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強監管不期而至 金融科技的未來有哪些法可依?

2020-11-21 騰訊網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遲早要來的金融科技強監管不期而至。

隨著網際網路業的飛速發展,金控業態也有了新的重要主角,關於大型網際網路集團的金融監管早已提上日程。但細化到金融子行業各方向的監管,因多種因素網際網路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的監管差異一直存在,這種差異未來將會大大縮小,金融科技領域迎來強監管時代。

11月3日,上交所公告,螞蟻集團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螞蟻集團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故暫緩其科創板上市,螞蟻上市按下暫停鍵,遲早要做的金融科技監管真正拉開帷幕。

11月1日起《國務院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正式施行;11月2日,《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備案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等監管政策文件密集下發。

另外,近日權威專家及監管官員發文《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與監管》、《銀保監會:「花唄」、「借唄」侵害消費者權益值得高度關注 》等,明確將科技巨頭從事金融業務主體的金融企業屬性,納入金融控股公司監管框架。並在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開展金融業務也可能帶來市場壟斷、監管套利、數據安全和保護、以及數據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公平合理優化配置作了方向性描述。

那麼,這些方向性描述指向哪些監管政策?政策的空間有多大?影響到哪些具體業務?我們邀請業內專家一一解讀。

本周二晚上8點,我們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浜大小黑板 • 課程回顧|周政宇:金融科技行業盤點及法律監管...
    浜大小黑板 • 課程回顧|周政宇:金融科技行業盤點及法律監管要點(3月21日) 2020-03-22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外灘金融峰會閉幕:金融監管層釋放重要信號,讓外資金融機構歡欣鼓舞
    外灘金融峰會在滬閉幕,金融監管層在滬釋放重要信號,讓外資金融機構歡欣鼓舞——「都在思考如何在開放的中國更好發展」2020年,金融盛會在上海接踵而至。繼陸家嘴論壇、外灘大會之後,定位「非官方」「國際化」「專業化」的外灘金融峰會於昨日在滬閉幕。
  • 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一周年:穩推進與控風險
    自2019年12月底北京率先開啟創新監管試點後,目前中國版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已試行一周年,除了試點項目不斷擴容,試點地區也已全面鋪開。12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從這一年試行情況來看,作為監管創新工具,金融科技「監管沙箱」穩步推進,從事前、事中、事後有一系列流程規範,同時,「監管沙箱」也強調嚴控風險,在風險防範和風險補償機制上不斷優化。
  • 中騰信:嚴監管構築市場新秩序,明確金融科技發力方向
    盤點2020年,新政迭出,金融科技監管體系漸進式重構,是金融科技發展史上的重要年份。中騰信回梳理2020年新規,發現諸多政策終於等到了落地的時機,在金融監管重塑的時期,陸續出臺的新規,幾乎涵蓋了金融的全部業態。其中有兩大共性值得關注,一是收緊政策,監管套利空間日漸縮減;二是明確導向,監管多次強調金融支持實體、扶持中小微,這也是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力方向。
  • 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一周年:擴容風控進行時
    12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從這一年試行情況來看,金融科技「監管沙箱」穩步推進,事前、事中、事後有一系列流程規範,同時也在風險防範和風險補償機制上不斷優化。在分析人士看來,「監管沙箱」後續仍有望繼續擴容,重點是對試點項目進行分類總結,形成可推廣的標準。
  • 千順陪您了解各國金融監管科技要聞
    參與這一項目的行業機構包括綠色金融科技公司、綠色金融科技協會、風險投資公司、相關應用技術大學、諮詢公司和律師事務所。綠色金融科技網絡項目的目標是改善瑞士綠色金融科技的應用環境,通過將可持續金融服務與數位技術相結合,更好地鞏固瑞士金融中心地位。這一項目的最初活動結果將被記錄在一項行動計劃中,預計2021年春季發布。
  • 創新監管策略,構建金融科技生態治理體系
    本文從生態治理視角入手,為平衡創新與監管提出了新的思路,即建立生態內部治理與外部監管創新的治理體系,從價格競爭、數據競爭轉向系統性的生態內外部治理,實現產業的整體共振與可持續發展。大型網際網路金融科技企業涉及領域廣、行業多,一旦出現風險,容易迅速引發大面積的風險傳染;服務群體多,容易出現羊群效應;此外,金融科技企業間技術、算法的應用與趨同可能會引發並放大系統性風險,為監管當局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針對此,我們認為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需要從價格競爭、數據競爭轉向系統性的生態內外部治理,實現產業的整體共振與可持續發展。
  • 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開啟,趣店開放平臺迎更大機遇
    近日,央行營業管理部網站向社會公示2020年第一批6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這意味著中國版「監管沙盒」有了實質性進展。  央行營管部稱,這6個應用涉及國有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大型城市商業銀行、清算組織、支付機構、科技公司等多家機構,主要聚焦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API等前沿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涵蓋數字金融等多個應用場景,旨在紓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升金融便民服務水平、拓展金融服務渠道等。
