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喪禮中,挽帶上「跪、泣、哀、敬、挽」各代表啥意思?

2021-01-12 農家人小調

中華漢字,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每一個都如天空的星辰,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在農村這片廣袤的大地上,漢字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被一代又一代的農民們傳承並且發揚光大。在鄉下每當有紅白喜事,為了營造氣氛,人們總喜歡書寫對聯貼在家門口,以增加喜事的喜慶氣氛和白事的沉痛氣氛。而在白事的花圈上或是花籃上,常常有兩根白色的帶子系在左右兩邊,看上去非常文雅。細心的人會發現在這兩根不長的帶子上,時常會有不同的內容出現,如上聯的「千古」、「千秋」、「仙逝」、「永垂不朽」等,下聯的「跪、泣、哀、敬、挽」等,這些經常變化的內容有啥不同呢?所要表達的又是啥意思呢?

挽帶也叫挽條,也有人叫花圈輓聯,是系在花圈或花籃兩邊的白色帶子,有布做的也有紙做的,是挽幛簡化後的一種形式,不僅簡便,而且更為文明和儒雅,在悼念逝者的儀式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系時面對花圈或花籃,上聯繫在右邊,下聯繫在左邊,次序不能顛倒。上聯書寫逝者姓名,姓名之前或之後寫稱呼(稱呼是指逝者與獻者的關係),接下來男的寫「千古」女的寫「千秋」或「仙逝」,男女也可同用「逝世」。如果是烈士,姓名之後加上尊稱,如「同志」等,然後寫「永垂不朽」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等。上聯選詞一定要嚴肅,對逝者稱呼不能夠搞錯,應因人用詞,恰如其分。

挽帶下聯書寫時,要底於上聯1-2個字,如果是逝者的兒子或女兒等親近人,應在姓名之前寫上「子」或「女」,姓名之後應用「跪挽」、「泣挽」或「哀輓」;親人中的晚輩應用「叩挽」或「拜挽」;平輩、同事和朋友用「敬輓」;如果是長輩為晚輩獻的,應寫「痛挽」;「挽」是挽留的意思,引伸為思念、悼念的意思。無論是哪一種,都表示世人對逝者的尊敬和懷念留戀之情。而「跪」、「泣」、「哀」僅一字不同,兒女們對父母那種哀痛懷念之情,和對父母養育大恩未報的愧疚之心,便躍然紙上;一個「敬」字,又把親朋老友和鄰裡故人,對逝者的欽佩尊敬之情,體現得一目了然,與「永垂不朽」和「名垂青史」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古到今,我國人民都以死者為大,喪禮中的習俗,雖然會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但最終目的都是讓逝者走的放心,入土為安。挽帶上這些字表達了活著的人與逝者的關係,盡顯了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老祖宗的智慧和文字文化的無窮魅力。小小挽帶,別有洞天,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理解這些字的?歡迎您的關注和評論。

