥號被重創,艦首被魚雷擊中,返回美國西海岸進行修理。43年1月初,芝加哥號駛離舊金山,再一次前往南太平洋戰場。

薩沃島海戰以後,艦首損傷的芝加哥號

【增援瓜島】

1943年1月,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苦戰已經過了五個月。儘管美國軍隊已經佔領島上的大部分地區,但日本人並沒有表現出撤退的跡象。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上將正在失去耐心。他說:「我對瓜島的進展感到不滿,在過去的幾個月,在我看來,我們只是繼續與日本人在泥濘中肉搏,我們沒有獲得明顯優勢。」金上將希望看到進展。

1月下旬,空中偵察報告在瓜島以北的阿杜環礁(Ontong Java Atoll)附近的發現日本艦隊。情報表明,新不列顛島上的拉包爾基地附近日軍海空活動增加。看起來日本正在準備發起一次大型海軍作戰。

威廉·F·哈爾西上將決定採取行動,為了掩護一支前往瓜島的補給運輸隊,哈爾西部署了TF11~16一共6隻特遣艦隊,希望引誘日軍進入交戰。

哈爾西手中有快速戰列艦北卡羅來納[北卡羅來納級],華盛頓[北卡羅來納級]和印第安納[南達科他級],航空母艦薩拉託加和企業(Enterprise)號。分別編為TF11和TF16特混艦隊。兩個特混艦隊首先向瓜島推進,掩護1月27日從新喀裡多尼亞離開的運輸船隊。船隊包括亞當斯總統,海耶斯總統,傑克遜總統和新月城4艘大型運輸船。

【TF18】

TF18是一個近距離支援艦隊,包括3艘重巡洋艦(CA威奇塔,芝加哥號和路易斯維爾),3艘輕巡洋艦(CL蒙彼利埃,克利夫蘭和哥倫比亞),8艘驅逐艦和兩艘護航航母CVE切南戈(Chenango)和蘇萬尼(Suwannee)號。從新赫布裡底群島的埃法特島出發,這支部隊由剛剛從大西洋抵達南太平洋前線的旗艦CA威奇塔的艦長羅伯特C.格裡芬少將(Robert C. Giffen)指揮。最近,他在盟軍入侵北非的火炬行動期間曾指揮第34.1特混艦隊。

羅伯特C.格裡芬少將(Robert C. Giffen)

TF18被命令與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作戰的第21驅逐艦中隊會合,並在運輸船卸載時在掩護薩沃島海域。兩隻艦隊預計將在1月30日晚上9點,在瓜達爾卡納爾島西南岸匯合。1月29日,格裡芬少將收到警告,該地區出現敵方潛艇和大量敵機活動的威脅。

在白天向東南移動時,護航航母繼續為TF18提供戰鬥機掩護。1月29日下午3點,為了加速行動,格裡芬將兩艘航速較慢的護航航母CVE切南戈和蘇萬尼與艦隊分離,同時派了2艘驅逐艦掩護他們。TF18剩下的船隻現在由CA威奇塔,芝加哥和路易斯維爾,CL蒙彼利埃,克利夫蘭和哥倫比亞以及六艘驅逐艦組成。他們以24節的速度向北移動,準備夜間與驅逐艦21中隊匯合。

由于格裡芬少將在大西洋的經歷,他更擔心遭遇潛艇襲擊(老大有點U艇恐懼症)。格裡芬把他的巡洋艦分成兩列,左側是輕型巡洋艦,右側是重型巡洋艦。六艘驅逐艦在兩列前形成了一個半圈。這種編隊提供了很好的反潛掩護,但後方區域受到的保護較差,不太適合防禦空襲。格裡芬並沒有向艦隊提供詳細明確的命令,指示如何應對日軍空襲。

【黃昏空襲】

1月29日晚,TF18沿西北方305度的航向以24節的速度駛向匯合點。隨著黃昏的降臨,美國戰鬥機已經返航。這支部隊經過倫內爾(Rennell)島北部,距離瓜島約35英裡。重巡芝加哥是2號艦,在旗艦威奇塔身後,路易斯維爾在芝加哥後面。