  • 見微知著強監管 深厲淺揭創新法
    原標題:見微知著強監管 深厲淺揭創新法   作為中國人民銀行
  • 智能化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理念、平臺框架和展望(上)
    從積極層面來講,金融科技改進了傳統金融業務流程,促進了金融產品更新迭代,有助於增加金融服務供給,提升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如基於網際網路金融的股權眾籌平臺可以拓寬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同時,金融科技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新創企業,這些企業具有創新活躍,注重服務效率和消費者體驗等特點,有助於增強金融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創新活力[2]。
  • 招商局集團、招商銀行原董事長秦曉:金融科技行業需要監管,但如何...
    第一,央行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從微觀審慎轉向了宏觀審慎,綜合金融機構採取的措施是否會造成疊加效應。第二,金融監管轉向功能監管。第三,有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功能。而螞蟻金服這樣的金融科技企業,除了存貸款業務沒有,中間環節完全與商業銀行模式相嵌,我認為應該按照以上三個架構進行監管,但具體如何監管仍有待討論。
  • 信也科技入選艾瑞諮詢「中國金融科技50強企業」
    近日,艾瑞諮詢發布了《曙光-2020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研究報告》,報告梳理追蹤了2019-2020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情況,並另通過內外部專家評審團的審核,評選出了「中國金融科技50強企業」。信也科技入選該榜單,並被作為報告中的典型企業案例之一進行展示。
  • 金融科技板塊大跌 金融科技板塊龍頭股有哪些?
    據最新消息顯示,金融科技板塊午後大跌,新力金融(600318)股價暴跌超過9%,天源迪科(300047)跌逾7%,旋極信息(300324)、宏圖高科(600122)等個股也紛紛下挫。那麼,金融科技板塊股票有哪些呢?下面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相關的信息吧。
  • 金融科技加速發展,中騰信以技術創新展望未來
    展望2021年,服務好國家戰略,履行好社會責任,是金融科技創新的機遇和方向。重磅新規的出臺和實行,讓金融科技的行業預期更加明確,也有利於金融科技行業的加速發展。認清形勢,才有可能在變局中找準方向,把握機遇。
  • 汶萊央行官員表示應加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
    新華社斯裡巴加灣市12月10日電(記者薛飛)汶萊金融管理局(央行)官員日前在一個金融科技研討會上表示,在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的同時,應加強監管力度,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汶萊內政部長、汶萊金管局董事會副主席阿布·巴卡爾在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汶萊金管局一向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同時也很重視金融科技創新帶來的風險,並為此專門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以便對金融科技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嚴格測試和驗證。
  • WeLab入圍艾瑞諮詢中國金融科技50強企業榜單
    近日,業內知名諮詢公司艾瑞發布了《2020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包含行業及細分領域研究與中國金融科技50強企業評選兩部分。亞洲領先的金融科技集團WeLab憑藉在消費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科技創新領域的卓越表現,與螞蟻集團、蘇寧金融、騰訊金融科技、微眾銀行等共同入圍中國金融科技50強企業。
  • 金融科技將走向何方?聽聽來自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年會聲音
    論壇以「數字創新金融科技改變未來」為主題,與會人士齊聚一堂、交流分享,為「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發展提供新思路、凝練新模式、引領新發展。   「『十四五』期間,金融業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提升金融科技賦能的金融業水平,可通過業務全流程數位化,在線獲客精準化,客戶交互的遠程化,業務接入場景化,金融體驗虛擬化,業務風控智能化,開放生態平臺化這『七化』來構建發展格局。」李璠說。
  • 網絡小貸業務開啟嚴監管時代,哪些會影響網際網路金融和大眾借貸?
    監管是規模的天敵,監管是速度的天敵,監管同時也強化了持續的規模和良性的速度;監管是創新的天敵,監管是科技的天敵,但監管也保護了創新,監管推動了科技。這就是現實的衝突和未來的博弈。 金融科技以網絡小貸為平臺不需要牌照進行跨界業務,繞開牌照擴張版圖,打碎了枷鎖釋放出天生具有的指數級成長潛力。
  • 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香港金融科技方興未艾 發展大...
    監管健全 地利人和2016年,首屆香港金融科技周舉辦,標誌著金融科技業在香港展開新的歷程。2020年,走過五年的金融科技周,正加速呈現香港如何在金融科技領域成就未來。「2017年,市民對金融科技的採用程度只有32%。2019年,採用程度已達67%。」
  • 君聯資本王超:投資金融科技的邏輯
    好買說:2013年前後,"網際網路+"成為風口,此後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如P2P網貸、眾籌、消費金融創業高潮迭起。2017年,監管落地,政策開始收割"裸泳者",但許多企業上市後出現股價打折現象,原因何在?君聯資本執行董事王超從網際網路金融的成長周期、投資關注點以及監管環境等角度解析了金融科技的投資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