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丨嘉恩(淨行)
三障是指阻礙修行的三種障礙,即「煩惱障、業障、報障」。煩惱障者,如貪慾嗔恚愚痴等之惑是;業障者,如五逆十惡等之業是;報障者,如地獄餓鬼畜生等之苦報是。眾生因有此三障,所以不能開悟成佛。
三障之煩惱障
煩惱障,是因心理的困擾而難以學佛修行。如果已經信佛學佛,即無報障,不過不論在家與出家,均具備有業障及煩惱障。由於惡報生於三塗,福報生於欲天,或雖生而為人,卻因耳聾眼瞎,或生於邊地,均不能學佛,不知學佛,故稱報障;雖能學佛,但在家人的生活形態令業障較為顯著,出家人則於煩惱心障的感受較為強烈。
煩惱障,主要包括貪心、嗔恨心、愚痴、我慢、嫉妒……這些煩惱阻礙我們去修行。因為有貪心,使人造罪業。貪心使人不得安寧。你要打坐,因為貪心,所以總想著貪著的東西:有時想著哪筆錢還沒有賺,想要的哪樣東西,還沒有搞到手,所追求的某件事還沒有實現……所以貪心影響修行。嗔是記恨心,一個人記恨心重也很難修行。假如你跟人家吵架之後,時時處在一種記恨、無明火、想報復的心理狀態中,打坐時,你能坐得下去嗎?坐不下去的。因為內心有煩惱,不平靜。愚痴,就是沒有智慧,不明白事理,這也是修行的一種大障礙。比如說,有人聽佛法怎麼也聽不懂,看經教怎麼也看不進去,根機太鈍,這種人也是很難修行的。
懈怠是懶惰,或者說是放縱自己,打坐時,瞌睡來了,腿有點麻了、酸了,就想,睡覺算了,明天再修吧!還有的人放縱自己,克制力差,經不起外界環境的幹擾和刺激,見別人玩得開心,就放縱自己,不分時間地看電視、電影,跳舞,天天搓麻將。時間長了,就養成一種習慣,想改也改不了。搓麻將,搓上隱了,聽見搓麻將的聲音,心裡就慌,就想坐下搓幾圈,贏了還想再贏一點才肯下來,輸了又想再多搓幾圈,想把本錢撈回來,是不是?搓習慣了,一天不打,就感到空虛、難受、坐立不安。所以,學佛的人,不能隨便放縱自己,要把心收回來,不去執著那些對我們修行沒有利益的事情,這樣的話,打坐、念佛的時候,妄念就會減少。
三障之業障
業障,雖具備學佛的條件,卻又因其他原因,而不能學佛修行。在佛教理論中,業,是極為重要的核心概念。業,是梵語羯摩的意譯,從身口意產生。身業,指人的行為或行動;口業,指人的語言表達;意業,指人的思想、意志或心理活動。從身口意發生各種業之後,業力會折射成影子,變成一種潛在的力量,影響著未來生命的發展。
我們無始以來,做下許多不應該做的事,造下了許多業力。我想打坐,但是身體有病,患有腰腿痛疼的毛病,經常臥床不起,三天兩頭往醫院跑,這是業障。有的人,家庭經濟十分困難,想修行,但沒有時間,為了謀生,一天到晚,拼命地掙錢養家餬口,這也是修行的業障。業障就是障礙。有的人,經濟條件好,人又十分聰明,但他不信佛法,或者生在聞不到佛法的地方,根本不知道世間上有佛法的存在,永遠也聞不到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名號,永遠沒有機會接觸佛法,永遠沒有機會接受佛法的沐浴、洗禮,接受佛光的普照。全世界五十幾億人口中,能夠聞到佛法的人,並不是很多。我們今天有機會聽聞佛法,有機會修學佛法,應該珍惜時間、生命,加倍珍惜佛法!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時間在翻著生命的日曆,我們要認真對待,珍惜聞到佛法這份福報!
為什麼有的人能聞到佛法,有的人聞不到佛法呢?這就是業力、業障的緣故。比如你想出家修行,但你是家裡唯一的兒女,父母不同意你出家,你不聽,父母在你面前要死要活,你一定要走,他就上吊,看你往哪兒走?這個家你就出不成了。這是業障。但是也有很多父母送子出家修行。像我吧!從小就生在一個信仰佛教的家庭裡,十幾歲就出家了,一點障礙也沒有。我不知不覺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我來到這個世界,好像就是為了出家。還沒有認識佛法,我就出家了。出家時也搞不清楚為什麼要出家?反正那時候就出家了。起先也不知道出家的好處;後來學了佛,才知道佛法原來是這麼好。
我們在學修佛法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任何障礙,不要埋怨或責怪客觀環境和其他人。我們要反觀自己,想到障礙的出現是自己過去造下的業障,在佛陀面前誠心懺悔。修行碰到人和環境對自己不利時,應這樣去想,不是別人的錯,而是自己業力的錯;不是環境不好,而是自己的業力不好。必需甘心地去承受,然後想方設法改善它。
三障之報障
報障,是因生存的環境及出生的類別,使得你無法學佛修行。一個人有了煩惱,就會造下種種的罪業,造了罪業之後,就要受到報應。因為造下的罪業,就像種子一樣,種在自己的生命裡,時候到了,就要受到報應。也許有人會說,我看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幹了許多壞事,為什麼還活得好好的?有的人做了許多好事,為什麼他處處都不得意呢?你們說說這是為什麼呀?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沒到。你看農民春天把種子播到地裡,到了秋天才能收穫。所以,幹的壞事好事不是馬上就有結果,要等待因緣。
三障的其他解釋出自《出華嚴孔目》
[一、皮煩惱障],即三界中思惑也。謂貪嗔痴等煩惱,對外六塵而起,如皮在身外,故名皮煩惱障。(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思惑者,於一切法起貪愛心也。六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也。)
[二、肉煩惱障],即三界中見惑也。謂斷常有無等見,皆屬內心分別。如肉在皮內,故名肉煩惱障。
[三、心煩惱障],即根本無明惑也。謂此無明之惑,由迷真心,逐妄而起,故名心煩惱障。
出自《瑜伽師地論》
[一、外障],謂此餓鬼,常受饑渴,皮肉血脈皆悉枯藁,頭髮髼亂,其面黯黑,唇口乾焦,常以其舌自舐口面,慞惶馳走,處處求食,所到泉池,便見其水變成膿血,自不欲飲。如是等鬼,由外障礙飲食,是名外障。
[二、內障],謂此餓鬼,咽或如針,口或如炬,其腹寬大。由此因緣,縱得飲食,不能啖飲。如是等鬼,由內障礙飲食,是名內障。
[三、無障],謂有餓鬼,名猛焰鬘,雖於飲食無有障礙,然隨所飲啖之物,皆被燒然,變成火炭;由此因緣,饑渴大苦,是名無障。
出自《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一、沉昏闇蔽障],謂行人修定之時,沉昏瞪瞢,無所別知,由是障諸禪定,不得開發,名為沉昏闇蔽障。
[二、惡念思惟障],謂行人修定之時,雖不沉昏,而惡念忽起,欲毀禁戒,作諸不善等事,因是障諸禪定,不得開發,是為惡念思惟障。
[三、境界逼迫障],謂行人修定之時,雖無如上沉昏、惡念等事,而身或卒痛,魔惱競起;或自見身陷入於地,火來燒身;高崖墜落,猛虎奔逐;乃至羅剎諸惡相現,逼惱行人,令生驚怖,障諸禪定,是名境界逼迫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