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得志,我軍歷史上的一位優秀將領,他17歲參軍,25歲成為師長,68歲依舊帶兵打仗,他的人生經歷可謂十分傳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在17歲當兵之前,還是一個打過鐵做過煤礦的工人,那麼他是如何從一個鐵匠成長成一個開國上將的呢?
鐵匠成長為一代名將
楊得志,1911年生,湖南醴陵人。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候就跟著父親學打鐵,後來因為生活十分艱難,迫於生計,就去當了一名煤礦的工人,後來又在建築工地當工人。1928年,剛剛17歲的他就和哥哥,還有一些工友一起,投奔了湘南起義的紅七師革命家。
當時紅七師剛成立,就連幾位領導人也是只參加過起義,很多人都沒有參過軍,就更別說上戰場打仗了。當時楊得志聽說只有戰鬥連的戰士才有槍,所以正值少年的他就十分渴望能夠進入戰鬥連,有一把屬於自己的槍。
後來,他如願以償進入了戰鬥部隊,被分配到了師屬特務連三排七班,他以為他就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槍了,可是當時部隊武器裝備十分缺乏,他還是沒有槍,他為此還朝班長發火了。當時班長的一句話,讓楊得志記了一輩子,班長說:「想要槍也不難,敵人手裡多得是,想要就自己去搶。」在那以後,他每次殺敵都十分英勇,衝鋒在前,為的就是想要繳獲敵人手中的槍。
鄧公親自點將坐鎮雲南
楊得志戎馬半生,創下了赫赫戰功,他先後參與指揮了井岡山鬥爭、反圍剿戰爭、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指揮大大小小作戰上千次,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戰將。1955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
1955年至1975年爆發的越南戰爭中,我軍還曾進行了抗法援越和抗美援越,幫助越南不少,還外派陳賡、楊得志等人進入越南,對越南的戰爭進行指導。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越南打敗美國後,竟然囂張了起來,反而還和我國較勁起來了。
面對這一情況,鄧公親自點將,安排楊得志擔任昆明軍區司令員,與王必成互換崗位。要知道臨陣換將,那可是兵家大忌,但鄧公認為,楊得志此前指導過越南,讓楊得志坐鎮雲南,是做合適的人選。而歷史也證明,鄧公這一做法確實是正確的。
68歲再上戰場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當時楊得志已經年過六旬了。為此中央領導還特意找他談了一次話,希望他年事已高,想看看他還能不能作戰。楊得志知道了後,堅決對中央說出一個字:「能!」
三天後,楊得志就來到了昆明,當時他不僅年齡大,而且對雲南地區十分不熟悉面對越軍也不了解,更是連部隊也不熟悉,因為當時的部隊並不是他是老部隊。在雲南的日子裡,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整日心系戰事,本身身體不是很好的他,因為操勞過度,再加上雲南地形氣候不適應,楊得志就病倒了。
後來,他被秘密安排到北京治療,在他病還沒有完全康復的時候,他就又想要回到雲南,最後醫生也勸不住他,只好安排了專家陪同他前往雲南。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卻又再一次扛起了保家衛國的大梁,本身體就沒有完全康復的他,又回到了前線,不得不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