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電影《生存家族》看土地的價值

2021-01-09 千龍網

《生存家族》是一部比較另類的日本電影。這是一部幻想片,但又不是一部科幻片;它描寫災難發生之後普通人如何應對生活,但又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災難片;可以稱之為一部喜劇,但是在笑點之餘又讓人感到莫名的辛酸;甚至可以把它當成一部公路片,因為大部分時間主人公一家都在路上,但與傳統公路片又完全迥異。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主人公一家四口是生活在東京的典型的日本家庭,父親忙於工作,只在乎年度報告還有自己的假髮,從不真正關心妻兒。而母親也只知埋頭家務,對家裡人唯唯諾諾。女兒和兒子更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父母沒大沒小,一天到晚離不開手機和社交媒體,寧可買便利店的便當也不願意在家吃飯。對於外公從鹿兒島寄來的鮮魚,抱歉,沒人會殺魚,只能放冰箱裡面等著下次收到同樣禮物的時候清理掉。至於和外公通電話,拜託,這兩個小崽子才沒時間聊鄉下的事情呢。

某一天早上,因為完全無法解釋的原因,他們所在的公寓失去了電力,然後他們發現所有能走到的地方都失去了電力。又因為所有的通信方式通通失靈,他們無從知道事故的範圍到底有多大。而且這不是停電,是完全失去電力:任何與電有關的器件統統失靈,包括汽車,高鐵,飛機,以及用到電池動力的各種機器。是的,就連手電筒也沒法用了。

沒有了電力,也就沒有了運輸工具,超市很快沒有食物可供出售,自來水自然也沒法繼續供給,唯一可行的交通工具只剩下了自行車。父親決定帶著大家騎車去大阪碰碰運氣,因為聽說那裡似乎還有電力。歷盡磨難之後,他們終於到達了大阪,卻發現這裡也沒有電,而人們都聚集在水族館周圍,吃著用裡面的海鮮做的燒烤。但這也只是杯水車薪,水族館的水產品很快吃完了,一家人不得不尋覓新的方向。

在被一位養豬的農戶收留之後,他們終於意識到,在這個沒有電力的世界上,要想生存下去,只能回歸土地。於是一家人開始朝著外祖父所在的鹿兒島進發,一路上還邂逅了同樣騎著自行車,但卻保持著舒適生活品質的戶外達人一家,教給他們在野外覓食和飲水的方法。最終一家人搭乘著蒸汽機車來到了鹿兒島,過起了男耕女織的小農生活,直到兩年後的一天,電力奇蹟般的恢復了,就如同兩年前奇蹟般的消失。

一家人回到了東京之後,似乎什麼都沒有改變,生活又回到了以前的模式。只不過,沒有人再敢輕視外公送來的鮮魚,而暑假在哪裡度過?當然是鹿兒島了。

影片中有一個情節很有意思,一家人想拿點東西去換些食物,這時排在他們前面的時髦男子拿出了勞力士手錶和瑪莎拉蒂跑車,卻被食品店的女老闆亂棒打出。理由?非常簡單,這些奢侈品,在沒有電力的農業社會,有什麼價值?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什麼最有價值?土地。

大家可能認為這部電影體現的不過是極端災難情景下的場景,但是請看一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美國農場土地的年均資本回報率為12.1%,而牛氣沖天的美國股市指標S&P500僅有9.5%。不要小看這年均2.6%的差別,十年下來回報的差別就有66%了。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美國農地價格的大幅度升值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就要討論一下土地在美國是如何定價的這個技術性問題了。

「土地如何定價」似乎是多此一問:市場上賣多少價錢,那不就值多少價錢嗎?

