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些老裁縫鋪加了新服務:一攬子滿足改衣修鞋等生活需求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家住十裡堡的劉女士走進家對面的超市,這次來不是買菜,而是專程來取衣服。自從便民服務中心「匠心工坊」進駐超市後,劉女士再也沒有因為衣服不合身煩惱過,就算是穿舊的鞋子,在這兒加個鞋底、換個鞋跟,看起來就像新的一樣。

這樣的規範化、連鎖化便民服務中心,正在越開越多。近日,老國企京工集團的連鎖便民店「京工1961」開進了通州,各式便民服務來到居民家門口。以前到街頭角落尋找裁縫鋪、修理鋪的居民,通過一家小店,就能一站式解決各類生活服務需求。

修鞋師傅「老王」正在為顧客服務。

「80後」師傅多項全能

便民服務也有工匠精神

「我一直在這兒改衣服,改褲腰、改褲長、修鞋底兒。」劉女士告訴記者,自從匠心工坊開到家門口,自己很多衣服鞋子都被拯救了。

去年「五一」,匠心工坊正式入駐盒馬門店,雖然面積只有30平方米,但服務內容齊全,提供洗衣、服裝修改、皮衣洗護、鞋子洗護、修鞋、配鑰匙、手錶維修、名品養護共八項服務。其中,服裝修改、修鞋、配鑰匙、手錶維修都可以在店裡進行,其他服務會將相應物品送到公司的洗護中心。

53歲的張大姐負責服裝修改,過硬的技術受到周邊居民的一致好評。「我在山東老家做了30多年的裁縫,去年來北京的兒子家,想在附近找份工作,剛好看到匠心工坊在招聘。」張大姐笑稱,來了之後發現,和老家相比,在北京改衣的難度大大升級,遇到的顧客個性化需求層出不窮,工作量也大幅提升,手裡的活兒幾乎沒停過。她不僅追求合身,還追求好看,所以每次改衣前都會在腦中仔細構思,結合顧客需求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店裡,配鑰匙、修表、修鞋都由「老王」負責,雖然人稱「老王」,但其實是個穿襯衣、系領帶的「80後」。提起自己的工作,「老王」十分自豪。「這些工作都需要工匠精神,需要更多人來傳承。」「老王」說,因為從小就喜歡修理東西,性格也比較內向,他便參加了匠心工坊的培訓,成為一名修理師。「有顧客體驗後覺得不錯,還會推薦他們的朋友來,很有成就感。」

走到店鋪裡間才發現,與以前修鞋鋪支起的小攤不同,匠心工坊的修鞋設備是高達兩米多的大型修鞋機,磨皮、打蠟、拋光都由機器實現,在上鞋底時,還可以靠機器力量加固,比人工操作效果更好。

記者注意到,現場服務都是明碼標價,例如西褲改褲長40元、改褲腰100元、配單邊普通鑰匙6元……櫃檯前還銷售鞋墊、鞋帶、鞋油、鑰匙鏈等產品。匠心工坊技術負責人任樹成介紹,目前,匠心工坊已在北京開立了50多家直營店,門店設立在商超、寫字樓、社區等多種場景中。各個門店採取統一的服務價格和標準,所有店員都經過培訓上崗。

改衣不再走遠路

老國企「裁縫鋪」進社區

褲子改短籤邊兒,上衣換拉鏈,外套肥改瘦,西服襯衫專業熨燙……近日,通州北苑的居民迎來了一家便民服務店「京工1961」,這是京工集團開設的社區店,是「京工1961」第16家店鋪,也是進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開設的第一家店。

連鎖便民服務紮根社區,受到周邊居民的一致點讚。「過去要改件衣服,得坐9站公交車到雲景裡附近的一家店,真是費盡周折。這回就好了,裁縫鋪真開到家門口!」家住通州區萬方家園錦園的李阿姨得知店鋪開張,心中甭提多開心了。開店第一天,她就攙扶著老伴兒來到店裡,告訴店長:「我老伴兒這褲腿兒有點長,穿起來不利索,您給改短點兒。」