倫內爾島戰役,從威奇塔號上拍攝的芝加哥號和路易斯維爾號

芝加哥的艦長是52歲的拉爾夫.戴維斯,在暮色中,芝加哥號使用雷達和目視搜索,此時高炮位上有戰鬥人員執勤。

晚上7點10分,芝加哥的CXAM雷達發現西面距裡25英裡的不明飛機。飛機正在從TF18艦隊的後方接近。來自CA威奇塔的TBS通訊證實他們是敵機。在威奇塔號上,格裡芬少將覺得雷達上的敵機看起來像是一大群黃蜂。

7點20分,敵機分成兩組,從右舷接近TF18。這個暮光之夜海面上航行的船隻看起來很清楚。敵機接近到10,000碼和17,000碼的距離。艦長戴維斯命令拉響空襲警報,讓炮組人員準備戰鬥。

TF18遭遇日軍空襲示意圖

接近的飛機是日軍701空的15架九六陸攻和705航空隊的16架一式陸攻,盟軍稱它為「貝蒂」,航程接近3,700英裡。芝加哥號的一位廚師哈羅德.貝克曼看到日本的飛機來襲,其中一些被芝加哥的防空炮火擊中燃燒起來。日軍陸攻低空飛行,從艦隊無保護船尾方向飛向重巡洋艦隊列右舷。

7點25分,位於芝加哥右舷的驅逐艦沃勒(Waller)向第一批敵機開火。芝加哥的右舷5英寸和40毫米防空炮很快就加入了攔截射擊,5寸炮處於雷達控制之下。此時距離最初的雷達接觸已經過去了大約12分鐘。

芝加哥的5英寸炮裝備了新型MK32近炸引信,可以有效殺傷日軍飛機,頭兩架一式陸攻從右舷後方接近芝加哥,至少投下1枚魚雷,另一架向後面的路易斯維爾投下魚雷,一架陸攻起火爆炸在芝加哥後方墜入海面。特遣部隊的所有船隻猛烈開火,示蹤劑照亮了黑暗的天空。

日本飛機飛過巡洋艦後從左舷飛離。第一次襲擊中沒有船隻被日軍擊中。格裡芬命令繼續以同樣的速度繼續駛向匯合點,並停止反潛Z字航行以彌補損失的時間。突然,艦隊上空出現了照明彈。白色的照明彈在天空中緩緩飄落,紅色的照明彈在水面上燃燒,日軍701空派出7架九六陸攻專門投下照明彈支援這次進攻,現在周圍的日軍飛機有了顯著的目標。

7點半之後,東面出現了更多的日軍轟炸機。一架貝蒂在芝加哥前方發射一枚魚雷,它在芝加哥艦尾的尾流中通過。第二枚魚雷命中路易斯維爾,但未能引爆。

1942年7月7日,芝加哥號上拍攝的日軍「貝蒂」。

日軍繼續空襲重巡洋艦右舷,晚上7:38左右。一架貝蒂在驅逐艦沃勒後面被擊中並起火。它像一條火龍飛過芝加哥上空,在左舷船頭墜入海中。愛德華.賈曼中尉是芝加哥號的防空軍官。他說:「我們擊中一架魚雷機,它幾乎撞上芝加哥號爆炸,但它僅有10英尺之差錯過了我們的船,它燃燒了三四分鐘,把我們照亮了,結果下一波空襲的敵機都朝著我們飛了過來,這太糟糕了。」賈曼說:「顯然日本鬼子把我們誤認為一艘戰列艦。」

【芝加哥號重創】

7點40分,一枚魚雷命中芝加哥右舷機艙後爆炸。無線電技術員John Erby在魚雷命中的地方附近。「當第一枚魚雷命中我們時,我正在右舷通道。在魚雷擊中後不久,通信中斷了,我們不得不離開通道,「他回憶說。「我們加入了一個消防隊,竭盡全力拯救這艘船。」兩分鐘後,另外一條魚雷命中我們右舷3號機房的前方爆炸。

第一次爆炸讓芝加哥號1,2和3號螺旋槳停止。艦尾方向舵鎖死在左側10度上,操舵失靈。芝加哥號的四個艙室(其中包括發動機室和4號消防室)浸水淹沒。啟動緊急柴油發電機開始為照明,電動消防泵,潛水泵和無線電提供電力。

