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軍在緬甸做了啥?英軍官兵很激動,高呼:中國萬歲!

2020-12-20 騰訊網

孫立人將軍是一位讓日寇膽寒的名將。在緬作戰時,他率軍多次重創日寇,擊敗了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十八師團。在緬期間,共殲滅日軍3.3萬餘人。

孫立人早年在清華大學學習。在清華,孫立人的同級的同學有:梁實秋、梁思成、吳文藻、顧毓琇等人。後來,孫立人赴美留學,先後畢業於普渡大學和維吉尼亞軍事學院。

維吉尼亞有「南方西點」之稱,美軍五星上將喬治·馬歇爾、四星上將喬治·巴頓都畢業於該校。

軍校畢業回國後,在宋子文的盛邀下,孫立人由陸海空軍司令部侍衛隊上校副隊長,調入到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抗戰期間,孫立人率稅警總團重創日寇,戰功卓著。

1942年1月,日軍將矛頭指向緬甸。國民政府組建中國遠徵軍,開赴緬甸。孫立人的稅警總團其中三個團改編為新38師,孫立人任師長,入緬作戰。

在緬甸,孫立人率領遠徵軍重創日寇,打出了國威。

1942年4月17日,在緬甸西線的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七千多人(其中含有數百各國記者、傳教士等))被日寇33師團某聯隊包圍於仁安羌。英軍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

誰拯救被圍英軍?英軍把最後的生存希望寄托在中國軍隊孫立人所率的新編38師。

孫立人接到救援任務後,立即派新38師113團上校團長劉放吾率團(800人)星夜馳援。劉放吾是熱播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頭「炮灰團」團長龍文章原型之一。

劉放吾率軍趕到仁安羌後,立即部署戰鬥。戰鬥打得異常慘烈。

劉放吾後來回憶這場戰事時寫道:「當時我們面對的是戰鬥力很強、配備也很精良的日軍33師團……他們不但有戰車和大炮,還有一隊飛機。18日凌晨,孫師長(立人)親自從曼德勒趕來指揮113團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我的部隊在協同作戰的英軍戰車及配屬炮兵的掩護下,向濱河北岸的日軍採取兩翼包圍態勢。這樣一來,日軍包圍了英軍,我軍包圍了日軍,日軍腹背受敵,形勢不利。但日寇仍恃其精良配備,負隅頑抗,同時以巨炮及飛機向我軍陣地猛烈轟射。我113團以昂揚戰志,必勝信念以及熾熱活力,除施以兩面夾擊外,並向敵正面反覆衝殺……午後4時,日寇傷亡慘重,放棄陣地,紛紛涉水逃竄。」

19日拂曉,孫立人下令113團渡河攻敵,解救英軍。劉放吾率部渡河後,繼續猛攻日寇33師團。

日軍自知遇到了強勁的對手,更擔心被中英部隊聯手吃掉,於是全部撤出戰鬥。

這一仗,孫立人、劉放吾和他的800弟兄抗擊日軍1萬餘人,斃敵1200多人。113團不僅救出了英軍7000多人,還救出了被日軍俘去的美籍記者和傳教士500餘人。

戰後,被解救出來的英軍官兵看到「救世主"一樣的中國官兵,就立即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中國軍人頂好!中國軍人真勇敢!」英軍官兵稱孫立人是"救世主"。

還有許多英軍官兵壓制不住感激的熱情,含著感激的晶晶淚水抱著中國官兵就跳了起來。

英緬第一師師長思高特率領數十名軍官於來到新38師司令部,要當面向孫立人師長表示感謝。此時孫立人還在前線指揮作戰未歸。於是,英方軍官們就把在場的副師長齊學啟高舉起來,歡呼了十幾次。

仁安羌之戰,孫立人僅率一團,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了10000日寇。該戰是"二戰"中中國軍隊在異域禦敵首次取得輝煌戰果的一次戰役,並作為以少勝多、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光輝戰例而載入史冊。