圖片來源於百度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墓碑上刻字的講究:「故、顯、先、考、妣」,分別是啥意思?
    農村墓碑上刻字的講究:「故、顯、先、考、妣」,分別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天有不測之風雲,人也有生老病死,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古往今來,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是無法擺脫生老病死這個鐵律的。對於生死,在農村裡的很多老人也看得很開,在以前基本都是土葬,所以有很多農村老人在五六十歲的年紀就開始準備身後事了,像農夫村裡有個習俗,過了五十歲以後就要開始著手給自己製作,或者是購買棺木了。而行走在農村裡的田間地頭,也常見到很多的墳墓。有些墳墓就是一根小土丘,有些則會豎一塊墓碑。當老人走了,為了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和尊重,後代都會給其立墓,並且還挑選一個日子來立一塊墓碑,並刻上碑文。
  • 《論語·八佾篇》3.26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
    3.26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注釋】▲居:處在,處於。▲寬:寬厚。《陽貨篇》17.6 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農村祖墳上的墓碑,上面都刻著「故顯考妣」,這4個字是什麼意思
    並不是土葬還火化,在農村要是有些人去世了,其親屬便會給他們立碑,並且碑上都是會刻碑文,這也是許多鄉村的風俗習慣,而碑文關鍵有兩個作用,第一是記錄逝者的基本信息,第二是對逝者的尊敬和情感。除此之外,鄉村的墓牌上也有「故、顯、考、妣」幾個字,堅信很多人祭拜祖先時,都見到過這幾個字,這是啥意思呢?風俗習慣權威專家得出回答。
  •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補禮」,什麼意思?背後有啥講究呢
    我們作為禮儀之邦,在規矩和禮數上一直都非常的講究,在婚喪嫁娶方面更是特別的講究,這一點在農村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過即便同是農村,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且不說南北兩地之間的區別,就是不同的縣城不同的村之間的習俗都有一些區別,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便是這個意思。
  • 農村喪禮上一定要做的六件事,這些習俗,你知道幾件?
    在農村,幹啥事講究的就是熱鬧,尤其是喜事喪事,親友鄰居都會來幫個忙,從這些事裡都可以看出來一家人的人緣、人品。從古開始,如果有人死了,就會進行一系列的儀式,來讓過世的人的靈魂得到安息,農村辦喪事時講究多,特別是忌諱的東西,雖然現在辦事跟以前相比省去了很多步驟,但是還有一些保留到今天的習俗。
  • 敬,儒家思想的一個核心理念
    昨夜,隨手寫下了這個「敬」字。
  • 農村喪禮上唱「今天是個好日子」該不該挨打?
    農村喪禮上唱「今天是個好日子」該不該挨打?8月19日,河北青縣法院一份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被公開,一名男子受邀在葬禮上唱歌,因被指唱了「今天是個好日子」遭磚頭擊打頭部。經鑑定,唱歌男子的傷情為輕傷一級。最後,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打人者有期徒刑一年零八個月,賠償19759.47元。
  • 喪禮上的花卉藝術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喪禮花多與白色、菊花聯繫在一起,取白色表達沉痛哀悼之情,取菊花表高潔之意,然而,如今的喪禮花逐漸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它的設計也變得更加自由,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隨著中國進人老齡化社會,喜喪越來越多,紅色也成為被接受的喪禮花顏色,甚至像火鶴這類色彩造型都很誇張和熱烈的花材都會被用於喜喪,還有喪者生前喜歡的花材在喪禮中也可以運用。
  • 「貧賤夫妻百事哀」是啥意思?看完上一句才發現,多數人理解錯了
    幸福的婚姻令人羨慕,而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每當因家庭條件不好感到無奈時,人們會情不自禁說出一句很有名的詩,那就是「貧賤夫妻百事哀」。表明上是說,無論夫妻之間感情多深,哪怕以前是青梅竹馬,一旦家裡拮据,整日為柴米油鹽操心,都會產生矛盾,從而導致各方面問題出現。聽起來沒有毛病,字面意思仿佛就應該這麼理解,久而久之成為世人皆知的俗語。「貧賤夫妻百事哀」最早自出哪裡?
  • 農村喪禮中,起棺前為什麼要「摔盆」,到底有什麼講究?
    說起農村的喪禮習俗啊,那可是有很多講究。像是衣著要以黑白素雅為主,作為死者的家屬,還需要披麻戴孝、守靈;參加親戚朋友的葬禮還需要送禮金和花圈等等。但這些習俗當中,又一個很特別,那就是「摔盆」。在農村的喪禮中,有一個流程是把逝者的棺材抬出家門的時候需要「摔盆」,而且這個盆摔得越碎越好。這裡有什麼說法呢?
  • 農村老人說『年豬三不殺,年貨三需辦』,啥意思?有啥講究?
