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齊學啟:被俘後寧死不屈,日軍尊敬,卻被自己人6刀斃命

2020-11-26 騰訊網

這是文章頭部

1942年2月16日,中國遠徵軍第5、第6、第66軍共計10萬餘官兵,在遠徵軍第一路副司令兼第五軍軍長杜聿明的率領下浩浩蕩蕩的自雲南進入緬甸。時任第66軍新38師副師長的齊學啟亦在其列。

齊學啟,湖南寧鄉人(今寧鄉市),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美國諾維奇軍事學校;是孫立人將軍是同窗好友。1929年回國後,任南京憲兵第6團團長。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2月14日,齊學啟率部跟隨張治中將軍的第五軍(由前首都警衛軍87、88師和教導總隊組成)增援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在閘北地區阻擊日軍。全團雖然傷亡慘重,但士氣高昂,一直堅持戰鬥到3月4日,上海正式停戰。戰後憲兵第6團改編為上海市保安總團第2團,齊學啟仍任團長,衛戍上海市中心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8月13日,日寇再次進犯上海,齊學啟繼續率部參加抵禦日軍進攻。1938年,齊學啟調任稅警總團參謀長(團長孫立人)。

1942年春,稅警總團改編為新38師,齊學啟任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師長是孫立人,歸66軍(軍長張軫)節制。2月,新38師隨66軍經雲南安寧入緬協助盟軍作戰。著名的仁安羌戰役就是由齊學啟協助孫立人指揮的。解救了英軍第一師數千官兵,轟動了英倫三島。讓一向瞧不起中國軍人的英國兵,見識到了什麼是真正的中國軍人。戰後齊學啟、孫立人、劉放吾(113團團長)等人都獲得了中英政府的嘉獎。

此後齊學啟被第五軍軍長杜聿明調往卡薩指揮作戰。5月11日,齊學啟已經與新編38師失去了聯繫。只好隨第5軍向後撤退,在曼西地區,齊學啟遇到了10餘名無人照管的新38師傷兵,收容了他們。卻又與第五軍失去了聯繫;於是齊學啟決定獨自帶領這些傷病尋找新38師。

5月23日在荷馬林上遊,齊學啟等人遭遇日軍,眼見突圍無望,他無比沉痛的對負傷官兵說:「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時矣。彈盡,各自裁。」天不遂人願,一陣激烈的交火後,十餘名傷病全部犧牲,齊學啟也中彈負傷,昏迷不醒,最後被日軍俘虜。

日軍因為齊學啟是高級軍官而虛禮以待。齊學啟卻一心求死,拒絕換藥和進食。最後日軍旅團長親自前來勸解,齊學啟對其斥責到:「中國軍人,可殺不可辱,速槍斃,勿多言」。說完便向前猛撲欲奪刀自殺;日軍旅團長都被驚呆了。他的手下見狀慌忙上前奪下了佩刀。日軍旅團長萬萬沒想到齊學啟如此的剛烈、有骨氣,視死如歸。連忙向他表示了敬意。

多次勸解無果後,日軍最終將齊學啟解送到仰光戰俘集中營服苦役。

齊學啟被俘的消息,傳到南京汪偽政府後;汪偽政府為爭取齊學啟,於1944年5月派偽陸軍部長葉蓬等一行12人,前往緬甸勸降。面對金錢名物、高官厚祿,齊學啟亦不為所動。還把葉蓬給大罵了一頓。白白浪費了2個月時光的葉蓬懷恨在心,於是便決定挑起集中營其它中國俘虜和齊學啟的仇恨:「你們之所以不能前往南京享受高官厚祿,全都是因為齊副師長一人不肯與我們合作。」蔡宗夫、章吉祥、王慶華等幾個敗類為達到自己喪節求榮的目的,處處與齊學啟作對,辱罵齊學啟,公然與齊對抗。

1945年4月末,日軍在緬北地區節節敗退,盟軍即將解放緬甸全境,蔡宗夫、章吉祥一伙人害怕自己對齊學啟的所作所為敗露,落入法網。於是陰謀策劃暗殺齊學啟將軍。一開始他們想用毒藥毒死齊學啟,不料的齊學啟察覺。隨即改為行刺。

5月9日夜晚,在蔡宗夫的掩護下,章吉祥乘齊學啟上廁所的機會,手執尖刀,對著齊學啟的腹部連刺6刀,齊學啟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

