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莎·海菲茲(Jascha·Heifetz,1901-1987),二十世紀傑出的美籍立陶宛小提琴家;1901年出生於當時屬於俄羅斯的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3歲隨父學琴,次年進入維爾紐斯音樂學院,6歲演奏孟德爾頌作品,8歲進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Leopold·Auer;1912年,年僅11歲的海菲茲在柏林登臺演出(尼基什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自此開始輝煌的歐洲巡迴演出;後在美國演出並定居,1925年加入美國國籍;30年代中期後,其演奏水平登峰造極;海菲茲與世界知名指揮家、交響樂團合作錄製了大量音樂唱片,1987年在美國洛杉磯去世。
亞莎·海菲茲(Jascha·Heifetz,1901年2月2日-1987年12月10日),猶太血統的美籍俄國(立陶宛)小提琴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
幼年時期跟父親學小提琴,四歲進維也納音樂學校,五歲即公開演奏,八歲在音樂學校畢業後進聖彼得堡音樂學校深造。9歲轉入彼得堡音樂學院,成為奧爾的學生.1911年在彼得堡首次登臺,並開始旅行演出.1912年10月與尼基什指揮的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轟動一時,1925年入美國籍。
二戰以後,他先後在洛杉磯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講學,1969年起正式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小提琴教授.1972年舉辦告別音樂會,1987年去世。
海菲茲的運弓,充滿彈性和力度;他對弓子的壓力很大,發出極宏亮的聲音;與此對應的是左手有力揉弦帶來的輝煌音色.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強弱對比出神入化,速度相應都比較快.海菲茲的演奏曲目極廣,1925-1948年,在他的藝術巔峰期,對各種類型的作曲家,他幾乎都留有錄音,其中最為出色者,還是民族樂派的作品,這類作品最能適合於他表現其激情的需要。
海菲茲在音樂會上喜歡使用一把1742年的"瓜納裡",這把琴薩拉薩蒂生前用過,有極美的音色。
海菲茲曾經這樣說:「每一個有特點的提琴家都可以通過他的聲音,他的音調為人們所辨認出來,就象我們通過講話的聲音就可以知道是誰在講話那麼容易。我的小提琴所發出來的聲音是我內心所感受到的聲音,這是一種非常有個性的感情。」
素材源自網絡:)
「閱讀原文」,亦可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