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我是朵朵~
還記得我之前給你種草的高分冷門紀錄片:《奇趣美術館》嗎?
這部來自法國的紀錄片,用喜劇演員演出了名畫中的情景,在搞笑的臺詞和表演下,讓嚴肅的名畫變得可愛幽默。一集短短2分鐘,卻收穫了9.2、9.3的高分好評。
名畫很精彩,可大多是外國作品
一直想著有沒有中國版的《奇趣美術館》
沒想到,還真有!
「朵朵提示」
這部片子輕鬆有趣,多有調侃
推薦大朋友觀看
有一部輕鬆小片,可以讓你從唐穿越到明,從明跨越到清……不僅各朝服飾盡覽,一解我們之前被勾起來的古風狂熱之情,還能賞一賞——
《搗練圖》、《步輦圖》、《簪花仕女圖》、《蕉蔭擊球圖》、《韓熙載夜宴圖》、《聽琴圖》、《雍正半身西服像》……
就說這齣場,厲不厲害?壯不壯觀?
《此畫怎講》8月下旬上映,短短不足月餘,豆瓣評分8.1分。
它大概是中國首部名畫真人番,選材於14幅中國美術史上巔峰地位的知名人物畫,用畫中人物的口吻,為我們普及名畫鑑賞知識,讓看似高深的中國古畫與大家親近起來。簡單來說,就是讓「古畫活過來」。
此片腦洞大開,極其好磕,5分鐘一集,目前放出了30集,讓你忍不住一口氣刷完……
- 1 -
《搗練圖》
《搗練圖》
【唐代】張萱(作)趙佶(摹)
縱37釐米,橫14.53釐米
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從畫上看,《搗練圖》分為三個場景:搗生絲、熨燙、織線縫衣。當這幅畫中的人物活起來,一場關於「誰才是畫面的C位」的battle就開始了。
《搗練圖》真人版
生絲搗練組有女工吐槽:《搗練圖》表現的是唐代婦女的勞動景象,憑什麼縫製組那倆人可以久坐,僅僅通過小臂、手指上些微的動作,就能表現唐代婦女;而自己則抱著大木棍子,像搗年糕一樣,變成了表現「勞動」的角色呢?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搗練組四個女子那是戲很多,吐槽、RAP和演戲齊上陣,最後得出結論:這幅畫沒叫《熨燙圖》、《捻線圖》,也是有原因的。
搗練是絲綢成衣製作的關鍵步驟,生絲處理的不夠白,不夠軟,就出不來高級成衣,搗練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原來,我們搗練組才是《搗練圖》的C位啊。
在吐槽中,演員們妥妥地將《搗練圖》相關知識融入了劇情。
每集結束,還有畫作小貼士可以增進對名畫的了解
- 2-
《果親王允禮像》
《果親王允禮像》
【清代】伊爾根覺羅·莽鵠立(作)
縱345釐米,橫132.5釐米
現藏於美國亞瑟·薩克勒美術館
在《此畫怎講》中,果親王變身網紅主播,向大家介紹如何畫好一張真人古風寫真。
真人秀
除了環境的擺設細節、精緻的服飾、復古的妝容,還要有一位技藝超群的畫師。(請一定注意果親王浮誇的表演和跨越天際的「自捧」。)
網友特別提醒:果親王,您的手機沒電了餵~~
此像的畫者莽鵠立受清代「海西畫派」影響,繪畫技法中西結合。莽鵠立畫人物有個特點,不像其他的中國畫先用墨法勾勒輪廓,他選擇直接層層著色,層層渲染。
因此,果親王這幅真人寫真,面部立體感和皮膚的質感更加明顯,與中國傳統人物肖像作品有很大區別。
直播中,網友也帶著各種疑問八卦,希望果親王在線解答,比如:甄嬛是不是你的理想型?你知道自己和嬛嬛有倆兒子嘛?……
- 3-
《雍正半身西服像》
《雍正半身西服像》
【清】郎世寧
縱52.3釐米,橫43釐米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真人秀
雍正皇帝在線答疑:
Q:@網友種花家的小兔兔:雍正,你是不是崇洋媚外,想移民?
