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長文解讀《信條》,如何快速看懂這部史上最燒腦的諜戰神作?

2020-09-04 迷影映畫

他執導如果今年只看一部好萊塢電影,我的選擇一定是《信條》。

理由只有一個,影片的導演是從不失手的克里斯多福·諾蘭


迄今為止,這位英國導演只拍過10部長片,而且每一部作品都被影迷、影評人津津樂道。其中8部作品殺入IMDb前250,七部作品入圍豆瓣Top250,三部作品豆瓣超9分,評分最差的一部《失眠症》,也有7.7分。

可以說,諾蘭取得了很多當代導演難以企及的成就,並且從來沒有令觀眾失望過。而且諾蘭最厲害的地方還在於熱衷於嘗試各類題材,警匪,懸疑,犯罪,超級英雄,科幻,他都有涉及,並且總能把他們全部轉化成自己的風格。


這部《信條》是諾蘭繼《敦刻爾克》後時隔三年推出的新作,影片耗資高達2.05億美元,是迄今為止諾蘭執導的第二燒錢的電影,僅次於《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主演之一的約翰·大衛·華盛頓是影帝丹澤爾·華盛頓的兒子,而新一任蝙蝠俠羅伯特·帕丁森也出演了本片。

影片的劇本由諾蘭親自執筆,是一部融合了科幻元素的新式諜戰片。根據諾蘭本人此前在採訪中曾透露:《信條》是他從影以來野心最大的作品, 他試圖在這部電影中改寫類型片的創作原則,將好幾種電影的類型融合到一體


眾所周知,這些年每逢諾蘭電影上映,都會被打上燒腦標籤,這部《信條》更是不例外。影片在上映前對於劇情高度保密,就連片名都透露著一種燒腦畫風。

英文片名TENET,直譯過來是宗旨,信條則。

但其實暗藏玄機,使用了來回文,這個詞不管順序還是倒序都是一樣的。


最匪夷所思的是,當看完電影之後才發現,TENET這個片名其實早已暗示了影片的所有劇情走向。我個人算是諾蘭的忠實影迷,也算是有一定的觀影量,但坦率地講,即使已經二刷電影,但我至今都不敢說完全看懂這部影片。

走出影院時,我聽到身邊觀眾最多的議論都是三個字:沒看懂!

有鑑於此,我決定還是來講講這部史上最燒腦的諾蘭電影,到底為何如此難懂?

《信條》

Tenet


相信很多人在看電影之前,已經透過各種渠道了解到:

《信條》是一部有關時間倒流的諜戰電影。

但是,《信條》跟很多時間穿越電影不同的地方在於,諾蘭在《信條》中呈現的時間感是截然不同且非常顛覆的,它帶給觀眾前所未見的體驗與感受。偏偏影片的顧問又是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他也是《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所以電影以目前物理學可以解釋的方式,讓主角可以通過一種虛構裝置操弄時間,讓未來的人可以介入過去


但同時,電影又不像此前諾蘭的電影那樣,如《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通過電影裡的角色,去給觀眾做大量的講解,甚至通過畫圖說明的形式,把每部電影的核心腦洞和科學理論掰碎了告訴觀眾。



這實際上也是諾蘭此前電影被廣受詬病的一點,大量利用臺詞對白給觀眾上課,把故事講得太過清晰明白,反而留給觀眾思考和想像的餘地不是很多。


所以在《信條》中,諾蘭一反常態地任性了一回,電影對於科學理論的解釋極少,而且為數不多的講解也是在劇情進行當中偶有提到。由於《信條》的整個故事都保持著高密度的信息量,電影在沒有給觀眾適應的情況下,一上來就是各種匪夷所思的時間倒流奇觀和玄之又玄的概念設定,這就造成了影片不好理解的重要因素。


《信條》是一部典型的高概念電影,它的整個故事都是依託於諾蘭導演對於時間這一概念的假設性想像,所以要想理解整部電影的故事,就要先從影片中的幾個概念開始說起。

電影中主角能夠控制時間倒流的核心理論,來自於熱力學定律中的「熵增」理論。該理論認為熵值呈現從低到高的變化過程,孤立系統總是趨向於熵增。而且熵被認為是無序的量度,隨著時間流逝,孤立系統總是越來越無序,可用於區分過去和未來。


聽起來很複雜對不對?


