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黃梅天下知,嚴鳳英晚年不堪受辱吞藥自殺,丈夫40年不再娶

2020-09-09 古書記史

1988年,電視熒幕上開始播出一部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新劇。在那樣一個電視機還沒有完全走進千家萬戶的年代裡,這部僅有15集的人物傳記類電視劇,引發了將近三億的收視率。

無數的觀眾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著這位傳奇女子的閃光一生。其中有普通的百姓,有她的追捧者,還有她的親人摯友。我國著名的評劇藝術家新鳳霞在熒幕前泣不成聲,幾欲昏厥。

嚴鳳英電視劇劇照


當這部以主角名命名的電視劇《嚴鳳英》被送上廣電的評審席參與評獎時,評獎委員會中有人聲淚俱下:「此劇不得飛天獎,天不忍、地不忍、也對不起光彩奪目的嚴鳳英!」當日,全體評委一致通過,推舉《嚴鳳英》為「飛天獎」一等獎。

讓人為之觸動的,不只是這部電視劇本身,更是劇中那位藝德與人品雙馨的女子輝煌而短暫、令人扼腕的一生。

一/雛燕凌空 仙女臨凡


嚴鳳英,是《天仙配》中七仙女形象的塑造者,對於黃梅戲的締造發展有著毋庸置疑的貢獻。然而這位藝術大師的學藝之路,是異於常人的坎坷曲折。

嚴鳳英生在安徽桐城縣的一個小村子裡,未及五歲,父母就因為感情不和離異。家庭的破裂衝擊著她幼小的心,從那時起,她便同時失去了父母雙親的關愛,住進了祖父母家中。

好在兩位老人對她十分疼愛,嚴鳳英生活無憂,從小就愛學唱安慶的民歌。待到抗日戰爭爆發,在外謀生的父親返回故鄉羅家嶺閒居,在無聊之時教小鳳英唱京劇。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唱念做打」,戲劇藝術的大門也由此為她敞開。


然而只是父親閒暇時的教導,顯然不足以成就這位名噪一時的戲劇藝術家。在嚴鳳英十二歲時,有一位名叫嚴雲高的中年人將黃梅戲帶回了這個小地方,也將嚴鳳英和黃梅戲的緣分帶進了這個小山村。嚴鳳英偷偷地拜師學藝,正式開始打下黃梅戲的基礎。

嚴鳳英對黃梅戲的喜愛一天天被開掘,可是她學戲時越來越小心翼翼。按照族規,女孩兒是不可以登臺唱戲、拋頭露面的。如果違反,她面臨的將是溺斃的嚴懲。

可一生熱愛難以磨滅,嚴鳳英還是毅然隨著師父走出了山村,在練潭第一次登臺演出。她扮演《二龍山》中一個不起眼的丫鬟角色,這個角色甚至無足輕重到不需要姓名。可是那畢竟是嚴鳳英的第一次登臺,儘管她並不起眼,可是足以讓她下定決心:我永遠不會放棄登臺演出黃梅戲!


從桐城到懷寧,到樅陽,再到省會安慶,嚴鳳英為了夢想離開了家庭,在祖父的掩護下跟著戲班四處漂泊,前往南京,追逐更廣闊的舞臺。

她避走的途中經過秋浦,在岸邊停駐了三個月,走的時候,她已經用美妙的歌喉與舞姿收穫了觀眾的青睞,用品行與笑容得到了老鄉的喜愛。甚至當地有人家成親,主家還親熱地邀請「小嚴」一起來吃酒、鬧新房。

不論是臺上還是臺下,嚴鳳英都極有觀眾緣。她平時模仿老前輩的表演細節,再將之應用在自己的演出中。

點滴積累之下,她的表演越來越細膩,感情越來越豐沛。有前輩指出她的腿功不好,她當即拜這位前輩為師,勤學苦練,直到在舞臺上的造型日臻完美。慧眼識珠的觀眾贊她:「嚴鳳英的『小做』很好。」


