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矛盾與土客之爭:論客家人是太平天國運動拜上帝會之母

2021-01-17 騰訊網

熟知太平天國歷史的人應該知道,拜上帝會的主要創始人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人,其受基督徒梁發的《勸世良言》一書有感而撰寫了三本「原道」書籍,成立了拜上帝會。拜上帝會在發展的過程中,一開始招收的信徒主要是農民,這些農民深受地主和鄉紳壓迫,其反抗熱情和精神撫慰的需求極其強烈,拜上帝會的產生,給他們帶來了精神的寄託。但是,農民的行動自由深受土地和鄉土情誼的限制,在其生存並未受到實際性威脅的情況下,壓迫仍在可接受的範圍,這股反抗的熱情就很難形成反抗的力量,所以拜上帝會最初的發展十分緩慢。

相反,拜上帝會轉入廣西、湖南等地後,其發展進入了快速上升期。尤其在紫金山一帶,在拜上帝會傳播開來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當地民眾武裝反抗貪官汙吏的鬥爭運動,其反抗的土壤已經厚積。在這反抗的土壤裡,主要的構成力量就是客居廣西、湖南等地的移民。晚清時期,隨著全國人口的不斷增長,沿海省區的人口壓力不斷增大,生存壓力迫使許多人不斷向西遷移,深入廣西、湖南、貴州、四川等地,這些遷移的人們,成為了我國西南民族地區開發的重要構成部分。但這樣的遷移並非是政府集中行為,而是民間自發產生的,缺乏組織性和針對性,遷移成為一個不可控制的洪流,一旦開閘,人流猶如洪流般傾瀉,勢不可擋。

所以,在有限的土地資源前提下,人口的不斷遷移集中,人地矛盾不斷尖銳化,遷移一地不得,又被迫遷往他地,飄搖無定的生活狀態,讓這些人成為一股遊走的力量,只需要一個順應時勢的人物出現,領導號召,即可將這股力量凝聚起來。拜上帝會的出現,就成了這個利劍,洪秀全就成了這樣的領袖人物。

這些遷移的人們,被稱為客家人。太平天國運動首義諸王當中除了蕭朝貴之外,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都是原籍廣東的客家人。而孕育出金田起義的紫荊山地區燒炭耕山之民,全部是從廣東遷來的客家人。有人因此而稱客家人是拜上帝會之母。為何客家人會被稱為太平天國運動早期的主要構成力量?有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這些客家人從外地遷來廣西,與廣西當地原生的壯、瑤、苗等12個少數民族產生了紛爭。

遷移的客家人,直接擠佔了原著居民的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源,引起當地土著不滿,長期發展而引起群起紛爭,把客家人當成了仇人,於是土著勾結地方官府和鄉紳,對遷入的客家人極力排擠,甚至迫害,致使客家人無處容身。這就是近代廣西等地區顯著的「土客矛盾」,又稱「土客之爭」。洪仁開後來回憶金田起義說,在洪秀全傳教的過程中,發生過客家人與本地人的大規模械鬥,往往致客家人屋宇被焚,無家可歸。「在此患難中彼等央求拜上帝會徒之庇護,此時拜上帝會徒人數約有三千,散居於各縣。客家人甘願遵守教規典禮因而避去仇人之攻擊,且得物質之接濟」。隨後,「不特有患難之村民,而且有被官兵擊敗之賊匪,均視拜上帝會為逋逃藪,老幼男女,攜眷挾財產大隊加人」。這種情況,讓人不禁想起《水滸傳》眾多梁山好漢結義起事的情景,那些不滿世道的人們,或者被官府追繳的犯人等,都有了歸宿和庇護。只是水滸的英雄好漢是「風風火火闖九州」,而拜上帝會的客家人是狼狽逃荒入九州。

總之,客家人成為太平天國運動的中堅力量,在當時,幾乎大部分的廣西客家人,基本都參加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拜上帝會,所以,如果你是客家人,你的祖先可能也參加了洪秀全的拜上帝會。

