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發舊文】導演喬志良深情追憶嚴鳳英

2021-02-07 戲如人生嚴鳳英

導演喬志良深情追憶嚴鳳英

□ 湯雅洪

  德高望重的黃梅戲導演喬志良原籍南京(濟霖註:省黃50周年史志中記載喬先生為「河南霸縣人」,百度百科亦如是),出生於金陵梨園世家。他早年曾拜京劇名家厲彥芝為師,專攻京劇武生行當,後來改行成了黃梅戲導演。

  如今,喬志良雖已是84歲的高齡老人,但耳聰目明的他回憶當年與嚴鳳英相識的往事,依然記憶猶新。那是1951年春季的一天,喬志良率「青年京劇團」從南京到江西九江演出。途經安慶,住在新泰旅館。嚴鳳英當時是安慶戲劇舞臺上最受觀眾喜愛的演員。為人熱情的她,只要知道外地的戲班子來到安慶,總要抽時間與戲班子的主要演員們會會面。那天下午,嚴鳳英得知南京京劇名角喬志良住在新泰旅館,就和另外一個女演員前往拜訪。時隔53年後,喬志良回憶第一次見到嚴鳳英時,還清晰的記得,她燙著不長不短的捲髮,身穿很得體的旗袍,旗袍的顏色是紅花白底,她說話面帶微笑,快人快語,顯得很直爽。雖然他們是第一次相見,但彼此好像並不感到陌生。因為此前嚴鳳英曾在南京夫子廟等地演過戲,還在南京甘熙故居向甘律之、汪劍耘等京昆名家學過京劇和崑劇的演唱技巧,而且對喬志良的父親、南京京劇名伶喬鴻年先生早有耳聞。當天下午嚴鳳英向喬志良談起在南京演出、學藝和生活的經歷,越談越開心,話語滔滔不絕。

和嚴鳳英合作的 第一部大戲就是《天仙配》

  在人生的旅途中,緣分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

  1953年,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成立後,從安慶抽調了一批優秀的黃梅戲演員,24歲的嚴鳳英作為首要人選,成為省黃梅戲劇團的一員。由於該團成立初期,缺乏導演人才,於是安徽省文化局將當時在合肥新民京劇院擔任負責人的喬志良調到該團作導演,從此以後,他這位京劇名角與嚴鳳英等黃梅戲藝人結下了深厚的情緣。

  建國初期,喬志良和嚴鳳英等黃梅戲演員主要忙於整理與排練《打豬草》、《砂子崗》等黃梅小戲。後來,排演的第一部大戲就是對黃梅戲藝術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目《天仙配》。喬志良回憶說:「由傳統老劇本《百日緣》改編成功的《天仙配》,凝聚著編劇、作曲和眾多演職員的智慧和心血,其中活靈活現地塑造了七仙女形象的嚴鳳英,更是功不可沒。她博採眾長,聰慧過人,將勤學苦練掌握的雲步、水袖等京劇表演功夫靈活的運用到黃梅戲舞臺上。嚴鳳英的個性很強,強在哪裡呢?她對每一個舞蹈動作不練好練熟,決不罷休。」

  喬志良記得,為讓《天仙配》在1954年華東第一屆戲劇會演中一舉唱響,他和另一位導演李力平帶領嚴鳳英等演員日夜加緊排練。由於此前「鵲橋」這齣戲中,七位「仙女」並排站在用桌子拼成的鵲橋上演唱,顯得既呆板又單調,不能表現仙女們對人間男耕女織生活的愛慕,觀眾不會為之動容,因此喬志良想到運用舞蹈語彙,讓眾仙女見到人間什麼就模仿什麼,為了載歌載舞地讚美人間的漁樵耕讀,喬志良將許多京劇的基本功糅入到四贊的舞蹈動作中,對扮演仙女的七位演員進行強化訓練,要求她們的動作既整齊統一又富有變化。

