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心目中
倫教是什麼樣的
是線條粗硬的工業小鎮?
是珠光寶氣的珠寶名鎮?
還是溫柔婉約的嶺南水鄉?
或者,都是
又或者,你還有其它的理解?
現在
小編將整理有關倫教的文化
分多個部分介紹倫教
讓你對它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
也許,魯迅先生並不知道倫教,也或者是知道的,但這一切已無關緊要。只是,當上海弄堂裡那一聲悠長的叫賣聲被先生寫進《弄堂生意古今談》的時候,倫教與美食的聯繫就被寫進了中國文學史。
從這個意義上說,以順德美食之多,能與倫教糕相提並論者,還真不多見。順德本是魚米之鄉,用米和水釀出一方美味,是倫教人獨有的智慧。
曾幾何時,人們把倫教稱呼為糕村,吃貨的心一覽無餘。
知道了這個秘密,倫教的美食裡要吃的是一種文化,或者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商業文明與工匠精神的慢工出細活,雖然傳承已久,卻是這個時代需要細細品味的一種風味和韻味。其實,所有的人間至味,不過是這樣一個簡單道理。
倫教糕:水米相融美味天成
對於每個順德人而言,倫教糕是一種長情。倫教糕因創於倫教而得名,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了。這塊小小白糖糕也有一段傳奇偶然天成的故事。清鹹豐五年,倫教華豐圩橋經營白粥糕點的梁禮成與妻子爭吵而沒有蒸煮糕點,又因賭氣,柴火不夠,錯有錯著,因其爽滑、清甜微酸傳遍鄉裡,士大夫亦不遠千裡而求之,皆謂:「到倫教買糕」。遂「糕以地取名,地以糕傳名」,「倫教糕」應運而生,當時的倫教亦被文人墨客美名曰「糕村」。
民國時期,倫教糕也隨著順德蠶絲業風靡長三角,魯迅先生在《弄堂生意古今談》中溫情地記錄下閘北一帶弄堂內外「玫瑰白糖倫教糕!」的叫賣聲,可見這一塊嶺南糕點在魯迅生活中的位置。
一塊晶瑩潔白、表面光滑、糕裡面要有橫直均勻氣孔、呈晶花形狀質地爽軟、富有彈性,味道清甜、爽滑的倫教糕製作卻並不容易。梁禮成家族傳人歡姐(梁桂歡)介紹,米要選用隔年的秈米,這樣澱粉含量高更易凝結成緊密規則的分子團,賦予柔韌彈糯的口感,米粒浸泡一晝夜後,加水打磨,反覆過濾只留下最細膩的米漿。在35°的環境中,讓米漿自然發酵一夜後, 就有了微酸的乳酸。倫教糕製作的秘密在於細緻,從浸泡大米,到磨成粉漿,再到攪拌、蒸煮、晾涼,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時間的沉澱和耐心的研磨。也正是非遺傳承人歡姐這一份堅守才有「玉潔冰清品自高,甜滑爽韌領風騷」的嶺南第一糕呈現給吃貨們。
除了白糖倫教糕、黃糖倫教糕,還有金牌馬拉糕、奶香貴妃糕、核桃酥、鮑魚酥哦,不容錯過……
羊額燒鵝:一隻鵝的傳奇
說起羊額燒鵝,倫教人都會覺得特別自豪,因為每一隻肉嫩皮脆,肥而不膩的燒鵝都有故事。三百多年前倫教鵝就相當有名氣了,何崇光要帶著燒鵝上京赴考……要是給銷魂的羊額燒鵝擇代言人,我想非這位羊額人何進士莫屬。
