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到過中國,一律就地槍斃」孫立人殺了1200日軍戰俘嗎?

2021-01-08 騰訊網

全文字數1717字,圖片5張,閱讀時長約5分鐘

孫立人是一名抗日名將,是清華大學、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的高材生,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曾經兩次率部參加入緬作戰,特別是在第二次入緬作戰時打殘了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殲滅日軍2萬多人,被譽為「東方隆美爾」。

下面這個故事,就與孫立人有關:

1944年初,孫立人指揮新38師入緬作戰後,勇猛作戰,俘虜了日軍第18師團的1200多名官兵。被俘的日軍被帶到了孫將軍跟前,他皺皺眉頭,厭惡地命令參謀:」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正法。今後都這樣辦。」於是,1200多名官兵被就地槍決。

這段故事,在網絡上流傳得非常廣,連鳳凰衛視、中央電視臺這樣的主流媒體都信以為真了。

2009年,在鳳凰衛視一檔節目《風範大國民》中,主持人馬鼎盛言之鑿鑿地提到「孫立人殺1200日軍戰俘」一事,並且增添了兩個細節。一是一個叫山田進一的下士是唯一生還的日軍戰俘,因為他在審訊時說自己是臺灣人。二是這件事被美國報紙披露後,震驚了世界。

2010年,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欄目《百戰經典》中,國防大學副教授夏一東介紹,「在緬甸會戰中投降的1200名日軍士兵及軍官,統統被孫立人將軍以活埋的方式殺掉。唯一生還的日本兵,是一個叫山田進一的下士。因為經過審訊,孫將軍得知他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因此饒他一命。」在這裡,夏一東將槍決變成了活埋。

「孫立人殺1200日軍戰俘」的故事,聽起來讓人非常解恨。可惜,這件事沒有任何史料作為支撐。而通過現有的文獻資料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孫立人殺1200日軍戰俘」一事純屬虛構。

孫立人有一個堂侄,叫孫克剛。1938年,孫克剛從北平師範大學歷史專業畢業後,投筆從戎,加入到孫立人的部隊,當了一名軍事記者,撰寫了大量反映國軍抗日的戰地通訊。1942年和1944年,孫克剛兩次追隨孫立人軍隊進入緬甸,親眼見證了中國遠徵軍的英勇奮戰。1945年,孫克剛回國後,在廣州寫了一部描述和反映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的紀實作品《緬甸蕩寇志》。

據《緬甸蕩寇志》透露,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後,一共擊斃日軍33082人,擊傷75499人,俘獲了田代一大尉以下323名日軍戰俘。就算把這300多名日軍戰俘都殺掉,也湊不夠1200名。

《中國駐印軍戰果統計》的官方統計數據,也從側面印證了孫克剛的說法。自1943年11月至1945年3月底,中國遠徵軍兩個師,一共擊斃日軍27699人,擊傷42760人,俘虜395人。

在《緬甸蕩寇志》中,還記錄了一個細節。當孫克剛採訪一個叫今田寬美的日本俘虜時,提到了被俘經過,對方感動地說:「官長對我們講話,總是說中國兵兇惡的很,捉到日本人就砍頭,所以當我被俘的時候,心裡很害怕,以為一定是死,不想反而受到優待。」這說明,中國遠徵軍不但沒有濫殺(活埋)日軍戰俘,反而給予了優待。

一些追隨孫立人遠徵的新38師老兵,明確否認孫立人下令殺過日軍戰俘。著名作家葉兆言寫過一篇文章《孫立人將軍的傳說》,裡面提到,廣州一位曾經在新38師師部諜報隊服役的老兵梁振奮專門打電話給他,強調了3點:「第一,日本人非常頑強,生俘的很少,所謂活埋是胡說八道。第二,活捉俘虜可以獎勵,為了邀功,也不會這麼做。第三,為獲得情報,任何一名被俘的日本士兵都有價值,為防止他們自殺,常捆綁在門板上,戰俘待遇很高,有時甚至用飛機押送,如果要殺,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

梁振奮的說法,很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可信度很高。

如果「孫立人殺1200日軍戰俘」一事為真,且如馬鼎盛所言,美國報紙披露了此事,震驚了世界,那麼一定會有相關記載。美國《紐約時報》一直關注中國遠徵軍,在1943-1945年間發出了14篇與孫立人有關的報導,其中沒有任何一篇提及「孫立人殺1200日軍戰俘」一事。

當時,中國遠徵軍的總指揮是美國史迪威將軍,此外還有多名英軍、美軍指揮官和隨軍記者。在新38師裡有美軍顧問和聯絡官。假如孫立人真的發布了濫殺日軍戰俘的命令,這些美國人、英國人一定會有所反映的。事後查詢史迪威將軍的回憶錄《史迪威日記》,並無片言隻語涉及殺俘事件。

