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是人們對盜竊犯的總稱。但是,有一種小偷例外。
我們不叫他們小偷,而叫「變態」,因為他們偷的東西是內衣。
《白蟻》
吳慷仁,臺灣中青演員的中堅力量。
在電影裡,他炸裂式的表演,驚豔了不少人。
有網友誇張地說,吳慷仁是演技厲害100倍的臺灣靳東。
還有網友直接稱他,金馬遺珠。
可以說,這些誇讚一點也不虛。
雖然吳慷仁的外表清秀俊逸,但在鏡頭前卻收放自如。
他把白以德病態的靈魂,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不管是穿著女士內衣,躺在床上的妖嬈姿態。
還是面對威脅時,整個人的無助和恐慌,分分鐘讓人入戲。
其中一場關於剪頭髮的戲,吳慷仁完美詮釋了一個變態身上的病態氣質。
當剪刀在頭上亂戳一通時,觀眾的情緒也會跟著緊張。
這個哭笑不得,滿臉苦澀的男人,竟然讓人有那麼一絲同情。
為了在形體上更接近角色,吳慷仁開拍前瘦到了56公斤。
他說,飢餓讓人脾氣暴躁,看起來更接近偏執的狀態。
這種表演方式,明顯具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殘酷性,但卻十分奏效。
在這部電影中,吳慷仁就是白以德,一個見不得光的「白蟻」。
至於白以德的悲劇,到底是誰造就的?
電影把責任推給了家庭和社會。
白以德生活在單親家庭,到了十幾歲,還和母親一起睡。
和母親的過度親密,是他性格扭曲的誘因。
而小學時,目睹母親和男朋友的性愛場面後,更加重了他的心理疾病。
從那之後,母親發現兒子看她的眼神不一樣了。
甚至,在兒子的屋裡發現了自己的內衣。
於是,母親決定送他去看醫生。
只是醫生不僅沒有緩解白以德的病情,反而導致母子兩人徹底決裂。
然後,就出現了電影開始的情節。
兒子依舊沒有改變,他開始偷其她女人的內衣。
而這一幕,剛好被另一個女大學生看到,不幸便發生了。
很多觀眾都認為,電影後半段回歸到單純的社會根源式說教,太過平庸。
但正是平庸,才顯得真實。
這個世界不是棋盤,非黑即白,它大多數都處在灰色地帶。
母親的錯誤送醫,女學生的無知恐嚇,白以德的自卑膽怯.
促成悲劇發生的原因太多了。
然而,總結起來,就一句話:沒人願意真正去了解對方。
面對這樣的慘劇,女大學生最後的聲嘶力竭,讓人難以忘懷。
只是,這樣病態的同情實在無力。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在這片灰色的土地上,播下有溫度的種子。
等它有一天,結出溫暖而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