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生活的宇宙,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在進行熵增。


比如:正常情況下,都是麵包由新鮮到腐爛,這是熵增(事物從有序到無序)。


但《信條》中假設未來有科學家發明了一種黑科技,通過一種神秘算法可以實現熵減,讓事物從無序回歸到有序。還是以麵包為例,熵減狀態下就是從腐爛退回到新鮮狀態,也就是所謂的因果倒置,未來的結果變成過去的開始。

在熵減狀態下,事物的狀態相較於常規世界狀態是逆向的,所有的一切都呈現相反的狀態。就像是倒帶一樣,人會逆行,鳥會倒著飛,子彈會飛回到槍裡,氧氣會從肺裡呼出體外,所以主角因此逆轉狀態下的人物由於無法適應常規狀態下的氧氣,要時刻戴著面罩,而且熱感也會變成冷感,因為感受到的是熱量失去的過程。


當這種時間倒放的技術成立,人們就可以利用這種技術回到過去的時空,類似於時間機器的作用。這種時間機器被設計成為電影中的傳送門,角色從一端進去,另一端出來,就可以逆行時間。而且,這種正向和逆向是相對的,取決於你從誰的視角看。


一旦你進入逆向,你會看到自己所處在這個轉變後的環境的事物是逆向的。同理,你所處在這個轉變後的環境下的人,看你也是逆向的。


注意,這裡並沒有出現兩個不同的世界,世界都是一個,但是通過這個裝置轉變的會出現正向逆向的調換。正常的時間軸應該是一條直線,但是當它撞到時間機器時,就不能繼續往前了,而是會掉頭往回走。如果你想穿越回過去的某一時間點,再次回到正向,就必須再次進入傳送門,從逆向回歸正向。


同時,傳送門裝置無法讓你一下子穿越到過去某個時間點,你需要逆向花費跟正向一樣的時間回到過去。舉個例子:你想回到10分鐘前,就必須穿過傳送門,等上10分鐘,讓這10分鐘的時間逆向流逝完之後,才能真正回到10分鐘前。

此外,這種時間倒帶有個巨大限制——即回到過去的主角不能與那個時空的主角正面接觸,否則會引發二者粒子的抵消,從而瞬間消失。本片中的大反派正是利用這點,想要用時間機器讓整個世界倒回,一旦逆向的世界與正向的世界發生交集對撞,世界就會瞬間被毀滅。


既然穿越回去不能與另一個時空的自己有接觸,那麼要如何向過去傳遞信息?


電影裡一個很重要的設計:你發的簡訊、郵件、語音記錄,還有監控錄像,都是發往未來的信息。因為如果你是從未來穿越回來的,由於你的時間流逝其實和現實時間線截然相反,只會去往越來越早的從前。在這個去往過去的過程中,穿越的你可以目睹過去正向時間線上發生的一切事件,因而得以提前知道所有的結果。

我們假設星期一的時候某人曾給你發送過一條信息,不管你有沒有收到這條信息。當你星期二穿越回去的時候,這時的你都可以隨時查閱這些已經發出的信息,獲悉目標過去的動態,從而完成任務。


此外電影裡還有一個重要概念:「時間鉗形攻勢」。


這一概念來自於軍事上的鉗形攻勢,諾蘭將其用在自己的電影中虛構中一種時空戰爭的特殊戰術。簡單來說就是兵分兩路合併包抄,但這裡的兩路是兩個時間線同時進行,一條正向,一條逆向,換言之就是一方正常進攻,另一方則穿越回交戰前,從逆向時空展開交火。


