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寄生蟲》:附著於富人獲取生存養料的人生,終將是曇花一現

2021-01-09 阿竹讀書

導演奉俊昊執導的電影《寄生蟲》,不僅為韓國拿下了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首個金棕櫚大獎,還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和最佳國際影片4項大獎。作為一部國際影片(非英語電影),能夠獲得如此多的獎項,實屬不易。

奉俊昊之前執導的作品《漢江怪物》和《雪國列車》,都充滿了想像的色彩。而他執導的《寄生蟲》這部影片,充滿了現實主義色彩,給觀眾講述了一個貼近生活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無業的一家四口,住在在廉價地下室,連網絡信號都要蹭鄰居的。在兒子基宇偶然得到,給富豪樸社長女兒做家教的機會後,一家人藉機都跟著來到樸社長家,寄生在樸社長家的別墅。四口人都以為從此就一步登天了,結果卻是家破人亡,下場悲慘。

在影片《寄生蟲》中,多處充滿了矛盾對比,帶花園的豪宅與漏水的地下室;善良的社長妻子與用盡手段上位的基宇一家;樸社長一家講究的穿著與基宇一家寒酸的衣服。這些矛盾,更加強化了觀眾對基宇一家貪戀富貴、像寄生蟲一樣吃喝在樸社長家的齷齪醜態。

通過觀看影片節,我們不難發現,《寄生蟲》不僅講述了兩個階層的矛盾,還為我們展現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附著於富人獲取生存養料的人生,終將是曇花一現。

1、阻止基宇一家走出地下室過上普通生活的,是自父母到子女的不知廉恥

陰冷潮溼的地下室整日也見不到陽光,僅有的幾個窗口還總是成為醉鬼小便的地點,這就是基宇一家人的生存環境。即使他家的居住環境這樣差,看完這部電影後,也不會有一個觀眾會憐憫這一家人的處境,因為上到父母下至子女,他們一個個都懶惰成性,不知廉恥。

佔便宜,是他們一家人最擅長的事。鄰居家的網絡信號沒了,就去蹭另一家的,寧可蹲在馬桶邊上上網,也不出去掙錢交電話費。

甚至,連馬路上噴灑的消毒劑也要蹭著用。「別關窗戶,就當做家裡的免費消毒,順便把蟲殺光。」基宇父親的話讓人大跌眼鏡。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父母想的不是如何通過努力工作改變生活環境,不是通過自己的勤奮成為一個受尊重的人。而是告訴子女如何佔便宜。上行下效,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他們的子女會變成什麼樣子。

教育家顧明遠說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大的區別,是家庭教育沒有教材,沒有課堂,它的教育力量就在於父母的榜樣作用。」

很大程度上,父母的教育,在孩子一生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今後將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想必大家都知道有一本書叫《窮爸爸和富爸爸》。窮爸爸和富爸爸代表了兩種父母的人生格局,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兩個爸爸對於金錢的觀念不同,所以教育孩子處理金錢的方式不同,鮮明的對比之下不難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價值觀。

回到影片《寄生蟲》中,不幸的是,兩個孩子已經被父母的麻木和懶惰同化,並沒有起到應有的榜樣的作用。

在基宇為了當上家教,偽造了首爾大學的證件後,父親基澤並沒有批評孩子的造假行為,反而為他能想出這樣的好方法沾沾自喜,認為假如首爾大學有偽造證書系,自己的孩子一定能考第一名。考大學落榜四次的基宇也說,自己會考上首爾大學,這只不過是提前拿到了應拿的證書而已。

一家人面對困境時的精神勝利法,不禁讓觀眾苦笑,所謂的互相鼓勵只不過是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大餅。這一家人因為懶惰,而變得無恥。

阻止基宇一家人走出地下室的,不是窮困潦倒的原生家庭,更不是什麼階層的束縛,是他們自己因為懶惰和安於現狀的麻木。

2、通過寄生走捷徑實現的所謂理想生活,終會煙消雲散

影片中基宇給樸多惠補習幾次功課後,和她談起了戀愛,而且基宇也表示,將在多蕙上大學成年的時候正式交往,並承諾自己是認真的。

是多蕙的聰明才智吸引了他,還是多蕙長得漂亮,讓基宇感到情不自禁?恐怕都不是。

影片中兩處細節告訴了我們基宇的真實想法。

第一,影片中基宇剛來到樸社長時。他四處環顧,沒看見過這麼大的私人草坪,沒見過如此考究的房間設計,甚至連女傭周到的服務都讓他坐立不安。

樸多惠家的環境與他居住的地下室相比,樸多惠家簡直像是天堂。沒有收入的基宇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搬出地下室,住進一個像樣的房子。他羨慕這棟豪宅,也感到了自己在豪宅面前的卑微,但他更想擁有這樣的豪宅。