相關焦點

  • 上帝之女洪宣嬌: 一個毀掉太平天國的淫蕩女人
    , 多方的利益矛盾最終引發「天京事變」讓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而「天京事變」發生的直接緣由,又不得不提這一個女人——洪宣嬌。,並公開宣稱洪宣嬌是「上帝之女」,自此,蕭朝貴洪宣嬌夫婦成為拜上帝會中的中堅力量。
  • 楊秀清對太平天國有多重要?傳達上帝旨意,他死了太平軍就是散沙
    經過費力才得到的東西要比不費力就得到的東西叫能另人喜愛。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費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暫時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遺忘了。 —— 薄伽丘 01 楊秀清,生於清朝時期廣西的一個貧苦農民家中,以耕山燒炭為業。1846年,因緣際會加入「拜上帝教」。
  • 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強勢,滅亡過程
    太平天國運動就此展開序幕1844年兩人創立拜上帝會,前往廣西桂林傳播,拜上帝會提出了『凡天下男子,皆為兄弟;凡天下女子,皆為姊妹,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論,這麼一來就迎合了底層人民的心裡,打破了封建制度的等級觀念,短時間內便吸引了眾多追隨者,當時廣西地瘠民貧,連年災荒,饑民處處,所以「拜上帝會」能在當地吸納大批信徒。
  • 中國通史 | 第九十七集:太平天國(視頻、文字)
    一路上,他不斷結識那些生活窮苦的客家人,把他們發展成信徒,組織起了拜上帝會。到公元1847年,馮雲山在紫荊山區共發展了三千多名拜上帝會教眾,這些以礦工、燒炭工和客家貧民為主體的信徒中,也漸漸加入了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富裕子弟。燒炭工楊秀清,貧苦農民蕭朝貴,讀過私塾的韋昌輝,以及家境富裕的石達開,都是其中的骨幹成員。
  • 中國通史 | 第九十七集: 太平天國【視頻+詳文】
    一路上,他不斷結識那些生活窮苦的客家人,把他們發展成信徒,組織起了拜上帝會。到公元1847年,馮雲山在紫荊山區共發展了三千多名拜上帝會教眾,這些以礦工、燒炭工和客家貧民為主體的信徒中,也漸漸加入了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富裕子弟。燒炭工楊秀清,貧苦農民蕭朝貴,讀過私塾的韋昌輝,以及家境富裕的石達開,都是其中的骨幹成員。
  • 太平天國崛起之因,以西方為師,以農民之身超越時代
    洪秀全無疑是當時拜上帝會的首腦,拜上帝會也是以洪秀全為中心形成的一個宗教組織,在運動早期太平天國確實起到了迅速發動農民的作用,為天國運動奠定了良好基礎。除了在軍事層面的巨大勝利以外,太平天國也做出了《天朝田畝制度》的這個為民眾人人能夠平均分配土地的天國綱領,也深受貧苦民眾的支持,但是這一制度並不具有實踐性。本身更多的是基於一個底層農民對於大同社會的幻想。
  • 洪秀全和他的拜上帝會——一個誕生在中國的「基督教」
    #歷史上的今天#在1851年的1月11日,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在金田起義。整個太平天國運動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也給後來的諸多起義打下了基礎。太平天國起義中有一個核心的東西,類似往常黃巾起義張角的那種神神叨叨的東西,洪秀全在起義前也用了拜上帝會這個西方的東西籠絡人心,凝聚力量。
  • 洪秀全創建的宗教組織到底叫「拜上帝會」還是「上帝會」?
    簡又文先生是太平天國歷史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他是最早持「拜上帝會」說的。他在《太平軍廣西首義史》一書中提到: 「拜上帝會」是正式的原來的會名,見《起義記》,附印漢文原字。史籍有作「上帝會」,或「尚弟會」者,皆誤。
  • 被遺忘的廣東土客大械鬥,傷亡百萬,持續了十三年才被平息
    大量的客家人流入廣東,讓原本有餘田的廣府人土地資源一下子緊張了起來,而廣府人對到來的客家人敵意大於友善,人地矛盾隨著時間的流逝日益激化,成為了日後械鬥的生長土壤。從小打小鬧開始處處針對,成了誰會不相容的兩個民系。國家風雨飄搖,內外矛盾交織激發廣東土客械鬥土客的矛盾用直白的話說,就是土著和外來者關於利益的爭奪戰。本地人對後來遷入此地的外來人自然是看不上的,而外地人想要在本地立足必然會犧牲掉本地人的利益。
  • 該以客家人為主體的國度以客家話為國語,很多人看不懂其文獻資料
    客家話又叫涯話、麥介話,新民話、客家方言、客方言、客語或土廣東話,和粵語、贛語、北方話、閩語、吳語、湘語並列為中國七大方言。一般認為,客家話的底層是唐初的正音,至今,梅縣人仍稱客家話為唐音。粵方言則是秦朝正音,融合南楚古音而成;閩語則是晉朝正音,是融合甌閩古音而成;贛方言則是江淮古音融合而成。
  • 龔鵬程|客家人已逐步去客家化
    1988年客家人舉行「還我母語」大遊行,發展客家文化運動,所以其後客家研究文獻激增。而亦因為是「運動」,所以大部分論著都是為這運動而孳生,或由運動所製造,其學術性少而宣傳性通俗性高,自然也就不難理解。待這一運動逐漸政治化之後,情況就更麻煩。主政者基於許多原因(拉攏客家選票、平衡閩客情緒、突顯國民黨不重視客家文化……)而設之官方機構,對於客家研究有特定之取向。