其實不然。首先,土地作為一種實物資產,交易頻率很低,其流動性遠遠不及金融資產;其次,土地交易的成本很高,往往需要在前期進行考察,評估,中期又需要投標,融資,交易之後還要交割、付稅,導致其實際價格不那麼顯而易見。這兩條原因導致往往沒有現成的二手交易市場可以直接找到最具代表性的價格。最後,土地的同質性遠遠不及其他的實物資產,如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或原油、煤礦、銅等工業原料。緊鄰的兩塊地,其價格可能由於規劃用途,學區差異,價格相差甚遠,這一因素使得以土地為標的物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也難以進行。

但這並不代表土地無法定價。在美國,對土地的定價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邊際農業價值定價法、實物期權定價法,和時間空間模型定價法。

所謂邊際農業價值,就是指這片土地上所有的未來淨農業產出的折現值。在城鄉結合部,如果土地是可以自由買賣的,那麼根據經濟學原理,土地的商業價值應該大致等於其農業價值,否則城市就會持續擴張,直到其邊際商業價值等於邊際農業價值。如果農業產出相對穩定,那這些土地的價值就基本由農產品價格決定。據報導,美國中西部內布拉斯加州的農業用地2011年在全美國的一片房地產蕭條聲中上漲了30%,其主要原因就是大豆的現價比歷史平均上漲了40%,而玉米價格幾乎翻倍。

對於城市裡的商業地塊,農業價值定價就不那麼好用了,這時一般採用實物期權進行定價。所謂實物期權,是指擁有了土地之後,持有對其開發的權力。在考慮了投入的建築成本、運營成本之後,其未來淨現金流折現值最高的項目決定了這塊土地的價值。比如在某塊地上有三個可行的項目:停車場、電影院、百貨商場。建築成本、運營成本依次升高,但是運營收入也會水漲船高,考慮一定的資金回報率之後,最有利可圖的項目就應該能夠確定這個商業地塊的價值。所謂「黃金地段」,「寸土寸金」,倒也不是說說而已。美國商場的平均每平方米每年銷售額大約是3000美元,但是拉斯維加斯的凱撒皇宮商場則達到了驚人的13000美元。不過和蘋果零售店的56260美元比起來,還是相差甚遠。

對於沒有商業產出的住宅地塊,目前在美國最常採用的是集時間、空間模型為一體的自動定價模型。這個模型的基本原理是考慮到同一住宅的同質性,對價格的變化採取時間序列的回歸分析,來得到某一地區房價指數的平均變動。在此基礎上,再對房屋的具體特徵進行定價調整。這一辦法最初是用於對房產進行估值,在對建築成本進行估算和折舊之後,就可以得到隱含的土地價值。

那麼,土地定價上漲對於經濟來說,一定是件好事嗎?美國農業部的經濟學家們不這麼認為。在2018年2月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他們不無擔心地發現當下農業土地的高價格有可能是無法持續的,而農地價格的下降很有可能導致農場主的財政狀況惡化。據統計,農場房地產(包括土地及其上的建築)佔美國農業部門資產的80%以上。由於高淨現金農場收入和低利率,2015年農場房地產價值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農場現金收入淨額下降,過去兩年農地增幅大幅放緩,這引發了對農業的潛在債務壓力的擔心。該研究發現,農田增值降低了財政緊張的農場所佔比例,特別是那些僅運營不到四分之一所擁有土地的農場。它還發現擁有至少50%土地的農場在高增值和高收益期間舉債購買了更多的農田。最後,使用計量經濟學經濟模型,該研究發現當前的農田價值不受農業回報的支持,這表明土地價格下降是非常可能的。

(作者為計算金融學博士、影評人)