    如今距離春節不足二個月,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都開始返鄉了,這些年大家相隔萬水千山,都有說不完的心裡話,嘮不完的故鄉情,當然也是農民購置年貨的繁忙時間,大家上街購買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一年忙到頭,也該歇歇養養身子了,以前在農村,農民還要殺豬過年,更顯的年味濃厚,農村老人還說過年有『年豬『三不殺』
  • 農村老人仙逝,為何喪禮上要擺人情簿,有些為何還不止一個
    有老人仙逝,家屬給老人辦喪禮,這件事情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緬懷親人,這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你們見到過一家人辦喪禮,同時放5個人情本的沒有。如果到去世的人家裡惦念死者,在常德話裡就回說成「上祭、弔孝、吃冷肉的」。
  • 農村有人去世,要經過這些喪禮習俗!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死者為大,雖然現在喪禮從簡。但是農村人傳統的思想觀念依然存在著,一個人過世後要走的程序也很繁瑣。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農村喪禮的流程有哪些。.中國人自古講究要讓死者,走得風光和安心。老人去世後村裡人都會來參加葬禮,對死者表示最大的尊重和哀悼。
  • 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都是啥意思?別搞錯了,會鬧笑話
    這一點和世界上其他語言和文字有很大不同,其他國家大多是有單詞拼湊成句子,而我國許多漢字都是由當時所發生的事情和意像來指導的。也因為這個原因導致漢字有多種用法和多重表達方式,而一些有文化的人能夠把漢字玩出花來,主要也是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漢字的來歷,所以無論他們怎麼組合都不會給人違和感。在漢字中,單個的字有可能代表一個詞,一個句子或者是一個名詞。
  • 農村俗語:院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說的啥意思,啥是瑞草呢?
    在農村生活,家家都有院落,院落是人們常年居住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地方,也代表著農村的具體特徵和特有的文化,所以農村生活的人都比較重視自己的院落設計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地方,院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就是民間百姓根據日常最重要常見最常的院落作為比喻來總結出一些生活的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來客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啥意思?
    在農村流行著許多民諺俗語,關係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關天氣的,有關農事活動的,有待人接物的,這些都是根據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活經驗,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的結晶,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俗語已經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甚至屬於糟粕。
  • 「天津古韻」005期|長歌一曲穹天落 挽泣英才比鶴翔
    冰雪空山泣,松竹墓地雲。微刊缺萬字,吟友少一人。憶江南 哭杳辰兄(作者:危闌獨倚)序:聞杳辰(李政昌)兄於庚子年大雪日晚六時不幸因病辭世,終年69歲。杳辰兄曾為我的《山水吟》寫過長序。悲自字中來。君去也,君去遠紅塵。感慨吟哦詩興雅,相知談笑友情真。元覺等閒身。君去也,君去自成仙。留得塵間吟友慟,相看天下故人寒。多少淚如泉。君去也,君去路迢遙。上得天堂安冷暖,從教江海定飄搖。
  • 【冰雪魂消風骨立,黃花塢上馥香存】
    挽慈父孤寂三分,沉默三分,千言盡灑學堂上斯文一世,率真一世,五味遍嘗塵世間 頌慈父總盼順達,擎兒大手高高舉常言安好,忘我慈心每每說  育桃李一生,名馳四野享慈德萬古,鶴泣千聲——王海順敬輓 流雲輾夢,庚子沉傷,情凍百湖明月小白雪洗塵,胡天湧淚,愛凝大慶冷冰寒
  • 農村葬禮上,為什麼要「披麻戴孝」?有啥說法嗎?
    在我們上千年的傳統文化傳承中,有很多風俗習慣,婚禮有婚禮的講究,葬禮有葬禮的說法。這些風俗習慣是傳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最珍貴的無形的財富!在農村的喪禮中,我們經常見到孝子摔盆子,答謝親朋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在喪禮中要「披麻戴孝」!古代講究生有養,死有葬,這是古代孝文化的基石。《中庸》中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侍奉去世的長輩,就要向侍奉生者一樣,這才是孝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