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的「やらせ」(yarase)原意是「使……做,讓……做」。
同時也有「造假」用法,也是日本綜藝節目特別在意的事情。
節目造假,輕則炎上重則停播。
今天就來講講日本綜藝節目各種「造假手法」。
靠著各種神路人,和個性的素人,經常「出圈」的月曜夜未央也陷入過造假風波。
月曜的人氣人物之一,靠股東優待卷過日子的資產家桐谷老師
去年10月月曜時隔一年播出桐谷的欄目,隨後「周刊女性」就放出了桐谷的採訪。
說出了和節目的種種糾紛,採訪一出觀眾兩極化,認為造假的、認為正常綜藝節目範圍內的。
※算不算造假交給大家自行判斷。
文章開頭桐谷就說明一直和節目組處於絕交狀態,不停拒絕節目組的邀約才整整一年沒有上節目。以下為節選
・桐谷其實不是由月曜發掘的素人,月曜的工作人員看到他在別的節目的出演後找上了他。
知名度大漲確實是因為月曜。
・第一次出演的前一天,日本電視臺給他電話告知他跟拍他一天的報酬是一萬日元,他回「太少了」,工作人員回他「那給你兩萬」,桐谷一氣之下說「那就算你們明天來了也不會理你們的」
第二天工作人員帶著點心和十萬日元拜訪他,開始了他們孽緣。
・第一次絕交是因為節目播出後桐谷知名度大漲,節目告知他不許出演別的任何節目,接受媒體採訪也不能用和自行車在一起的照片,而桐谷的書的封面就是他騎著自行車,差點搞到他要回收書籍重印。將棋協會想做他的團扇也不被允許,一氣之下和節目組絕交了。
※文中桐谷沒有說明有沒有和節目組籤詳細合同
・重修舊好是因為月曜播出將棋協會的活動宣傳將棋協會,同時節目組對他的限制放鬆了。
第二次絕交(觀眾認為的造假主要是這段)
・去紐約出外景很忙所以說好只是4天,但是最後變8天,因為工作人員想多玩幾天。。。
後來節目組答應桐谷想吃什麼都行,桐谷才答應。
・因為節目組想拍他搬家,所以強行讓他搬了家,新家沒整好的時候桐谷兩邊都要交房租。
・雖然他喜歡貓但沒想著養,節目組強行帶他去寵物店,給劇本讓他問店員「最便宜的是哪只」。
導致他被觀眾罵個半死,桐谷忍無可忍再次絕交。
・帶他見了喜歡的歌手,再次和好。
採訪中桐谷也說了節目的善意
・知道他喜歡松隆子,想安排他們見面。結果桐谷拒絕了,因為松隆子已是人妻他覺得沒有發展空間。。。
・跟拍一周報酬30萬日元,最高60萬日元。
・因為節目桐谷知名度上漲,節目外他的演講會報酬也從10萬日元漲到30萬日元
・節目中的有趣鏡頭不是全部都是劇本,跟拍那麼久有有趣的鏡頭很正常。
比如下面這個奇蹟般同步的鏡頭
日本電視臺周日晚上的黃金檔播出的「前往世界的盡頭ItteQ! 」(世界の果てまでイッテQ!),
雖然在國內知名度不高,但在日本電視圈是無人不知,是日本國民級的綜藝節目。
其中一個人氣環節是搞笑藝人宮川大輔到世界各地去參加當地的祭典。
結果18年播出的寮國的「過橋祭」(騎單車過獨木橋)被文春指出是不存在的憑空捏造祭典。
日本電視臺一開始還否定造假,後來發現是寮國當地的製作公司為了節目組憑空找出來的。
由於節目影響力非常大,直接驚動寮國政府(觀光部門)。。。差點變成國際問題。
電視臺道歉且被BPO(放鬆倫理委員會)警告,之後媒體整理該環節的116個祭典有11個都無法確認是否存在。
因獨特的演技獲得了不少人氣的演員佐藤二朗,其實他除了是演員還寫過劇本,做過導演等等。
17年開始他還當起了綜藝節目的主持人。
他主持的節目叫「99人之壁」,100位選手帶著各自熟悉的專門領域參加比賽,一位選手回答該領域的問題時,另外99位選手也可以搶答,搶答對了則換該選手上場進行他的領域的問題。
最終沒被搶答,且答對5題將獲得獎金100萬日元。
選手選擇的領域也是五花八門,從小慄旬、成龍,到電池、魔術歷史,只要你能想到的。
節目非常有趣有寓教於樂,加上二朗生動主持讓這個節目廣受好評,還獲得過給優秀電視的銀河賞。
因為答應出演的100位選手大多數都是一般人,經常在攝影當天開天窗,節目組沒辦法只能準備一些臨時演員來當「人體布景」。
造假輕則上新聞重則停播。
下面就是停播的例子。
TBS的節目「CRAZY JOURNEY」,節目內容是跟拍各種職業的人。
節目內容如其名非常瘋狂,一般節目不敢播放的黑幫,流氓窟,種族・貧困問題。
總而言之,完全不像是一個綜藝節目,堪比紀實節目。
採訪羅馬尼亞的住在下水道的貧民時,跟拍途中當地警察因為販毒把採訪對象給抓走
另一個人氣環節是到世界各地尋找珍奇生物,因為真的十分稀有節目組擔心找不到所以有幾次提前安排好生物,造假曝光後節目停播。
減肥也是日本綜藝節目非常愛的題目之一,關西電視臺的曾經的人氣節目「發掘!真有其事大百科」(発掘!あるある大事典),主要就是分享生活小知識。
該節目也深愛減肥題目,該節目說吃納豆可以減肥,節目播出後超市便利店的納豆賣到斷貨。
(流通量那麼大的日本都能賣斷貨,可見該節目影響力多大)
後被媒體曝光節目中的數據有假,最後電視臺道歉,十幾年的人氣節目就此停播。
停不停播主要看社會影響和收視率了。
不過常看日本綜藝的都知道,很多節目都是有流程劇本的,有些節目連出演人員的發言都會安排好。只要不損害他人利益和公共秩序,部分觀眾對於「造假」多多少少抱著無所謂的看法。
新媒體的衝擊+電視臺日益加強的自我審核,導致節目都陷入了一種沒有預算和收視率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不過節約經費(不)可以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