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長坂坡之戰,張飛據水斷橋,數萬曹軍不敢向前?

2021-02-13 小小仲醫

在《三國演義》當中,張飛是難得的一員悍將,尤其是演義中第四十一回的長坂坡之戰,更是把張飛的英勇展現得淋漓盡致。「據水斷橋」不管是演義還是三國志都有記載,想必是真實發生的。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帶領的10萬軍民在逃跑之時,被曹操圍困在長坂橋這一地段,被逼無奈之下,劉備只得拋棄妻女獨自逃走。在到達安全地段之後,有屬下向劉備報告,趙雲已經投入敵營,背叛主公。當然,對於這一消息,劉備並不相信,他認為,在危難之時依舊忠貞的趙雲,不可能背叛自己。不過,此時聽到這個消息的張飛,卻異常的憤怒,生性耿直的他怒氣衝天,想要去刺死這個叛徒。

在演義之中的劇情,是張飛帶領著20餘人直接殺回了長坂橋,而此時的趙雲則是憑藉救出的甘夫人和阿鬥才成功地從暴躁的張飛手下過關。此時張飛「據水斷橋」的一幕發生。在張飛帶領的20餘人與曹操大軍正面對峙時,敵方的軍隊始終踟躕不前,不敢應戰。

「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逃走。正是:黃口孺子,怎聞霹靂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

當是時,只見張飛一人坐在馬上怒目圓睜,曹操見此情形,就想起了張飛於千軍萬馬之中,取上將首級的本領,頓時心生怯懦不敢上前。就這樣,曹操的九員大將就在此地與張飛一人形成了對峙的局面。

「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張飛在大喝三次之後,曹操對面的大將夏侯傑就肝膽俱裂、倒地身亡。曹操也因此驚慌不已,帶著自己的幾萬大軍匆忙逃跑,不敢逗留。在演義中,曹操的數萬大軍在逃跑之時,由於人數眾多,還發生了不少意外,人員傷亡慘重。

理論上來說,以20餘人對戰數萬人而取勝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事實也確實如此。

這段出現在《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是經過演義加工而成,歷史上雖有長坂坡之戰,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事件中,劉備帶領的軍民多達10萬,但曹軍追趕之時,所派遣出軍隊卻是僅有5000餘人,並沒有演義之中描述的數萬之多。

《三國演義》中,張飛在作戰中展現的英勇神武,是作者在原有的歷史事實上經過誇張演繹之後描寫出來的。在正史中,曹操南徵荊州之時,劉備正想率領軍民退守到江陵地區,只是曹操得此消息之後,擔心江陵地區就此成為心腹大患,於是他親自帶軍去追趕並阻止劉備,在經過一天一夜的追逐之後,曹操的軍隊追上了前往江陵地區的劉備大軍。

此時的劉備成為了甕中之鱉,萬般無奈之下,劉備做出了拋妻棄子、獨自逃跑的事情。而歷史上,兩軍相遇之地正是長坂橋。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操以江陵有軍實,恐劉備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備已過,操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及於當陽之長坂。備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操大獲其人眾輜重」。

在正史的記載之中,此時曹操的軍隊已然是疲憊不堪,經過一天一夜的趕路和一場大戰之後,曹操所帶領的5000騎兵已經耗盡了體能。儘管這5000騎兵是曹操軍隊中戰無不勝的精銳部隊,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所以,此時帶領20餘人前來應戰拖延時間的張飛,擁有了取勝的機會。

與演義中誇張的描寫有所不同的是,在長坂坡之戰中,曹操對面的將領並沒有被張飛的三聲大喝嚇死。《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夏侯傑被嚇得肝膽俱裂而亡的情形,純屬杜撰,在正史之中並沒有出現相關記載。

當時的張飛,之所以敢向5000餘人的軍隊挑戰,除去抱有必死的決心和對劉備的忠心之外,優越的戰爭外部環境也是主要原因。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 ,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此所謂『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與此同時,長坂橋的主要通行路段是一座狹窄的橋梁,這就杜絕了曹操實施人海戰術的可能。

