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臺灣的小吃,就要屬位於臺南民族路二段的「度小月擔仔麵」了。其由來是因為第一代創始人,原本是以捕魚為生,但因捕魚人全靠天吃飯,常常因為天候不佳,過著「小月」(生意清淡的月份)的生活,於是乾脆挑擔賣面,度過小月生活,後來乾脆取個名字叫「度小月擔仔麵」,沒想到一碗小小碗的擔仔麵就賣過百年。
若干美食名人在這裡品嘗過招牌擔仔麵後都會登臨記錄宣示。
偶然經過臺南淡水的"度小月"小店,店面尚未開門。幾根香腸在朦朧的蒸氣中顯得格外鮮美,而小店的夥計們忙碌著布置一塵不染的家具,也有幾位老顧客早已翹首企盼了。在特色的半蹲式小凳坐下,一碗碗熱騰騰的度小月擔仔麵就上桌了。
招牌上的店家故事
度小月灶臺
這就是聲名遠播的老湯臊子,滷蛋還有肉腸。
店外的臨街座位仍舊是傳統的小竹桌,大家坐個小凳享受美食。即使你是開著豪車來,也是在路邊停好車,坐在小凳上,吃上小小的一碗擔仔麵。
擔仔麵的各種原料就擺在你的面前,任人評說。
小料自取
「度小月擔仔麵」的製作看起來似也很簡單,只見夥計手抓一把絲面,在大鍋湯裡涮一涮,然後撈起,倒進碗,撒上配料,再加上高湯,一碗香噴噴的「度小月擔仔麵」就算大功告成了。
擔仔麵很精緻,雖是街邊小店,但乾淨亮眼的程度絕對不輸大飯店。遠道而來,肯定要吃個底朝天的!
擔仔麵的滷蛋也是招牌菜
引用一篇雜誌的報導——「據店裡介紹,度小月擔仔麵之所以好吃是因為有兩件「秘密武器」:一是有以祖傳秘方精燉的肉燥;二是有以蝦頭熬製成的高湯。在半湯半面的狀態下,讓碗中的麵條可吸足蝦頭高湯及肉燥的香味,臺前功夫簡單,臺後功夫做足,這就是度小月擔仔麵有別於其它湯麵的原因,至於精燉肉燥和熬製蝦頭的火候如何掌握,那就是店家的秘密了。 」
煎鮪魚
店前的臺式肉腸
臺式肉腸一定要就著蒜茸吃才香,也沒了肉腸的油膩。
再來一杯臺灣的特產阿薩姆紅茶。
2015年5月6-8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SIALChina2015第十六屆中食展,本展僅對專業觀眾開放。欲了解更多展會信息,請登錄中文官網 www.sialchina.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