「京工1961」通州北苑店位於通州區北苑一路1號院4號樓1層102,毗鄰通州萬達廣場,距通州北苑地鐵站470米,周邊覆蓋3個社區。80平方米的裁縫鋪,一進門就是修衣改衣服務區,店員在縫紉機前忙碌著。該店店長介紹,裁縫鋪既能提供專業化、標準化的修衣改衣,還為周邊居民定製「雷蒙」「伊裡蘭」等品牌服裝,滿足社區百姓在穿衣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據悉,另外一家門店將於近期在朗清園社區亮相。

不僅如此,小小的裁縫鋪裡,還配備了自助針線盒、血壓計、體脂秤、雨傘、充電器、擦鞋器、急救箱、圖書等便民用品,提供各式便民服務。

不只是開一家門臉兒這麼簡單。據介紹,「京工1961」以「服務+零售+網際網路」為特色,線上線下相結合是一大亮點。目前「京工1961」線上商城已上線運營,市民不僅可通過線上商城預約修衣改衣服務,還可以進行成衣定製、西服高級定製、羽絨服定製等。另外,線上商城還銷售京工集團旗下各品牌的多門類服裝服飾,以及部分日化和生活用品。

服務跟著需求走

便民小鋪愈加接地氣兒

便民服務升級的背後,是城市消費的不斷升級。2015年7月,市政府印發了《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提出加快推進北京生活性服務業規範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

不同於商品可以在網上購買,改衣、修鞋等個性化服務十分依賴線下場景,屬於市民的剛需,但需求頻率並不像買菜那樣高。這些生活服務如何實現規範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是個不小的挑戰。

在考察調研了英國百年家居服務品牌Timpson的模式後,榮昌居家服務發現了其中的機會,並於2016年在北京孵化成立匠心工坊。匠心工坊可以共享榮昌旗下「榮昌洗衣」「伊爾薩」等洗衣店的洗衣服務,同時延伸出配鑰匙、修鞋等更多的服務類別。以前這些便民服務比較分散,居民找起來不方便,如今不僅可以一站式滿足百姓各種生活服務需求,還實現了服務品質的升級。

十裡堡店的店長介紹,這家小店的投入大約20萬元,去年在正常情況下已基本實現盈利。「周末的顧客比較多,一天能來二三十位,洗衣的線上訂單一個月也有100多單。」她說,今年因疫情原因受到一些衝擊,但近期服務量在不斷回升。

這種標準化、規範化的便民服務中心,將開到越來越多百姓的家門口。據了解,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匠心工坊已經開放了加盟模式,目前其在全國已開店及籤約門店達到近百家,更多新店將陸續亮相。

(原標題:社區便民升級 一攬子滿足改衣修鞋等生活需求 老裁縫鋪加了新服務)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馬婧 孫杰