而張飛作為一員悍將,在單打獨鬥方面,並無多少人能與之抗衡。在軍隊疲憊不堪的情況下,即使是幾個人一起對戰張飛,也無法取得勝利。更何況,此時張飛的精力旺盛,而曹操的將領已是強弩之末,雙方一旦開戰,曹操就不可避免的要損失掉得力將領。

戰力的差距是曹操選擇退回的一大原因,當然,此時曹操對於張飛援軍的考慮也是讓曹軍退讓的另一因素。

曹操身邊將士並不多,在不清楚對方戰況的情形下,不可能輕易地讓自己的軍隊去冒險。曹軍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劉備帶領軍民佔領江陵地區,儘管此時被張飛等人阻斷去路,但其實他們的任務已然完成。所以在軍隊精疲力盡,且並不清楚敵方計謀的情形之下,選擇撤退才是最優的自保之法。正是出於對這層因素的考慮,曹操的軍隊才會在面臨張飛20餘人的情形之下,選擇撤退。

在長坂坡之戰中,張飛自己一人所撐起的強大氣勢,確實是導致曹軍撤退的一大要因。不過,單說張飛僅憑20餘人就嚇退曹軍數萬大軍,那未免有些太過駭人聽聞。畢竟在真實的歷史事件當中,能夠用一天一夜的時間行駛300裡地的,肯定不可能是上萬的軍隊。真正出現在張飛對面的只有數千人,而且這數千人還是趕路一天一夜,且在經歷一場大戰後,沒有得到休整的騎兵。張飛的英勇、忠心固然值得肯定,但擊退數萬敵軍的數據並不真實合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實的長坂​橋之戰,張飛是不是真的以20多騎擊退數萬曹軍?
    長坂坡之戰,張飛喝斷當陽橋這是真的,史書是有記載的,但率二十騎斷後是有,不過曹軍卻不是數萬,更非百萬。
  • 歷史上真實的長坂橋之戰,張飛是不是真的以20多騎擊退數萬曹軍?
    確切的紀錄倒是沒有,不過肯定多於20騎以上,個人研究估計在百騎和千騎之內,覺得不會只有20騎,長坂橋是《三國演義》裡面一段非常有名的故事,也是《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戰前的一段非常激烈的鋪墊戰役,此戰按書中展現
  • 長坂坡之戰中,張飛一聲怒吼,嚇死夏侯傑,可信度有多高?
    長坂坡之戰,趙雲在荒野中尋找失蹤的糜夫人,糜夫人將劉禪委託給趙雲,自己把井翻倒而死。
  • 真實的長坂坡之戰中趙雲殺了多少曹軍將領?
    趙雲一直被大家奉為三國的偶像,而且從武力值上來說,呂布死得早,典韋死的也早,只有趙雲是一個得善終的高武力值的武將。而趙雲的成名之戰,莫過於七進七出的長坂坡了。趙雲趙雲是常山真定人,早年追隨公孫瓚,直到公元200年,劉備歸附袁紹之後才跟隨劉備。
  • 真實的長坂坡之戰中,趙雲殺了多少曹軍將領?
    趙雲一直被大家奉為三國的偶像,而且從武力值上來說,呂布死得早,典韋死的也早,只有趙雲是一個得善終的高武力值的武將。而趙雲的成名之戰,莫過於七進七出的長坂坡了。趙雲趙雲是常山真定人,早年追隨公孫瓚,直到公元200年,劉備歸附袁紹之後才跟隨劉備。
  • 五虎上將封神之戰:趙雲長坂坡之戰,張飛當陽橋怒吼,其餘3人呢
    張飛的戰績有入川之戰中的義釋嚴顏,瓦口關打敗張郃等,但這些戰爭,雖然張飛表現出色,但我認為,他的封神之戰應是當陽橋的據水斷橋。公元208年,曹操率兵南下,恰好劉表病逝,駐守在劉表地盤的劉備被曹操打敗,倉皇逃跑,曹操帶著他的精銳部隊虎豹營緊追不捨。追趕到當陽橋時,張飛帶著幾十騎立在當陽橋,阻斷了曹操去路。張飛衝著曹軍怒吼道:「我張飛就在這裡,誰敢來和我決一死戰!"
  • 張飛長坂坡一聲怒吼,直接嚇死對方一員猛將,這員曹軍大將是誰?