第二枚魚雷擊中了3號消防室和輪機艙。引起火災,右傾增加到11度。不久之後,4號螺旋槳也停了下來,芝加哥號失去動力。後面的路易斯維爾急轉彎進行避讓,以避免撞上芝加哥。

芝加哥號使用TBS通知格裡芬少將,芝加哥遭到魚雷攻擊失去控制。現在在黑夜的掩護下,格裡芬少將要採取措施保護剩餘的船隻免受日軍進一步的空襲。格裡芬將航向改為120度,並且放慢了艦隊的速度。由於航速降低,日本飛行員難以發現船後的白色尾跡。此外,格裡芬少將下令除非針對明確的目標,否則禁止高射炮射擊。由於無法看到美軍艦船,剩餘的日軍轟炸機返航了(日軍第二波攻擊損失兩架九六陸攻,包括指揮官檜貝襄治少佐)。

【拯救芝加哥】

在芝加哥號上,損管控制組立即採取行動,竭力挽救這條船。這些船員訓練有素,而且他們有在薩沃島海戰中對付魚雷損傷的經驗。火災和阻止浸水是優先任務。廚房和2號廣播室內的火很快被撲滅。為了防止進一步的浸水,艙壁被用木架支撐起來。木匠阿爾伯特·巴塞洛繆帶領一個小組到處堵漏。浸水控制住時候,損管控制小組開始修復卡住的方向舵,午夜後不久修復了舵機控制。

失去動力的芝加哥已經準備好由路易斯維爾進行拖曳。午夜後不久,在艦長查爾斯.喬伊的指揮下,路易斯維爾機動到位,離芝加哥船首約1000碼。水手們開始將兩艘船用粗鋼纜連接起來。

「喬伊艦長後來評論道:」拖曳芝加哥號很順利,完全按照計劃完成,沒有人員傷亡或物質損失。「路易斯維爾以四節的速度緩慢前進,駛向聖埃斯皮圖(Espiritu Santo)。三艘驅逐艦為他們提供掩護。TF18的剩餘艦艇繼續向西,掩護芝加哥號撤退。

其他部隊也在盡力幫助芝加哥號。哈爾西上將下令TF16向芝加哥號靠近。在謝爾曼少將的指揮下,TF16在芝加哥以南約350英裡處。以企業號航空母艦為中心,以28節的航速向北駛向芝加哥號。謝爾曼要在白天為芝加哥號提供戰鬥機空中掩護。艦隊拖船納瓦霍和驅逐艦山德斯(Sands)也被派出去協助這次救援任務。

與此同時,芝加哥繼續搶修。被魚雷直接擊中的幾個艙室徹底完了。但是,其他艙室內的大部分洩漏都被堵住,排水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現在開始著手糾正右傾。午夜過後不久,4號鍋爐重新啟動,船舶動力恢復。作為預防措施,艦長命令將救生筏和浮網都準備好,隨時準備棄艦撤離。

【再次被日本人發現】

1月30日清晨6點,企業號起飛4架道格拉斯SBD 無畏俯衝轟炸機,他們的任務是定位芝加哥號的位置。早上7點15分,在倫內爾島以東35英裡處發現芝加哥號。上午8點,六架野貓戰鬥機升空。

納瓦霍(AT-64),1260噸,最大航速16節

納瓦霍拖船早上8點抵達,協助路易斯維爾進行拖曳。格裡芬少將向芝加哥發出命令,要求戴維斯上尉自行決定將任何不必要的人員撤離到旁邊的驅逐艦。戴維斯決定將船員留在船上,準備防禦日軍晝間空襲。哈爾西命令TF18剩餘的完好巡洋艦撤離戰場,下午3點,格裡芬少將只能祝芝加哥號好運,TF18遵照命令向南駛離,返航艾法特島。

與TF18巡洋艦一起離開的是威奇塔號上的特遣隊戰鬥機指揮官。因此,現場沒有人可以對指派用於保護芝加哥的戰鬥機進行現場指揮和控制。由六艘驅逐艦保護著,芝加哥號繼續以四節航速在納瓦霍人的拖曳下向南航行。芝加哥號似乎漸漸遠離日本轟炸機的威脅。

