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斯諾實業又是一地雞毛,國民技術瘋狂併購或有貓膩?

2020-12-23 中金在線

收購斯諾實業又是一地雞毛,國民技術瘋狂併購或有貓膩?

2020-10-23 16:07:47 來源:壹財信 已入駐財經號 作者:佚名
關注中金在線: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中金在線微信

在線諮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作者:趙書涵

  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民技術")自創業板上市後,在安全晶片領域大展拳腳,成為行業龍頭。上市時超募資金高達20億元,之後在使用超募資金對外投資時,國民技術收購的項目接連"爆雷",箇中原因值得深思。

  據公開信息,從增資華夏芯留下一地雞毛欲全身而退的國民技術,目前還深陷在併購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原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斯諾實業")的泥潭中。當初收購時因協議內容奇葩曾遭獨董反對,高估值"爆雷"卻因禍得福,而未達業績承諾造成的補償款遙遙無期。

  併購協議內容奇葩,獨董曾投反對票

  回顧2017年,國民技術收購斯諾實業股權時,從接觸標的公司到董事會通過收購議案,僅耗時不到20天。而之前有意向收購斯諾實業股權的上市公司雪萊特則用了長達6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收購前的調查,最終因交易價格等未達成一致意見,雪萊特於2017年9月終止收購計劃。

  之後,國民技術沿用雪萊特擬收購斯諾實業股權時聘請的審計機構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大華所」)、評估機構開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下稱「開元資產」)開展收購調查工作。

  2017年12月21日,國民技術發布收購公告,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國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國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稱"國民電商")、深圳前海國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民投資")收購斯諾實業70%股權,股權收購款合計為人民幣133,615.3846萬元。

  斯諾實業成立於2002年2月7日,註冊資本為5,333.3333萬元,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此次收購是國民技術對新能源行業的戰略布局。

  該次股權轉讓定價是以2017年6月30日為基準日,根據大華所審計的財務數據,斯諾實業2015年至2017年1-6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739.05萬元、29,272.52萬元、27,381.97萬元,實現淨利潤3,623.18萬元、7,351.42萬元、7,690.77萬元。雖然營收和淨利增長勢頭較快,但當時的應收帳款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遞增,甚至2017年上半年佔比已達111.57%。斯諾實業的業績增長存在依賴賒銷的情況,並且近幾年的現金流緊張,一直是負數。

  開元資產以收益法對斯諾實業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進行評估,得出的市場價值評估值為200,936.39萬元,比合併會計報表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股東)權益評估增值高達166,439.07萬元,增值率為482.47%。經雙方協商一致,最終的收購價格依據收益法評估值,斯諾實業70%股權所對應的交易價格為133,615.3846萬元。其中,國民技術的子公司國民電商支付50%股權的收購款,子公司國民投資支付20%股權的收購款,具體收購款支付情況如下圖:

  (截圖來自《關於現金收購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70%股權的公告》)

  這次收購,業績承諾方鮑海友(原斯諾實業控股股東、實控人)獨享了一份"大禮包"。斯諾實業高達20億的估值中,其中3億元專項用於支付給鮑海友,並且國民電商和國民投資還承諾,若斯諾實業在全部業績承諾年度內累計實現的淨利潤數額超過累計承諾的淨利潤,超出部分淨利潤金額的60%由斯諾實業以現金方式獎勵給鮑海友。

  這樣的收購協議也讓國民技術的獨立董事劉斌對此產生了異議。在收購公告發布的前一天董事會上,劉斌對收購斯諾實業股權的關聯議案均投了反對票,認為部分協議內容會影響國民技術及作為收購主體的兩子公司對斯諾實業的管理與主導。

  高估值受到質疑,巨額商譽埋雷

  2018年3月,國民電商和國民投資完成斯諾實業的股權收購。深交所曾下發關注函問詢斯諾實業100%股權估值的評估依據等問題。

  國民技術的回覆公告中提到,截至評估基準日(2017年6月30日),此次收益法評估僅將斯諾實業本部、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永豐分公司(下稱"永豐分公司")、子公司江西斯諾新能源有限公司納入收益預測範圍,而內蒙古斯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內蒙古斯諾")、山西斯諾新材料有限公司、陝西斯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家子公司因成立時間短且尚未進行實際的生產經營,開元資產並未將其納入收益預測範圍。