  那時候,嚴鳳英演唱功底深厚,可舞蹈基本功較差。但是她能夠放下名演員的架子,和其它演員一起起早摸黑,勤學苦練。有一段往事,令喬志良久久難忘。當年他為嚴鳳英排三贊農夫這段戲時,為了突出表現農家生活的忙碌,他要求嚴鳳英唱到「但願五穀收成好」時,隨著音樂的伴奏,先就地向左迅速轉動身體,再向右轉身原地臥魚似的躺下。這個反臥魚動作非常優美,但連貫地做好並不容易。由於嚴鳳英當時舞蹈功底較薄,做這種突然轉身的反臥魚動作,轉的頭暈目眩,不是臥的方向不準,就是臥下去腰腿包得不緊。其它演員和嚴鳳英開玩笑:「你怎麼成了散黃蛋啦!」她聽了並不生氣,反而埋怨自己動作做的不好。當時嚴鳳英向喬志良表過態,她說:「喬導演,讓我回去好好練一練,保證儘快練好這一動作。」喬志良點點頭表示同意,但要求嚴鳳英在一個星期內練成功,不要耽誤大家的排練時間。當5天之後再排「鵲橋」這齣戲時,大家都為嚴鳳英捏了一把汗,誰知排到三贊時,只見嚴鳳英身手敏捷地將轉身及臥魚動作完成了,大家都一齊鼓掌為她慶賀,喬志良還風趣地說:「你這個散黃蛋這下變成了寶貝蛋了。」這時候,突然有人說「鳳英姐,你褲腿上怎麼有血啊?」當嚴鳳英撩起褲腿時,喬志良看到她的兩個膝蓋又紅又腫,還在滲著血,十分同情的說:「快去搽些藥用紗布包起來,休息一段時候。」

  後來喬志良曾聽老伴劉慧嫻說:「鳳英真了不起,為了練好轉身和臥魚動作,在家對著鏡子反覆地練,摔得夠嗆。」

每句唱詞,她都是 用自己的心唱出來的

  在喬志良的記憶中,嚴鳳英不僅排練舞蹈動作刻苦用功,而且對每一部劇目的唱腔和表演都精益求精。

  喬志良認為,嚴鳳英的確是一位非常難得的好演員。她的可貴之處很多,尤其是對表演藝術從不馬虎,一貫的敬職敬業。每排練一場戲,她都主動嚮導演和其它演員徵求意見,像面對鏡子一樣照出自己在藝術創作中的真偽劣優。

  排練「分別」這齣戲時,當天將帶來玉帝的旨意,喝令七仙女午時三刻返回天宮。七仙女有一段唱抒發內心的痛苦:「董郎前面匆匆走,七女後面淚雙流……」對於這段唱詞如何表演得聲情並茂,打動觀眾之心,嚴鳳英特地徵求了好多人的意見,有人說應該用舞伴唱,也有人說可以用水袖或者指法進行襯託。對於各種不同的建議,嚴鳳英都仔細聽認真想,最後,她還是從七仙女這個人物內心活動找出需要表現的情感,她認為七女心中不能拋下董永,但又不能看著董郎去死,內心既痛徹肺腑,又有苦難言。於是嚴鳳英在把握住七仙女內心世界的前提下,努力在以聲傳情方面下功夫,在演唱時,她放慢節奏悲戚委婉地唱出七仙女內心的苦衷。尤其是唱到「衣裳破了有人補」的「補」字,她吸收了蘇州評彈的演唱技巧,音調悽楚悲哀,更能抒發七仙女的悲痛之情。每次嚴鳳英在舞臺上表演這段戲時,她在臺上淚水伴著歌聲,演唱得如泣如訴,觀眾們在臺下產生了共鳴,紛紛流下同情的眼淚。嚴鳳英生前不止一次的說過:「戲中的每句唱詞,我都是用自己的心唱出來的。」