第二,當基宇一家人開始寄生在樸社長家時。基宇坐在樸家沙發上對父母說,自己會在樸多惠讀大學時正式交往,並有意炫耀他們的關係有多麼好。驕傲的神情洋溢在臉上,仿佛此時就在向父母宣布,自己一定能夠成為樸家的金龜婿,從而住進入樸家的豪宅。

住進豪宅,才是戀愛背後的真正目的。

生活中總是有一部分人,像基宇一樣,想通過走捷徑,或一夜暴富,或嫁入豪門。殊不知夢想中的捷徑就像是水中撈月一般,虛無縹緲。

樸社長的豪宅成為了基宇改變命運的寄託,他可以盡情地體驗房間地每一處設計,可以撫摸每一面牆,可就是無法佔有任何一寸土地,因為這始終不是他的,最後,基宇也被迫離開了這裡。

不勞而獲,最終會一無所獲。

無數影視作品,在為銀幕前的觀眾講述這些簡單的道理,從曾經家喻戶曉的電視劇《蝸居》依靠宋思明的權勢,獲得種種便利的海藻姐妹;到最近熱播電視劇《安家》中寄生在向公館的一家老小;再到今天的電影《寄生蟲》裡陰險狡詐的基宇一家,那些幻想著通過捷徑追求幸福和快樂的人,最後摔得一個比一個慘。

就像電影的結尾,享受過舒適豪宅的一家人,死的死,逃得逃,這樣的結果哪裡有通過自己打拼掙得生活的費用安穩踏實?

3、在樸社長的眼中,生命是分貴賤的

樸社長的人物形象是很獨特的,他是一個優秀的設計師,是一個擁有豪宅豪車和一個幸福家庭的成功人士,各種光環加在樸社長身上。

一個整日穿著整潔西裝,上下班乘坐豪車的樸社長,似乎讓人感覺是這部壓抑電影中,難得擁有良好形象的人物,想必很多觀眾,都想成為像他這樣,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人吧。

而在我看來,樸社長是影片中將人性的醜陋藏得最深的一位。

在這部影片中的人物設置上,樸社長佔有重要位置。如果將影片人物按照依附關係建成一個金字塔的話,他就是站在金字塔頂峰的人。

他的收入養著影片中出現的所有人,離開了他,其他人就會無所依靠。可是,巨大的財富並沒有讓他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反而使他極力想與其他階層的人劃開界限。

影片中,好幾處都揭示了樸社長內心的層級心態。

第一處,在他和妻子談論司機的時候,他說司機總是在越界的邊緣。

樸社長口中所謂的越界,只不過是司機多和他說了幾句話。樸社長所謂的界限之內,就是司機應該老老實實開車,每天認真幹活。

階層的界限,早就在樸社長和傭人之間畫上了,樸社長用言行時刻提醒著每個傭人,他們是兩個階層。

傭人永遠不能逾越主僕之間的界限,這實際上是樸社長身處的富豪階層,對貧窮階層的厭惡,傭人的身份沒有樸社長的尊貴,傭人的尊嚴沒有樸社長的重要,甚至他們的生命都是不平等的。

第二處,是在影片最後的花園殺人的情節中。

樸社長的兒子暈倒了,需要馬上送醫院,可車鑰匙在司機身上,司機女兒已經被殺害,生命垂危,樸社長卻一心只想救自己的兒子,對於倒在血泊中的司機女兒,他不管不顧。

因為在他眼裡,司機女兒只是自己僱的傭人之一,傭人的性命根本無法與自己兒子的生命相提並論。

影片中,樸社長對基澤,也就是基宇父親的厭惡,不僅僅是對他個人,而是對基澤為代表的整個群體。

雖然不能說樸社長是個披著羊皮的狼,但這個看似是瑪麗蘇的人物卻充滿了偽善與謊言,最終為自己的偽善付出了代價。

總結:

影片演到最後,兩個不同階層的家庭最後都受到了傷害,每個人都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了代價。

《寄生蟲》這部電影充滿了現實主義色彩,這樣的事件、這樣的人群,就存在我們的周圍。看到影片中人物人生經歷和有些人醜陋的面目時,我們是否能夠跳出電影反觀自身,引以為戒?

