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當中,張飛是難得的一員悍將,尤其是演義中第四十一回的長坂坡之戰,更是把張飛的英勇展現得淋漓盡致。「據水斷橋」不管是演義還是三國志都有記載,想必是真實發生的。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帶領的10萬軍民在逃跑之時,被曹操圍困在長坂橋這一地段,被逼無奈之下,劉備只得拋棄妻女獨自逃走。在到達安全地段之後,有屬下向劉備報告,趙雲已經投入敵營,背叛主公。當然,對於這一消息,劉備並不相信,他認為,在危難之時依舊忠貞的趙雲,不可能背叛自己。不過,此時聽到這個消息的張飛,卻異常的憤怒,生性耿直的他怒氣衝天,想要去刺死這個叛徒。
在演義之中的劇情,是張飛帶領著20餘人直接殺回了長坂橋,而此時的趙雲則是憑藉救出的甘夫人和阿鬥才成功地從暴躁的張飛手下過關。此時張飛「據水斷橋」的一幕發生。在張飛帶領的20餘人與曹操大軍正面對峙時,敵方的軍隊始終踟躕不前,不敢應戰。
「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逃走。正是:黃口孺子,怎聞霹靂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
當是時,只見張飛一人坐在馬上怒目圓睜,曹操見此情形,就想起了張飛於千軍萬馬之中,取上將首級的本領,頓時心生怯懦不敢上前。就這樣,曹操的九員大將就在此地與張飛一人形成了對峙的局面。
「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張飛在大喝三次之後,曹操對面的大將夏侯傑就肝膽俱裂、倒地身亡。曹操也因此驚慌不已,帶著自己的幾萬大軍匆忙逃跑,不敢逗留。在演義中,曹操的數萬大軍在逃跑之時,由於人數眾多,還發生了不少意外,人員傷亡慘重。
理論上來說,以20餘人對戰數萬人而取勝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事實也確實如此。
這段出現在《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是經過演義加工而成,歷史上雖有長坂坡之戰,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事件中,劉備帶領的軍民多達10萬,但曹軍追趕之時,所派遣出軍隊卻是僅有5000餘人,並沒有演義之中描述的數萬之多。
《三國演義》中,張飛在作戰中展現的英勇神武,是作者在原有的歷史事實上經過誇張演繹之後描寫出來的。在正史中,曹操南徵荊州之時,劉備正想率領軍民退守到江陵地區,只是曹操得此消息之後,擔心江陵地區就此成為心腹大患,於是他親自帶軍去追趕並阻止劉備,在經過一天一夜的追逐之後,曹操的軍隊追上了前往江陵地區的劉備大軍。
此時的劉備成為了甕中之鱉,萬般無奈之下,劉備做出了拋妻棄子、獨自逃跑的事情。而歷史上,兩軍相遇之地正是長坂橋。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操以江陵有軍實,恐劉備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備已過,操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及於當陽之長坂。備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操大獲其人眾輜重」。
在正史的記載之中,此時曹操的軍隊已然是疲憊不堪,經過一天一夜的趕路和一場大戰之後,曹操所帶領的5000騎兵已經耗盡了體能。儘管這5000騎兵是曹操軍隊中戰無不勝的精銳部隊,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所以,此時帶領20餘人前來應戰拖延時間的張飛,擁有了取勝的機會。
與演義中誇張的描寫有所不同的是,在長坂坡之戰中,曹操對面的將領並沒有被張飛的三聲大喝嚇死。《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夏侯傑被嚇得肝膽俱裂而亡的情形,純屬杜撰,在正史之中並沒有出現相關記載。
當時的張飛,之所以敢向5000餘人的軍隊挑戰,除去抱有必死的決心和對劉備的忠心之外,優越的戰爭外部環境也是主要原因。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 ,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此所謂『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與此同時,長坂橋的主要通行路段是一座狹窄的橋梁,這就杜絕了曹操實施人海戰術的可能。
而張飛作為一員悍將,在單打獨鬥方面,並無多少人能與之抗衡。在軍隊疲憊不堪的情況下,即使是幾個人一起對戰張飛,也無法取得勝利。更何況,此時張飛的精力旺盛,而曹操的將領已是強弩之末,雙方一旦開戰,曹操就不可避免的要損失掉得力將領。
戰力的差距是曹操選擇退回的一大原因,當然,此時曹操對於張飛援軍的考慮也是讓曹軍退讓的另一因素。
曹操身邊將士並不多,在不清楚對方戰況的情形下,不可能輕易地讓自己的軍隊去冒險。曹軍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劉備帶領軍民佔領江陵地區,儘管此時被張飛等人阻斷去路,但其實他們的任務已然完成。所以在軍隊精疲力盡,且並不清楚敵方計謀的情形之下,選擇撤退才是最優的自保之法。正是出於對這層因素的考慮,曹操的軍隊才會在面臨張飛20餘人的情形之下,選擇撤退。
在長坂坡之戰中,張飛自己一人所撐起的強大氣勢,確實是導致曹軍撤退的一大要因。不過,單說張飛僅憑20餘人就嚇退曹軍數萬大軍,那未免有些太過駭人聽聞。畢竟在真實的歷史事件當中,能夠用一天一夜的時間行駛300裡地的,肯定不可能是上萬的軍隊。真正出現在張飛對面的只有數千人,而且這數千人還是趕路一天一夜,且在經歷一場大戰後,沒有得到休整的騎兵。張飛的英勇、忠心固然值得肯定,但擊退數萬敵軍的數據並不真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