  喬志良還記得,有一次在合肥江淮大戲院演出《天仙配》,演完「分別」這齣戲,嚴鳳英含淚謝幕後,在卸妝時趴在化妝間的桌子上痛哭不止,把其它演員都搞懵了,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喬志良聽到哭聲後,趕緊跑過去關心地詢問:「鳳英,你怎麼了?」她緩緩的抬起頭來說:「喬導演,我是心裡難受,不要緊,過一時候就會好的。」原來,嚴鳳英演完戲後還沉浸在悲痛的劇情之中,心情一時難以自拔。

對嚴鳳英的英年早逝, 感到萬分痛惜 

  當黃梅戲經典劇目《天仙配》被上海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在國內外放映後,嚴鳳英更是名揚天下。從此,她成為億萬觀眾心目中深受愛戴的七仙女。後來電影《天仙配》的導演石揮曾希望再有機會與喬志良、嚴鳳英進行合作,多拍幾部黃梅戲影片,然而,隨著1966年「文革」的爆發,他們進行藝術合作的心願永遠不能實現了(濟霖註:石揮先生1957年即受迫害致死,此「後來」僅可能在電影攝製完成後的2年間,特此說明)。

  「文革」這場浩劫給喬志良與嚴鳳英兩家都造成非常深重的傷害。每當話題觸及這段歷史,喬志良都會覺得作了一場惡夢,真是令人不堪回首!在這場災難中,喬志良失去了兩位最親密的人,一個是合作多年的好演員嚴鳳英,一個是他的愛妻,京劇名角劉慧嫻。她們都是忍受不住殘酷的迫害選擇了輕生。

  令喬志良不願想起又難以忘記的是,他和嚴鳳英在黑白顛倒的「文革」狂潮中,都成了專政對象,整天就是參加苦髒累的體力勞動和接受造反派的批判。當時他雖然和嚴鳳英分在同一個組,但彼此之間不允許隨便說話。有一次,造反派分配他們兩人刷樓房的外牆,喬志良和嚴鳳英爬到了高高的腳手架上,脫離了監視人的視線,才利用這一十分難得的機會,相互進行精神上的安慰,並悄悄傾訴內心的委曲和不解。

  1968年4月9日的上午,喬志良突然聽到嚴鳳英在前一天晚上服安眠藥自殺的噩耗,頓時感到晴天響起一聲炸雷。回顧當時的心情,喬志良感嘆地說:「我這個人很難流淚,但是對於嚴鳳英的死,我很傷心的哭了好幾次,對失去這樣一位傑出的黃梅戲演員,感到萬分痛惜!」喬志良對嚴鳳英的處世為人非常了解,他認為嚴鳳英在解放前學藝的遭遇太辛酸、太坎坷了。解放後,她在學藝事業上一步步地邁向頂峰,為了黃梅戲藝術的輝煌,傾注了全部的心血,這樣的好演員太難得了!真沒想到,她花正紅時遭霜打!

  當「文革」結束後重排《天仙配》時,喬志良每次走進劇團的排練場,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當年為嚴鳳英排戲的情景,每當為年輕演員輔導「七仙女」的表演動作時,喬志良的眼前都會出現嚴鳳英的身影。

  聽喬志良說,18年前,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電視連續劇《嚴鳳英》時,該劇導演金繼武考慮到劇中有許多再現嚴鳳英演藝才華的情節,特地到合肥邀請他任這部連續劇的黃梅戲導演,負責對扮演嚴鳳英的馬蘭和演童年嚴鳳英的李蓁等演員進行藝術指導。在拍攝過程中,喬志良跟隨劇組,沿著嚴鳳英當年走過的足跡不辭勞苦的奔波於桐城、歙縣、安慶、南京等地,讓他又時常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地勾起對嚴鳳英言談舉止的回憶。



  電視連續劇《嚴鳳英》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曾轟動全國,一舉榮獲中國電視「飛天獎」等殊榮,為該劇攝製成功費盡心血的喬志良,也當之無愧的喜獲「飛天獎」榮譽獎。有一天,攝製組的製片主任顧仁華很客氣的要求喬志良對應得的酬金報個價,然而,喬志良非常坦率地表示:「參與拍攝這部電視劇不同於導演任何劇目,更不同於作生意作買賣,而是對失去了嚴鳳英這麼一位好演員深感惋惜,因此,為表達對她無比的懷念我不要劇組的任何報酬!」