當然,一隻色香味俱全的燒鵝能名揚四海,用料、製作工藝必然是講究噠。羊額燒鵝鵝身選的是肉嫩五斤左右的黑鬃鵝,大小適中,過大肉老,過小肉少。將優質肥鵝去毛,以花椒、八角、小茴香、精鹽等調料拌勻、明火轉動燒烤配上秘制的「燒鵝汁」。再將燒鵝的尾部用水草縫起住,防止汁水外滲,從而使其入肉中。說起燒鵝汁,買鵝時可問老闆要上一些,回家煮麵、拌飯味道極其贊。
守候在雄記燒鵝的燒爐旁,時不時看油脂滴落炭火中掀起一串串火花,心想這隻鵝能有如此禮遇也是一種幸福。「雄記燒鵝」 開鋪已經四十來年了,老倫教人都知道他家解放初期就在街邊搭棚賣燒鵝,那時候是用蕉葉、芋頭葉來打包燒鵝。如今雄記的第二代掌門人,人稱燒鵝佑做事乾脆利落,有著自己對燒鵝經營的理念。店裡不止有燒鵝,還配有滷鵝胗和叉燒等滷味美食,都是順德特色風味小食。
若你來到倫教,怎能不品嘗一下羊額燒鵝,相信你會沉醉其中。讓那一口鮮香四溢、皮脆汁醇的羊額燒鵝帶你回歸歷經數百年的傳統味道。
品香:三十年做好一碗排骨飯
品香排骨飯在倫教羊額人心中,是一份驕傲。若你和羊額人做朋友,當他興致勃勃地帶你去吃品香排骨飯,從一定程度上說你們已經是真正的朋友,質樸得沒有半分雜質。品香排骨飯三十多年來陪伴著代代羊額人成長,神奇之處在於,時間在變,品香排骨飯的味道卻始終如一。於是,不知不覺中品香排骨飯成為倫教人的美食地標。
在品香吃飯,有種難得的情懷。店裡的阿姨捧著一個大竹籠前往每一圍臺。若你初次來,面對一竹籠的排骨飯、鳳爪幹蒸、牛肉丸有點眼花繚亂就不知所措,看著同行人開心地把自己所喜愛的食物一碟碟搬到桌子上,方緩過神來,原來這和兒時喝早茶的車仔是一個道理。一頓飯吃下來你就明白品香的樂趣。尤其是如今面對紛雜的生活,能尋回兒時一份童真的快樂,更為難能可貴。
其實,在品香吃一碗排骨飯,又何嘗不是重溫這份簡單的美味。聽說品香排骨是由新鮮排骨加入鹽、糖、油等調味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融合,才可以去蒸籠裡。而米十幾年來都是特定的供應商,每一碗飯定量二兩米,一個蒸籠十二碗米飯,蒸上十分鐘,熱氣騰騰,汁鮮肉嫩的排骨飯就好了。這樣說起來似乎也並不複雜。
三十多年前,從工廠廚房退休後的何澤華開起了品香排骨飯,從最初的棚架到現在的店鋪,從何澤華自己調味到二兒子何劍恆接手;從「五毫」一碗到現在的「六蚊雞」……時間在變,一心一意做好一碗飯的執念卻不曾改變。
這一碗小小的排骨飯,是品香兩代人用心傳承起來的味道,承載著幾代人的美味時光。
羊額狗仔鴨: 煮熟的鴨子狗肉香
「狗仔鴨」其實並不是什麼特殊的鴨子品種,而是一種懷舊菜的烹飪方法。以南乳等調味料,加入腐竹,按燜狗肉的方法來燜煮鴨肉,肉質有點像狗肉,味道很濃鬱,肥而不膩,故名:狗仔鴨。
傳統做法所用的一年期鴨子,不老不嫩,經處理後,先會用姜、陳皮等配料稍微煎炸一下,逼出香味。然後再洗淨斬件,放入南乳、面豉醬,以及煎炸過的姜、陳皮等配料,一起燜煮。加入醬汁先用猛火,將汁逼人鴨的表皮。後再改為文火,慢慢使濃醬滲透入鴨子內部,使每一寸肌肉都「喝飽醬汁」,吃起來味道香濃。秋冬季節,會加入腐竹、冬瓜來燜鴨,夏季加入涼瓜和鴨肉一起燜。這些配料不但能吸收鴨的脂肪,還吸收了其精華,味道非常鮮美。
