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伊莎貝拉伯德從英國來到奉天,給瀋陽留下了什麼?

2021-01-07 龍漢資訊

伊莎貝拉·伯德·畢曉普是一個堅定的探險家、攝影記者,她22歲時開始旅行,她的行跡遍布多個國家。伊莎貝拉先驅性的旅行激勵著其他婦女以她為榜樣。2015年,愛爾蘭的菊石出版公司出版了由黛博拉·愛爾蘭撰文的畫冊《1894-1896,伊莎貝拉·伯德的中國攝影之旅》,全面梳理了這三年伯德的中國之行,也系統整理了她在中國拍攝的照片,值得一讀。

在西方,20世紀以前,

人們通常認為女人不適合長途旅行,

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一旦遇到危險,

她們沒有經過專業訓練,

無法保護自己。

而打破這條不成文規定的是一個英國女子——

伊莎貝拉·伯德,

1831年,她出生在一個較富裕的家庭,

但這並沒有給她一個健康的身體,

風溼病、憂鬱症、失眠症……

時常伴隨著她。

1850年,她甚至做了脊椎腫瘤手術,

但手術並不完全成功。

寫作為她提供了

通往自由和發揮創造力的途徑。

因為她喜歡旅行,

因此每去過一個地方後不久就會出本遊記,

可謂是高產作家。

在她17歲時,

就獨立出版了一本關於自由貿易的小冊子。

從那以後,堅持寫作。

1856年,她的第一本書——

《英國女人在美國》出版。

然而真正令伊莎貝拉伯德聲名鵲起,

則是1875年出版的

《夏威夷群島:6個月環遊三明治群島的棕櫚林、珊瑚礁和火山》。

這是一本根據她在夏威夷

寫給妹妹亨麗埃塔的敘事信件整理而成的。

這本書之所以受歡迎,

是因為內容引人入勝、通俗易懂,

並且趣味十足,

讓足不出戶喜歡探索的人們,

打開了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大門。

在那之後的幾年中,

她變得逐漸成熟,閱歷增長,

對於文字的運用也更加駕輕就熟。

就這樣一部部著作的出版,

使她成了英國家喻戶曉的女人。

馬更些(Mackenzie)在中國汕頭抓拍的伊莎貝拉肖像。

從伊莎貝拉·伯德一生所著的書目之中,

有三本是關於中國的,

包括:1894年出版的《在西藏》;

1899年出版的《揚子江流域及以外地區》,

中文譯本為《1898:一個英國女人眼中的中國》;

1900年出版的《中國照片》。

從中可以看出,

雖然她到過很多地方,

但中國可以說是她最愛的國家之一,

她一生之中數次來到中國,

先後到過中國的上海、瀋陽、

漢口、成都、重慶、汕頭、廈門等地。

1896年,年已65歲、多病纏身的伊莎貝拉·伯德,

從英國利物浦再次抵達上海,

開始她的長江之旅,

這也是她最後一次來到中國。

1894年,伊莎貝拉伯德原本的計劃

是前往日本橫濱,

並將橫濱作為訪問朝鮮的基地。

然而,令她始料未及的是,

當她來往於兩地時,日本侵略朝鮮,

濟物浦港被日軍佔領了。

而且被要求在當晚就得離開濟物浦港。

無奈,她只得連夜乘日本輪船

駛向了直隸灣(今渤海灣),

就這樣在毫無準備、身無分文的情況下,

來到了中國芝罘(今煙臺),

得到了英國領事的幫助後,

回到日本「肥後丸」號輪船上,

前往中國牛莊(今營口)。

在牛莊短暫地停留了一周後,

搭乘一條名為「運豆船」來到盛京。

由於沿渾河逆流而上,

加之遇上了五天五夜連續不停的大雨,

經過一周的時間才到達盛京。

伊莎貝拉伯德記述到:

「我看到30多個繁華的村莊被洪水淹沒,但是很高興我們同時也拯救了幾條人命。後來我也染上了瘧疾,患了傷寒,在行軍場上躺了三天,床單被褥都溼透了,雨水透過草蓆鋪蓋的艙頂,滴得到處都是。到達盛京碼頭時,我非常虛弱,所以被抬進了馬車。然而禍不單行,就在我們快要到盛京城內羅斯的住所時,我乘坐的馬車翻車了,拉車的騾子滾下了斜坡,我撞到了馬車頂部,摔傷了右手臂。後來用夾板和繃帶固定了六周後,右手臂康復了,但還是使不上勁。至此我的厄運終於結束了。」

