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見證」展開幕 看《安妮日記》說了什麼

2021-01-09 南海網

  本報訊(記者 周楠)昨天,「安妮・弗蘭克:歷史的見證」展覽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開幕,展覽通過照片、文字等形式,向世人講述了《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的故事和一段警醒世人的歷史。

  二戰時期,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為躲避納粹抓捕,與家人躲藏在阿姆斯特丹的一間密室內。兩年後,納粹發現該躲藏點,並將所有人送進集中營。安妮的父親奧託・弗蘭克是其中唯一的倖存者,他在戰爭結束後將安妮躲藏期間所寫的日記出版,這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安妮日記》。時至今日,《安妮日記》已被翻譯成70種語言,因為她的日記,全世界的人知道了她的故事。她當年在阿姆斯特丹藏身的密室,已按照當年的樣子,重新布置成為「安妮之家」。

  此次展覽展出了安妮和家人的照片及日記。1944年8月1日,安妮在她的日記中寫下的最後一段話尤其讓人心痛:「在這種時刻真是度日如年:理想、夢想和希望在我們心中燃起,但又被殘酷的現實碾碎……我看到世界正在慢慢地變成荒野,我感覺到千百萬人的痛楚……當我仰望天空時,又莫明地感到一切都會好轉,殘酷的暴行將會結束,世界會再次恢復和平與安寧……可能,我實現理想的那一天會到來的!」然而僅僅三天後,她一直擔心的厄運還是降臨了。這位15歲猶太少女的記者夢、作家夢最終沒能實現,而她也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私人日記將被全球數百萬人閱讀,而她本人也成了那場奪去了六百萬人生命的大屠殺的象徵,影響了全世界。

  荷蘭駐上海總領事艾曉安表示,猶太難民紀念館致力於緬懷在滬猶太人的歷史,當年數以萬計的猶太人逃離歐洲,在上海避難生活,這一歷史篇章常被稱為「上海奇蹟」。這一切仿佛是安妮・弗蘭克給自己找到了最合適的地方來講述她的故事。

