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米道 | 賣了半個多世紀的海棠糕,滬郊這家小鋪吸引「吃貨...

2020-12-28 上觀

五一小長假,家住上海楊浦區的楊先生和老伴去金山旅遊。當天,從朱涇鎮上的旅遊景點遊玩結束後,他們還特地「改道」來到漕涇鎮致富路85號,走進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鋪面——智氏海棠糕。他們要買30隻海棠糕帶回家,給親朋好友嘗嘗他們心中「上海最好吃的海棠糕」。

作為海棠糕的資深愛好者,老楊夫婦吃過上海各個古鎮的海棠糕,但他們最認可的,還是智氏海棠糕的味道,「豆沙好吃、細膩,不像別的地方是用蠶豆做的,不好吃」。楊先生的老伴還特意研究過店裡的原料:「你看,這是用特質大紅豆做的!」

實際上,在今年的金山購物節前夕,這家店鋪也被廣大網友和食客投票頂成了「網紅」,並被正式評選為「金山十大特色小店」。近日,一位女孩專門趕過去,一口氣買了110個海棠糕。

這家店對原料的講究,得到了「老街坊」張桂華的認可。張桂華經營著一家米麵鋪子,智氏用的紅豆、白糖等原料,都是從她家進貨的,開店這麼多年來,智氏每次都會向她訂購最上乘的貨品,一旦品質出現細微差異, 智氏海棠糕經營者智雪龍就會和她強烈抗議。

對張桂華來說,智氏海棠糕除了味道好,更是一份美好的童年回憶。現今58歲的她笑著說,自己上小學時,一有零花錢就會跑去買智氏海棠糕,當時這家小吃店還是智雪龍父母在經營。她還記得,那時候,海棠糕1毛錢一隻,現如今,海棠糕仍然便宜,但已是3元一隻。

如今,市面上的零食小吃種類繁多,但智氏海棠糕依然是張阿姨饋贈親友的好禮。平時,買上幾十隻帶回去,大人小孩都愛吃。不僅如此,住在其他地方的親戚朋友,還會經常委託她幫忙訂購海棠糕。

作為江南傳統糕類小吃之一,海棠糕入口香甜可口,是一道好吃不貴的舌尖美味。據了解,智氏海棠糕是店主智雪龍家的傳承祖業,他現年67歲,是一名聾啞人,從廠裡退休後,為了增加點收入,2005年其兄弟姐妹通過「家庭會議」決定,讓智雪龍把祖上的手藝重新拾起來。

智雪龍的祖籍在江蘇,1949年前後,他的父親來到金山漕涇鎮定居,他和兄弟姐妹也出生成長在這片土地。江南人喜歡吃小吃,海棠糕是老少皆宜的甜品。由於兄弟姐妹眾多,海棠糕成為智雪龍一家人生活費和孩子讀書費的來源。

智雪龍的二哥智雪忠說,小時候,父親每次去廟會出攤,都會成為街上一道靚麗風景線。和現在的「網紅店」一樣,人們要想吃到智氏海棠糕,那是要排隊等上好一會兒的。晚上閒暇時,父親也會和兄弟姐妹幾人一起探討——今天的海棠糕做得怎麼樣,不足在哪裡,優點是什麼,怎麼改進……

一旦上手做海棠糕,智雪龍就顯得格外認真。他鑽研發現,只有反覆刷上兩次糖水,才能得到海棠糕表面獨有的焦褐感,而高溫與糖水以及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等食物的「碰撞」形成的特殊香味,百米外都可以聞得到,咬開一口,自製的細膩豆沙一不留意就會漏下來。

如今,做海棠糕對智雪龍來說,不但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家族事業的傳承。他做得很開心,但因為年歲不小了,還是希望家裡小輩能把這個店傳承下去。今年,他家的海棠糕店鋪被網友評選為金山特色小店,但家裡人並不希望成為熱鬧一時的「網紅店」,而是想踏踏實實把老祖宗的手藝傳承下去。

採訪那天是5月1號,妹妹智雪蓮也在弟弟的小店內幫忙,一邊熱情招呼客人,一邊和街坊鄰居開心聊天。當天晚上,金山購物節開幕,她還陪弟弟一起參加了「2020年金山特色小店」授牌儀式,並幫他拍照留念。