鴨肉味道醇厚,肌肉纖維細嫩,而且經過慢火的耐心燜煮,每一絲肌理都融入了配料的味道,皮糯肉滑鮮甜香濃。
北海水蛇粥:水鄉的食材水鄉的愛
水蛇粥是水鄉獨有的美味,倫教北海昌記水蛇粥一直是順德人的尋味寶地。水蛇的肉質緊緻富彈性,一且過熟, 其耐嚼性絕對堪比橡膠,所以煮水蛇粥的人通常都對火候的掌控非常老道。現點現做,才會保持肉質的嫩滑鮮美,粥底亦是以水蛇骨長時間熬製得來。水蛇開膛去皮,蛇肉細嫩粉白,蛇皮與蛇雜統統混在一起同煮。粥底搭配陳皮絲、薑片、棗蓉等,既要襯託出粥的醇厚,又保留了水蛇的鮮美。
雞洲燒豬:味蕾上的銷魂時刻
雞洲燒豬必然是表皮鬆脆肉質柔軟肥瘦相襯恰到好處,這樣方能調動起全身的感官,去細細品味這一塊燒豬,不必急於沾糖和醬,齒間一陣清脆的嘣嘣聲,舌間豬皮的鬆脆與肉身的柔軟在口腔中交融,留唇邊一點油脂,腦海裡好吃到飛起,忍不住再試一塊,就是雞洲燒豬銷魂之處。聽說,若你在倫教遊玩看到農莊小院炊煙嫋繞,飄出柴火和肉碰撞的那股香味,估計你「執」到寶了,或許遇到了用土灶、柴火燒制的雞洲燒豬了。嚴格把控的燒制過程以及精選而來的原材料,讓雞洲燒豬肉回味悠長。
雞洲滑鵝:最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雞洲村民婚宴擺酒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吉祥菜式,雞洲滑鵝。嫩滑無比自然是這道菜式最大的特色,熱氣騰騰中,鵝肉芋頭香軟、西芹馬蹄爽口再加上紅蘿蔔芥蘭頭,活色生香是最恰當的感受。鵝肉吃完,再加入鵝腸、鵝腎還有水芹菜,一轉身又是一番滋味。或許這份色彩豐富、口感多元、爽滑鮮嫩的清燜雞洲滑鵝給予了長輩對新婚夫婦美好生活的期待。聽說,這份滑鵝之所以滑得益於芋頭燜的過程中流淌出來的粘稠的膠質,無形中給鵝肉一層芡汁,當然也有大廚揭秘鵝肉表層塗上了一層蛋清,不管如何烹飪,食客體會到生活智慧才是正經事吧。
霞石松皮雞:吃的就是火候
所謂松皮雞,其實是這家店開業的時候屋頂是用松皮鋪蓋的,又因出品的蒸雞味道一流, 因此得名松皮雞。
松皮雞用銅盤蒸,撒上一些紅棗和蔥頭,起桌時先攪拌均勻才能人味,雞大隻雖然肉厚,但卻很考究師傅的功力,稍火候一大, 雞肉就顯老口感差。而這裡處理得很好,肉嫩滑之外還帶有紅棗的甜味。
永豐食街●老饕們的夜食堂
在永豐食街,你或許吃的不僅是一餐飯,而是故事。了解一座城市,一定要走入夜、達到城市的深處。宵夜檔無疑是走入小城的捷徑,在倫教尤其如此,蕉蕾粥、幹炒牛河、紫蘇田螺……新鮮美味的食物是倫教生活的寫照。敞開了心扉,呈現最真實的自己,也會展示一個可愛的倫教。如果你足夠用心,細細品味順德的傳統美食,就不難拼湊出小鎮倫教的真實模樣。
來源:遇見倫教
宜居倫教
公益性、便民信息傳播,本土新聞推送
微信:yijulunj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