  《壹財信》注意到,斯諾實業在2016年6月8日成立的一家分公司——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坪山分公司,開元資產在進行資產評估時並未提及到,信息披露或出現重大遺漏。

  另外,此次評估中,永豐分公司經審計的財務數據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的年報數據不一致。根據國民技術回復公告,永豐分公司2015年和2016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11,751.00萬元、20,287.56萬元。但是對方年報披露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9,603.00萬元、17,000.00萬元。而負責此次評估工作的開元資產和籤字評估師陳邁群在2017年11月22日被湖南證監局出具了警示函,原因就是其在另一起收購評估工作中出現不符合《資產評估準則》的相關規定和要求的行為。

  以上出現的各類問題或是因為此次股權收購的倉促,而始終令人感到疑惑的是,開元資產給出斯諾實業溢價近5倍的估值依據何在?

  《壹財信》發現,國民技術的子公司收購斯諾實業股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內蒙古呼和浩特石墨化項目(下稱"石墨化項目")能帶來穩定可靠的利潤增長點。但開元資產在評估中卻並未將承接石墨化項目建設的內蒙古斯諾納入收益預測範圍。而在股權收購完成後,國民技術的多份公告中均提及,斯諾實業的主要利潤增長點來自石墨化項目。

  既然內蒙古斯諾的地位如此重要,開元資產評估斯諾實業資產時為何選擇"忽視"?

  同時,在此次收購前,斯諾實業最後一次增資出現在2017年1月,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豐隆興聯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莘縣盈諾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克拉瑪依啟誠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成為新股東,這次增資以2016年預計淨利潤為基礎協商確定。增資後,斯諾實業的整體估值是8億元。在不到6個月時間,斯諾實業的估值突然增長了12個億,國民技術因收購斯諾實業形成商譽104,428.83萬元,埋下隱患。

  業績承諾未完成,補償款難追回

  距離國民技術子公司完成收購斯諾實業70%股權僅一個月後,斯諾實業的主要單一大客戶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出現債務危機,再加上宏觀經濟環境及資金政策影響,斯諾實業的經營遭遇"滑鐵盧",斯諾實業的原股東完美脫身。

  此外,國民技術看好的主要盈利增長點的石墨化項目也一再"難產",項目的建設進度比計劃延後。國民技術子公司收購斯諾實業股權時,石墨化項目正在建設初期,尚未貢獻收益。當時斯諾實業的管理團隊評估,此項目預計2018年7月左右投入生產。

  石墨化A車間直到2018年11月才開始試生產,而B車間的投產時間從2019年的4月推遲到2019年7月,又推遲到2020年完工,具體投產時間還未確定。這無疑給斯諾實業的業績承諾完成增加了難度。

  2018年12月,國民技術一紙公告,預測斯諾實業無法完成當年度的業績承諾即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不低於1.8億元,並與業績承諾方鮑海友籤訂了《股權質押合同》,分別將其持有的斯諾實業18%、7%股權(合計25%)質押給國民電商及國民投資,為斯諾實業未達到承諾淨利潤而產生的補償義務(如有)提供擔保。

  國民技術2018年年報出爐後,斯諾實業的業績不忍直視,當年度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為-47,775.73萬元,與其承諾的業績相差65,775.73萬元。

  2019年10月,國民電商和國民投資與斯諾實業的原3位自然人股東籤訂《補充協議》,將斯諾實業的股權收購對價調整為66,516.35萬元,調減的67,099.03萬元計入了國民技術2019年的營業外收入。因禍得福,本來連續兩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的國民技術,因為調整收購對價,使得非經常性損益增加,實現了扭虧為盈、保殼成功。

  不過,斯諾實業2019年的業績依然慘澹,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728.93萬元,相距淨利潤2.5億元的業績承諾甚遠。

  按照協議,鮑海友需要支付巨額的業績補償款。因業績補償款的履行問題,國民電商和國民投資於2019年8月22日將鮑海友訴至法院。雖然案件勝訴但因對方一直未履行生效判決,案件進入了強制執行程序,但截至目前,鮑海友依然尚欠公司業績補償款642,252,954.18元。