伊莎貝拉·伯德在盛京得到了妥善的救治,

這都要歸功於

來盛京行醫的司督閣醫生。

在1914年出版的《奉天三十年(1883—1913)》

一書中對此專門做了記述:

「她經常在我們醫院裡走動,調查每個人的病史,並進行拍照。她面對疾病和痛苦所表現出的活力和敏感,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的右胳膊摔壞了,堅持用左手完成了她的遊記中關於朝鮮部分的撰寫。」

伊莎貝拉·伯德逝世五年後,

1909年,當司督閣醫生回英國,

為了建設奉天醫科大學籌款時,

伊莎貝拉·伯德的朋友認為

「這正是伊莎貝拉·伯德要支持的事業。」

於是從伊莎貝拉·伯德生前

留下的遺產中支出1000英鎊,

作為奉天醫科大學的建設資金。

之前就提到過,

伊莎貝拉·伯德的中國之行是意料之外,

當然來到盛京也不是事先就安排好的。

因此她從英國帶的攝影裝備:

一臺配備三腳架、重量約為7.26千克、

號稱「羅斯牌最佳相機之一的大相機

和一臺重量約為1.81千克的手持相機。

由於事發突然和不得已的原因並沒有帶到盛京。

沒有帶攝影設備,

怎麼還拍攝了一些盛京的照片呢?

這或許是使用了司督閣醫生的攝影設備。

因為她1883年來盛京時就帶著攝影設備。

在《1894—1896,伊莎貝拉·伯德的中國攝影之旅》

和《中國照片》兩本書中,

真實而親切地記錄了1894年盛京城的景象。

尤其是對照片的註解也很有趣,

讀過的人能體味到在那個遙遠的年代,

盛京這座古都的謎與解。

大南門,又稱德盛門。

位於瀋陽市瀋河區南順城路與朝陽街的交匯處,

伊莎貝拉·伯德拍攝的這張大南門照片,

將城牆、城門樓、甕城、券洞都囊括其中,

城牆各部分看起來都比較完好,

是目前所見最早、最完整清晰的大南門影像。

她對大南門照片的注釋為:

「盛京,滿洲的首府,大清帝國居第二位的城市。除吏部外,這裡設置了與北京同樣的官署,包括吏部、刑部等等。前朝祖輩的陵墓也都在盛京附近。」

從伊莎貝拉·伯德拍攝的這張照片可以看出:

大南門外的護城河已經不見了,

原來的護城河上已經形成了一條土道,

兩輛騾車正在行進;

1894年大南門三層城門樓還比較完好的存在,

從後來日軍戰地攝影師拍攝的大南門照片看,

三層城門樓已經殘破不堪了。

今日大南門甕城、城門樓、城牆均已無存。

2007年在瀋陽市瀋河區國家稅務局北側,

發現的清盛京城大南門遺址,

進一步喚起了我們對大南門的遐想。

從天聰五年(1631)始建,

到1951年拆除,大南門存在了320多年。

悠悠數百年,人來人往間,

大南門記下了世間滄桑。

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後,

皇太極在改建瀋陽古城時,

在城牆四座角樓下面都建了仙人洞。

這是因為滿洲人都信仰薩滿教,

有信奉仙靈的思想。

仙人洞,就是狐仙廟。

當時盛京有民謠:

早菜行,晚胡同,初一十五仙人洞。

不管是文人的揶揄調侃,

還是外國人的類比判斷,

都印證了對狐仙的尊崇在盛京城曾盛極一時。

伊莎貝拉·伯德1894年拍攝的狐仙廟照片

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狐仙廟照片,

1894年12月29日,

英國《倫敦新聞畫報》刊登的《滿洲的神祗》一文報導:

「仙中之仙乃為狐仙。在鄉間,絕大多數家庭的神龕內供奉的都是『狐仙之位』,有一定規模的狐仙廟都寫著『有求必應』。在盛京城裡有一尊非常精緻的狐仙塑像,它完全是個人形,有一雙古怪而狡黠的眼睛,留著飄灑的鬍鬚。它的神通就是能變幻多端,尤其能變成美女之身。據坊間的傳聞,有大批的少年被他那勾魂的眼神所迷惑,而那些被騙的倒黴蛋們異口同聲自己遇到的可愛婦人是狐仙所變幻的人形。」

中國古代,隨著封建科舉制度的興起,

在民間廣泛流傳著魁星點狀元的傳說,

在歷代封建帝王都城的東南角都建有魁星樓,

讀書人都在魁星樓拜魁星,

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

中國歷史上的魁星,

是指道教中的唐朝時鐘馗故裡歡樂谷人。

據說鍾馗是主管人們科考命運的文曲星,

每逢考試時魁星便右手握一管大毛筆,

左手捧一鬥四處巡視,

據說鬥裡是眾考生的姓名,

如果有幸被魁星那支筆點中者

就可以金榜題名、獨佔鰲頭,

所以自古文人們都拜請鍾馗。

瀋陽魁星樓,

始建於後金天聰二年(1628),

後經1838年、1861年、1882年三次重修,

樓閣殿堂規模宏偉壯觀。

當時魁星樓高峙城東,

夕照晚霞,一望千裡,

「星閣晴霞」是瀋陽八景之一。

目前所發現最早的瀋陽魁星樓照片

是遼陽傳教士李雅各1889年拍攝的,

但不是很清晰。

信息來源:瀋陽新社區

新聞素材來源 | 茅古甸及網絡綜合

相關焦點

  • 「瀋陽老照片」奉天舊影·老瀋陽人的回憶
    奉天大西門,1930年  瀋陽大西門即懷遠門。1929年2月改造闢寬,拆除了城門樓和部分甕城城牆。    奉天將軍衙門·東轅門  東三省總督府位於瀋陽故宮和大帥府中間,三個建築一同組成了瀋陽歷史最豐富的中軸線,更是從清代走向民國的歷史見證。
  • 大瀋陽歲月-滿洲油脂株式會社奉天工場
    原創 宋昊鵬 張黎明 公懷之號    從重工北街沿著北二西路往東走,走到北二西路與衛工北街交匯處,在其西北角,就是歷史上的滿洲油脂株式會社奉天工場  滿洲油脂株式會社奉天工場主要股東為日本油脂株式會社、滿洲投資證券株式會社、偽滿洲國自行車株式會社、偽滿洲飛行株式會社。創辦於1938年6月18日。1942年有職工373人。年生產能力:肥皂8763噸,香皂2500噸,甘油600噸,脂肪酸1200噸。  ——下圖為瀋陽油脂化學廠東廠區和西廠區的大體佔位圖。
  • 瀋陽跟東京和首爾火車站為什麼長得那麼像?原來是同一個團隊設計
    1907年,奉天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為了滿足大量的旅客需求,日本人獲取重建奉天火車站的權力。1908 年,新奉天驛開始設計,設計者是日本建築師辰野金吾的學生太田毅,後由他的另一個學生吉田宗太郎完成建設,建築為鋼混結構,辰野式建築設計風格。兩名設計師都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建築學科。1909年,奉天驛開始建設。1910年9月,奉天驛完工並投入使用。同年10月,站前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搬遷儀式。
  • 民國大戲《奉天大飯店》瀋陽開機 喜劇新秀文松、賈冰首次合作
    小編微信:iamtaomeng(添加備註職業姓名)由東盛柒娛聯合中影股份出品,中影股份電視分公司聯合攝製,眾多喜劇人聯手打造的民國大戲《奉天大飯店》日前於瀋陽開機,本劇總監製趙本山,總製片人劉知煥就在飯店眾人的生活漸漸步入正軌之時,一場巨大的陰謀也在奉天城裡悄然無聲地展開……不同於當下熱門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奉天大飯店》是一部近年來比較少見的原創IP喜劇。劇中完美融入當下流行的懸疑元素,而創新的偽驚悚異次元劇情是本劇的最大亮點。
  • 黑材料 《滿洲工商年鑑•奉天》