  如今每當想起嚴鳳英,喬志良內心都會感到又愛又痛。他所愛的是,嚴鳳英的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勇於攀登藝術高峰;他所痛的是,嚴鳳英沒能在文革的折磨中頑強地活下來。喬志良說,假如嚴鳳英能夠闖過那一關,還活在人間,那麼這麼多年來,她將為廣大戲曲觀眾再塑造出多少美妙的藝術形象?又將為黃梅戲的發展再作出多少巨大的貢獻啊?!

原載《黃梅戲藝術》2004年第4期



相關焦點

  • 揭秘電視劇《嚴鳳英》(馬蘭主演):為什麼不是安徽省拍攝?
    在上世紀80年代,嚴鳳英的丈夫王冠亞先生為紀念自己的愛妻,寫了一部傳記小說《嚴鳳英》。但他沒有想到,這部小說後來竟然成了電視劇《嚴鳳英》的一根紅繩。第二天,申良又熱心地幫他牽線搭橋,將小說《嚴鳳英》及其改編成電視劇的想法向時任江蘇音像出版社社長安銘新、主任王玉娟以及江蘇省委宣傳處處長陳方樹等有關領導作了詳細介紹。幾位領導翻閱過小說《嚴鳳英》之後,一致認為:江蘇人民非常愛好黃梅戲,也很熱愛嚴鳳英,所以,共同主張由江蘇的影視界籌拍一部電視連續劇《嚴鳳英》。
  • 黃梅熟時雨驟狂——隨憶嚴鳳英
    這是嚴鳳英女士的兒子王小亞的回憶。我可以作證,在我的家鄉,它的受歡迎程度絕不低於天仙配。只是,與七仙女,甚至焦仲卿劉蘭芝不同,其實這是一個帶著血腥氣和泥土氣的名字,而沒有半分仙氣,不沾半分官氣,主角只是一個開飯店的老闆娘,一個販翠花的小商人。1946年,嚴鳳英沒有爭奪小辭店的女主角,但命運讓她不奪而得。
  • 揭秘電視劇《嚴鳳英》(馬蘭主演):嚴鳳英之死誰之過?
    嚴鳳英死得很悲慘,文革中倍受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他的丈夫又不能給予她庇護。她又是一個性情剛烈的女子,在舊社會時就曾經自殺過,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折磨下,她選擇了輕生。也許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拉她一把,也許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吧!也許只需要一句話,能讓她頓悟,只要讓她能看到希望,我想她一定能夠堅強地活下去的。可惜啊,她離開了我們,永遠地離開了。
  • 嚴鳳英之夫王冠亞昨在肥病逝(圖)
    王冠亞、嚴鳳英夫婦與兩個兒子王小亞、王小英(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江淮晨報報導,昨天5點30分,國家一級編劇、中國劇協會員、中國作協會員,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之夫——著名編劇王冠亞因肺部感染在合肥去世
  • 黃梅戲宗師嚴鳳英,38歲英年早逝,得偉人親自題詞
    嚴鳳英的學藝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她的父母支持她追求夢想,但在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爺爺看來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為了懲罰這個不聽話的後輩,嚴鳳英的家族還曾想把嚴鳳英淹死以示懲戒。從開始接觸黃梅戲,嚴鳳英就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對待自己,她從未因為自己過人的藝術天分而有絲毫懈怠。嚴鳳英的徒弟丁俊美就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道:「只要有空,就對著鏡子唱,學表演。」這算是對嚴鳳英兢兢業業學習的肯定了。
