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編輯 | 梁昌均
12月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蘋果公司已將其代號為「泰坦」(Project Titan)的自動駕駛汽車部門交由約翰·賈南德裡亞(John Giannandrea)領導。賈南德裡亞為蘋果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高級副總裁,領導著蘋果的Siri和機器學習團隊。
「泰坦」原來的負責人道格·費爾德(Doug Field)已從蘋果公司退休,他曾領導的數百名工程師團隊悉數轉移到賈南德裡亞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小組。此次人事變動或將給「泰坦」進度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報導稱,賈南德裡亞將負責無人駕駛汽車系統的開發,該系統將來可能會被用於蘋果汽車。
早在2013年6月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正式推出了「iOS in the Car」車載系統(後更名為CarPlay),宣告蘋果開始進軍汽車領域,並於次年秘密啟動泰坦項目,開始對汽車開展硬軟體的實質性研究。但蘋果的自動駕駛開發計劃進展並不順利,「泰坦」的最初目標是研發全車,但在此前多次團隊轉變之下,研發重點已經轉向自動駕駛系統。
2017年6月,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首次公開承認蘋果正在研發自動駕駛系統。庫克認為,自動駕駛系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把它看作是所有人工智慧項目之母,並表示這可能是最困難的人工智慧項目之一。同年,蘋果拿到了加州的自動駕駛測試執照。
在汽車製造商合作方面,蘋果從2014年開始,首要選擇是寶馬、奔馳;自2016年起,蘋果開始轉而與日產、比亞迪、邁凱倫等企業磋商;2017年底,蘋果開始與大眾接觸,並於2018年5月最終敲定初步合作方案。
自去年以來,蘋果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落子明顯加快,在汽車領域的專利大量獲批,包括自動導航、充電技術、CarPlay車載系統、車體結構優化、車內安全設施等多方面技術。這一年,蘋果還收購了原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參與運營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Drive.ai,以招募更多人才。
據加州汽車管理局(DMV)在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蘋果有69輛汽車和143名司機,和Waymo、百度有較大差距。在自動駕駛測試運營的關鍵指標MPI(即每兩次人工幹預之間行駛的平均裡程)上,蘋果排名也並不靠前。
據DMV發布的2019年自動駕駛報告,蘋果的自動駕駛測試車累計裡程達7544英裡,每1000英裡的脫離率達到8.484%,即MPI為118英裡,排在36家提交路測報告中的第13位。排在首位的是百度,其每1000英裡的脫離率僅為0.055%,MPI為18050英裡,是蘋果的近153倍,蘋果相較Waymo的MPI(13219英裡)同樣差距懸殊。
今年初,蘋果還被爆出自動駕駛部門裁員的消息。投資研究公司Lynx Equity Strategies分析師稱,蘋果正在縮減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規模,甚至在考慮徹底結束該項目,原因是iPhone市場需求低迷,因此蘋果不得不削減非核心計劃的開支。不久後的3月,蘋果正式確認了自動駕駛部門的裁員計劃,預計裁員人數達1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