相關焦點

  • 睡前故事:海棠糕
    手揉捏著麵團,桌上的海棠糕過於三塊。   說也奇怪,失明後被趕出閣,心灰意冷,誓言忘卻所承,可那海棠糕的做法依舊曆歷在目,包括它的——770塊,命定之人將會鵲橋相會。截止現在,他已經賣出了350塊。小瞎子每天都算著數量,盈盈期盼,儘管……這看似並不可能。   "海棠糕來看看喲!"集市上人絡繹不絕,雖說人人都是有目的而來,但奔波途中品嘗下也是種享受。"
  • 乘航一塊糕!火了25年,一天能賣800個
    梅花糕是蘇式傳統風味小吃,不少人或許已經遺忘,但它卻一直是我舌尖不能忘卻的甜蜜滋味。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重新找尋小時候的記憶,一家為數不多叫得上名字的梅花糕——施記。這家寶藏小吃坐落在乘航駿馬賓館旁(百年面道門口),門口攤位上擺著各色各樣的美食,走近細瞧,有梅花糕、海棠糕、松子核桃糕和蘿蔔絲餅。一對夫妻倆正裡外忙活,攤位上排起長長的隊伍。
  • 我對蘇州的愛,都在這些黏糊糊糯嘰嘰的糕團裡了~
    吃完鹹口的肉糰子,旁邊不遠處就是一家賣海棠糕的,看到是一個小年輕在做,本來沒抱太大期望,結果意外的不錯!正好趕上剛做好,滾燙滾燙的,海棠糕表面的料非常足,綠絲紅絲瓜子仁鋪的滿噹噹,裡面的豆沙也不錯,是個意外的驚喜!(上次去的時候這家店已經不見了,另外山塘街上還有一家賣海棠糕的,在一個小巷子裡,真的別買,味道一言難盡。)
  • 西安山腳下的這家店,憑什麼吸引吃貨每周都去吃!
    店面非常好找,從環山路轉盤一直往南走,就在灃裕口的中石油加油站路南100米的地方,小夥伴就會看到這家任性的「僅一味香辣蟹土菜館」,可是眾魚之中的一點蟹啊。這家店的味道有多好,主廚曾經給航天英雄楊利偉做過飯,你覺得會不好吃,會不健康嗎?
  • 淘小鋪的東西賣得動嗎?
    淘小鋪2019開始內測,剛開始貨發不出/發錯/沒有想要的款產品……2020年1月發布上線,淘小鋪開店掌柜突破百萬,打造很多了百萬銷售額的單品,也吸引的大批商家入駐。7/8月新的商品佣金機制,改革完,佣金翻5倍。淘小鋪比價系統價格控制好了,到底如何控品質?
  • 世紀難題!甑糕、勁糕、鏡糕、桂花糕、芝麻涼糕、蜂蜜涼粽子、細沙炒八寶、粽子都有什麼區別!
    甑糕、勁糕、鏡糕、桂花糕、蜂蜜涼糕、蜂蜜涼棕子、粽子這幾種糯米做的糕類就連西安本地的吃貨們說起來也是一臉懵逼。今天哥就把這幾種糕的區別告訴大家。先秦的"粉餈"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餡蒸成的糕餅,並不放棗,到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58道菜,其中有一道甜點叫「水晶龍鳳糕」,說的就是這甑糕,因此足以說明它來頭確實不小。
  • 探店報告|賓陽老街這家不起眼的捲筒粉,卻是幾代人的回憶
    後來米慢慢漲價了之後,現在漲到了1塊錢一條。」  王大姐回憶道,那時候女兒還小,需要人帶,她也不能外出工作,就跟著婆婆學著做鹽糕、酒杯糕、芋頭糕、捲筒粉,這一做就是十幾年。  王大姐告訴小編,她每天收攤回去吃完飯晚上8點左右就開始準備第二天的材料,泡米、打漿。第二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蒸糕、熬製醬水。一天下來也能賣個10到20斤。
  • 阿大蔥油餅重新開張免費送全是人.還有小籠生煎海棠糕油墩子,我意長胖!
    阿大說,重新開業後「一切照舊」,工藝、原料不變,營業時間不變,蔥油餅5元一個的售價也不變,每人限購10個。一個多月以前,阿大還在茂名南路南昌路上老址開店。但在9月27日,阿大的店鋪卻因證照問題被關停。此次重新開業是否證照齊全了?這是社會各界最關心的問題。阿大說,現在證照都齊全了。
  • 【視頻】一首吃貨的心聲——附香港美食安利