    在三國 當中曾經有這樣一段記載,當時在長坂坡之戰中, 張飛 以大吼嚇退了對方的軍隊,而曹軍當中的一員大將甚至是直接被張飛的怒吼嚇死。
  • 長坂橋張飛大叫三聲, 許褚夏侯惇等數萬曹軍為什麼不敢上?
    一切準備妥當的張飛以逸待勞等待曹軍來,趙雲九死一生救下劉禪之後,在張飛的掩護之下成功逃走。曹操手下大將看到立於橋上的張飛,誰都不敢輕舉妄動,即使像夏侯惇、樂進、許褚、張郃等單挑能力超一流的武將也不敢輕進。
  • 為什麼三國中的張飛不懼呂布,每次都敢去單挑,張飛不怕死嗎?
    一,張飛為何不懼呂布?這似乎是一個偽命題。誠然,呂布算是三國頂尖的名將了,民間有傳一典二呂三馬超的排序,這三人均排在包括張飛在內的五虎上將之上,但這個排名只是民間總結,並未有科學準確地依據,當然有人說,三英戰呂布,才打個平手,足可以說明呂布的實力的確在張飛之上,但唐郎一直對此持懷疑態度。
  • 歷史上真實的長坂坡之戰,沒有大量戰爭,也沒死幾個人
    在歷史上,三國時期是一段大分裂時期,只不過當時的局面是三足鼎立。值得一提的是,在東漢末年時期,出現了很多諸侯,不過被一一平定。赤壁之戰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從此開始,魏蜀吳三國開始爭霸。無論是哪一個諸侯國,都想要一統天下。三國時期,出現了三大戰役,分別是赤壁之舟、夷陵之戰和官渡之戰。三場戰爭對三國的局勢都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
  • 張飛長坂坡之戰怒吼一聲,為啥曹營中無人敢應?原因很簡單
    張飛長坂坡一吼嚇退了百萬曹軍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當時曹操親自率領著百萬大軍追趕劉備,可是被張飛三聲「我乃燕人張翼德也,爾等誰來與我一戰」給嚇住了,曹軍中的許褚,夏侯惇,張遼卻都不敢上前迎戰。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導致魏國將領一個都不敢上前迎戰?
  • 正史中有答案:許褚敢打關羽馬超,為什麼在長坂坡不打張飛趙雲?
    但是我們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一個問題:許褚敢截擊關羽,也敢赤膊戰馬超,為什麼在長坂坡不打張飛趙雲?無論是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許褚的氣勢都壓了馬超一頭,那場惡戰,也是許褚主動下戰書挑起來的——馬超被許褚嚇退之後,並沒有想找回場子,是許褚不依不饒,這才把馬超逼到了牆角。跳牆的馬超很不好對付,許褚的表現讓我們想起了鸚鵡大戰老鷹的笑話:不脫了外套,我還真打不過他!
  • 趙雲長坂坡孤身殺入曹軍,為何被夏侯楙圍困卻長嘆死於此地矣
    在三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三國演義》當中趙雲的形象是一位優秀的武將,曾經在長坂坡殺得七進七出,可是在被夏侯楙帶著千人圍困時候,卻說出了「吾命休矣」這樣的話。今天我們就從《三國演義》為範本,以此來分析一下趙雲。
  • 張飛長坂橋大叫三聲,為何許褚張遼夏侯惇這些一流武將不敢戰?
    但提起張飛,最先想到的事情應該是他在長坂坡上的表現,一人擋住曹操百萬大軍的能力唯獨張飛才有了。當時劉備放棄新野逃亡江夏,曹操派遣精銳騎兵追趕,追到了劉備並且把劉備的軍隊衝散了。在張飛守長坂橋之前,趙子龍七進七出救出劉禪已經讓曹軍大將聞風喪膽了。在趙雲體力不支的時候正好在長坂橋遇到張飛,立馬向張飛求救,趙雲成功脫險了。