相關焦點

  • 日本電影:生存家族
    Tokito 藤原紀香 Norika Fujiwara 大野拓朗 Takuro Ohno 志尊淳 Jun Shison 渡邊繪裡 Eri Watanabe 宅麻伸 Takuma Shin 柄本明 Akira Emoto 大地康雄 Yasuo Daichi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在這部生存家族電影中
  • 日本電影《生存家族》短評
    《生存家族》這部日本電影上映於2017年,豆瓣評分8.1。《生存家族》講述了日本大都市因特殊原因電力、交通、網絡系統等癱瘓了相當長的時間,人們面臨諸多困境,特別敘述了一個普通家庭為求生存與社會這個大家族的或常人或旅客或商人等各自尋找出路的故事。這部電影揭示了一些深刻的現代科技發展的缺陷與對社會美好追求相背離的一些現象。比如對科技帶來的便捷與過度依賴的反思、憂慮,對一些原始性的生活層面的東西的重現與其美好描繪。
  • 自然災害下人處境的思考——以日本電影《生存家族》為例
    日本電影《生存家族》中講述了2016年日本東京地區因為太陽黑暴活動造成全球範圍內停電兩年,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電影以鈴木義之一家為觀察視角,記錄了四口之家在自然災害中的生活狀態,輕鬆幽默的氛圍中使觀眾產生思考。
  • 《生存家族》2017 全世界沒了電怎麼辦?高分電影《生存家族》
    這就是2017年的日本電影《生存家族》,被人稱為最牛逼的科幻片之一。◎譯  名 生存家族/求生家庭/生存家庭/求生走佬Family(港)◎片  名 サバイバルファミリー / Survival Family◎年  代 2017◎產  地 日本
  • 生存家族:這是我看過拍得最辛苦的日本電影了
    在過河時兒子丟下老爸不就看出來了?在鐵路上,母親摔斷腿,後有兇狗,我本以為兄妹倆會把母親丟下,這樣這部電影得深刻多少。最後電影還是選擇了喜劇,拋棄了災難。他們也沒吃多少苦,終是安定下來了。殺豬爺爺那段是最精彩的一段,可是當他們毫無留戀地離開之時,我已經看清了人性本惡。也許不是這部電影的喜劇與災難左右互搏,彆扭得很,而是我心裡的人性之惡與人性之善相互搏擊,難以平衡。
  • 《生存家族》:電影的魅力來自於家庭
    看《生存家族》可以體驗兩個小時的日式溫柔。電影給了一個很極端的設定:當全世界都停水停電,瑪莎拉蒂都換不來一瓶水,工業社會退回農耕文化,人類該怎樣尋求生存?其實這個設定是有意思而且極有現實意義的,畢竟當代人誰不是手機控?誰又能在夏天離開空調和車?
  • 《生存家族》的「災難」寓意與日本「後3·11地震」時代家族敘述
    >「災難」寓意與「後3·11」時代的家族敘述對於熟知日本導演矢口史靖的電影作品的觀眾來說,其自編自導的《生存家族》(原題:サバイバルファミリー)無論是從主題內容,還是風格上來說,只是延續著他一以貫之的主題內容與類型表達。
  • 《生存家族》:生活不要只是掙錢與花錢的過程,看完它你就懂了
    日本電影一向相對生活化,這點比韓國電影更吸引觀眾。它們善於利用救贖故事引領觀眾追求生命意義。
  • 喜劇電影《生存家族》確定正式上線,教你如何在全面沒有電生存!
    由矢口史靖執導的家庭喜劇片《生存家族》將在6月22日上映全國影院,小日向文世、深津繪裡、時任三郎、藤原紀香、大野拓朗等共同主演。電影《生存家族》主演小日向文世與深津繪裡飾演夫妻,時任三郎飾演兒子,藤原紀香飾演女兒。
  • 日劇(生存家族)解說
    2017年日本電影(生存家族)是部神劇!劇情大致如下:一次突然而來長至兩年的大停電,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各方面帶來了無法想像的苦難。故事開頭交待了家族成員各自的情感和生存背景。爸爸是那種典型的日本上班族,掙錢養家但是在家裡是甩手掌柜。媽媽是典型的全職太太,照顧丈夫和兩個孩子的日常起居。兒子沉默寡言內向不願與人溝通,女兒自私自利從來不會替別人考慮。影片以現代社會為背景,刻畫了年輕一代人對現實生活的漠視,在虛擬生活中尋求慰籍的真實現狀。
  • 清明談親情:推薦日本電影《生存家族》