在抗戰的特殊背景下,嚴鳳英縱使想一心追求藝術,也要先保全自己。1948年,她流落到上海,未滿一年,又漂泊至南京。顛沛流離的途中,她結識了京昆世家的公子甘律之,開始學習崑曲的表演技巧,還學唱過崑曲的著名劇目《遊園驚夢》。

有了學習京劇與崑曲的經驗匯入,嚴鳳英的黃梅戲功底更加深厚,在臺上塑造的形象真實而動人。新中國成立之後,文藝界的發展形勢穩定,嚴鳳英積蓄已久的藝術熱情終於有了噴薄之地。文藝界的專家嘆道:「你們安徽在上海放了一顆明星!」

這顆明星無論在哪裡都會爍爍放光。1954年,華東區舉辦戲曲匯演,嚴鳳英憑藉獨具個人風格的形象馮素珍一舉成名,黃梅戲也從此成為安徽省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戲,一躍成為了舉國皆知的著名劇種。導演石揮看過一次嚴鳳英演出的《天仙配》之後,當即拍板:一定要將它拍成戲曲電影,就請嚴鳳英來演!

二/南北雙鳳 佳人相惜

1955年,戲劇電影《天仙配》在廬山完成了拍攝。第二年,這部象徵著當代黃梅戲最高水平的作品就登上了新中國的大銀幕。和《天仙配》一起上映的,正是新鳳霞主演的評劇電影《劉巧兒》。

同是曲藝界的大師,嚴鳳英與新鳳霞年齡相仿,名字裡又同帶一個「鳳」字,戲迷們將她們二人並稱為「南北雙鳳」。戲劇電影的播出讓她們在相見之前就已經互生好感。1958年,兩位佳人第一次會晤,嚴鳳英就親熱地抱住了新鳳霞,毫不吝嗇表達自己的欣賞之情:「我的巧兒妹妹,我終於見到你了!」

新鳳霞


人生初相見,卻似故人歸。兩個人同是戲劇演員,又彼此欽佩,見面時總有說不完的話,甚至要搶話說。

一個輾轉半生、賣藝遭欺,一個幼年被賣、挨打遭罪,互訴身世之後,嚴鳳英與新鳳霞不由得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互為知己的同時,新鳳霞也為嚴鳳英擔心著。此前,新鳳霞與丈夫都被打成了右派,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時不時就要接受調查。

旁人尚且避之不及,可嚴鳳英不但不疏遠她,還時常帶上故鄉的特產去看望她,所以新鳳霞一家上下都很喜歡嚴鳳英。嚴鳳英到北京演出時,更是毫不避諱地住進了新鳳霞家裡。

新鳳霞妝容


新鳳霞為好姐妹的前途憂慮,勸她不要因為自己受到牽連,可嚴鳳英卻挺直了腰:「我們行得正坐得端,有什麼好怕的?不要怕!」

比起新鳳霞,嚴鳳英的性格更加直爽。兩人相伴出門,常常被戲迷認出來,圍著她們要籤名。性格內斂的新鳳霞起初還有些抗拒,可在嚴鳳英的勸說下,她也逐漸覺得親近觀眾是一件好事。

兩人就這樣相互影響著,尤其是在戲曲方面。她們探討著評劇與黃梅戲之間的共通之處,今日我為你唱一段評劇,明日我教你學唱一段黃梅戲。有時說到興頭上,嚴鳳英直接拉著新鳳霞在院中使起身段,把土地當舞臺。


那日嚴鳳英走起圓場,教新鳳霞唱「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新鳳霞卻噗嗤一笑:「咱倆不也是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嗎?」兩位戲曲大師就像兩位手帕交的少女一樣,在院裡笑得直不起腰來。