  • 揭秘電視劇《嚴鳳英》:韓軍飾演的五伢子確有其人?(馬蘭主演)
    電視劇《嚴鳳英》中的五伢子敢愛敢恨性格特徵鮮明,實在令人喜愛。解放前嚴家祠堂戶尊下令將偷學黃梅戲的小鴻六沉塘處死時,五伢子冒險相救;「文革」中五伢子不顧自身安危,推車送嚴鳳英去醫院治療。這樣一個肝膽相照的師兄怎麼不令人喜愛,他如果在劇中與嚴鳳英結成連理枝,嚴鳳英一生是不是會過得很幸福呢?
  • 《天仙配》中七仙女僅三人在世,嚴鳳英之子翻牆祭母,今現彩虹
    王小英的父親是黃梅戲導演,編劇王冠亞,而他的母親就是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關於嚴鳳英的人生遭際想必大眾也都知情知曉勿用贅述了。嚴鳳英的前任丈夫王兆乾在談到嚴鳳英的時候說她一直都是一個可憐的人:嚴鳳英乳名鴻六兒,她5歲時父母就離異了,小嚴鳳英回到祖父母居住的羅家嶺又逢抗戰爆發。
  • 塵劫人間驚萬千,唯君一死最堪憐——紀念嚴鳳英誕辰90周年
    嚴鳳英是1951年在安徽省文化廳的一次會議上,認識了作曲家王兆乾的。1952年秋,在省文化局的組織下,排練現代戲《柳樹井》,老舍編劇,餘建民導演,王兆乾作曲。 七、王冠亞的陪伴 王冠亞,1929 年出生於湖北武漢,1950年畢業於原國立安徽大學,曾在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工作,1956 年 5 月轉業到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擔任導演、編劇、創作組副組長等職。1956年9月,嚴鳳英與王冠亞結婚。蜜月中即隨團赴北京演出。
  • 《平原遊擊隊》「鬼子進村」音樂系嚴鳳英的丈夫創作
    而對於這部影片幕後的音樂創作者,一直眾說紛紜,有說是雷振邦,有說是取自前蘇聯蕭士塔高維奇《第七交響曲》的音樂片段,其實都不是,正確答案是:黃梅戲宗師嚴鳳英的丈夫王冠亞先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一級編導等頭銜,著述頗豐,曾導演黃梅戲《紅樓夢》《西廂記》《紅色宣傳員》《江姐》《鴛鴦譜》《香羅帕》《羅帕記》(合作)《孟姜女》等,創作電影黃梅戲《孟姜女》。
  • 舊文重發 | 《黑豹》中的瓦坎達到底在哪?
    剛剛又重溫了一遍《黑豹》(大概是看第5遍了),想起之前曾經發過一篇講虛擬國家瓦坎達地理及語言的文章,今天這次加更,就來個舊文重發,和大家聊聊《黑豹》中的瓦坎達到底在哪?
  • 所有深情追憶,都是邪風十裡
    這部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由她十幾年前風靡全球的《後來》生發而來,《後來》有多火,毋庸置疑。很多人都會自然地哼唱出「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是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失去就不在。」這首歌在文藝動聽的旋律中蓄滿了「愛戀未得,十足悵惘。
  • 一曲黃梅天下知,嚴鳳英晚年不堪受辱吞藥自殺,丈夫40年不再娶
    在嚴鳳英十二歲時,有一位名叫嚴雲高的中年人將黃梅戲帶回了這個小地方,也將嚴鳳英和黃梅戲的緣分帶進了這個小山村。嚴鳳英偷偷地拜師學藝,正式開始打下黃梅戲的基礎。嚴鳳英對黃梅戲的喜愛一天天被開掘,可是她學戲時越來越小心翼翼。按照族規,女孩兒是不可以登臺唱戲、拋頭露面的。如果違反,她面臨的將是溺斃的嚴懲。
  • 愛與欲在月光下痴纏——申潤福的風俗畫小窺 | 舊文重發