  展覽將展至2018年1月23日。

原標題:「歷史的見證」展開幕 看《安妮日記》說了什麼

相關焦點

  • 《安妮日記》安妮·弗蘭克的私人日記如何引起國際轟動
    安妮·弗蘭克用13歲生日禮物日記本記錄下了從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安妮親歷二戰的《安妮日記》,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著名見證。安妮一家被捕後,全家被關進集中營。1945年初,就在英軍解放貝爾根-貝爾森(Bergen-Belsen)集中營的幾周前,安妮死於傷寒。
  • 通訊:看克羅埃西亞版舞臺劇《安妮日記》
    原標題:通訊:看克羅埃西亞版舞臺劇《安妮日記》  新華網薩格勒布3月6日電(記者薛群)一部克羅埃西亞版舞臺劇《安妮日記》6日在首都薩格勒布的特雷斯尼亞劇場首演,以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   該劇克羅埃西亞導演塞得拉說,今年是二戰結束70周年,世界各地舉行各種紀念活動,我們以這齣舞臺劇來緬懷納粹大屠殺的遇難者,包括那個死於納粹集中營的猶太少女安妮。我們也希望以此來警示人們,不要忘記歷史。   他介紹說,該劇的演出方式相對獨特,舞臺上只有一名演員,即安妮的扮演者,從《安妮日記》中摘取15個重要章節進行表演。
  • 不僅僅是《安妮日記》
    與其他《安妮日記》電影不同的是,這部迷你劇是在美國女作家梅麗莎•繆勒所作的《安妮•弗蘭克:安妮傳記》的基礎上改編的,從它的名字(」Anne Frank: The Whole Story」,而不是《安妮日記》廣為人知的英譯名」Anne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就可以看出,與其說是對《安妮日記》的改編,不如說是安妮本人和那段歷史的紀錄片。
  • 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是二戰時期一個叫安妮的女孩寫的日記,記錄了她不同常人的13歲到15歲。因她的猶太人身份,為躲避迫害,她和父母等共8人像耗子一樣在密室裡生活了兩年。日記還原了他們的密室生活和複雜情感。《安妮日記》給人最大的震撼在於「真實」。它不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虛構,而是和你和我一樣活生生的人的真實經歷,所以安妮的悲劇更容易讓人產生切膚之痛。
  • 推薦書目-《安妮日記》
    同樣是蝸居,看看安妮小朋友是如何度過的,歡迎閱讀《安妮日記》。《安妮日記》是德國德籍作者安妮·弗蘭克十三歲到十五歲時寫的日記,是她藏身密室時的蝸居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
  • 不忘歷史!《安妮的日記》將推出VR版短片
    安妮弗蘭克的故事十分有名,她所著的《安妮的日記》 是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最重要證據之一。 而最新的虛擬實境電影可以讓觀眾體驗到安妮的日記所發生的一切。監製Jonah Hirsch和製片人Danny Abrahms正在利用虛擬實境技術拍攝一部新電影——《安妮》。 這部電影將會重建歷史, 帶大家回到1940年, 讓觀眾可以體驗到安妮躲避納粹的追殺時所在的秘密藏身店。
  • 《安妮日記》常考知識點梳理及閱讀訓練題
    2、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3、《安妮日記》之所以成為傳世之作,是因為安妮在戰爭中,人性經歷最嚴峻考驗的時刻仍能堅守信仰,她以14歲少女初長成的智慧,向世人證明:「工作,愛,勇氣和希望」能夠救助困境中的心靈,人們可以不用選擇頹廢、墮落來應對逆境。4、《安妮的日記》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真
  • 一本《安妮日記》,一段猶太人受難史
    一本藏於閣樓的《安妮日記》,傳遍了世界,日記的主人公就是安妮•弗蘭克。這本日記是納粹暴行的最有力見證,也展現了這位15歲姑娘驚人的勇氣與毅力。安妮•弗蘭克安妮•弗蘭克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二戰爆發前,弗蘭克一家已有幾代人生活在德國。
  • 「經典」閱讀的另一種方式——《安妮日記:漫畫版》
    「經典」閱讀的另一種方式——《安妮日記:漫畫版》一位永遠停留在15歲的少女,曾在她的成長之際,留下了一本《安妮日記》。或許她從未料想到,這樣一本普通的日常記錄,跨越了一個世紀,依然在世界範圍內流傳。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說,在歷史上眾多在重大痛苦損失之時為人性尊嚴發言的人當中,沒有誰的聲音比安妮·弗蘭克的更鏗鏘有力。
  • 記錄人類歷史黑暗一頁:回顧《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