  國民技術在資本市場上留下的這些併購實例或成為典型的反面案例,其中是否有其他內幕尚無從得知。不過國民技術上市後留下的問題遠不止這些,《壹財信》將繼續關注。

熱門搜索

為您推薦

相關焦點

  • 國民技術高價參股華夏芯,OST公司股權擔保真假難辨
    2019年國民技術營業收入3.95億元,虧損5.6億元,看似「命懸一線」,但國民技術依靠對併購公司斯諾實業交易對價的下調而扭虧為盈,國民技術實現淨利潤4291萬元。斯諾實業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產品以人造石墨為主,兼有少量複合石墨產品。
  • 國民技術:關於重大訴訟進展的公告
    證券代碼:300077             證券簡稱:國民技術        公告編號:2020-076                      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重大訴訟進展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
  • 酒業再現併購 ST巖石擬花8600萬元收購關聯企業部分股權
    ST巖石收購倆虧損企業12月14日晚間,ST巖石(600696)公告稱,公司因業務發展需要,擬以現金方式購買上海貴酒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貴酒發展」)持有的江西章貢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章貢酒業」)25%股權及贛州長江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長江實業」)25%股權。因貴酒發展系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因此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 樂清三民企收購法國泰樂瑪
    溫州網訊 樂清市柳市鎮三家民企聯合以1700萬歐元,整體收購法國泰樂瑪(Telma)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目前該海外併購計劃已獲浙江省發改委批准,整體併購項目已進入資產交割階段。隨著該併購項目的成功,樂清三民企將直接躍上汽配行業電渦流緩速器產品(俗稱電剎)的國際最先進水平。
  • 安潔科技 都是併購惹的禍?
    究其原因,公司表示,此前收購的惠州威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威博精密」)和蘇州威斯東山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威斯東山」)業績未達預期,由此導致2019年度公司合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為21.52億元。簡言之,都是併購惹的禍。
  • 家電併購黃金時代落幕
    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家電產業的起步較晚,早期的收購更多屬於產業上下遊併購或同行同品類收購,尤其是後者居多,主要目的是為了完善自身技術及業務、拓展海外市場,這也使得我國家電巨頭一度上演了數年的海外併購大戰。尤其是海爾在2016年1月宣布以351.9億人民幣收購美國通用電器公司(GE)的所有家電業務及資產,迅速拉開了2016年我國家電企業海外併購浪潮的序幕。
  • 一周兩收購 播客併購戰場轉向廣告技術領域 | 播客現場 Vol.60
    一周兩收購 播客併購戰場轉向廣告技術領域本周,美國播客市場連續宣布兩起併購,被收購公司的核心業務都與播客廣告技術有關。美國媒體分析,隨著市場最後一家大型獨立播客製作機構Wondery在2020年底被Amazon Music收購,自2019年初開始的持續兩年,圍繞播客原創內容的收購或將告一段落。播客廣告技術領域的爭奪將可能是下一步播客市場併購的主題。
  • 【重組併購】公司收購的流程、方式及風險分析
    一、公司收購的流程有哪些? 1、收購方的內部決策程序 公司章程是公司存續期間的綱領性文件,是約束公司及股東的基本依據,對外投資既涉及到公司的利益,也涉及到公司股東的利益,公司法對公司對外投資沒有強制性的規定,授權公司按公司章程執行。
  • 2020年5月全球併購|疫情影響併購進程,艾伯維完成收購艾爾建
    艾伯維去年6月宣布,將以630億美元收購艾爾建。新冠疫情影響企業併購進程美國時尚集團L Brands Inc.宣布同意取消向美國私募基金Sycamore Partners出售旗下知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多數股權的交易。
  • 網友:瘋狂過後一地雞毛?
    網友:瘋狂過後一地雞毛?   2020年A股喜迎「開門紅」,資本市場的「李佳琦們」又一次成為整條街「最靚的仔」。   1月2日,網紅經濟概念股龍頭星期六開盤不久,再度吃下一字漲停板。截至收盤,近4萬手買單封死漲停板,成交額超6億。