電影中將其分為紅藍兩支隊伍,藍隊作為正常進攻的隊伍,而紅隊在這場戰鬥過後穿越回來,他們早已知曉戰鬥的結果和詳細過程,並透過藍隊的傳送回來的地形、作戰經驗可以在戰鬥中佔據很大便宜。此外,逆向穿越回來的紅隊,也可以隨時把作戰經驗傳遞給正向部隊,讓正逆兩支隊伍跨越時空互為協助,最終實現完美協同的雙贏局面。

當然,既然紅隊能穿越回來,意味戰鬥的結果早已註定,但在過去時空的藍隊不管勝敗都必須打,因為只有這場戰爭有了結果才能讓未來的紅隊穿越回戰鬥前,也就是有因才有果,有果方能有因。


這麼說可能還是過於抽象,我們假定戰鬥開始於下午3點整,雙方交火10分鐘。


正向部隊從3點開始發起進攻,然後打了5分鐘,也就是3點5分整,按照計劃他們將在此時炸毀一座建築物。而逆向部隊則要從3點10分戰鬥結束後回到戰場,他們也打了5分鐘,時間倒回到3點5分整,此時正逆部隊的時間線交匯,雙方同時開始轟炸建築物,所以電影中的這棟大樓就前後被炸毀了兩次。


理解以上這些劇情概念後,讓我們來復盤影片的故事。

實際上,《信條》這部影片的故事線並不難懂。影片的前半部分是一部非常標準的007式諜戰片,主角經歷一番考驗,被神秘特工組織招募阻止一場毀滅世界的陰謀,隨即他找好幫手,並透過一連串的任務與危機中同中間人搭線,最終喬裝身份然後假意與反派頭目接頭


這部分的情節其實非常好懂,難懂的是諾蘭故意在故事中安排了很多與後半部分劇情相關的懸念和伏筆。

電影一開場是發生在烏克蘭基輔大劇院的人質劫持事件,一幫恐怖分子想要綁架一名外交官,目的是奪取名為鈽241的放射性元素。


此時黑人男主上線,電影中並未交代他的名字,我們就管他叫老黑吧。



老黑接到任務和烏克蘭特工局一起,從恐怖分子手中奪取放射性元素。烏克蘭特工向劇場內發動了催淚瓦斯,然後迅速幹掉了恐怖分子。

這裡說點題外話,影片中的這起恐怖襲擊影射的是發生在2002年的「莫斯科歌劇院脅持事件」,當時有超過40名車臣共和國的綁匪闖入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大樓劇院,脅持了劇院內超過850名人質。



經過幾天的周旋,雙方的談判破裂之後。俄羅斯軍警和特種部隊,使用了非常具有爭議的方式——向大廳釋放麻醉氣體,然後才進行突擊營救。超過40名車臣共和國的綁匪闖入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大樓劇院,脅持了劇院內超過850名人質。經過幾天的周旋,雙方的談判破裂之後。俄羅斯軍警和特種部隊,使用了非常具有爭議的方式——向大廳釋放麻醉氣體,然後才進行突擊營救。


任務順利完成之後,充滿人文關懷的老黑髮覺烏克蘭特工局絲毫沒有拯救人質的意思,反而安排炸彈要直接炸毀劇院。老黑堅決不同意,他想要保住劇院人質的無辜性命,於是發生衝突。就在雙方發生周旋的時候,他目睹了一次彈痕復原的奇景。救他的是一名全身著裝都是黑色的蒙面特警,背包上有一個顯眼的掛飾。


老黑逃出劇院後,被烏克蘭特工擒住,對方威脅他要說出外交官的下落,原來他們的目的也是外交官手中的放射性元素。老黑面對嚴刑拷打寧死不屈,最終服下了同伴藏在衣服裡的毒藥想要自盡。結果沒死成,從病房中醒來的他得知這是一場考驗。


原來,有個神秘組織看中了老黑這種寧死不屈的優秀特工素養,於是決定招募他。對方交給了他一項拯救世界的高級任務,並告訴他了一個組織內使用的雙手交叉的手勢和一個單詞:信條


老黑養好傷之後,來到一家科研結構。在女博士的講解下,他第一次得知了逆向武器的存在,並演示了逆時子彈的神奇功能。看到這裡,你可能也一臉懵逼,但是諾蘭借研究員之口說出了《信條》第一觀影守則:


不要去試著理解,而是試著感受。


翻譯過來就是,管你明不明白,看就完事了!