    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曾經立城建都:上溯至渤海國時代,經由元明清歷朝,這座城市曾被稱為瀋州、瀋陽、盛京、奉天。至昭和六年(1931年)九月,滿洲事變之前,手握東北大權的張學良把這座城市的名字恢復為瀋陽。再後來,滿洲國成立,首都改為新京(長春),但奉天依然是工業、經濟、教育的中心,還兼奉天省公署駐地。這裡作為主要都市,充滿了活力,讓人感到充滿了耀眼的生命力。列強各國在奉天都設有領事館。
  • 德雲社相聲巡演來到英國,百年來首次,郭德綱發照紀念
    德雲社相聲巡演來到英國,百年來首次,郭德綱發照紀念德雲社相聲巡演來到英國,百年來首次,郭德綱發照紀念德雲社相聲巡演來到英國,百年來首次,郭德綱發照紀念德雲社相聲巡演來到英國,百年來首次,郭德綱發照紀念德雲社相聲巡演來到英國,百年來首次,郭德綱發照紀念德雲社相聲巡演來到英國,百年來首次,郭德綱發照紀念
  • 奉天舊事之出大西門老瀋陽人要是詛咒一個人,極端的表達方式是罵
    奉天舊事之出大西門老瀋陽人要是詛咒一個人,極端的表達方式就是罵那個人「你個出大西門的」。什麼意思呢?就是咒罵一個人去死。因為在清朝至民初,大西門外有刑場。那時候行刑都是砍頭的斬刑。這句話上了年歲的老瀋陽人都知道。但是問題來了,出大西門到底是哪個門?這個刑場又在哪呢? 今天的文章註定簡明扼要,而且必須做一些刪節。畢竟關係到很多人對一些敏感問題的看法。先來簡明扼要。1919年左右的瀋陽地圖,大西邊門外西南角的荒地上,又一個標註「刑場」,赫然在目。所以,回答了兩個問題。
  • 瀋陽別稱盛京、奉天,中國六大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之一
    瀋陽別稱盛京、奉天,被譽為「共和國長子」,中國六大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之一瀋陽中街步行街是明末,遼東開原、廣寧、撫順的馬市貿易繁榮,使位於三大馬市中心瀋陽的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1625年,"大金"遷都瀋陽,經濟更趨繁榮,四平街(今中街)便形成了。
  • 小西門:曾經在瀋陽矗立三百多年
    英國人杜格爾德·克裡斯蒂在其所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一書中寫到:「古老的奉天城面積並不大,努爾哈赤統治時期所修建的厚重並帶有垛口的城牆,最高處可達40英尺,最寬處可達30英尺,城牆所環繞的面積不超過一平方英裡。除城中的鼓樓和鐘樓外,在城牆的四角上,在八個城門上,都建有塔樓,因此,從遠處看,奉天倒像一座真正的塔城。
  • 老盛京 | 這裡是老瀋陽的風俗畫卷——北市場
    1927年,張作霖更是把遼寧總站選址在北市場的北頭,讓這塊商圈緊追滿鐵附屬地奉天驛前的繁華氣象。在北市場有家喻戶曉的三大影院——奉天劇場、保安電影院、雲閣電影院三大影院中歷史最就久的是奉天劇場,亦稱奉天座始建於1918年,因專門上映日本電影及話劇而聞名可以說專門是為日本人服務的。奉天劇場在新中國成立後,改為民族電影院。
  • 8.29 重志成城:黃碩、畸形兒、朝生暮死、玉麟軍、奉天
    在大環境影響下依然保持強烈個人風格,具有爆發力和尖銳的歌詞,像一枚炸彈轟炸你的聽覺,又像刀子扎入你的心,並且經常出入金屬現場,和夜叉樂隊,扭曲的機器樂隊,液氧罐頭樂隊,利事樂隊都曾有很多合作,這一次核彈將再次來到眾志成城現場攻城略地。
  • 瀋陽作家黃世明指《少帥》抄襲
    劇中張學良和馮庸一起讀私塾氣老師、張學良等幾個少年與日本少年打鬥、大哥馬龍潭調停張、馮督軍之爭等細節,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然而,瀋陽作家黃世明表示,這些細節皆為自己在其小說《大帥府》中的虛構內容,歷史上本無此事,電視劇《少帥》使用這些原創內容,沒有經本人許可。黃世明將起訴該劇編劇