每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發生許多變化,我們在厭惡電影中人物的時候,也應該透過電影,看看我們自己是否變成了像基宇一家那樣的人。

影片中,人物命運的結局讓觀眾唏噓不已,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成為自己曾經討厭過的人,不要有像他們一樣的人生結局。

相關焦點

  • 《寄生蟲》:是窮人對富人的寄生,還是富人對窮人的寄生
    《寄生蟲》中有著雙重寄生關係:窮人在樸家的寄生;樸氏夫婦對僱傭者的寄生。「寄生」是人際間關係的異化,其深層原因在於:人生意義的剝離;崇高價值的消解;自然人性的遮蔽。對於這種人性的危機和生存困境,應該尋求從「寄生」到「共生」關係的範式轉變:擴充自然之善和重建崇高的價值觀。
  •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的二維世界:窮人的雨天,富人的晴天
    領獎臺上,他謙遜地提及臺下的馬丁、昆汀等一眾好萊塢名導對自己電影生涯的影響,朝夕之間,手握四座小金人的他似乎已經毫無愧色地實現了亞洲電影對於西方電影邊界的衝擊與跨越。同時,這也在某種意義上戲劇性地應和了這部給他帶來無上榮耀的《寄生蟲》。
  • 電影《寄生蟲》裡的窮人與富人
    第一次看《寄生蟲》這部電影時,這部電影還沒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但是在我心裡已經認為它是最佳。從我看過《殺人回憶》以後,我內心裡不自覺地總認為,奉俊昊出品,必屬精品,是那種能夠直擊你內心,直擊你靈魂的作品。
  • 《寄生蟲》:類型的殼,現實的肉
    他們今天,並不在電影領域工作,科幻愛好者、「雙峰迷」羅祾就是其中一位。看完《寄生蟲》的他,感到興奮難耐,就有了下面的長評。 正文共:1897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 《寄生蟲》窮人與富人是對立統一的存在,解讀韓國社會問題的本質
    韓國電影的題材,大多以現實主義風格為主,今天所講的電影《寄生蟲》,故事內容是一個住在「半地下室」的金家與富貴人家樸家,寄生與被寄生的生活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揭示了韓國貧富差距帶來的社會問題。在電影結局時,基宇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考上大學賺到了很多錢,買下了這一座豪宅,據奉俊昊導演的解釋:「如果以韓國現在人均工資來算,要買下這棟豪宅,可能需要547年。」 富人樸社長一家,社會地位和收入都非常之高,可能是窮人幾輩子才能努力得到的人生。
  • 窮人與富人之戰:《寄生蟲》與奉俊昊電影
    《寄生蟲》去年就在國內火過一次,因為它在坎城電影節拿了大獎,更重要的是,電影裡講到的「窮人和富人」的階級問題,很容易讓觀眾們感同身受。畢竟,貧富差距所引發的問題,我們都是親歷者。在《寄生蟲》裡,真正的鬥爭,是發生在窮人之間的。《寄生蟲》是那種人人可取所需的電影。富人們看到了,會琢磨一下自己家裡的傭人靠不靠譜,自己是不是也正在被寄生著,然後再對窮人生出一些悲憫之情;窮人們看到了,會感慨一下貧富差距所帶來的不公,甚至會同情一下自己的境遇,然後再對富人生出一些怨恨之意。
  • 《寄生蟲》:窮人依靠寄生富人得以生存,界線一旦被打破會怎樣?
    《寄生蟲》這部電影,如果沒看過它的話,聽名字很容易被當作是恐怖片,但它其實講述的是窮人通過「寄生」富人的方式生存的故事。這是一部韓國影片,首次上映是在法國,並且獲得了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就算到現在,這部影片的評分也一直居高不下,深受國內外影迷的喜愛。
  • 《寄生蟲》的結局註定是悲劇的
    寄生蟲是指具有致病性的低等真核生物,可作為病原體,也可作為媒介傳播疾病。寄生蟲特徵是在宿主或寄主體內或附著於體外以獲取維持其生產、生存、發育或者繁殖所需的營養或者庇護的一切生物。許多小生物以寄生的方式生存,依附在更大的動物身上。
  • 《寄生蟲》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寄生蟲》它!是一部韓國電影!它!是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它!被很多人稱之為亞洲之光!它!打破了韓國電影在奧斯卡歷史上零的突破!更是成為首部非英語的最佳影片獲得者。這麼多頭銜,不盤它怎麼行?以下是我看完後,對這部電影的一絲淺見,與大家分享:一、窮的那麼理直氣壯!單看名字《寄生蟲》,我還以為是一部驚悚片,可看完後才發現原來是一部講述生存的電影。劇情如電影名稱《寄生蟲》,他們的活法就像寄生蟲一般,尋找宿主獲取能量,一方受益,一方受害,不斷地開啟損人利己的生存模式。
  • 奧斯卡電影《寄生蟲》:接納真實的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體面
    文/動動在剛剛落幕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電影《寄生蟲》成了最大的贏家,電影成功地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重磅獎項全部收入囊中,也創造了歷史——奧斯卡第一次將最佳影片頒給了一部亞洲電影。
