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評論:部災難片的災難選得很好,不需要殭屍入侵、世界末日,只要沒電,就夠現代人夠嗆的了。故事的發展看了開頭基本上可以大概猜出結尾。我一直期待高潮,也就在那個殺豬爺爺出現的時候激動了一下。總體這個公路線有些平淡了,當然還是不錯的,小曲折,小溫馨,也許是有喜劇這個標籤,他們一路上的難度係數降低了不少。就災難片而言,這部電影似乎是本著人性向善的視角發展的。明明剛剛停電的時候,就有人嘗試偷爸爸的自行車,隨著情況惡化,他們卻還能一直保存住食物和自行車,真是不可思議。說是家人之間的溫情,羈絆,可是一開始對樓梯上無助的老婆婆袖手旁觀的不就是爸爸嗎?對隔壁夫婦說謊掩飾的不就是這家人嗎?說什麼溫情,也不過是極自私的溫情而已。在過河時兒子丟下老爸不就看出來了?在鐵路上,母親摔斷腿,後有兇狗,我本以為兄妹倆會把母親丟下,這樣這部電影得深刻多少。最後電影還是選擇了喜劇,拋棄了災難。他們也沒吃多少苦,終是安定下來了。殺豬爺爺那段是最精彩的一段,可是當他們毫無留戀地離開之時,我已經看清了人性本惡。也許不是這部電影的喜劇與災難左右互搏,彆扭得很,而是我心裡的人性之惡與人性之善相互搏擊,難以平衡。災難發生後的世界,像這部片子裡這樣就好了。
網友評論:一部電影在主要的旋律主題下能夠通過一些細枝末節立體反映一些東西,是我喜歡並且給它四星半的理由。電影的前半部分特意把燈光關掉,當整個日本停電,大家在微亮的蠟燭中吃晚飯,一時我甚至也覺得自己所處的世界也停電了。對於鄉村自給自足的村民來說,沒有電,確實不算災難。但對於生活在都市現代化的人們來說,21世紀最大的災難,就是-停電。很少有人去設想,沒有電,我們周圍的世界會怎麼樣。這部電影的導演選取這樣一個看似平常的角度以震撼的呈現效果,讓我們知道,沒有電,沒有公共運輸,沒有水,不能用ATM,現金為王,一輛自行車成為最寶貴的資產,社會開始回到以物置物的原始社會,我們這些現代人,忘記了最基本的生存規則,竟淪為這些高科技發展的奴隸。有人說,隨著機器化的發展,今後的人們,將會成為機器的奴隸,因為我們的生存技能開始退化,最後只能依靠機器人。這部電影的主旋律主要是想要表達這個的吧。而在表達主旋律的同時,導演又能通過一些小細節展現我們這個社會所共有的一些東西,使得整個電影要表現的更加飽滿與立體。丈夫與妻子。最開始的丈夫虛榮,自私,自大,大男子主義,逃避責任,將教養孩子的任務全部放在妻子身上,這樣的父親也給女兒樹立了一個不好榜樣,爸爸斥責女兒外出逃難還帶著假睫毛,然後女兒輕輕鬆鬆就用假髮懟過去了。
網友評論:男主禿頭大叔,一開始看的時候滿滿嫌棄。一雙兒女和父母之間的相互不理解。感覺一眼就能看穿導演的套路。好在,片子裡仍有很多驚喜。下面細說。1、對於停電的描寫。節奏性非常好,停電幾個小時、幾天、一個禮拜以上,對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描寫,可以說非常到位。一開始,人們覺得停電只是短時間的問題,等著來電就好,仍去上班上學。到漸漸的,有部分的人開始意識到,應該往有水的地方走,禿頭大叔還不太理解。包括小區裡的居民的反應,一部分人先走了,一部分人會倡導堅守社區。主人公一家,開始逃亡的時間節點應該算是大多數人的時間選擇。一路選擇自行車,導演設計這一家在路上遇到的各種看似奇葩,又格外真實的事件。2、運用了對比。印象很深刻,在高速上,遇到另外一家四口人,同樣是騎車趕路,對方一家的從容優雅,與主人公一家的狼狽不堪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時小小的普及了一下野外生存常識,導演,高!3、對於母親形象的描寫。全家在商量逃亡計劃的時候,父親扮演了拿主意牽頭的角色,可是當決定先買機票去外公家的時候,發現現金是不夠的,這個時候,母親拿出來自己藏著的私房錢,救了急,得意1,後來在路上,又用低價買了整箱純淨水,後面多虧了這一箱水,多麼明智,得意2,用偷偷帶出來的一瓶酒,換了一袋米,得意3......女性的生活智慧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細節裡體現的漓淋盡致。另外,總覺得女主有點像霍思燕。當然,還有在鄉民家生活的場景,對手機從必需到扔掉的刻畫,等等等等,處處能感受到導演的用心。全程刻畫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們,對於生存資源的依賴,生存能力的不足。荒誕又真實,看的心有戚戚。
網友評論:看完這部電影,想起小時候的一個情節。即使是成人之後,也是戀戀不忘,甚至無數次的和朋友們談起它:平常在家裡的時候,大家都各做各的事情。即使是還在讀書的我們,都已經被電子信息所淹沒。而偶爾的停電,卻成了我和弟弟妹妹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光。我還依稀的記得,昏暗的房間裡那一盞微亮的燭光,三個孩子一起躺在地下,在說著平日裡沒有講完的話。笑的真的就如孩子一樣。那種幸福感,和來自於血液親人裡的溫情,讓成年日漸冰冷的心,都有點融化了。為什麼我會對這樣的情節印象深刻,以至於就像健忘症一般,一次次地和朋友們談起。也許,在信息焦慮之下的我們,真的越來越缺少了真實的溝通了。很多的信息,很多的感情,通過電腦的數據傳輸給另一方。而缺少了一種真實感。我記得停電時,我們三個人的表情,記得那時候的心情。網絡和電力帶給我們的,只是冰冷的數據而已。人類的文明不停的在進步,但是人類的情感卻越來越退化,越來越缺少一顆理解和寬容的心。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忘記去體察身邊人的心情。畢竟,豐富的網絡生活都已經讓我們應接不暇。對於人類的心意,這種看似「渺小」的東西,真的是難以提起興趣麼?可是,這明明是更重要的呢。現在,弟弟妹妹已經身處遙遠的美國。我們之間的交流只限於在網上。如果沒有電力,那麼所有的聯繫只會消逝於無形之中。所以,是應該感謝如今文明帶來的便捷。還是應該去感慨進步帶來的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對於我而言,懷念的依舊是那個停電的日子,和屋簷下暢談的家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