  • 奉天二哥馮德麟之子辦大學
    張作霖任巡防營前路兼中路統領,駐奉天。1912年,辛亥革命後,巡防營改為陸軍,民國政府任命張作霖為第27師師長,駐奉天,任命馮德麟為第28師師長,仍駐北鎮。他們二人平起平坐,但由於駐地不同,所以兵力差別也很大,但此時基本還是比較和諧的。 當張作霖被任命為奉天督軍後,馮德麟大為不滿,因為馮德麟被任命為奉天軍務幫辦,這個官職恰好是張作霖的副職。
  • 【美拍欣賞】瀋陽老建築的今昔(三)
    據《瀋陽郵政志》記載:1915年10月1日,「奉天郵便局由西塔附近遷入奉天鐵道附屬地昭德大街新建樓房辦公。」這座奉天郵便局是日本人將第17野戰郵便局改革後所建,設立了庶務、郵便、電信三課,辦理郵政、電信的全部業務,當時有職工426人。到「九·一八」事變之前,以「奉天郵便局」為中心的日郵系統已經形成,與中國政府開辦的中華郵政公開分庭抗禮。
  • 東北插班生:6位臺灣名人的瀋陽緣!
    3、連戰,國民黨前主席,他雖然1936年8月出生於陝西西安,可經常稱自己是「半個瀋陽人」,因為他的母親趙蘭坤女士,是地地道道的瀋陽人。      幾次赴大陸,受家母委託,連戰夫婦攜子女來到瀋陽市于洪區沙嶺鎮蘭勝村的趙家墓地,祭拜外祖父、外祖母。
  • 我在奉天等你 第十六章 什麼是愛情
    兩個人沒有說話,我眼神有些恍惚的看著倒流的景象,直到身邊的姜小果開口說了話,我才回了神,「一一,奉天有什麼好吃的嗎?」「有很多啊,川菜江南菜東北菜私房菜火鍋燒烤。」我晃了晃頭,努力讓自己清醒,然後張嘴說了一堆。我說完,姜小果好似陷入了選擇困難症,想了好一會兒,也沒決定去吃什麼,便又對我說,「你是奉天本地人,你說吃什麼,就去吃什麼好了。」
  • 瀋陽「前3名」的高中,囊括市文理狀元,東北育才一騎絕塵
    瀋陽是遼寧省的省會城市,古時稱之為「盛京」、「奉天」等。瀋陽作為遼寧的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同時也作為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基地,享有「東方魯爾」的美譽。在今年的高考中,瀋陽有3所學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東北育才學校一騎絕塵,遼寧省實驗中學和瀋陽市第二中學緊隨其後,位列全市前3名,囊括了市文理狀元。以下是這3所高中的基本情況。東北育才學校東北育才學校建立於1949年,起初是一所小學,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增加初中部和高中部。
  • 圍觀 瀋陽作家黃世明指《少帥》抄襲
    劇中張學良和馮庸一起讀私塾氣老師、張學良等幾個少年與日本少年打鬥、大哥馬龍潭調停張、馮督軍之爭等細節,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然而,瀋陽作家黃世明表示,這些細節皆為自己在其小說《大帥府》中的虛構內容,歷史上本無此事,電視劇《少帥》使用這些原創內容,沒有經本人許可。
  • 這個充滿了瀋陽人回憶的地方,竟深藏這樣一個秘密……
    瀋陽最有名的郵局在哪兒?老瀋陽人都知道!就在市府大路,那個老北市郵局!東北易幟後的奉天已經改為遼寧省,當時遼寧郵務管理局的郵務長叫巴立地,他還有一重身份,就是義大利駐瀋陽總領事。日本不敢明目張胆地對外籍人士下手,而巴立地又拒絕接受日本方面接收。直到偽滿洲國成立,南京方面發出了「東北停郵員工內撤」的命令,日本也只好重新拼湊起當地的郵政部門。
  • 主播英娜,帶你走進瀋陽百年老店
    我們的大瀋陽歷史悠久、風光秀美,特色美食也是不勝枚舉。還記得瀋陽的那些百年老店嗎?即使脫口說出各家的名字,那裡的味道,你又記得多少呢?今天,小夥伴們就用眼睛代替嘴巴,用圖片代替腳步,和主播英娜一起去嘗嘗瀋陽「百年老字號」的地道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