  • 《寄生蟲》:無法翻篇的命運
    01印象《寄生蟲》2019年5月26日, 韓國導演奉俊昊憑電影《寄生蟲》奪得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奉俊昊成為歷史上首位獲此殊榮的韓國導演。這部電影有很多玄機看似荒誕的故事之下,一場大雨衝刷了基澤一家人的生活和意識;那看不見摸不著的氣味承載著下層人對自我身份深深的自卑感;那塊石頭更是全片中最晦澀的意象。
  • 誰是「寄生蟲」?
    貧困家庭間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和資源,你死我活,機關算盡,相互傷害。階層難以逾越的鴻溝,像「地鐵中的味道」一樣,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地橫亙在窮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只要稍有「越界」,瞬間就會刺激富人的神經,傷害窮人的自尊。故事鋪陳得條理清晰,邏輯順暢,通過細節表達,層層遞進,直到窮人寄居富人家客廳狂歡。
  • 《寄生蟲》是真他媽牛逼,包括海報
    ——摘自豆瓣電影簡介是真的簡單,不過是告訴我們講了一貧一富兩個家庭的故事,主題是階級差異這一社會問題。可電影海報,信息量巨巨巨大。這張海報像是一張的全家福,卻又非同尋常。這八個人毫無疑問也就是故事的主角。照片拍攝地點是奢華敞亮的豪宅,顯然是富人宅邸。
  • 《寄生蟲》故事立意新穎,採用『放大鏡效應』來製造戲劇衝突
    這個詞在電影裡反覆出現。寄生蟲,顧名思義就是託庇於寄主體內或附著於體外,以獲取維持其生存繁殖所需的營養或者庇護。電影裡的宋康昊所飾演的一家人,就過著如寄生蟲般的生活。而且奉俊昊導演在片中也將這一「味道」放到了最大化。影片中富人家的太太在車裡聞到味道故意將車窗打開。
  • 《寄生蟲》:警惕人生路上的三個思維陷阱
    在剛剛結束的第92屆奧斯卡獎中,韓國導演奉俊昊憑藉《寄生蟲》一舉摘得桂冠,將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等4項大獎收入囊中,開創了韓國電影和奧斯卡獎的新歷史,也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外語片。電影主要內容是圍繞著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的金家展開,因為偶然的機會,原本是無業游民的基宇靠偽造學歷來到富人家庭裡做家教,後來基宇通過手段讓妹妹和父母也如同寄生蟲一般的進入了樸社長家裡工作。然而,他們的野心並沒有止步於此,最後因為一場衝突而導致了一場悲劇。
  • 《寄生蟲》:他搭上自己女兒的命,才換來富人陰暗的地下室
    01 富人的階梯通往天堂,窮人的階梯通往地獄就算沒有作家張曉晗的熱搜,《寄生蟲》這部電影在今年熱度驚人,榮獲第72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的它,豆瓣網友打出8.8高分,爛番茄熱度一度保持在100%。
  • 《寄生蟲》傻白甜富人和刻意化窮人真的是敗筆嗎?
    有什麼對比能比「傻白甜富人」和「奧斯卡影帝級聰慧窮人」更有衝擊力?這部電影似乎在告訴我們:在最理想的狀態下:富人作為個沒心眼子的傻白甜(且別說這沒心眼是怎麼開拓商業版圖的)依然站在食物鏈的頂端;窮人如此人多、聰慧,但卻依然殘喘,只能寄生於富人屋簷下,成為吸血鬼。這屏障無法打破。
  • 貧富差距:窮人爬十層樓,才到富人的地下室
    《寄生蟲》—窮人與富人最近小編又重溫了一遍之前大火的韓國電影,獲得坎城金棕櫚和攬獲奧斯卡各項大獎的《寄生蟲》,影片主要講述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故事。圖源網絡電影的情節小編在此就不過多介紹,而為什麼這部電影叫做《寄生蟲》呢?
  • 韓國電影《寄生蟲》劇情太過衝擊,有關生活與生存,沒有理由不看
    一直很熱衷有深度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可以說是至今看過最難忘的韓國電影。 主要被劇中的橋段深深吸引,那是有關生活與生存的音符,你「勵志」一些,自會悅耳入心,一旦有片刻的迷失,那將變成致人瘋狂毀滅的重創。
  • 《寄生蟲》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爆冷門,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魔力?
    從這幾部電影可以看出,奧斯卡每年選出來的最佳電影一般來說會是一部英語片,然而2020年的奧斯卡,卻突然選了一部韓國導演的奉俊昊的《寄生蟲》。是韓國電影突然達到了一個水平嗎?還是說奧斯卡的選拔規則開始出現變化了?《寄生蟲》的爆冷門,實在是很難猜到。早在去年就有消息稱,奧斯卡的評委已經進行了很多更替,吸納了很多新鮮的血液,在選評電影方面自然會有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