  • 太平天國裡最厲害的王,除了翼王石達開,您最佩服哪位?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持續了14年之久,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在太平天國歷史中湧現出不少有才能、有魄力的領袖,他們都先後封王,其中翼王石達開最讓我們扼腕嘆息,他的失敗也成為太平天國最悲壯的史詩! 如果給太平天國各王按照歷史功績排個序的話,第一位當然是天王洪秀全,其次,翼王石達開。
  • 太平天國的14萬女軍從何而來?她們最終的命運有多悲慘?
    太平天國的女軍,早在金田起義時期就已經醞釀。廣西自古地貧,康雍乾三朝近百萬的人口滋長,導致了廣西人地矛盾的衝突加劇,進而引發土人與客家人之間長時間、大規模的械鬥。械鬥需要大量人力支持,吃苦耐勞的兩廣婦女在支持土客械鬥中起了重要作用,逐漸成為一支不被輕視的隊伍。天地會首領蘇三娘就是一名女子,她的手下有一千多人,是當地非常有名的女頭領。
  • 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不僅僅是實力的孱弱,而是多方面的格格不入
    但是縱觀如此多的農民起義我們會發現,有一個時期的農民起義和其他時期的農民起義有著很大的差異,那就是太平天國給運動,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看一下其他時期的如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他們大多是為了推翻封建王朝的殘暴統治,來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起義。當然太平天國在這一點上其實還是大致相當的,這些起義都是打著為百姓、農民尋求利益的個人權力的實現途徑罷了。
  • 另一視角讀太平天國史
    近年來,則是滑向了另一個極端,從負面的角度看待太平天國運動的愚昧性、破壞性、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的打擊等方面,當我們跳脫出正負的意義,去客觀地看這場農民運動時。我們不禁要問,太平天國究竟給後世留下了什麼?現在的人們如何評價這段歷史?
  • 化為千風 從客家人節日祭祖禮俗說起
    這個說法曾經讓當初年少的我無限遐想,想像空氣中有隱形的「神明」下來吃喝,想像他們是不是像美人魚變成的透明泡沫,不過想像中的「神明」既然有護佑我們的神力,我想像中神明都是帶著像梅州的冬日暖陽一樣的微笑,可能還有太上老君一樣的白鬍鬚在陽光下閃耀著魔幻的光芒……拜完之後,媽媽會把香分插到燭臺(天地祖宗)、門楣(門神)、灶臺(灶宮)、溪邊巖石(伯公)等地,然後會給各天神、「上代人」燒一些「衣紙」。
  • ——從「土客之爭」說起
    清鹹豐六年(1856)有所謂「土客之爭」,廣東西路高要、高明、鶴山、恩平、開平、新寧六邑發生土、客械鬥,持續12年,往復尋殺千百次,死、傷、流亡者逾五六十萬之眾,舉世譁然,皆視為奇禍。羅香林1933年《客家研究導論》第一章「客家問題的發端」,即以「土客之爭」為引,述其備細:太平天國奠都南京以後,不數年而廣東西路的客家又復與本地的廣府系,發生劇烈鬥案,交相凌辱,多年不解,因而引起中外人士漸知致力於客家問題的研究。先是道鹹之交,廣東恩平、開平、增城、新寧、及廣西武宣貴縣等地的客家,因與土民積不相能,迭相攻擊,兩粵大吏不敢過問。
  • 為什麼網上有些人會詆毀、污衊太平天國?你怎麼看?
    孤客生:太平天國不需要詆毀、污衊,它本身就不是多麼清白。和歷史中的很多農民起義一樣,洪秀全為了起義,當時也採用了迷信的方法吸引百姓們。那時候,他對百姓們聲稱上帝是自己的父親、耶穌是自己的大哥,自己是上帝降臨到人世的二兒子。而除了他之外,太平天國內部的另外兩號重要人物也有著和他差不多的手段。
  • 在對待太平天國的態度上,可看出西方列強基督教徒的虛偽與殘忍
    在此期間他偶然接觸到了梁發編寫的一本宣傳基督教的小冊子,基督教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對洪秀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後他自行洗禮創立拜上帝教,自詡為「天父次子,天兄耶穌之弟」,大力傳教發展信徒。1850年夏,洪秀全發布團營令,要求會眾到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團營編伍,同年年底,太平軍先後在思旺和蔡村江與清軍展開戰鬥,由此開始了與清廷的武裝對立,建國號「太平天國」,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3月23日,洪秀全在廣西武宣登基稱太平王,後改稱天王,掀起一場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運動。
  • 洪秀全傳教時,加入與自己教義水火不容的教會,由此開創太平天國
    1843年,四次鄉試均以落選告終的洪秀全決心拋開孔孟之學,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並取名「拜上帝教」。次年,洪秀全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廣西一帶傳教,結果這種不倫不類的拜上帝教根本沒有什麼信眾。正當洪秀全沮喪之時,在他人的引見下,他拜會了當地有名的「三合會」(清代洪門天地會的一個分支,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勢力主要集中在粵東、閩、桂、湘等地)大首領洪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