相關焦點

  • 二戰史上最大逆襲竟由我國軍隊創造的:數千英軍大呼中國萬歲!
    1942年4月上旬,日軍第33師團兵分三路,向駐緬甸的英國軍隊發起大舉進攻。在其凌厲攻勢下,英軍科固瓦、薩特丹陣地以及新榜衛防線先後被突破口。接下來的兩天中,日軍勢如破竹,又先後攻佔米昌耶、薩斯瓦、東敦枝等地,英軍一潰千裡。4月13日,英軍駐緬甸總司令亞歷山大被打得焦頭爛額,只得中國軍隊求援。
  • 紀念七七事變特輯:孫立人活埋400日軍,為被糟蹋的中國婦女報仇
    1942年3月進入緬甸迅速拿下全緬主要城市和戰略要地,肆意蹂躪玩弄中英聯軍,使6萬1千多名中國遠徵軍將士葬身於緬甸原始叢林。當時,十八師團的獸兵抓住中國遠徵軍女兵後就地輪姦,再割乳開膛剖腹弄死。中國千百位抗日將軍中,只有孫立人將軍敢講這話,敢做這事,能做成這事。中國遠徵軍第一次遠徵幾乎全軍覆滅,只有孫立人的新三十八師雖敗猶榮,揚威緬北讓美英盟國刮目相看中國軍隊。
  • 以800士兵攻打日軍兩個聯隊,救出數千英軍,只有孫立人敢做
    根據這一協定,中國政府以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編成中國遠徵軍第一路,準備入緬援英,保衛滇緬公路的暢通。侵緬日軍於1942年1月19日輕取緬南戰略要地土瓦,1月31日攻佔緬甸第二大港毛淡棉,2月23日推進到錫唐河,3月8日佔領緬甸首都仰光。駐緬英軍接連敗退,倉皇要求中國遠徵軍入緬援助。
  • 回國之路還有三四十裡,此將軍卻血灑緬甸,士兵只能抬回他的屍體
    當時在東南亞的很多國家還是英國的勢力範圍,那麼駐守在那裡的英軍首先遭到了日軍的猛烈打擊,裝備精良的英軍潰不成軍,遠沒有在歐洲戰場上抗擊德國法西斯那般英勇,迫不得已的英國,在東南亞環顧四周,也只能求助於也苦於日本侵略的中國。
  • 這位中國老人在海外默默隱居,卻被英國首相,美國總統,揭開了他埋藏半個世紀的秘密……
    而由於英國長期對緬甸殖民統治,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乘機宣揚,「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煽動緬甸的民族主義情緒,導致英軍無法得到緬甸人民的支持。1942年4月,7000多人的英軍,被日軍阻絕於緬甸仁安羌,水源斷絕,後有追兵,英軍徹底陷於絕境。
  • 甲午之後,中國首次境外作戰獲勝,孫立人救出7000英軍
    在抗日戰爭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叫中國遠徵軍。他們為了保衛大西南後方,遠赴緬甸與日寇作戰。山川異域之下,埋藏了太多太多悲壯的故事。自甲午戰爭之來,中國軍隊在異域取得的首場勝利,便是中國遠徵軍實施的仁安羌戰役。 1942年,日寇進入緬甸,仰光告急。
  • 這位中國將軍在美國隱居50年,亮出真實身份轟動美國,他是誰
    1942年,中國派出遠徵軍赴緬甸。劉放吾當時在孫立人手下擔任團長一職。1942年4月17日,孫立人聽聞英軍在緬甸戰場上被日軍包圍,日軍採用斷糧斷水的極端手段打算慢慢消耗掉英軍。而且當時緬甸天氣炎熱,沒有水源和糧食的補充,飢餓和缺水,加上炎熱天氣讓英軍苦不堪言,孫立人立馬派自己的團長劉放吾去營救被困的7000名英軍。儘管不知道日軍的具體情況,但劉放吾還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命令。劉放吾決定從兩翼包抄日軍,配合被內部包圍的英軍打包圍戰,形成夾擊之勢與英軍共同圍攻日軍。經過猛烈的攻擊,日軍被打的落花流水。
  • 中國抗日老兵隱居美國38年,身份被曝光後,英國首相親自登門問候