流程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北京國企裁縫鋪今年開了10家社區店,東城首店今開張
    12月26日,東城區和平裡東街車水馬龍,民旺園社區旁,「京工1961」和平裡社區店正式營業,把專業的修衣改衣、服裝服飾定製等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這是北京時尚控股京工集團在京布局的第20家社區裁縫鋪,也是落地東城的首家店。
  • 她把裁縫鋪搬進寫字樓,趙麗穎周冬雨阿瑪尼都找她改衣服
    試一試把裁縫和網際網路結合起來;試一試讓自己做IT的老公也愛上穿「合式」的衣服;試一試讓改衣阿姨的手藝獲得更多的尊重和回報;試一試讓中國人也能享受歐美級的定製改衣服務。她是前比爾蓋茨基金中國區項目主管,法學系畢業的王藝晶。她創辦了網際網路線上高端改衣(半定製)品牌「易改衣」。
  • 「角落」裡的裁縫鋪 擔心顧客找不到 老裁縫20多年不敢換手機號
    畫粉、市尺、剪刀,是裁縫最常用的三樣工具。50歲的趙國忠從事裁縫行當30多年了,一塊布在他手上,經過幾下裁剪便有了衣服的形狀。曾經他的裁縫鋪「門庭若市」,半天收幾十件訂單,到如今靠老主顧照顧生意,裁縫鋪也變成「角落攤」。
  • 石家莊:桃園路「修鞋哥」 巧手收穫幸福
    修鞋部的主人是一位因小兒麻痺致使下肢殘疾的「修鞋哥」,23年前,他懷揣80元錢,獨自從邯鄲大名來到石家莊,這些年,他憑藉一雙巧手和一顆善心,在石家莊買房、娶妻、生子,過上了幸福生活。這位自強不息的「修鞋哥」名叫馬延海,他說:「這些年,我靠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我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 北京國企裁縫鋪今年開了10家社區店,東城首店在這裡
    昨天(26日),東城區民旺園社區旁的「京工1961」和平裡社區店正式營業,把專業的修衣改衣、服裝服飾訂製等服務送到了居民家門口。這是北京時尚控股京工集團在京布局的第20家社區裁縫鋪,也是落地東城的首家店。
  • 「老裁縫」侯國建的初心
    從此,侯國建認準了自己要做一名講誠信、實實在在的裁縫。做一名會思考的裁縫「侯主任特別喜歡動腦筋,帶著我們開發了不少模板夾具,包括我們的製衣模板。這種模板是自動化的,可以代替人工操作,新員工上手很快,可以立即上崗,而像這種S形模板,製作一件衣服既節約5元成本,又保證製衣質量,達到製衣統一標準化。」
  • 一針一線縫歲月 無錫東埲有爿35年的老裁縫店
    那時的縫紉機對於老百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大件兒」,「裁縫」這個行當也很「吃香」。如今這個行當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近日,記者在無錫濱湖區發現了一家老裁縫店,在腳踏縫紉機的噠噠聲中,瞬間勾起對舊時歲月的懷念。店主張祥根已經做了近60年的裁縫,憑著一臺「蝴蝶牌」縫紉機和一身好手藝,讓店鋪成了當地響噹噹的「老字號」。
  • 推出「代送代檢」一攬子服務
    原標題:推出「代送代檢」一攬子服務   今年,寧夏計量質量檢驗檢測研究院(以下簡稱寧夏計質院)為了更好服務企業、為企業排憂解難,在實行「郵寄」業務後再出服務新政策
  • 「網紅菜場」熱鬧開張後,需求與現實如何不錯配
    這些新興菜場顛覆了人們對菜場一地汙水、異味飄散、討價還價聲不斷的印象。  熱鬧之後,這些「網紅菜場」是否真能滿足市場需求?  進入菜場,奚阿姨邊走邊跟記者講喜歡的理由:「一個攤位一堵牆,老早的石庫門門洞樣式,不像到菜市場買菜,倒像在『老上海風情街』。」
  • 京東11.11服務型消費增幅超2倍 滿足更多元生活服務需求
    京東服務型消費也迎來跨越式增長,規模同比增幅超2倍,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生活居家服務、快速送達服務、在外出行服務與購物無憂服務,滿足了消費者更多元化生活的消費需求。 在以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下,京東打造的服務型消費新主場正在全面助力消費結構升級。
  • 「網紅菜場」熱鬧開張後 需求與現實如何不錯配