  • [收購]東百集團:收購武漢市聯禾華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
    [收購]東百集團:收購武漢市聯禾華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 時間:2020年12月16日 17:06:06&nbsp中財網 原標題:東百集團:關於收購武漢市聯禾華實業有限公司100%公司全資子平潭信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收購聯華食品有限公司持有的武漢市聯禾華實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上述股權轉讓暫定對價為人民幣4,952.49萬元;同時,平潭信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承擔目標公司債務人民幣2,647.12萬元。. 本次交易不構成關聯交易及重大資產重組。
  • 2019全球廣告技術收購增長95%,MarTech進入「計算時代」
    2018-2019年,全球Martech公司的收購與整合事件熱浪不斷。2018年9月,在Adobe斥47.5億美元收購營銷自動化公司Marketo之後,Martech創始人Scott Brinker曾預測,在接下來的12-18個月,四分之一的MarTech Landscape將會經歷「整合」。
  • 2020半導體驚天收購,英偉達收購ARM,AMD收購賽靈思,還記得嗎?
    和其他的任何一個行業一樣,半導體行業內的資源和技術,正在變得越來越集中。高科技公司想要維持在技術、市場上面的領先優勢,除了自己持續投入研發之外,另外一條更加快速的選擇就是併購,通過併購,大公司不僅僅消滅了自己潛在的對手,更是拉高了技術的門檻,讓後來的挑戰者變得更加艱難。
  • 美國傳媒業掀併購整合潮,被指併購後失敗率比離婚率還高
    不過,很多經濟學人與傳媒觀察家悲觀地認為,美國傳媒併購後的失敗率比美國的離婚率還要高。傳媒公司的併購轉型效果還需持續觀察。雜誌業新豪賭11月27日,美國華盛頓,桌面上的《時代》雜誌。梅雷迪思同意以每股18.5美元現金收購時代公司。
  • 盤點醫療技術領域最值得併購十大目標
    這三家公司的投資價格加起來不僅使2020年其它醫療技術併購的總價值相形見絀,而且超過了2018年醫療技術併購交易290億美元的總金額,接近於2019年的490億美元。 正如普華永道所說,COVID-19這場流行病創造了新的交易,而且推動這些交易的力量和欲望依然存在,因此未來可能還會引發大量的收購。
  • 公司併購都有什麼形式,是怎樣的?
    我們經常能看到某某公司和某某某公司併購的消息,一般人都只覺得這兩個公司變成一個公司了,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那麼公司併購都有什麼形式,是怎樣的? 網友諮詢: 公司併購都有什麼形式,是怎樣的?
  • 200億元收購投資後 TCL還有錢併購南京熊貓嗎?
    (原標題:200億元收購投資後,TCL還有錢併購南京熊貓嗎?)7月斥109.74億元收購中環集團,8月斥約76.22億元收購蘇州三星8.5代線60%股權和模組廠,加上此前斥20億元入股日本JOLED公司,TCL科技(000100.SZ)今年以來已投入超過200億元用於行業併購和投資。
  • 對話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實業報國 此生無悔
    同時,對於TCL來說,收購湯姆遜不僅意味著TCL可以立即躋身歐美市場,更重要的是,公司將擁有一套世界級研發體系。這讓理工科出身、技術情結嚴重的李東生根本無法拒絕。2003年,TCL併購湯姆遜彩電業務。圖為籤約儀式現場。當然,李東生也清醒地看到,能被拿來出售的業務絕不會是一塊優質資產。怎麼辦?
  • 三聯薦書 |《併購陷阱》寫給併購買家和賣家的避坑寶典
    ——美的集團董事長 方洪波過去幾年中國企業一是急功近利想並規模,二是簡單粗暴,靠業績對賭。很少花精力在併購前考慮併購後真正的業務協同,和團隊是否準備就緒。分析失敗比分析成功重要。《併購陷阱》一書可以說是一劑清醒劑,清醒所有併購交易買家的大腦。
  • 融資併購日報:騰訊將收購環球音樂10%股份 龐大音樂帝國呼之欲出
    耐克收購AI平臺Celect8月6日,耐克宣布收購位于波士頓的預測分析公司Celect,以加強其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戰略。該筆交易的財務數據尚未披露。耐克營運長埃裡克·斯普朗克(Eric Sprunk)在接受採訪時解釋說,隨著Celect的技術融入耐克的行動應用程式和網站,耐克將會更好地預測客戶想要什麼款式的運動鞋和服裝,並了解他們想要什麼時候買、想從哪裡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