三/三結連理 良緣難覓

和新鳳霞成雙成對自然只是好友之間的笑語,嚴鳳英的良配另有其人。

1946年,因著一次跳交誼舞的緣分,嚴鳳英認識了南京大學的教授王兆乾。他是《黃梅戲音樂》的作者,很早就開始搜集民間音樂和黃梅調,和嚴鳳英在興趣上一拍即合。

兩個人的結合不僅是情誼上的融合,更是藝術上的相輔相成,於是很快就完婚了。

兩人結婚時,嚴鳳英不過二十歲的年紀。雖然她的人生經歷比起同齡的女性更加豐富,可骨子裡的衝動還是讓她吃了苦頭。



王兆乾是富家子弟,自己又是才子高知,對妻子有強烈的掌控欲,對妻子和她異性同行的交往一直心有不滿。1953年夏天,這種不滿爆發了。

當嚴鳳英向王兆乾介紹自己的男性朋友甘律之的時候,甘律之大方地伸出了手,可王兆乾不但沒有與他握手,還對他不屑一顧。

回去之後,王兆乾對嚴鳳英施以家暴,兩個人因此分手。可是那時嚴鳳英腹中已經有了孩子,十個月後一朝分娩,她託人帶信給王兆乾,但是這個薄情的男人卻沒有理睬。

嚴鳳英的第一段婚姻短暫而悲劇,結束之時,她徒留一顆受傷的心和一個啼哭的嬰孩。她給孩子取名「小亞」,仍然按照傳統給他冠上了前夫的姓氏。

1954年,嚴鳳英和甘律之結婚了。這個曾經成為王兆乾的爆發導火索的人是南京甘家的三少爺,而嚴鳳英曾在甘家居住學習曲藝,兩人因此相識。

甘律之和嚴鳳英


甘律之上臺能唱小生、老生,拿起京胡也是信手拈來。兩人在臺上合作過一次《梅龍鎮》,甘律之從此對嚴鳳英生出好感,在嚴鳳英最困難的時候為她置辦好行頭,支持她重返黃梅戲舞臺。嚴鳳英也感念甘律之和整個甘家對她的恩情,在她功成名就之後特意到甘家登門拜訪。

嚴鳳英是名動天下的戲曲藝術家,甘律之是老牌世家的票友少爺,看似登對。可自從兩人成婚之後,甘家的情況就每況愈下。在嚴鳳英憑藉《天仙配》聲名鵲起之時,甘律之在合肥的生意卻十分不如意。一個朝上走,一個落平川,兩個人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這段婚姻關係的破裂。

比起嚴鳳英的第一段婚姻,這一番可稱得上是好聚好散。甘律之在回憶起嚴鳳英時,和友人嘆道「我們夫妻感情一直很好」;而嚴鳳英在離婚之後,多次和旁人說起甘律之是一個踏實厚道、體貼耐心的好人。

嚴鳳英和她的小亞哥哥


兩段草草收場的婚姻之後,嚴鳳英終於等來了她的真命天子。不知道是不是命中注定,嚴鳳英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王小亞」,她的第三任丈夫則名叫「王冠亞」。

兩人因為對藝術的追求相互吸引,結婚的時候,嚴鳳英已經36歲了。可是鄰居們說,經常能看到嚴鳳英如同少女一般,在三樓的窗戶上託腮凝望。如果別人問起,她就會帶著笑答道:「我在等我的小亞哥哥回家吃飯。」

兩個人無比恩愛,令人羨煞。嚴鳳英和新鳳霞時常提起自己的丈夫,臉上總是滿意又甜蜜的神情。王冠亞是個無可挑剔的模範丈夫,尊重她的意見,將她照顧得無微不至。嚴鳳英一臉幸福地和新鳳霞提起這段婚姻:「這才是真正的好日子啊。」

可惜這樣的日子,很快走到了盡頭。

四/一代宗師 一抔黃土

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曲藝界發生了一件接一件的壞事。

1966年9月11日,京劇名旦言慧珠上吊自殺;1967年12月17日,評劇皇后小白玉霜服藥自殺;1968年4月8日,黃梅戲宗師嚴鳳英不堪受辱,也在一個夜晚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昨日還活生生的人,今日就變成了一具冰涼的屍體。可造反派還不肯放過嚴鳳英,在她死後為她安上了「特務」的罪名,強行將她開膛破肚,理由可笑得讓人失語:嚴鳳英的肚子裡一定有特務用的電臺!