齊學啟被刺後,並沒有當場身亡,但日軍方面因其頑固不化,拒絕治療,導致齊學啟傷勢不斷惡化,最終於1945年5月13日晚10時30分,飲恨辭世。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頒令褒揚齊學啟英勇不屈的事跡,並追贈其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齊學啟將軍的忠骸由雲南霑益空運長沙,公葬於嶽麓山。而謀殺齊將軍的兇犯也受到了嚴厲的懲處。至於那位汪偽政府的陸軍部長葉蓬則於1947年底,被以「漢奸」的罪名處決,終年46歲。

這是文章尾部

相關焦點

  •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受日軍多種酷刑寧死不屈,20年後才知其身份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受日軍多種酷刑寧死不屈,20年後才知其身份記得剛了解到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時,還是從小學課本中。那時候就對這位面對殘暴的日偽淫威堅強不屈的巾幗女英雄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當筆者深入了解整個經過的時候,更是為趙一曼烈士而感到心疼!1933年,在日寇佔領下的東北一片灰暗。
  • 抗日老照片:被俘日軍表情囂張,最後一張是高射炮真實樣子!
    抗日老照片:被俘日軍表情囂張,最後一張是高射炮真實樣子!抗日時期,被俘日軍臉上表情囂張,露出這樣挑釁的神態。 常德會戰中我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
  • 抗日女英雄不幸被俘,慘遭日軍剮刑折磨,包成肉餡餃子
    今天他們說劉耀梅是抗日英雄。                                                                                                        太可怕了。
  • 「集結號」式的英雄部隊,遭日軍毒氣攻擊,被俘後沒有一個屈服
    1941年1月15日至2月6日,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3旅在山東省西部地區,為打擊對魯西抗日根據地威脅較大的鄆城之敵,進行了一次反「掃蕩」作戰,共斃傷日偽軍700餘人,挫敗了日軍分進合擊的「掃蕩」企圖,鞏固了魯西抗日根據地。期間教導第3旅特務營一部負責牽制和掩護行動,完成掩護任務後,突圍未果,126人壯烈犧牲,8人倖存。
  • 龐炳勳:從抗日名將到日軍俘虜,抗戰勝利後在臺灣開餐館度日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龐炳勳先是隨29軍宋哲元部在河北抗日。後來因為所部傷亡慘重,調第五戰區修整備戰。龐炳勳時年已經58歲,不但比其他的軍長年紀大,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都大好幾歲。民國時期軍人非常講究輩分,小輩將領不好意思指揮龐老哥,李宗仁只好升其當了軍團長,讓其獨自成軍。事實上龐炳勳的第三軍團只有一個師15000人,連甲種軍都比不上。
  • 吳浪渡:寧死不屈 慷慨就義
    原標題:吳浪渡:寧死不屈 慷慨就義 吳浪渡,原名吳名章,1914年出生於儋縣白馬井鎮。2歲時,父親病逝,他由母親撫養成人。在中學時代,吳浪渡有機會閱讀革命書刊,受到馬列主義理論的薰陶。1935年夏,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1937年春,組織送他到省立師範教育專修班學習,使他進一步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
  • 抗日女英雄不幸被俘,慘遭日軍剮刑折磨,包成肉餡餃子
    劉耀梅出生於1921年,1938年,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烽火在阜平呈燎原之勢。劉耀梅時年18歲,她當眾拿出剪子剪了自己的辮子,撕掉纏腳布,散了自己的腳,號召全村的姐妹都這樣做,敢說敢做的劉耀梅還在村裡組織了識字班。同年秋天,劉耀梅加入了共產黨,並擔任羅峪村婦救會主任。1943年1月,晉察冀邊區政府頒布了新婚姻法,規定女18男20才能結婚。
  • 憶崢嶸歲月 |《抗日名將王德泰》
    憶崢嶸歲月 |《抗日名將王德泰》 2020-11-11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壯士堅守南樓寧死不屈
    在那場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戰爭中,僑鄉兒女拿起槍、揮起刀,以鮮血乃至生命踐行守土保家的決心,譜寫了一曲曲感人淚下的英雄讚歌。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回顧抗戰歲月,傷痛要銘記,和平需珍惜。自即日起,本報聯合市委黨史研究室,共同推出《邑地烽火——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系列報導,重走僑鄉抗戰紀念設施、遺蹟遺址,講述僑鄉軍民抗戰歷史和英雄故事。
  • 抗日名將曾將1200名日軍俘虜活埋,遭日本索賠2億?他霸氣回應2字