神秘組織一直在研究這些逆時物件,他們認為這是未來人類送回來的警告,如果不加以控制,別有用心者就會藉由逆時力量毀滅世界,所以才有了信條組織。


根據子彈的線索,老黑來到印度找到了印度的軍火商普利亞。對方告知,這種逆向子彈來自一位神秘的俄國寡頭薩塔爾



與此同時,老黑經組織介紹,認識了組織派來的一位幫手,剛剛成為新晉蝙蝠俠的小白。小白和主角老黑一見如故,似乎對對方的生活喜好了如指掌。


為了接近俄國寡頭薩塔爾,老黑決定找英國情報機構幫忙,這時諾蘭電影的御用配角麥可·凱恩老爺子登場,他告訴主角兩個重要情報:

其一,薩塔爾與基輔劇院劫持案有關,他在找什麼東西,但還沒有拿到

其二,幾天前檢測到了俄國一座廢棄城市(斯塔克12號)出現爆炸


由於薩塔爾行蹤不定難以接觸,老爺子給老黑支了個招兒,黑老大不好找,他的前妻卻很好找。於是老黑偽裝成賣畫的商人接近薩塔爾的前妻,古畫鑑定師凱特



凱特跟前夫早已離婚,但前夫是個家暴兼PUA的渣男,一直用孩子威脅凱特,讓她無法擺脫自己的魔掌。


從凱特那裡得知,薩塔爾手裡有一個走私用的自由港。老黑和小白分析港口建築地圖後發現,內部居然有一處神秘空間。雙方斷定,這很可能與薩塔爾獲得逆向武器的秘密有關。但要想通過戒備森嚴的安檢進入內部談何容易?


這時小白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可以搞一架飛機撞向港口的航站樓,觸發警報系統,從而潛入保險庫。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實拍狂魔的諾蘭在這段情節中,居然真的找來一架波音747客機實拍了飛機撞大樓的震撼場面。


計劃成功,老黑和小白順利進入保險庫,這裡有一藍一紅兩個房間,中間是一堵玻璃牆,玻璃牆的盡頭有一臺巨大的裝置。



兩人還在一臉懵逼中,裝置中突然走出兩個蒙面人,分別同老黑和小白扭打在一起,其中和老黑打的還是一位動作倒放的逆向人。老黑拼死扎了對方胳膊一刀後,還是讓他跑了,而小白則摘下了另一個人的面具,卻選擇什麼也沒告訴老黑。


之後,透過凱特的關係,老黑順利和薩塔爾搭上線。



雙方在一艘雙艇風帆船上見面,凱特想要殺死薩塔爾,最終老黑為了完成任務冒死救下了薩塔爾,由此獲得了對方的信任。一番膠著,薩塔爾與主角達成合作協議,主角幫薩塔爾從烏克蘭人手裡搞到鈽241,條件是讓他還凱特自由。



於是薩塔爾出人,主角出力,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一場公路騎劫戰開啟。


一場消防車追車大戲過後,老黑和小白順利奪得鈽241。可就在此時,薩塔爾和手下暗中埋伏偷襲兩人。最詭異的是,薩塔爾竟然駕駛一輛逆行的汽車,並用槍指著凱特,威脅老黑把鈽241交給他。老黑到底是心軟,不得不將箱子扔給薩塔爾。


此時馬路前方一艘被撞翻的銀色汽車突然出現,和薩塔爾一樣,也在倒著行駛。銀色汽車試圖打斷交換,但最終還是失敗,箱子被薩塔爾奪走。任務失敗,老黑和小白也被薩塔爾的手下抓住,並將他們帶回了自由港的神秘房間。