醫生將嚴鳳英的遺體割開喉管,一根一根地砍斷她的肋骨。最後除了胃中殘餘的過量安眠藥,一無所獲。這位藝術造詣極高的大師,臨終卻連一具全屍都沒能留下。

接到消息的新鳳霞痛哭失聲,她絕不相信嚴鳳英是這樣的人。生命的逝去再無法挽回了,就連兩人唯一的一張合影,也在抄家時被毀壞,新鳳霞失去了對摯友最後的一點念想。

嚴鳳英離開人世十年之後,還背負著何患無辭的虛假罪名,直到1978年5月才得到平反。她的丈夫王冠亞終生未娶,用盡所有的精力給嚴鳳英著書立傳,為電視劇《嚴鳳英》編寫劇本。而後世的人們,也只有憑藉王冠亞的文字,才能窺見幾分這位戲曲泰鬥的風採。


2013年4月16日,王冠亞在合肥逝世。嚴鳳英的芳魂,在空守了四十餘年之後,終於再一次等來了她的小亞哥哥。


文|聞汐

相關焦點

  • 黃梅熟時雨驟狂——隨憶嚴鳳英
    這個老闆娘是個苦命人,丈夫唯知酗酒賭博,拳打腳踢更是小菜便飯。三年時光如水流過,好景終不能久長,畢竟蔡有家有室,一日接到嶽父家書, 蔡必須回家的日子到了。拖拖延延之際,長亭十裡,芳草碧天,生離恰似死別。 回家當晚,慘劇霎時發生,當姦夫陳大雷奪門而出之時, 昨日蔡郎, 成刀下新鬼。思念情郎心切,柳鳳英決定單身前往尋訪,卻被那對賤人買通官吏,反誣蔡為柳所害。
  • 黃梅戲宗師嚴鳳英,38歲英年早逝,得偉人親自題詞
    她還擁有一段令人羨慕的愛情,在離世之後丈夫為她守了十四年,終身不曾再婚。年少時對黃梅戲日久生情,勇敢追逐夢想1930年的春天,嚴鳳英降生在黃梅戲的發源地安慶的一個小村莊。「苦心人天不負」,嚴鳳英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嚴鳳英在黃梅戲上的造詣越來越深,最終成了一代宗師級別的人物。新中國成立後,嚴鳳英也迎來了她藝術生涯的巔峰時期,1954年,由嚴鳳英主演的《天仙配》戲劇斬獲了許多大獎,黃梅戲也因為她的一舉成名而揚名天下。
  • 黃梅皇后嚴鳳英:險被土匪搶去,未婚先孕終得幸福,享年38歲
    嚴鳳英,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雖然她只活了38年,但她用高深的藝術造詣和獨具風格的甜美唱腔成為了黃梅戲第一位「皇后」。正是由於嚴鳳英的大力推廣和傳唱,使得黃梅戲能夠進入群眾中間,被大家廣泛的認可和接受。於是,嚴鳳英有戲就演,沒戲就學,一分鐘都不捨得浪費。幾年後當嚴鳳英回憶起這段經歷的時候,她非常感慨能有這麼好的機會得到那麼多優秀的前輩的幫助和指點,她的戲曲藝術水平也是在這個時期得到了一個質的提升。
  • 《江南Style》涉嫌抄襲創意 PSY好友吞藥鬧自殺
    PSY視頻:神曲《江南style》 原版MV據臺灣「今日新聞網」消息,以一曲《江南Style》風靡全球的江南大叔PSY,才剛榮獲美國駐韓大使館籤發高規格的「特殊人才籤證隨即傳出醜聞,他的好友金長勳前天驚傳自殺,寫下大叔偷了他的舞臺創意,心中滿是怨氣,因此吞藥自殺,所幸最後被救回一命。34歲江南大叔PSY,與45歲的韓國歌手金長勳是好朋友,兩人志同道合愛反串,還曾合辦演唱會,2年前更攜手一起創作單曲《讓我哭泣》,為世界盃足球賽加油,看來友情頗深。
  • 【紀念宗師】王冠亞臨終前100天於病榻上詳細披露嚴鳳英離世真相
    王冠亞(1929年9月3日—2013年4月16日),原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一級編劇。王冠亞曾先後創作改編黃梅戲電視劇《西廂記》等20多部黃梅戲電視劇、舞臺劇和電影,多次獲得「金鷹獎」、「飛天獎」等獎項。1956年,嚴鳳英與王冠亞結婚,廝守12年至嚴鳳英去世後,王冠亞仍隻身守護著這段感情,終身未再娶。