唯一的解釋是,孫立人並沒有下令殺掉1200名日軍戰俘,更不用說活埋了。

相關焦點

  • 孫立人活埋一千多名日本戰俘?親歷者道出真相
    在仁安羌戰役中,孫立人親帥800人擊敗了8000圍城日軍,解救了7000多名瀕死英軍,自此名聲大噪,羅斯福和英王喬治以及蔣介石都親自給其授勳。 入緬作戰 1942年2月,中國遠徵軍成立。孫立人兩次,第一次於1942年4月率領新三十八師進駐緬甸曼德勒,參加曼德勒會戰,在仁安羌以解救大量英軍而受到嘉獎。
  • 孫立人活埋一千多名日本戰俘,親歷者道出真相
    在仁安羌戰役中,孫立人親帥800人擊敗了8000圍城日軍,解救了7000多名瀕死英軍,自此名聲大噪,羅斯福和英王喬治以及蔣介石都親自給其授勳。入緬作戰1942年2月,中國遠徵軍成立。孫立人兩次,第一次於1942年4月率領新三十八師進駐緬甸曼德勒,參加曼德勒會戰,在仁安羌以解救大量英軍而受到嘉獎。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徵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000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7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
  • 孫立人活埋1200名日軍?其實遠徵軍俘敵總數都沒那麼多|軍情晚報
    >在網上,有一篇孫立人活埋1200名日本俘虜的文章曾經很火,該文雖然迎合了大眾的心理,但是很遺憾卻是編造出來的。網文中所稱的孫立人活埋日軍俘虜的時間發生在1942年11月,這時遠徵軍各部撤退後尚未整理完畢,和日軍並沒有大規模交戰,因此不可能發生大規模俘敵的情況。
  • 紀念七七事變特輯:孫立人活埋400日軍,為被糟蹋的中國婦女報仇
    當時,十八師團的獸兵抓住中國遠徵軍女兵後就地輪姦,再割乳開膛剖腹弄死。一、血債纍纍二戰侵華日軍第十八師團絕對是「惡魔」化身,其對中國人民欠下的累累血債用人神共憤也不足以形容萬一。1932年1月28日,日軍侵略我上海發動了淞滬戰役。
  • 抗日名將曾將1200名日軍俘虜活埋,遭日本索賠2億?他霸氣回應2字
    歷朝歷代,戰爭的「殺俘」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即便是號稱有「日內瓦公約」約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難道中國人被敵人俘虜殺害的還少嗎?規則只是給遵守規則的人制定的,而不是給制定規則的人制定的。不過,近代中國積貧積弱的狀態,也決定了當時的中國必須遵守規則,卻往往被不遵守規則對手所迫害。抗日戰爭無疑就是這樣的一次戰爭。
  • 以800士兵攻打日軍兩個聯隊,救出數千英軍,只有孫立人敢做
    根據這一協定,中國政府以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編成中國遠徵軍第一路,準備入緬援英,保衛滇緬公路的暢通。侵緬日軍於1942年1月19日輕取緬南戰略要地土瓦,1月31日攻佔緬甸第二大港毛淡棉,2月23日推進到錫唐河,3月8日佔領緬甸首都仰光。駐緬英軍接連敗退,倉皇要求中國遠徵軍入緬援助。
  • 他活埋八千日本戰俘,戰俘後裔狀告法庭索賠2億,他只回了2個字
    查爾斯·斯韋尼在美國國會發表「原子彈下沒有冤魂」的演說時說,他是唯一一位參加過兩次原子彈轟炸日本的飛行員,他在50年後向日本道歉,他說:「決不後悔,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是有必要的。」另外,我們的一位抗日名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活埋了8000名戰俘,戰爭結束後,當中日友好往來時,戰俘後裔卻以不優待俘虜為由,將這些名將告上法庭,索賠兩億,簡直是天方夜譚。
  • 將軍活埋八千日本戰俘,戰俘後裔狀告法庭索賠2億,他只回了2個字
    孫立人名聲赫赫,他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山南,並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校,善於將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從而制定出了適合自己部隊需要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孫立人也成為了抗戰時期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享有「戰神」的稱號。
  • 《八佰》真相:我軍從不虐待戰俘,二戰其他國家又是如何處置?
    而且退一萬步的來說,四行倉庫保衛戰本來就是一場打給國人過西方看的仗,殺俘這種敗人品和給自己拉負分的行為根本就不會發生,而且還是光明正大的槍決。因而對於這些少得可憐的日軍戰俘,我軍都會給予很好的待遇,一些傷兵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療,甚至在抗戰我軍日子過得最為緊吧的時候,也沒有降低俘虜的夥食標準,每天都提供菸酒,在二戰結束後有序的組織日本戰俘的遣返,甚至於很多日僑和戰俘都感恩我們,不想回到日本去。
  • 日軍七七事變藉口失蹤的士兵,最後大結局,被孫立人給一炮轟死了