日本人當然不想讓這艘重創的敵艦逃離。早上8點30分左右,企業號的野貓戰鬥機驅逐了一架日本偵察機,在企業號以西20英裡處。這架飛機可能報告了企業號和芝加哥號的位置。

下午,海岸觀察員在在新喬治亞以南發現了一架日本飛機前往倫內爾島。不久,企業號收到警告,估計下午4點左右日軍飛機將到達,此時企業在芝加哥號東南方43英裡,由威廉凱恩指揮的10架野貓在空中巡邏。

下午3:40,倫內爾島以北的高空發現日軍一架偵察機,威廉凱恩派出4架野貓去驅逐這架偵察機,這架敵機飛向南方,在倫內爾島以東飛行,它能夠看到企業號和芝加哥號。

野貓隊開始追擊,機槍點射打得日軍一式陸攻的右翼發動機起火,漢克.萊達爾拉少尉擊落這架敵機。但是,這將四架野貓戰鬥機從芝加哥上空引開。

下午3點54分,企業的雷達在67英裡外發現12架日本轟炸機編隊,方位300度。飛行路線直接朝向企業號。企業號排成環形防空陣型,準備起飛另外10架野貓迎擊,威廉.凱恩現在降落加油,空中還剩下6架野貓戰鬥機,由派屈克中尉指揮。

企業上的空中管制官將派屈克中尉下屬的四架戰鬥機從芝加哥號上空撤離,讓他們返回企業號上空,準備去攔截威脅企業號的這些轟炸機。日本轟炸機,距企業號17英裡時,突然大幅轉向,飛向慢慢蠕動的芝加哥號。

被擊沉前的芝加哥號最後一張照片

派屈克中尉說:「日本轟炸機指揮官看到我們的野貓戰鬥機,意識到他沒辦法穿過野貓戰鬥機轟炸我們的航空母艦,所以他帶領魚雷機急劇轉向西方,朝芝加哥號前進。」

現在返回企業號的四架野貓,只能跟在敵機後面追逐。從航空母艦上剛剛起飛的10架野貓距離敵機太遠,無法在即將到來的空戰中發揮作用。芝加哥號上空,只剩派屈克和他的僚機鮑勃.波特。

派屈克和鮑勃.波特衝向這群日軍轟炸機。他們及時在日軍發射魚雷之前擊落了兩架轟炸機。

拖船納爾霍盡全力將芝加哥號艦首對準日軍空襲方向,11架日軍轟炸機從右舷方向快速接近。

在日軍飛行路線上,有3艘驅逐艦,驅逐艦拉瓦萊特(La Vallette)在正中央,它用所有的防空炮向天空開火。兩分鐘後,芝加哥號右舷的防空炮加入戰鬥,然後是較小的40毫米和20毫米炮。

至少有兩架日本飛機被擊落,墜毀在芝加哥號右舷。第三架貝蒂似乎要撞上芝加哥號,他的一個發動機起火,燃燒著的飛機飛過了船尾,在左舷海面墜毀。

此時,4架野貓戰鬥機追上了日軍轟炸機。他們加入派屈克和波特,繼續攔截日本轟炸機,他們追擊日軍轟炸金進入芝加哥和拉瓦萊特的防空火力範圍,並再次擊落兩架轟炸機。

在轟炸機飛過去的一瞬間,芝加哥號右舷發現了五枚魚雷尾跡。在只有三節的拖曳航速下,巡洋艦無法進行迴避。下午4點24分四枚魚雷連續命中芝加哥號右舷爆炸。

驅逐艦拉瓦萊特,左舷側也被一枚魚雷命中。22名船員在爆炸中遇難。爆炸立即淹沒了輪機艙和鍋爐房。損管控制組迅速採取行動控制浸水,最終重創的拉瓦萊特被拖往港口倖免遇難。

芝加哥號迅速右傾,情況變得無望,艦長戴維斯下令棄艦。4:43分,第一枚魚雷擊中後19分鐘,芝加哥號沉入大海。

納瓦霍、驅逐艦沃勒(Waller),Edwards和山德斯(Sands)加入了救援芝加哥號艦員的行動,芝加哥號有1,130名官兵,他們救起了1,069人。

結局

倫內爾島戰鬥結束了。日本人聲稱自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2月1日,東京電臺報導,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南部的兩天空襲中,日本海軍航空隊擊沉了三艘戰列艦和兩艘巡洋艦。