    我們是這麼想的,敵人也是這麼想的,因此在在1942年初,日軍開始大舉入侵緬甸,在順利佔領緬甸首都後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對曼德勒發起進攻,因為那裡有著我國重要的抗戰主要國際通道——滇緬公路。事情還要從1942年說起,那時國內和日本打得不可開交,同時駐守在緬甸的英軍被日本打的節節敗退,七千多的英軍被日軍包圍,眼看彈盡糧絕,不得已只能向中國發出求助。無論出於人道主義還是從戰略上考慮,我們都必須伸出援手,一旦緬甸落入日軍手中,那我們的戰略物資運輸渠道就斷了,在這個危急時刻劉放吾以及他的113團挑起重擔,帶著八百人前往解救被困的英緬部隊。
  • 中國老人在美國隱居50年,身份曝光後柴契爾夫人親自拜訪,他是誰
    錢鍾書說過這麼一句話:中國有三個半人,兩廣人、江浙人、湖南人、這最後半個就是山東人,在中國近代史當中,湖南一直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自古以來湖南就有「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美譽。
  • 7千人被1千人日軍圍困,英國臉紅的恥辱一戰,卻被中國軍隊解了圍
    緬甸的第二場戰役又宣告失敗。緊接著,第三場曼德勒會戰,是一場中國遠徵軍必須要打也必須要贏的戰爭,如果再撤,那真是要回到開始的地方了,如何對得起老百姓的期盼,人民的囑託,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就連蔣委員長也發來電文:決與城共存亡。在所有人決定背水一戰,決心扭轉戰局的時刻,英軍7000人的部隊被日軍包圍在仁安羌,新任駐緬英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向中國遠徵軍求助。
  • 「中國遠徵軍」初次入緬協同英軍作戰,打出中華軍人的士氣!
    日軍偷襲珍珠港日軍佔領緬甸首先是針對中國,通過切斷中國的對外的通道窒息中國;其次是想將東南亞全部佔為己有;最後是佔領緬甸才能取得日後進軍印度的基地由此可見,緬甸之戰是太平洋戰爭初期最為關鍵的陸上戰爭。1942年2月,10餘萬日軍以泰國、越南為基地,分3路攻入英屬緬甸。英國軍隊因為戰事不利,請求中國軍隊增援。根據1941年12月中英籤署的《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議》,中方以第五十六、六十六軍共10萬餘人組成遠徵軍,由遠徵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羅卓英和同盟國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大軍於1942年2月先後從雲南進入緬甸。
  • 中國駐印軍為何受史迪威參謀長稱讚:1周會用炮,6周練熟各種槍械
    ▲中國遠徵軍入緬徵戰中國遠徵軍表現讓美國將軍眼前一亮為了援助正在緬甸防守的英軍,1942其中既有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5軍,也有裝備精良的稅警總團改編的第66軍新38師。中國遠徵軍剛剛到達緬甸戰場,新38師就首先取得仁安羌大捷,救出被圍英軍7000人和被俘的美國傳教士、記者、軍醫等500餘人;隨後,第5軍第 200師在戴安瀾師長帶領下抵達同古,接替了英軍的防務,與來犯的日軍第55師團展開激戰,使「日軍死五千,傷不勝數,遺屍遍野。
  • 中國遠徵軍的悲劇告訴我們,二戰時的英國就是一個大號「垃圾」!
    事實上,在這種情報極為缺乏的惡劣狀況下,很多中國遠徵軍並非死於跟日軍的交戰,而是因為誤入了當地的「禁區」無辜喪命。比如,當時新28師的1個團有很多官兵在緬北失蹤。後來有人在緬北新平洋發現大量架好但已經生鏽的槍枝,槍架後面則是一堆堆的白骨,並在白骨中發現了新28師的標誌。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六:10萬人大潰敗,遠徵軍為何敗得這麼慘?