    但一場恐怖的災難在安妮少女時期就結束了她的生命。這場恐怖災難有名有姓:納粹主義和種族仇恨。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6月12日報導,安妮·弗蘭克就是那個擁有會笑的大眼睛的女孩,她的形象似乎被時間冰凍起來。在享譽國際的書籍《安妮日記》的封面上,她永遠笑盈盈地看著我們。
  • 《安妮日記》終於被德國人搬上銀幕
    施泰因畢希勒的《安妮日記》以傳統的手法講述了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雖不追求藝術上的新高度,卻手法樸素,演員演技紮實,流暢易懂又不乏戲劇張力,很適合作為歷史教材走入課堂。 "《安妮·弗朗克日記》是德國歷史上一部傑出的文獻,我們一直不解的是為什麼沒有德國人把它拍成電影。"
  • 《安妮日記:漫畫版》:跨越了一個世紀的日常記錄
    15歲的少女,曾在她的成長之際,留下了一本《安妮日記》。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說,在歷史上眾多在重大痛苦損失之時為人性尊嚴發言的人當中,沒有誰的聲音比安妮·弗蘭克的更鏗鏘有力。 時至今日,這位15歲死於伯根貝爾森集中營的女孩所寫下已遠不止是她自己,還是那六百萬飽受苦難的猶太人。
  • 安妮日記讀後感:若無二戰,安妮會寫出更多作品嗎?
    所以,這段時間裡,一直宅在家中的記譯君,一有時間就會重新翻閱一下《安妮日記》,以及一本外版的安妮傳記——《安妮·弗蘭克》。 正所謂開卷有益,這不,在讀日記和傳記的過程中,記譯君就發現了一些與《安妮日記》和二戰的歷史小事實。
  • 《安妮日記》大衛星
    這場戰爭的性質完全不同於美國的南北戰爭,但是,在全世界人們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時候,看《安妮日記》,又一次體會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殘酷,儘管自己認為已經了解了很多。這真的讓人很悲傷,因為哀傷的配樂,還有在黑白與彩色間切換的色彩,無不預示著這樣的結局。看著看著,就不知不覺有了想哭的衝動。沒有奇蹟,一切變成了徒勞。
  • 《安妮日記》
    但這一切都不能難倒安妮, 生活像閃耀的陽光一樣讓她著迷。 不久,厄運降臨,一家人必須躲起來。安妮收拾的第一件隨身物品就是她的日記,還有她的捲髮筒和學校課本。 幾個月以來,她父親一直在準備藏身的地方——荷蘭的很多老房子建有密室,這些密室面朝花園?天井,與外面隔絕。安妮父親辦公的舊樓裡就有兩層密室。
  • 《安妮日記》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奧託搬來和梅普·吉斯一家人一起住,在梅普的公司工作,張貼各種廣告尋找安妮和瑪格特的下落。最後,在七月,奧託得知簡妮·布蘭德斯可能知道她們的下落,18號,他去了她家。「我幾乎說不出口,因為告知他的孩子已經不在人世了,是非常困難的,」簡妮回憶說,「我說,『她們不在了』,他臉色立馬刷白,跌坐進椅子裡。」
  • 安妮鮮為人知的日記
    如果說「便有婦人驚覺欠伸,搖其夫語猥褻事」算是某種少兒不宜的話,那我也沒什麼好說的,畢竟,如果你小學時候就通讀了《紅樓夢》,想必也不會對《口技》中的這段描寫大呼小叫。所以,你或許會發現,成年人(弗蘭克的父親以及出版商)會發現孩子日記中的「不妥」——一個13歲孩子怎麼能在日記中如此坦然地描寫自己的私處呢?在對待性的問題上,孩子比成年人似乎更加自然。
  • 安妮日記,她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安妮日記,她到底都經歷了什麼讀過安妮日記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相當令人悲傷的故事,全家人死於戰爭,唯獨一人存活,留下了這本寶貴的戰爭遺物。」安妮日記,打開這本書的時候,習慣性的翻到了目錄一頁,令我驚奇的是並沒有目錄,恍然發現這是一本日記,一本非常特殊的日記,心酸和莫名的痛苦感不知道為什麼蔓延了我的面部直傳我的大腦。這本書主要講了安妮和她們一家人以及另外一家人在隱匿屋裡生活的三年時光,日記反應了安妮心理成長的變化。
  • 《安妮日記》 (原著、電影)
    1947年,安妮遺留的日記出版,這本日記在這60多年間已被轉譯成70餘種文字,銷量高達9000多萬本。她沒有活下來,可是她的日記鼓舞了無數人,確實如她所說:「擁有勇氣和真誠信念的人是永遠不會在不幸中消亡的。」本書的藍思指數是1020。推薦中高階的學生閱讀。
  • 《安妮日記》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這其中就包含了一位少女——安妮。《安妮日記》的主人公,作為一部反法西斯題材作品,面世70多年以來,是什麼原因讓它經久不衰呢?內容簡介,安妮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德籍猶太人家裡,父親奧託·弗蘭克是位商人, 母親艾蒂絲,姐姐瑪格,四人過著平靜而又幸福的生活。後來德國納粹黨開始執政,並瘋狂地迫害猶太人,姐姐瑪格收到被捕傳票,安妮一家只好提前躲藏隱蔽小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