    最近突然電影癮爆發,看了好多個電影。比如和瓜媽一起約看了燒腦懸疑片《調音師》,和22以及爸爸在家看了印度電影《起跑線》以及李安導演的大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突然發現印度電影還真的挺好看的,不同於現在國產電影的無釐頭尬笑和青春片的各種一言難盡,也告別了以前印度電影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刻板印象,電影裡不斷的給我們傳達的一些關於人性的思考。不過,說句實話,可能我還是沒辦法去直面那麼多人性之惡,每次看完,心情都略有些沉重。
  • 《生存家族》影評
    日本影片,印象裡除了動漫,好像就再沒有接觸過其他的題材,說起日本,第一印象永遠是宮崎駿,直到我前段時間偶然間看了一部電影《生存家族》之後,便開始瘋狂的迷戀上了小清新的日本電影。惡補了《小森林》《比海更深》《街角洋果子店》《海街日記》等等,都將日本電影的溫情展示得淋漓盡致。
  • 電影《生存家族》,一次「荒野生存」,引發對親情的思考
    電影《生存家族》用停電的方式阻斷了人們對未來的想像,當我們越來越依賴電力生存時,一旦停電可以說是一場災難。《生存家族》可以說是一部另類災難題材,不同於外星生物入侵,或是自然災害,就是看似普通的停電。從某種程度上講,這部電影是起於災難,歸於親情,以日本電影最擅長的「家常」感動觀眾。鈴木是一個普通的小職員,妻子是全職太太,有一對兒女,日子過得平淡、壓抑但也幸福。
  • 慌得一比的日本風情畫,《生存家族》圈粉無數
    日本電影《生存家族》本月22號登陸中國大陸,這部極具共鳴的「都市災難生存手冊」口碑非常好(豆瓣超8.0分)。在慌得一比的鈴木家族逃難過程中,導演也為觀眾獻出了一部壯闊的日本風情畫。故事開始於一次毫無徵兆的停電,東京日企中年職員鈴木義夫(小日向文世飾)全家生活因此陷入混亂。
  • 豆瓣8.1,《生存家族》才是6月唯一的口碑佳作
    本周五上映的《生存家族》是一部只看簡介就讓人充滿期待的電影!「當你有一天醒來發現全世界都停電了,電話沒電、電車沒電、電梯沒電、所有的電器都停止運轉,你該怎麼生活下去?」對於現代人來說,停電一晚就足夠讓人崩潰,更別說這種全世界大斷電的末日景象,想想都讓人心驚膽戰。
  • 六月好片不多,但《生存家族》你一定要看啊
    最近就有一部腦洞清奇的日本電影《生存家族》即將在內地上映,僅僅用一場全球性的停電事故,就將災難片挖掘出了全新的深度。 生存家族   サバイバルファミリー 這部電影在去年豆瓣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榜單中名列前茅。 導演矢口史靖,是日本當今最富盛名的獨立導演之一。
  • 日本的末日災難喜劇《生存家族》
    嗨,大家好我是妥芬河偶讀,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電影是日本的末日災難喜劇《生存家族》。電影的故事發生在車流湧動人流不息的東京,高速的城市運轉節奏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一樣忙碌,高效,自私,又冷漠,主人公鈴木一家在東京定居。父親鈴木一直是一名公司職員,生性自私又很愛面子像大多數人。
  • 日本電影《生存家族》,全世界停電了,你該怎麼辦?
    今天柯本和大家聊一部腦洞大開的日本電影,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生存家族》影片於2017年上映,豆瓣評分8.1分,由矢口史靖執導,小日向文世、深津繪裡、泉澤祐希、葵若菜主演。鈴木一家是生活在東京的普通日本家庭。
  • 《生存家族》電影
    《生存家族》一部看似平淡,實則深刻的電影,與其說這是一部影片,不如說這是一則警示:
  • 看了《生存家族》,又一部看完讓人久久反思的電影
    為了自己的孩子能生存下去,生性傲嬌的父親給路人下跪,只求一碗能救命的湯;樸實大叔的暖心收留,讓女主想起獨自生活在遙遠海邊的父親,空巢現象揪動人心;災難面前,人人只求自保,自己牢牢攥住生存糧食的同時,卻又期盼著好心人的一點善舉,殘酷而又現實,而在生死關頭,面對婦孺,即使水和糧食告急,也毅然傾囊相助,全片樸實無華,恰恰是這些再平常不過的細節反映著當今社會的種種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