    夜晚渡河很順利,日本人並沒有發現,倒是當地的緬甸人發現了。緬甸人發現大批中國軍隊渡河,火速報告給了太君,太君帶領大隊人馬趕來攔截中國軍隊。此時,38師大部分官兵都已經渡河成功了,只剩一個營和一個輜重營還在江這邊。日軍見中國軍隊人少,包圍了這兩個營。
  • 「清華驕子-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孫立人將軍的傳奇故事
    可是他們的缺點,就是吊兒郎當氣,粗枝大葉,官兵生活浪漫隨便;而中國人一向有的特長,是英美德法等任何國家所趕不上的,就是刻苦、耐勞、忍辱負重及犧牲精神。」因此,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制訂出真正適合自己部隊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它任何部隊都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
  • 被日軍尊稱「中國軍神」的孫立人有多傳奇?斃敵3萬,壽長90歲
    今天要講到的這位將軍叫孫立人,他有十分傳奇的經歷,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間曾入選國家男籃,代表中國奪得過國際大賽冠軍;後投筆從戎,成為抗日名將,斃敵33000人,被中、英、美三國授勳,受到艾森豪和巴頓將軍大讚。
  • 「凡到過中國,一律就地槍斃」孫立人殺了1200日軍戰俘嗎?
    下面這個故事,就與孫立人有關: 1944年初,孫立人指揮新38師入緬作戰後,勇猛作戰,俘虜了日軍第18師團的1200多名官兵。被俘的日軍被帶到了孫將軍跟前,他皺皺眉頭,厭惡地命令參謀:」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正法。今後都這樣辦。」於是,1200多名官兵被就地槍決。
  • 日軍公認的中國戰神,日本代表贈刀以示尊敬,可為何他晚年悽涼?
    不過儘管如此,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很多文化對日本的影響還是很深的,除了一些習俗,自古以來,很多的中國人也是倍受日本人尊敬,像古代的王陽明和孔子等人在日本的地位都是很高的,倍受尊敬。除此之外中國近代有一位將軍,在日本人眼中被認為是中國的軍神,崗村寧次還將自己的佩刀送給他,以表尊重,不過這位將軍晚年卻是十分的悽涼。
  • 日本和尚生兒子,最後當兵變將軍,曾主張移民中國
    娶妻生子、蓄髮喝酒……到後來開酒吧、做生意,日本僧侶成了職業、上班族。這也是世界奇觀之一了。2.和尚的兒子去當兵今天的主角佐藤賢了,就是出身在一個職業化的僧侶之家,他的父親,是一個很虔誠的和尚。他家並不富裕,農村農民,家裡唯一高級的,就是那尊華麗巨大的佛龕。佐父天天跪地誦經,還要一家老小都跪在後面跟誦,誰不念經,就沒有飯吃。
  • 孫立人率新38師來解圍,7千英軍為什麼無動於衷?已做好投降準備
    顯然,毫無鬥志的英軍,決定放棄緬甸撤往印度,他們更希望遠徵軍掩護其撤退,甚至不惜說謊、提供假情報。而作為中國戰區參謀長的史迪威,為什麼大罵英國人和中國人?  緬甸戰役同樣如此,但命好的是,他們在緬甸有中國遠徵軍「保駕護航」。  這一天,日軍第33師團前鋒3千餘人,兵分兩路突然包圍了仁安羌。情急之下,英軍一邊炸毀油田,一邊組織突圍。按理說,兵力兩倍於敵,突圍不是太難的事情,但士氣全無的英軍,始終打不開缺口,只得再次不顧臉面,請求中國人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