A:當年九子奪嫡,我為了韜光養晦,封自己為「天下第一閒人」,閒人就得有閒人的樣兒吧!所以我就玩起了各種的COSPLAY,除了這種西裝像,還有仙風道骨的道士、山間題詩的文人、手拿鋼叉鬥猛虎的勇士、松間撫琴的雅客,以及身披蓑衣獨坐船上的釣者……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我阿瑪喜歡啊!
《胤禛行樂圖冊》讓雍正爺成為知名COS達人
Q:@歷史大神:你是不是改了傳位遺詔?把「傳位十四皇子」改為了「傳位於四皇子」!
A:你地攤文學看多了吧!遺詔有漢文,有滿文,漢文能加筆畫改了,滿文它能改嗎?
在線答疑遇到意外,雍正帝與網友矛盾激化,只因網友吐槽,他比《甄嬛傳》裡還老還醜,一點比不上《步步驚心》和《宮鎖心玉》裡的角色帥,雍正爺差點氣吐血,直接關機大吉了。
-4-
《步輦圖》
《步輦圖》
【唐】閻立本
縱38.5釐米,橫129.6釐米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通譯者、祿東贊和典禮官、唐太宗和抬輦侍女的服飾都高度還原,讓本不太清晰的畫作變得「活起來」
在唐代,一年一半的日子都在放假!讓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豔羨不已。
想回家探望老母了,有省親假(在一定年限內給予離家遠任的官員的假期,使之能返回家鄉探親覲省,以盡人子的孝心。);
天氣變冷,想整理整理衣服,有授衣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授衣假是九月回家收稻穀以及準備冬衣的日子,共計15天)……
大唐公務員的日子不要太舒適!
畫作開場,也有小貼士介紹作品信息
假期再多,也架不住抬輦一抬一千年。抬輦宮女們發出靈魂的拷問:親愛的陛下,我們要升職,我們要加薪!
原來,畫作中經常把主要任務畫的比次要人物大些,讓原本就身材沉重的唐太宗越發沉重,抬輦宮女們終於忍無可忍,提出罷工。
面對諸多侍女的質問,唐太宗將如何解決?
當然是畫餅談理想談人生價值了!
社畜的艱辛、與智慧機器人的鬥智鬥勇、被禿頂支配的恐懼、姑嫂的攀比甚至輔導作業時的雞飛狗跳母慈子孝……都被放進了節目裡。
《西湖行吟圖》林逋和小書童苦鬥人工智慧
除了大開的腦洞,節目中的服化道真的很用心。據演員親測,《步輦圖》一把扇子就足有40斤,道具組真是下血本!
當然,網上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這樣的「刻意搞笑」只會丟失原汁原味的文化底蘊,過多的現代生活隱喻和網絡用語讓節目無聊且尬。
也有網友表示「枯燥乏味的歷史已經吸引不了00後了, 這種好玩的方式才是衝浪少年們的愛。」
不過我覺得,高級感頗強的古代服飾、注重細節的場景還原與接地氣的搞笑臺詞組合,一正一諧,正好互補。畢竟,節目可是邀請白玉蘭獎最佳美術獎團隊1:1復刻的畫作場景。
《搗練圖》的唐妝
也許,讓大眾先接受傳統文化的外表,再根據興趣去追尋它們的「裡」——歷史背景、創作手法、文物意義甚至是文化創新等等,才是未來最適合普羅大眾的傳播方式吧!
觀看推薦紀錄片
長按二維碼,跳轉至公眾號後臺
回復關鍵詞「奇趣」,立即獲取
本文圖片來自《此畫怎講》
為親子家庭製作的博物館音頻導賞
點擊圖片,免費收聽
▼
後臺回復 見面禮
免費獲取往期海量博物館資源
▼
你好,我是朋朋哥哥
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閱讀推廣人
我希望為更多家庭締造一座「耳朵裡的博物館」
看展攻略 / 國寶故事 / 世界文明 / 藝術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