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是去年上映的韓國高口碑電影,改編自韓國熱門女權主義小說。影片中所反映的韓國30多歲普通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惑與悲傷不僅在韓國國內有很強的代表性,至少在東亞多國也有很多跟金智英命運相似的女性,所以該片在我們國內也引發了很多討論,非常值得一看。
出生於1982年的金智英像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到了一定的年紀便結婚生子,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甘願放棄工作、做起了家庭主婦,和丈夫一起支撐起自己的小家庭。可這樣的日子長期下來並不那麼好過,照顧孩子的辛苦和繁瑣本就很難承受,而丈夫忙於工作所帶來的忽視、公婆等人的偏見以及外人的歧視都讓金智英很難招架。
幾年後,她病了。丈夫大賢隱約感覺到了她的變化,便私下去諮詢了心理醫生,期待智英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可智英對自己的病情一無所知,她不清楚自己會時不時地用另一個人的身份和語氣對周圍的人講話。例如,當婆婆刁難她的時候,支撐不住的她會用自己母親的口氣對親家母說話,希望對方能心疼一下自己的女兒。當智英面對自己的母親時,又突然用外婆的口氣訴說對女兒的心疼……
智英甚至想過要重回職場、找回自我,但婆婆指責她不好好照顧孩子,丈夫也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將她的真實病情和盤託出。隨後,智英不得不放棄了原本的打算,只能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病情好轉之後,她重拾了自己少年時代想要成為作家的夢想,開始了每天碼字的生活,並且成功地出版了自己的作品,翻開了人生的新篇章……
片中的金智英可以算是衣食無憂,鄭大賢雖然陪伴她的時間不夠多、在處理婆媳矛盾時不夠果斷,但也不失為一名合格的丈夫,畢竟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智英的婆婆雖然強勢,不夠體諒兒媳的辛苦,可在智英患病的情況下,她至少還知道給兒媳買補藥。所以智英的痛苦是大多數人都可能會遇到的,並非罕見的、完全不能承受的苦難。
該片最大的特色就在於此,即就是用平緩的敘述手法,為觀眾講述了平凡的30多歲的女人最常見的困惑。導演和編劇沒有放大痛苦,也沒有製造激烈的、不可解決的矛盾。在金智英看似平淡的生活中隱現著她內心的焦慮和糾結。而這樣的難受沒有人可以替她化解,無論是丈夫的關心還是娘家人的關愛,都無濟於事。她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自己的內心強大了,她才可以真正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在現實生活中,面臨著和金智英一樣的困惑和痛苦的女性不在少數。有的人指責她們不夠獨立,是丈夫的附庸品;有的人認為她們把孩子照顧得不夠好,家務做得不夠漂亮;有的人嫌棄她們不夠孝敬公婆、團結親友……
很少有人會問她們是不是很累,有沒有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按時吃飯,是不是也想暫時放個假、偷個懶,想不想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等等。就如前些天在某檔綜藝節目裡,大明星林志穎的妻子林若儀被婆婆多次指責和挑剔不禁落淚的場景。觀眾們驚訝地發現,原來林若儀在婚後多年裡並非跟自己愛的人過著王子與公主般幸福的生活,而是有著很多的心酸和委屈。明星尚且如此,千千萬萬的金智英們的痛苦便可想而知。
那些對金智英們充滿偏見的人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除了給別人添堵就不能做點有意義的事嗎?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多給別人一些溫暖和理解不好嗎?
這個時代對女性的要求實在太高。你做家庭主婦,犧牲掉事業,辛苦地照顧老公和孩子,卻會被認為是沒用的表現,只是丈夫的附屬品。賺不到錢,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甚至連丈夫和其他家人都會看不起你。
你努力追求夢想,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可即使達到了楊麗萍老師那樣的高度,依然會被很多人批評為「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有一個兒女」。真是夏蟲不可語於冰,井底的青蛙沒見過天。
又有人會說「可以努力實現家庭和事業的平衡啊」,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有多難啊。找工作時的歧視、老人幫忙帶孩子產生的矛盾、許多幼託機構的不負責任等因素,分分鐘就可以把一個30多歲的女人逼到崩潰……
據熟悉韓語的朋友講,金智英這個名字在韓國十分常見,就如「小紅」「小麗」在我們國人姓名中的普遍性一樣。編劇正式用這樣一個普通的名字代表著無數如金智英般普通的女子,描述著她們的日常生活,期待著更多人可以理解、珍惜和尊重她們……
ps: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