    直到家姐要去香港讀書,她去之前我送了一本《100元吃遍香港》給她哈哈哈(這是我送她的東西裡面唯一一樣她用上了的,吃貨屬性深入骨髓啊…),自此她帶著沉甸甸的吃貨使命,開啟了香港美食的探尋之路…     後來有她在,我就再沒有碰到難吃的店了,還意外發現香港好吃的其實很多啊,地理位置的原因,進口食材比較新鮮,外國菜比大陸味道正宗。至於港式的菜,我就不推薦了。
  • HELLO KITTY草莓椰汁糕!蠟筆小新包!這麼可愛~你忍心吃嗎?
    N+款菜式任君選擇太適合我這種吃得多還必須不能重樣!食物賣起萌來簡直抵擋不住!HELLO KITTY草莓椰汁糕Hello Kitty草莓椰汁糕 Kitty控一定會被吸引了賣相滿分,味道吃起來感覺像是果凍!
  • 遇見倫教(三)| 鄉間美味何處有
    現在小編將整理有關倫教的文化分多個部分介紹倫教讓你對它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 從這個意義上說,以順德美食之多,能與倫教糕相提並論者,還真不多見。順德本是魚米之鄉,用米和水釀出一方美味,是倫教人獨有的智慧。 曾幾何時,人們把倫教稱呼為糕村,吃貨的心一覽無餘。
  • 淘小鋪,淘小鋪團隊,清風教你如何選擇
    做淘小鋪為什麼必須要選擇團隊選擇領導人?有緣打開本文的你,相信對於淘小鋪已經有了大概了解!淘小鋪是阿里出品已經確信無疑。既然是阿里的,就不用去有任何的懷疑這個項目怎麼樣?能否做大的問題。不懂行的人以為,做淘小鋪都一樣,反正都是賣產品,招商。
  • 開業排隊9個月,泉州這家TVB港味專賣店,200多道菜隨便點!
    今天要來吃的這家店,你們再熟悉不過了~3年前從廈門火到泉州,開業長隊連排了9個月!包括味部,水吧,面檔,中廚和點心房五個部門,30多人的廚師團隊,全都來自廣東。如此大的陣容,時時刻刻都能做出200多道菜,為的就是讓人們無論什麼時候來,都有暖暖的美食在這裡等候。
  • 擺地攤賣什麼地攤貨源從哪批發淘小鋪怎麼開
    即使擺地攤失敗,只要是你認真去做了,那你的收穫也是別人無法搶走的財富  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下擺地攤的那些事  一、擺地攤首先要選品,選品確實是個技術活,這個決定了你的生意60%,要選擇一些需求量大,普適性高,不需要考慮貨損和保存問題的,既新奇能吸引人,又非常實用,還得有發展前景的東西。
  • 兇殘自助,滾遍半個港式早茶圈
    冷菜、硬菜、點心、主食、甜點足足20道自助菜品邊吃邊拿你以為這就完了?圖樣圖森破!除此以外,還有48道單點粵菜任點任食Word天,足足滾遍了半個港式早茶圈!胃有多大表演的舞臺就有多大!ps:透露個小秘密,這一桌只要85元!
  • 「最香港」---- 吃貨的中環暴走半日遊
    大家都說中環是」最香港」的地方,彈丸之地,卻貫穿了香港的歷史,有講不盡道不完的故事。猶太教在香港的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40年代。莉亞堂與1902 年由銀行家沙宣爵士斥資建造,以紀念其母親莉亞女士。教堂四周是半山豪宅區。
  • 回不去青春的校門口,但還能吃個缽仔糕~這8家總有你回憶裡的那個味道
    店主對於自家的缽仔糕,似乎很有信心,從陶缽到缽仔糕中間的凹陷,說得頭頭是道,總結起來就是:本姑娘這的缽仔糕連手藝都是從鄉下學來的,好吃又正宗。不過,這家的缽仔糕比較袖珍。黃糖缽仔糕,缽仔糕上面有超級多紅豆粒,米糕口感紮實,香滑黏軟,吃起來有濃鬱的黃糖香,還有淡淡的米香味。
  • 那些可以在魔都頂級餐廳內吃到的極品粢(痴)飯(煩)糕(搞)!
    >大餅、油條、粢飯糕、豆漿是上海早餐中最為經典的「四大金剛」,其中要屬粢飯糕最具上海性格。這道油炸點心,外表金黃酥脆、焦香四溢,內裡則雪白軟嫩,溫熱軟糯,層次分明的口感,俘獲了千萬吃貨的心。「粢飯糕」對應的「痴煩搞」更體現了上海囡囡的嬌嗲特性,讓人忍不住想把她們寵上天。這道美味的親民小吃也能在不少滬上頂級餐廳的餐桌上找到,想要吃到一口極品粢飯糕?跟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