    日軍當年對中國侵略的時候,為了保證自己攻擊中國是有根據的,於是就藉口有一名士兵進入了宛平城,想下令去搜,但是中國方面自然知道這是個藉口,於是就不讓日軍進來,最後日軍就突然發動了攻擊,雙方便開始了大規模的交火,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那麼到當初日軍這個失蹤的士兵找到了嗎?
  • 抗日名將齊學啟:被俘後寧死不屈,日軍尊敬,卻被自己人6刀斃命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8月13日,日寇再次進犯上海,齊學啟繼續率部參加抵禦日軍進攻。1938年,齊學啟調任稅警總團參謀長(團長孫立人)。著名的仁安羌戰役就是由齊學啟協助孫立人指揮的。解救了英軍第一師數千官兵,轟動了英倫三島。讓一向瞧不起中國軍人的英國兵,見識到了什麼是真正的中國軍人。戰後齊學啟、孫立人、劉放吾(113團團長)等人都獲得了中英政府的嘉獎。 此後齊學啟被第五軍軍長杜聿明調往卡薩指揮作戰。5月11日,齊學啟已經與新編38師失去了聯繫。
  • 被日軍尊稱「中國軍神」的孫立人有多傳奇?斃敵3萬,壽長90歲
    今天要講到的這位將軍叫孫立人,他有十分傳奇的經歷,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間曾入選國家男籃,代表中國奪得過國際大賽冠軍;後投筆從戎,成為抗日名將,斃敵33000人,被中、英、美三國授勳,受到艾森豪和巴頓將軍大讚。
  • 日軍在菲律賓殺了4個人,卻搭上8萬戰俘,連賠償金都是最高的
    抗日戰爭期間,雖然有些國家如小國帛琉一般毫無血性、自願被奴役,但是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表現出了同仇敵愾的憤怒和抵抗精神,除了中國四萬萬人齊心協力,一些人口和面積遠不如中國的小國家
  • 優待俘虜的政策比日內瓦都早,日軍戰俘:共產黨軍隊是仁義之師
    所以,艾默生非常想把我軍的經驗,介紹到美軍去,但問題是美國軍隊能夠從階級的觀點,對俘虜進行教育嗎? 即便是幾年後,在朝鮮戰場,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改造美軍戰俘,讓美國人自己教育自己,他們也學不會!
  • 直擊鏡頭下戰敗被遣返回國的日軍戰俘:看看和電影中相比有何不同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二戰後戰敗被遣返回國的日軍戰俘的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廣播的形式宣布投降,此時日本投降的命令傳至海外戰場,在海外的日軍部隊開始陸續就地投降。
  • 這個日本兵去上廁所引發七七事變,七年後戰神孫立人親自將其血刃
    而日軍也拉響了全面侵華戰爭的號角。那一夜,無數革命先烈和日本展開了殊死較量。而這一場震驚中外的事變卻是由於一個新兵所引起。這個名叫志村菊次郎的日本兵。在日本演習當晚只是上了一趟廁所。而日本卻借著士兵失蹤的緣由進犯宛平縣。在被屢次拒絕後,於次日凌晨4時50起打響了攻城的第一槍。無論士兵失蹤與否,這只是日本發動進攻順理成章的藉口。
  • 淞滬會戰中十三發彈片的孫立人,到緬甸打的日軍十八師團四處逃竄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戰場上就出現過不少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將領,孫立人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位。這位被譽為「東方隆美爾」的將軍在緬甸戰場,讓日軍看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軍人。孫立人出生於安徽廬江,後來考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畢業之後,孫立人又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公費留學的資格,直接進入美國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系,僅用一年就畢業了。
  • 孫立人率遠徵軍大破日軍,戰場變成「軍需庫」,廖耀湘:恭喜發財
    日軍佔領緬北地區後,中國通往印度的陸上交通線被切斷。為了支援中國戰場的作戰,共同打擊日本侵略軍,中、美飛行員冒著生命危險開闢了飛越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道。但由於飛機運載能力有限,運輸量並不能解決中國軍隊武器裝備消耗和更新需要。唯一辦法是儘快開闢一條直接通往中國的陸上交通線。
  • 《八佰》中這些細節,你有注意到嗎?
    2.影片開頭國軍督戰隊大規模槍斃逃兵,在淞滬會戰也有,但是影片這個場面不應該出現在四行倉庫,而更應該出現在12月的南京。宋將軍指的是宋希濂,參與過淞滬會戰,後協防南京。解放戰爭中被我軍俘虜。宋將軍還短暫當過88師師長。4.影片能出現殺日軍戰俘是我沒想到的,這個比較真實,不過同樣這個場景不會出現在四行。
  • 這個窩囊廢因拉肚子引發了七七事變,7年後戰神孫立人親自將其血刃
    1937年7月7日,日軍以搜尋失蹤士兵為由強行要進入宛平城,最後雙方進行了激烈的交戰,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那很多人好奇那個失蹤的士兵後來過得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