    這些新興菜場顛覆了人們對菜場一地汙水、異味飄散、討價還價聲不斷的印象。  熱鬧之後,這些「網紅菜場」是否真能滿足市場需求?「我們對菜場的渴望,是對價廉物美、豐富多元的商品,以及人與人交流的嚮往。」蘇茜和很多市民都希望,作為民生需求之一的菜場,能通過創新和跨界發掘潛在消費需求,而不只是一時的噱頭。
  • 淘鮮達上線新服務 將打烊時間延長 滿足消費者夜間購買的需求
    今早,小編得知淘鮮達從今天開始上線「延遲打烊」的服務,在全國各地所擁有的450多家商超、水果店將會持續實現在夜間的21點以後,繼續營業。從而滿足消費者的夜間生鮮美食和「小時達」配送到家的需求。
  • 軍用防彈衣需求大增 延安必康或將充分受益
    近日,我國陸軍在全軍裝備採購信息網分別發出兩項招標需求,分別採購93萬套普通等級防彈衣和46.7萬套高等級防彈衣的防護插板,兩項合計約140萬套。目前,主流的輕質有機防彈材料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又稱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芳綸、石墨烯和液體防彈材料。
  • 中百倉儲:最大限度滿足居民生活需求
    融媒體記者:黃鵬 陳哲峰全市社區實行封閉管理措施後,武漢的疫情防控阻擊戰進入新階段。為了保證老百姓的菜籃子,武漢商超企業和社區緊密對接,提供團購服務,最大限度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全新的服務舉措效果如何?來看記者在中百倉儲的調查採訪。
  • 5秒鐘量體 2小時取衣(新生活 新體驗)
    本報記者 史自強攝位於河北滄州市的明珠國際服裝生態新城距離主城區20多公裡,不少市民駕車專程前往,只為搶鮮體驗「新業務」——服裝生態新城智能生產車間的人體3D掃描服裝定製。5秒鐘完成「量體」,最快2小時後,市民就可以拿到心儀款式的衣服。
  • 女子在街邊修鞋,苦練外語10年成為故宮講解員,還在北京買了房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94年,朱桂扼和丈夫、兒子遠赴北京。丈夫開出租,她擺修鞋攤,生活還算過得去。想不到沒過多久,丈夫就出了車禍,扔下她和孩子撒手人寰,生活頓時陷入艱難,但為了孩子的前途,朱桂扼還是咬著牙留了下來。
  • 改造馬桶、安裝扶手,滿足殘疾人生活需求!
    這兩天,河東區向陽樓街東二社區殘疾人趙巖特別高興,因為社區為他家進行了無障礙設施的改造,滿足了他的生活需求。趙巖說,之前他家還是蹲廁,如廁非常不便,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走訪了解,最終定下了改造方案。「我們看到趙巖家中廁所存在無馬桶、水管破舊不堪、廁所臺階較高等情況,如廁時稍有不慎便容易摔倒。同時,由於家住在五樓,上下樓極其不方便,為此迫切需要進行無障礙改造。」
  • 好多人問我,北京搬家公司哪家好?滿足這4個需求的才是真的秀!
    在5年北漂,7次搬家,和搬家公司的鬥智鬥勇中,我自己總結出找搬家公司的幾個小小的經驗,優秀搬家公司至少要滿足4個需求!現在就把我的心得分享給大家北京搬家公司多如牛毛,一時半會說哪家好,其實蠻難的。記得畢業剛來北京的時候,一個行李箱、兩床被子、一箱書籍,找了一家快遞公司就打發了。後來,待在北京的時間越來越久,東西也越發的多了起來,從找一家可以拉貨的就行,到要提供打包服務的搬家公司,似乎我的要求變得「刁鑽」很多。其實總結一下,我們找搬家公司不外乎滿足以下4個需求!「省錢」應該是很多搬友的第一需求吧。但小豐還想強調一個理念:省錢≠報價低。
  • 佛燃能源攜手陶企推動「煤改氣」 探討合建LNG衛星站
    這標誌著,高明區列入佛山市「煤改氣」清單的全部陶瓷企業即將實現清潔能源改造。今年7月9日,全市建築陶瓷行業清潔能源改造工作推進會召開,明確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市內所有陶瓷企業全部完成「煤改氣」工作。佛燃能源積極響應,為陶瓷企業推出包括節能改造、金融服務、資本合作等在內的一攬子服務措施,並制定「一企一策」服務措施。
  • 一位城市老鞋匠的堅守:深巷裡擺攤修鞋25年,每天營業到日落
    擺攤修鞋25年,補鞋機用壞了3臺韓國思告訴記者,1995年自己下崗之後便開始擺攤修鞋,從緯六路到這兒,一擺就是25年。「當時花了500多塊錢置辦了這些工具,自己摸索著修。」韓國思表示,那時的500元已是他半年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