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誠出任西滿軍區副司令,司令員是後來的上將,他讓賢沒被同意

2020-12-28 網易

2020-12-27 06:45:02 來源: 秋風文史

舉報

  很多人知道,開國授銜時,黃克誠被授予大將,而呂正操被授予上將。黃克誠的資格比呂正操老,在解放時期很長一段時間內,黃克誠職務一直在呂正操之下,呂正操讓賢上級沒同意。

  先說說黃克誠大將的資歷。

  

  黃克誠,早年參加湘南起義,跟隨朱老總、陳老總上了井岡山,並長期擔任師政委。在紅軍時,他一直唱「反調」,被多次降級。如果論誰降級次數最多,黃克誠位列其中,要不然他的職務會更高。

  

  抗戰時,他從八路軍到了新四軍擔任了3師師長,在抗戰結束後,他越級電報延安,希望出兵東北,而且還有具體的報告,非常有價值。後來,他如願以償,率領3師三萬多新四軍奔赴東北作戰。

  1946年1月,他被調任到西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是呂正操。

  

  呂正操是東北軍出身,張學良的副官,後擔任團長。抗戰初期,他率部成立了自治軍,後與冀中部隊合編,成立了冀中軍區司令員。

  抗戰後期,調任到晉西北工作,擔任晉綏軍區司令員。

  抗戰結束後,呂正操一到東北,他的職務就不低,擔任了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員,而且排名在李運昌、肖勁光、周保中之前。

  

  當民主聯軍從瀋陽撤離時,東北民主聯軍劃分了四個軍區,呂正操擔任了西滿軍區司令員。

  呂正操一直認為黃克誠是老紅軍,論資歷論戰績都非常豐富。他認為黃克誠擔任副職不合適,就向上級反應,讓黃克誠擔任司令員。

  

  後來,呂正操調任總部主管後勤運輸,上級依然讓他兼任西滿軍區司令員。直到1947年3月上級下令,黃克誠才繼任了司令員一職。

  在解放戰爭紅,黃克誠一直在一線部隊作戰,而呂正操職務雖然不低,但到解放中後期,一直在後方工作,與鐵路結下不解之緣。

  