    然而,也有說抗日名將曾將1200名日軍俘虜活埋,遭日本索賠2億?他霸氣回應2字。這位抗日名將就是孫立人。孫立人出生於1900年,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正當壯年。1932年,孫立人以88師獨立旅的身份參加了「一二八」抗戰,戰績斐然。他相比其他的國軍將領更加重視對軍隊的操練,因此所帶部下戰力超過一般的國軍。1937年他又參與了護送宋子文親人的事情,這讓他有了可靠的「後臺」。
  • 趙一曼寧死不屈,其後人也是鐵骨錚錚,孫女:不接受日本兵的道歉
    因為大多數女性都不能上戰場,所以她們往往會在後方為抗日將士們搞好後勤。然而,一旦城破,女性就會成為日軍的奴隸,下場可想而知!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也不乏一些巾幗女英雄。此前小天有跟大家提到過女英雄——趙一曼。許多網友都表示,對趙一曼女士的事跡特別感興趣。於是,小天又繼續給大家帶來趙一曼女士的事跡了。
  • 韓國瑜神似抗日名將 臺網友:一個抗綠一個抗日
    抗日名將饒國華和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來源:中評社)海外網10月28日電近日,有臺灣網友展示圖片,稱抗日名將饒國華的面容和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髮型」都像,引發網友熱議。
  • 抗日劇的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其武士刀能換20箱手榴彈
    經常看抗日劇的讀者知道,漢奸在稱呼他身後的日本軍官時,動不動就是什麼什麼大佐。印象裡,抗日劇裡但凡是個日本軍官都叫XX大佐。 原來,日軍的軍銜晉升是非常難的,對於每一位普通日本士兵,想要成為大佐是畢生的夢想。 日軍中的世系相當嚴重,要是沒有出生背景的話,最多也只能成為少尉。再往上升,除非從軍校畢業或是得到日軍參謀本部認可,要不然一輩子都只能是少尉。
  • 抗日名將羅樹甲!拒降被斷雙足,大無畏精神值得銘記
    在當時抗日統一戰線下,工農紅軍則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稱第18集團軍),南方八省的工農紅軍和遊擊隊整編為新四軍。至1945年時,整個國民革命軍共有120個軍、354個師,還有一些獨立團、旅等,估計兵力達500萬人。然而,戰爭是殘酷的,尤其是自火藥用於軍事武器之後,帶來的殺傷力是巨大的。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戰期間,國民革命軍犧牲達400萬左右,其中,有200多位將領為國捐軀。
  • 全國公認的十位抗日名將,為何只有三位黃埔生,有資格入選
    全國公認的十大抗日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西北軍將領趙登禹。
  • 羅卓英,鮮為人知的抗日第一名將
    抗戰勝利後,被任命為廣東省政府主席。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於臺北。其族人多隨之遷往臺灣,鄉居屏東縣。要評選抗日第一名將,很多人都會提起張自忠,提起薛嶽,還有杜聿明、王耀武、張靈甫、孫立人……當然,這些人也都是響噹噹的抗日名將,但在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面前,他們還真不敢理直氣壯地排第一。
  • 抗聯文化紀錄片《抗日名將王德泰》白山首映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抗聯文化紀錄片《抗日名將王德泰》白山首映&nbsp&nbsp&nbsp&nbsp由白山市江源區融媒體中心創作的反映民族獨立、抵禦外侮的抗聯文化紀錄片——《抗日名將王德泰》,8月30日晚在白山市江源區政府廣場首映
  • 陳誠麾下的第一名將,羅店血戰,威名天下知,抗日名將羅卓英
    用猛將如雲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但是要說誰是這裡面的二號人物,那一定就是我們今天將的抗日名將羅卓英了。大家可能會說羅卓英是不是沒有啥本事,全靠陳誠提攜啊,其實說錯了,羅卓英的領軍能力還是不錯的,在淞滬會戰時期,羅卓英率領的18軍在羅店地區抵抗日軍,而當時的日軍裝備和人數遠遠超過了國民黨軍隊,甚至蔣介石都命令部隊撤離,但是此時的羅卓英卻告訴將士們,要死守羅店,不能讓日軍過去,在羅卓英的感染下,戰士們拼死抵抗,悍不畏死,一次次打退日軍的進攻,雖然淞滬會戰我們失敗了
  • 「寧碰閻王,莫碰老王」,抗戰「打滿全場」的抗日名將王耀武,你或許...
    他就是抗戰「打滿全場」的抗日名將王耀武。時人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 日軍戰鬥力和裝備都強於中國軍隊,因此為了解救106師團,避免它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戰場被全殲的師團,日本人也下了血本。反擊的時候,七十四軍負責主攻。第一天攻擊,就讓日本人傷亡慘重,殘部死守張古山。這個山山勢很險,中國軍隊屢攻不下。俞濟時告訴王耀武:「張古山我不管了!反正兩天後,我要上張古山向薛嶽(戰役指揮官)報告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