由於日本人專注於空襲芝加哥號,美國的四艘運輸船在瓜島趁機卸載,沒有受到日軍幹擾。後來得知,日軍其實正準備從瓜達爾卡納爾島執行KE號作戰,撤出瓜島的部隊。

擊退了TF18之後,美國在瓜島海域再也沒有水面艦隊可以阻止日軍撤退行動,2月1日晚,日本驅逐艦開始夜間撤退,撤離行動持續了七天,日軍悄悄的將陸軍殘兵敗將撤出瓜島。

2月9日上午,美國地面部隊完成了對瓜島的佔領。歐內斯特.金上將,得到了想要的進展,持續5個月的瓜達爾卡納爾島血腥的地面戰鬥已經結束。

芝加哥號的損失由一系列因素造成,首先是TF18的指揮官格裡芬少將的指揮問題,他過於看重反潛,忽視了防空。其次他為了遵守夜間匯合時間讓艦隊匆忙趕路,將自己暴露給日軍。防空炮火擊落的陸攻恰好照亮了芝加哥號,這只能歸結為運氣不佳。第二天本來有機會挽救芝加哥號,可是錯誤的防空指揮讓8架野貓脫離陣位,芝加哥號的生存希望大大降低。芝加哥號的損失讓美軍南太平洋的水面艦艇力量更加孱弱了。

對於日軍來說,他們獲得了夜間魚雷攻擊的成功經驗。

1943年2月2日,芝加哥號從海軍除籍,1943年3月3日,芝加哥市發起40天的籌款活動,出售了4000萬美元的戰爭債券用於重建一艘新的芝加哥號。新的巴爾的摩級芝加哥號(CA-136)於1944年8月20日建成。