  • 《天仙配》中七仙女僅三人在世,嚴鳳英之子翻牆祭母,今現彩虹
    曲折的從藝之路坎坷的情感之路加上不堪屈辱服安眠藥自殺的人生結局,這一切對於戲劇界的一代宗師嚴鳳英來說是多麼不如意的人生,也給世人留下了多麼不如意的遺憾啊!然而,這種遺憾和不如意在這位黃梅戲大師嚴鳳英去世那麼多年後,仿佛仍還在以某種方式延續著,說起來不免有些讓人寒心!嚴鳳英祖籍桐城生於安慶,78年嚴鳳英平反昭雪的同年,她的骨灰下葬在安慶菱湖公園湖心小島的黃梅閣。多年之後有一回,嚴鳳英的兒子照舊到菱湖公園祭拜母親嚴鳳英。
  • 揭秘黃梅戲演員馬蘭在電視劇《嚴鳳英》中結緣的男友!不是餘秋雨
    相信看過這部電視劇的朋友,一定還記得那個小梁先生,其實,他在劇中扮演的角色原型是王兆乾,是黃梅戲大師嚴鳳英的第一個丈夫但是在電視劇中沒有明確交代,進行了模糊處理,當時是八十年代,人們的思想相對保守,再加之編劇是嚴鳳英的丈夫王冠亞,自然不願意過多地描寫出嚴鳳英與其他人的婚姻。這個小梁先生與劇中的嚴鳳英其實是一種戀愛關係,只是劇中表現的比較隱晦,但是細心一點的吧,從彼此看對方的眼神,是可以看出端倪的。也不得不說,當年的演員們的表演功力是很強的。
  • 揭秘電視劇《嚴鳳英》(馬蘭主演):嚴鳳英之死誰之過?
    嚴鳳英死得很悲慘,文革中倍受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他的丈夫又不能給予她庇護。她又是一個性情剛烈的女子,在舊社會時就曾經自殺過,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折磨下,她選擇了輕生。也許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拉她一把,也許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吧!也許只需要一句話,能讓她頓悟,只要讓她能看到希望,我想她一定能夠堅強地活下去的。可惜啊,她離開了我們,永遠地離開了。
  • 貪汙遭判12年 臺灣前桃園縣中壢市長吞藥自殺未遂
    貪汙遭判12年 臺灣前桃園縣中壢市長吞藥自殺未遂 2011年12月31日 20:5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春晚主持界屬她最「狠」,拉犁扒糞,遭夫背叛吞藥自殺,現狀如何
    顧永菲拉犁扒糞,吞藥自殺1946年顧永菲出生在江蘇1962年成功進入上海戲劇學院,當時時局動蕩,她也被認為「政治身份不清白」。之後自己就攢了300多顆安眠藥自殺,她能喝下這麼多安眠藥自殺,足以見得當時的她
  • 珍貴|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最美的24張照片
    嚴鳳英的出現,使得黃梅戲從一個以民歌小調為基礎的鄉間小戲,進入到了普羅大眾的視野,香港六七十年代出現的邵氏黃梅調電影,正是以黃梅戲的聲腔為基礎,改變配器、唱詞結構和發聲所形成的,在港臺地區颳起了一陣黃梅調旋風,以至於影響了後來的娛樂產業,臺灣著名歌星