  • 曹軍上下都怕怕怕!長坂橋曹操害怕張飛,曹仁等將領害怕諸葛亮
    每閱至此,總覺得智商有種被侮辱的感覺,張飛一人竟然能夠阻擋曹操大軍,而且此時曹操的手下大將也基本上全部到齊,居然沒有一個人敢衝殺,這的確讓張飛賺足了面子,那麼他們的內心真實害怕的是什麼呢?劉備此戰丟失了妻兒,逃往長坂坡,害得十萬百姓死傷無數,因為糜芳告訴劉備趙雲去「投靠」曹操了,於是張飛很生氣很憤怒,準備去與趙雲廝殺。張飛離開長坂坡來到長坂橋,見沒走多遠塵土飛揚,加上樹林遮蔽,競看不見不遠處的劉備,於是心生一計,令手下的20軍士分為兩隊,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分別從相反方向奔跑,揚起塵土,以作疑兵。
  • 去除神話,還原一個真實的長坂坡
    很多人都知道《三國演義》並非歷史事實,那麼真正的長坂坡戰役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試著結合一些史料來為大家分析還原這段歷史。博望坡之戰與三顧茅廬要講長坂坡,就有必要將之前一些連帶事情講清楚。《三國演義》中,徐庶回馬薦諸葛向劉備引薦了諸葛亮,然後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出山,接著孔明先生指揮了博望坡之戰大敗曹軍,於是曹操才派遣大軍攻伐荊州。
  • 張飛在長坂橋「橫矛立馬」,許褚夏侯惇等一流猛將為何不敢應戰?
    長坂坡之戰,趙雲七進七出,救出甘夫人及小阿鬥。他闖出重圍後,來到長坂橋,大呼:「翼德援我!」張飛於是讓趙雲先走,他斷後,阻擋追殺而來的曹軍。
  • 張飛長坂坡大喝:誰敢來決一死戰?許褚,張遼為何全都認慫
    其中張飛在長坂坡的一戰著實讓人佩服,那一聲震耳欲聾的怒吼,嚇得曹軍中一個士兵吐血而亡。張飛怒吼: 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許褚, 李典, 張遼, 為何全體沉默?呂布可以說是三國第一戰神,但呂布最怕的一個人就是張飛。張飛屢次向他發起挑戰,偏偏因為他背後的關羽和趙雲所以呂布屢次吃虧。搞的三國第一戰神看見張飛就跟看見瘟疫一般躲著跑,可見張飛當然是何等的厲害。
  • 長坂坡一戰,劉備的兩個女兒被俘,淪為大叔小妾,最終老死銅雀臺
    長坂坡一戰,劉備的兩個女兒被俘,淪為大叔之妾,趙云為何不救?人常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即使是兒女親人,關鍵時刻也是可以捨棄的。比如楚漢相爭之際,劉邦在彭城之戰中,被項羽擊敗,劉邦置家人於不顧,在夏侯嬰的保護下突圍而逃。奔逃途中,偶遇步行逃難的劉邦的兒子劉盈(孝惠帝)和女兒魯元公主,夏侯嬰就停車將兩個孩子抱上馬車。
  • 張飛大戰長坂坡,張遼想要殺回去,許褚為何沉默不語
    張飛當陽橋嚇退曹軍。三國裡面的戰場廝殺,就好比現如今的吃飯喝茶。然而劉備這邊,因為先天的原因,缺兵少糧,更重要的是沒有自己的根據地。長坂坡的那一次,就是因為荊州的劉表剛剛去世,他的兒子劉琮剛剛即位,蔡瑁張允兩人便有了投靠曹操。當曹操帶領大軍攻打駐守新野的劉備,無奈帶領兵民逃難的劉備被拒之門外。一路上曹操追兵在後,且戰且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