CA-136 芝加哥II號

相關焦點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俾斯麥號戰列艦,以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重創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從而震驚了整個英國朝野,上至首相邱吉爾,下至海軍內部都一致認為,俾斯麥號戰列艦,是對英國皇家海軍最大的威脅,必將除掉而後快
  • 戰列艦、重巡、戰巡如何劃分?巡洋艦為何會「淡出主力」
    【話說軍世】在現代海軍中,還在服役的現代化巡洋艦已經很少了,目前也沒有發展新型巡洋艦的消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古老的艦種也會消失,那麼,戰列艦和巡洋艦的主要劃分是什麼?巡洋艦「淡出主力」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 1分鐘投12噸彈藥,火力堪比戰列艦,最強艦炮巡洋艦「得梅因」級
    事後,美國海軍認為,美國海軍的巡洋艦之所以不能夠壓制日本的巡洋艦,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巡洋艦所裝備的203毫米艦炮射速實在是太低。因此,研製一款射速更高的巡洋艦成為了美國海軍當時需求。瓜島海戰,美軍巡洋艦一度被壓著打新型艦炮在1943年開始研製,口徑仍然為203毫米,但是身管倍徑為55倍,保證了射程和威力。
  • 二戰作為戰列艦的巔峰,期間都誕生了哪些著名的戰列艦?
    日本「大和號」:最終被美海軍擊沉「大和號」是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中最大的一艘,同時也是人類海軍艦船史上最大的一艘戰列艦。該艦於1937年11月4日開始動工建造,歷時近三年,最終於1940年8月8日下水,然而這艘曾被寄予厚望的戰艦,卻並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 巨艦末日:二戰第一艘沉沒的戰列艦
    與同時期的世界海軍戰列艦相比,即便是對比1920年服役,305毫米主裝甲、381毫米主炮的英國戰列巡洋艦胡德號,也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因此擁有著「袖珍戰列艦」之稱,就數據上來說,這艘軍艦實際上類似戰列巡洋艦,更像曾經的裝甲巡洋艦。
  • 巔峰戰艦強大戰列巡洋艦天城號 改建開放在即
    說起來,這六艘主力艦的名字,估計各位都聽說過。戰列艦是加賀、土佐,戰列巡洋艦則是天城、赤城、高雄、愛宕。這六個名字裡,加賀和赤城改造成了航空母艦,天城、土佐咱們遊戲裡已經上線了,高雄和愛宕,後來也被用到了重巡洋艦身上,也在咱們遊戲裡出得差不多了。
  • 戰列艦中的佛系殺手!
    什麼,你說打HE?除了幾個E系噴火龍和靠HE吃飯的裡昂以及八級下放的鮪(愛鷹),我加利福尼亞也可沒怕過誰!此外,M系舊式戰列艦優秀的魚雷防護也值得稱道,其高達35%的魚雷防護能抵擋不少致命傷害。M系戰列艦的防空強是一貫特色,外圈五朵黑雲能對敵機造成足夠壓制,超高的中圈和內圈傷害能對敵機造成致命傷害。防空好的原因很簡單,一艘Ⅶ級戰列艦像刺蝟一樣裝上了無數的博福斯和厄利孔。
  • 講真:裝甲巡洋艦與戰列巡洋艦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 裝甲巡洋艦主要發展於1870年到一戰之前,而戰列巡洋艦的起始則是在1905年的無畏艦之後,屬於現代戰列艦的「簡化版」,而戰列巡洋艦出現後,在裝甲巡洋艦面前,可以做到幾乎與戰列艦同樣的威懾存在。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要知道當時日本海軍發動珍珠港偷襲行動時,幾乎把日本一半主力戰艦都上了,包括霧島號戰列艦,比叡號戰列艦,兩艘重巡洋艦「分別是利根號,築摩號,這兩艘重巡洋艦都是當時日本先進的重型巡洋艦於1938年建成下水,一艘輕型巡洋艦,7艘尋驅逐艦,六艘航母,分別是「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 瑞鶴號,500架艦載機。
  • 最後的戰列艦:加裝巡航飛彈的武器庫,為何不實用
    艘服役,標誌性武器為3座三聯裝主炮塔,共計9門406毫米艦炮,側舷主裝甲帶最厚處達307毫米,並有19度的傾角,航速高達33節,是戰列艦時代最為強大的軍艦之一,其中密蘇裡號最為知名。 「變身」武器庫的戰列艦,為何棄之不用? 如果以現代技術建造戰列艦,戰列艦在飛彈的搭載能力上,比現有的128單元垂直發射裝置要可觀的多,火力遠比現代「武庫艦」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要誇張,不過,與我們生活重要回到「柴米油鹽」上來一樣,海軍戰艦的建造和使用,也都是與錢「掛鈎」的。
  • 戰艦世界|土豪專用船-美國X級巡洋艦波多黎各測評
    我的意思是,實際情況當然要複雜的多,但是這也意味著對於新手玩家而言,他們對這艘船的意義會更摸不清頭腦。高手們會喜歡這艘船的,他們了解該如何揚長避短,從而讓這艘船「看起來「不像是一艘有十級巡洋艦分房機制的魔改七級戰列艦。然而她確實是。她太大了,我是說。而且她也沒什麼別的花樣。 作者的話:我不打算叫這東西戰巡,「大型巡洋艦」更加貼切一些。
  • 這型戰艦是二十世紀最不合格的戰列艦,曾經成為侵略戰爭的急先鋒