    所以近期會在第二條的位置或非更新日重發這些文章,掛上原創標記,希望可以讓抄襲現象得到一丟丟遏制吧!申潤福,號蕙園(所以一般我們稱他為「蕙園」),可以說是最具盛名的朝鮮風俗畫家。《月夜密會》就是其中最有名的幾幅畫之一。《月夜密會》出自申潤福的《蕙園風俗圖帖》,冊頁的摺痕自然地將畫面分成了兩個部分,同時也成了畫面空間牆體的轉角。
  • 【紀念宗師】王冠亞臨終前100天於病榻上詳細披露嚴鳳英離世真相
    1956年,嚴鳳英與王冠亞結婚,廝守12年至嚴鳳英去世後,王冠亞仍隻身守護著這段感情,終身未再娶。1988年,王冠亞創作了電視連續劇《嚴鳳英》。此劇在中國觀眾中產生了巨大的轟動。1968年4月8日,嚴鳳英不幸離世,請看王冠亞在去世前幾個月於病榻上親自披露的事實真相。
  • 揭秘黃梅戲演員馬蘭在電視劇《嚴鳳英》中結緣的男友!不是餘秋雨
    電視劇《嚴鳳英》讓馬蘭的名聲大噪,讓她收穫了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主角。其實,不僅如此,她更是在拍攝此劇時收穫了一個男朋友。相信看過這部電視劇的朋友,一定還記得那個小梁先生,其實,他在劇中扮演的角色原型是王兆乾,是黃梅戲大師嚴鳳英的第一個丈夫
  • 揭秘電視劇《嚴鳳英》(馬蘭主演):甘律之是如何被搬上螢屏的?
    四十年代末嚴鳳英來到南京夫子廟一帶討生時,曾得到金陵崑劇票友甘律之的熱心相助,彼此還產生過一段愛慕之情。關於電視劇中的這一橋段並不是王冠亞寫進去的,當然了,作為嚴鳳英的丈夫,我們是可以理解他的心情的。這個人物描寫是由顧爾鐔填寫進去的。
  • 珍貴|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最美的24張照片
    嚴鳳英的出現,使得黃梅戲從一個以民歌小調為基礎的鄉間小戲,進入到了普羅大眾的視野,香港六七十年代出現的邵氏黃梅調電影,正是以黃梅戲的聲腔為基礎,改變配器、唱詞結構和發聲所形成的,在港臺地區颳起了一陣黃梅調旋風,以至於影響了後來的娛樂產業,臺灣著名歌星
  • 馬蘭演嚴鳳英,黎明扮梅蘭芳,邢岷山演趙丹……他們演明星,誰最像?
    ▲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在我國生產的大量影視劇中,有許多關於明星的傳記片,如《梅蘭芳》、《郭蘭英》、《阮玲玉》、《嚴鳳英馬蘭演活《嚴鳳英》1988年,一部描寫一代黃梅戲大師嚴鳳英生平經歷的電視劇《嚴鳳英》在全國範圍內播出後,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其中,由馬蘭所扮演的嚴鳳英,無論是扮相還是表演都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觀眾們都認為「馬蘭演活了嚴鳳英」。
  • 嚴鳳英、王丹鳳真的美嗎?看了照片後感嘆她們簡直驚豔了時光
    嚴鳳英、王丹鳳真的美嗎?嚴鳳英和王丹鳳年輕時的容顏驚豔了無數人!那麼,嚴鳳英、王丹鳳真的美嗎?看了照片後感嘆她們簡直驚豔了時光。可以說,黃梅戲成就了嚴鳳英,嚴鳳英也發揚了黃梅戲。此外,嚴鳳英的代表作有《打豬草》《遊春》《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夫妻觀燈》等。其中,大型全景式紀錄片《黃梅戲》之《天仙配》真實再現了嚴鳳英短暫而輝煌的人生,並讓她在中國家喻戶曉,一舉成名。
  • 黃梅皇后嚴鳳英:險被土匪搶去,未婚先孕終得幸福,享年38歲
    嚴鳳英的父親是最早發現嚴鳳英會唱的人,可以說是她的第一個「伯樂」。她的父親沒有固定的工作,所以在發現了自己女兒身上的無限潛力之後,只要一有時間,就會教嚴鳳英唱各種各樣的民歌。在父親的啟蒙教育下,嚴鳳英學會了很多好聽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