  新中國成立後,按資歷、戰績和職務,黃克誠授予大將,而呂正操授予了上將。

  舉報/反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紅二十五軍的小將,後來當了大軍區副司令員,活了101歲
    紅二十五軍出將才,比如大將徐海東,開國上將韓先楚和劉震,都是威震革命史的名將。還有很多其他將領,比如周世忠,後來當了武漢軍區司令員,成就比較大。比如開國中將張天雲,後來當了福州軍區副司令員。還有兩位後來成了上將,一位是王誠漢,另一位是劉華清。
  • 魯南軍區的政委授上將,副司令員授中將,司令員為何沒授軍銜?
    軍區的繼任政委是傅秋濤。傅秋濤,給大家的記憶應該是在新四軍的。確實,之前他就是新四軍皖南第1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七師副師長,從延安中央黨校畢業後調魯南軍區任政委,後任魯中南區委第一副書記、魯中南軍區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後來是什麼軍銜?
    後來是什麼軍銜?咱們接著往下看! 第一師師長:粟裕 粟裕是湖南會同人,18歲時就進入葉挺的部隊,兩年後他以警衛隊班長的身份參加南昌起義,隨後輾轉上了井岡山,成為井岡山根據地創建時最早的一批老成員。土地革命時期,粟裕曾任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等職。
  • 抗戰時晉察冀一分區司令員是上將、下屬中將,為何副司令員授大校
    為此,建國之後,晉察冀一分區走出了幾十位開國將軍,其中司令楊成武被授予上將軍銜,政委鄧華被授予上將軍銜,副政委李志民被授予上將軍銜,副政委羅元發被授予中將軍銜,團長陳正湘授予中將軍銜,參謀長徐德操被授予少將軍銜,團長邱蔚被授予少將軍銜……然而,令人疑惑不解的是,晉察冀第一軍分區的副司令員、排名在楊成武司令員之下的第二把手
  • 紅軍時期,兩人同在一個師,後來師長成為上將,政委成為開國大將
    紅三軍團經歷了多次改編,曾在1933年的時候劃分了3個師,分別是第4師,第5師,第6師,組成了東方軍,進軍福建,而當時擔任第4師的師長和政委後來都是赫赫有名的將軍,在1955年大授銜時師長被授予了上將,而政委更厲害被授予了開國大將,那麼這兩位將軍都是誰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
  • 陸軍上將朱啟,邊境作戰打出來的名將,兩任軍區司令員
    從這場戰鬥中,走出無數個戰鬥英雄和優秀將領,陸軍上將朱啟就是其中之一。朱啟出生於1942年,雲南祥雲人。提起雲南,首先想到的便是滇軍。抗戰時期,滇軍為抗擊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貢獻。臺兒莊戰役、長沙會戰、武漢會戰等諸多重大戰役中,都能見到滇軍的身影。不止如此,滇軍第60軍更是被德國軍事顧問稱為當時「世界第三強的陸軍」。
  • 四野4個兵團,第一副司令員都是上將,第二副司令員為何卻不同呢
    第四野戰軍成立後下轄12到15四個兵團,當然就有4個兵團第一副司令員了,後來他們四位都被授予了開國上將,分別是12兵團第一司令員陳伯鈞,13兵團第一副司令員李天佑14兵團,第一副司令員黃永勝,15兵團第一副司令員洪學智,而洪學智將軍在1988年再次榮獲上將,是我國唯一的「六星上將」。
  • 他們搭檔的兵團司令員是誰?
    隨後,在華北軍區成立後,羅瑞卿出任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團司令員,參與指揮平津戰役。一九四九年二月華北軍區野戰部隊統一改編,原第二兵團改為第十九兵團,羅瑞卿任第十九兵團政委,參加太原戰役。一九四九年六月,羅瑞卿離開十九兵團,擔任公安部籌備處處長。一九五五年,羅瑞卿被任命為大將軍,在十個大將軍中排名第七。
  • 八大軍區司令員之一,55年的開國上將,為什麼因一個女人遺憾終生?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在歷史上是個津津樂道的話題。具體是哪八大軍區呢?就是北京軍區與瀋陽軍區、濟南軍區和武漢軍區、南京軍區和廣州軍區、福州軍區與蘭州軍區。對調也是這樣的組合方式來進行的。當時福州軍區司令員是韓先楚,他的前任是葉飛,也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
  • 原廣州軍區司令員徐粉林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
    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徐粉林,國土資源部部長、武警黃金指揮部第一政委姜大明,武警部隊司令員王寧出席論壇並講話。上述消息顯示,原廣州軍區司令員徐粉林上將已出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一職。公開報導顯示,徐粉林上將1953年7月生於江蘇金壇,1972年12月入伍,曾長期在蘭州軍區任職。
  • 1985年百大裁軍過後,歷任廣州軍區司令員都是誰?什麼軍銜?
    張萬年曾先後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他畢業於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基本系,是我軍優秀的現代化軍事人才。  1987年,張萬年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並於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  不止如此,張萬年將軍在退休後,仍舊關心黨和國家的發展事業,關注國內形勢的變化、關心國防和軍隊的改革發展、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這都表現出一名老共產黨員的赤膽忠心。
  • 曹雙明:空軍上將,原空軍司令員,曾是「王牌飛行員」
    曹雙明:空軍上將,原空軍司令員,曾是「王牌飛行員」中國空軍經歷過了艱難的發展歷程,舊中國的時候,中國製造業嚴重滯後,空軍更談不上。因而,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空軍損失一架就少一架,上演了一幕幕悲壯的英雄史詩。
  • 對越反擊戰兩個軍區獨立師打得好,後來出了兩名解放軍上將
    整個作戰期間,廣西軍區獨立師殲敵1323人(斃敵1226人,俘敵97人),雲南省軍區獨立師殲敵720人(斃敵711人,俘敵9人),繳獲各種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一部,均勝利完成任務。值得指出的是,這兩個獨立師還各出了一名未來上將,即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上將和西部戰區司令員趙宗岐上將。 李作成是湖南省安化縣人,1953年生,1970年入伍。
  •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賡之前
    有不少的開國上將論戰功、資歷、職位也許還超過十位大將中的一些人。比如蕭克、甘泗淇、張宗遜等人是許光達大將的頂頭上司,職位、資歷、戰功也要比許光達高,特別是蕭克,他作為八路軍的副師長、紅二軍方面軍的二把手,和他平級的其餘5位八路軍師長、副師長都是元帥,而蕭克僅僅只是上將,論戰功、資歷、職位,蕭克要高於十大將中的一些人。
  • 挺進東北,山東軍區派出四大軍分區,軍區司令員是誰
    今天,筆者就來聊聊山東軍區挺進東北。 魯中軍區(王建安上將) 1942年8月由山東縱隊機關一部組建,王建安任司令員,轄三個軍分區。1943年3月,115師與山東軍區合併成立新的山東軍區後,魯中軍區未變。
  • 1945年,山東軍區抽調六個主力師進入東北,後來師長都是何軍銜?
    此後,鄒大鵬、呂其恩將這一消息帶回了山東軍區,山東軍區又上報了中央,中央下令山東軍區派遣主力部隊進入東北,由肖華統一指揮。此後,山東軍區派出第1師、第2師、第3師、第5師(主力)、第6師、第7師等6個師共6萬餘人的部隊,浩浩蕩蕩地開往東北。那麼,這6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他們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內蒙古軍區成立後他任第一任司令員,升格為大軍區後,他還是司令
    同月,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撤銷興安軍區,成立內蒙古人民自衛軍內蒙古軍區,歸東北民主聯軍建制,他就任第一任司令員,1955年4月,內蒙古軍區從華北軍區劃出,改為大軍區,直屬中央軍委領導。他還是司令員,他是誰?生平是怎麼樣的,下面咱們一起來回顧下。
  • 抗戰時山東軍區下屬5個二級軍區,司令員都是誰?後授什麼軍銜?
    1942年8月由山東縱隊機關一部組建,王建安任司令員(兼),羅舜初(授開國中將,後為海軍副司令員)任政委,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轄三個軍分區。1943年3月,一一五師與山東軍區合併成立新的山東軍區後,魯中軍區未變。
  • 開國上將去世後,沒有一個生前好友來參加他的葬禮,這是為何?
    第一次授銜儀式誕生了元帥、大將、上將等諸多軍銜。其中誕生了55位上將,1956年與1958年又各自增補了一位上將。這些上將都是對革命有突出貢獻的人,按理說,他們去世後的葬禮應該極其隆重,最起碼生前的親朋好友要到場。不過,在開國上將中,有一人去世後,他生前的好友沒有一個來參加他的葬禮,這是為何呢?
  • 第13兵團,三位副司令員都擁有軍銜,為何正牌司令員沒有軍銜
    該軍算得上是第13兵團的主力軍,它是由之前東北野戰軍王牌縱隊改編過來的,所以戰鬥力十分強悍,加上軍長李天佑又是一位能徵善戰的名將,參加了四平戰役,解放瀋陽,天津等戰鬥,也是追隨司令員程子華一路南徵,為13兵團,為解放戰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在1955年他授予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