  • 如果沒有她,你可能都不知道,中國還有黃梅戲這樣一個劇種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嚴鳳英,全國大部分人應該都不知道還有黃梅戲這樣的地方戲,它也不會成為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要知道,黃梅戲之所以叫黃梅戲,是因為它起源於湖北省的黃梅縣,但絕大部分國人第一次聽說它,都是因為它被安徽的戲曲演員唱響,其中功勞最大的就是安徽的嚴鳳英。
  • 塵劫人間驚萬千,唯君一死最堪憐——紀念嚴鳳英誕辰90周年
    以她爽直的性格,沒準還能唱上一曲「花開花放花花世界,豔陽天春光好百鳥飛來」。可是,嚴鳳英只活了38年,卻死了52年了。嚴鳳英之死,無疑是一個社會悲劇,但同時,社會悲劇也是人造成的,歸根到底還是人性的悲劇,所以,才有「一切悲劇都是性格悲劇」這個說法。今天回首一下嚴鳳英的短暫卻光芒四射的人生,以此紀念嚴鳳英誕辰90周年。
  • 鄉土桐城 桐城年味:黃梅老調
    「每年過年,村裡在外闖蕩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大夥覺得一年忙到頭,回趟家不容易,就決定湊錢請戲班子,給父母們祝壽,也讓全村人看場大戲。」村口一家洪姓人家告訴記者。雖然通常年輕人看完武打場面就回家了,但一點不影響老人孩子擠在臺下感受鑼鼓喧天的喜慶勁兒。專業的戲班子,民間藝人輪番登場,將威風鑼鼓、川劇變臉、跳財神等節目穿插於其中,贏得臺下陣陣掌聲。
  • 八旬老婦稱遭大爺糟蹋,大爺不堪受辱上吊自殺,大爺家屬起訴老婦
    在生活中我們都想自己清清白白地活著,都不希望別人冤枉自己,更不希望被人將莫須有的罪名扣在自己頭上。有的人連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都難以接受,更何況是強姦罪這種令人痛恨的行為呢?就在1月11日有相關媒體報導,四川一八十歲老婦稱自己被同村的另一大爺侵犯,大爺覺得自己清白被毀,不堪受辱選擇上吊自殺。
  • 【重發舊文】導演喬志良深情追憶嚴鳳英
    那天下午,嚴鳳英得知南京京劇名角喬志良住在新泰旅館,就和另外一個女演員前往拜訪。時隔53年後,喬志良回憶第一次見到嚴鳳英時,還清晰的記得,她燙著不長不短的捲髮,身穿很得體的旗袍,旗袍的顏色是紅花白底,她說話面帶微笑,快人快語,顯得很直爽。雖然他們是第一次相見,但彼此好像並不感到陌生。
  • 《平原遊擊隊》「鬼子進村」音樂系嚴鳳英的丈夫創作
    而對於這部影片幕後的音樂創作者,一直眾說紛紜,有說是雷振邦,有說是取自前蘇聯蕭士塔高維奇《第七交響曲》的音樂片段,其實都不是,正確答案是:黃梅戲宗師嚴鳳英的丈夫王冠亞先生。這似乎是扯遠了、不搭界,嚴鳳英是黃梅戲,其丈夫王冠亞原是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編劇,冠有國家一級編劇
  • 嚴鳳英之夫王冠亞昨在肥病逝(圖)
    2013年04月17日 10:18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王冠亞簡介:  王冠亞(1929-2013),1950年畢業於安徽大學。曾執導《紅樓夢》、《西廂記》、《江姐》、《白毛女》等十幾部大型劇目,創作《孟姜女》等諸多深受觀眾喜愛的作品。  希望骨灰撒進長江或與妻子同葬  昨天傍晚,依然有不少朋友來到王冠亞家中弔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