    剛剛建成的金剛號戰列巡洋艦獅級的設計讓英國皇家海軍非常滿意,英國在先後建造了獅號和皇家公主號兩艘獅級基本型,一艘小幅度改進型瑪麗女王號和一艘大幅改進型虎號,這是英國戰列巡洋艦史上最大的建造批次。好在按照1902年籤訂的英日同盟條約,日本和英國有盟友關係,這使得日本可以向英國求助。對於日本的請求,英國人不僅沒有拒絕,還慷慨的拿出了最新的獅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方案給日本人。1911年,在獅級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日本方面提出的具體要求,英國為日本設計的金剛號戰列巡洋艦在英國維克斯造船廠開工建造。
  • 重要部位裝甲被一炮擊穿,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這麼弱麼
    【話說軍世】戰列巡洋艦作為曾經大型水面艦艇中的一個特殊分類,專門為獵殺巡洋艦而誕生,同時還具有單獨執行遠洋破交戰的能力,不過二戰德國著名的戰列巡洋艦,最終也沒能逃過被擊沉的命運。但是概率這東西,寫出來是數據,發生了就是事實,1943年12月的北角海戰中,沙恩霍斯特號被英國約克公爵號戰列艦356毫米主炮彈,在20公裡的距離上一發擊穿側舷,並報銷了鍋爐房,沙艦失去速度優勢無力逃脫後,最終被擊沉。
  • 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最後的「大BOSS」,為何是一艘不起眼的輕巡?
    經常玩遊戲的人都知道,最後出場的人物總是最難對付的那一個,俗稱"大BOSS"。如果將舊日本海軍比作一個遊戲,那麼"聯合艦隊旗艦"應該就是那個所謂的"大BOSS"。不過,最後坐上這個位置的,不知為何竟然不是大型戰列艦,而是一個不起眼的輕巡洋艦"大澱"號。
  • 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傻傻分不清楚?一篇文章全部搞定
    經常在介紹戰爭歷史的文章裡看到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艦艇的名字。這些艦艇各自有什麼功能嗎?怎麼區分它們了?沒關係,一篇文章將他們全部介紹得清清楚楚。在海軍這個大家庭裡面,艦艇是不可或缺的主要裝備。沒有艦艇的存在,海軍就不成其為海軍。按照發揮作用,艦艇分為戰鬥艦艇和輔助戰鬥艦艇。按照航行狀態,艦艇分為兩種,一種是水上艦艇,一種是水下艦艇。
  • 東方行動: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的覆滅之旅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三視圖英國「約克公爵」號戰列艦「約克公爵」號戰列艦是「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3號艦,於1941年11月建成入役,是英國最新銳的戰列艦。此外,另一支英國RA-55A護航船隊也正準備從蘇聯的摩爾曼斯克港返回英國,這支護航船隊擁有1艘重巡洋艦(「諾福克」號)和2艘輕巡洋艦。這樣先後有三支英軍艦隊出現在戰場上,分別是以「約克公爵」號戰列艦為首的戰列艦編隊、以「諾福克」號為首的巡洋艦編隊和JW-55B護航船隊的驅逐艦編隊。
  • 最後的戰列艦:加裝巡航飛彈的武器庫,為何被棄之不用
    最後的戰列艦:加裝巡航飛彈的武器庫依阿華級戰列艦也被翻譯為「愛荷華」等,是美軍在二戰時代建造的,共有4艘服役,標誌性武器為3座三聯裝主炮塔,共計9門406毫米艦炮,側舷主裝甲帶最厚處達307毫米,並有19度的傾角,航速高達33節,是戰列艦時代最為強大的軍艦之一,其中密蘇裡號最為知名。
  • 戰列艦與戰巡的區別:正品與「高仿」
    ,「海軍假日」期間的「七巨頭」,指1922年到1936年的15年間,英美日三國的7艘最先進戰列艦,如長門號、羅德尼號,戰艦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等。 戰列巡洋艦出現了,其具有戰列艦的大口徑艦炮,在與航線上與對方巡洋艦交戰時具有絕對火力優勢,在防護上做了一定的捨棄,裝甲防護厚度上比同時代戰列艦要薄很多,不過同時也具有同時代戰列艦不具備的高航速優勢,主要用於追擊巡洋艦。
  • 沙恩霍斯特級裝甲巡洋艦,皇家海軍的死對頭,讓英戰巡成名的軍艦
    是像我們初中課本上看到的俄國阿芙樂爾號(就是打響十月革命的那個)那種6000多噸的巡洋艦嗎?自從進入前無畏艦時代之後,巡洋艦也分成了防護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兩個類別,其中的裝甲巡洋艦開始往大型化方向發展,其中以德國為例,德國發展這種能進行遠洋作戰的裝甲巡洋艦的噸位已經超過萬噸級。
  • 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以大欺小」:3分鐘擊沉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艦炮當道的時代,在除去航空母艦以外的海軍水面艦艇戰鬥力排行中,戰列艦作為主力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把交椅」,面對戰列艦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不論是火力還是裝甲防護,都更高一籌,在二戰中,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曾經「以大欺小」,僅用了3分鐘,就用主炮擊沉了義大利2艘重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