到這裡故事開始變得複雜起來,也是劇情燒腦到極致的開始——


因為逆向時間線與正向時間線交織。

在房間裡,老黑見到薩塔爾在對面已經摘下了氧氣面罩,相反,則是凱特戴上了面罩。出乎意料,薩塔爾繼續威脅老黑說出鈽241的下落。老黑感到奇怪,因為幾分鐘之前雙方明明已經交易過了,薩塔爾為什麼還會多此一問?緊接著,薩塔爾又用逆向子彈打了凱特一槍。


這時在玻璃這一側,老黑這邊又出現了一位薩塔爾,詢問的是同樣的事情,但是動作和語言都是正常的,接著又同時消失不見。其實老黑面前這個薩塔爾進入機器之後,變成了對面那個折磨凱特的薩塔爾,老黑先是看到了結果。而對面那個薩塔爾盤則押著凱特上了車,變成了先前在公路上倒著開車搶奪箱子的薩塔爾,並從主角手裡搶走了鈽241,然後拋下凱特,朝著過去的時間,繼續逆行而逃。


此時,小白呼叫的救援趕到,對方竟然是快銀帶領的特種部隊,隸屬於軍火商普利亞的手下。老黑此時才意識到,小白身上似乎隱藏了太多真相。但眼下已經顧不得許多,因為凱特的中的是逆向子彈,在正向世界裡,她的傷口根本無法癒合。


要想救命,必須找一個傳送門讓時間正回來,只有這樣才能止住傷口的流血。


但眼前的傳送門肯定不能再用。


因為這個傳送門是特種部隊剛剛從薩塔爾手下奪回的,要是從這裡穿越回去,剛出門就得被保險庫的安保人員給活捉了。怎麼辦?


這時老黑想到了一周前,自己在這裡引發的機場騷亂。所以他們只能在逆向世界等了好幾天,再回到一周前的自由港,等著飛機爆炸的那一刻,趁亂混進保險庫。


在這一過程中,老黑的時間也在倒流。


走出時間機器的老黑整個人都處在逆時狀態下很不適應,接著他在港口看到了那輛銀色汽車,就是先前在正序時間的公路追逐戲裡,那輛底盤朝天又突然自己翻回正面開動起來並亂入到手提箱搶奪戰的神秘汽車。


通過此刻老黑的視角,我們明白了原來當初是他在用逆向駕車攔截薩塔爾,結果被撞翻,任務再次失敗。薩塔爾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還不忘點上一把火,想要連人帶車殺死老黑。


但是注意,老黑此時的時間是倒流的,所以即使被炸死,他也會瞬間在恢復原樣。


等老黑再次醒來,又是小白守在自己身邊。看到小白對自己的「死而復生」毫不驚訝,老黑斷定小白早就掌握了時間倒流的技術,但一直隱瞞著內幕,這讓老黑更加不信任小白。之後,時間再次回到飛機撞擊大樓那一天,老黑和小白換上裝備,二人準備帶著凱特穿過傳送門。


還沒進到大樓內,老黑髮現自己的胳膊上居然神秘出血了。這時他才明白,原來一周前那個在保險庫跟自己扭打的人正是未來的自己,也就是說,過去的自己捅了未來的自己一刀。


同時他也明白了,小白為何會放走另一個蒙面人,因為那個也是自己,是從傳送門出來又一次時間正回來的自己,兩人之間的心解至此化解。


經過第二次穿越,負負得正,三人的身體重新回到與外部世界流向一致的正常狀態,同時也救回了凱特的命。從凱特那裡,老黑得知:薩塔爾已經身患絕症,他想要在臨死前拉著整個世界給他墊背。

於是老黑再次拜訪印度軍火商普利亞,想要獲得更多有用的情報以便阻止薩塔爾。結果對方告訴他,在未來,世界毀滅了,一個瘋狂的科學家,構思了一個可怕的計劃,只需要9個零件組成的引爆程序,算法就能挑起整個地球的時間逆轉,讓人類文明將瞬間灰飛煙滅,沒有未來。雖然科學家最終隱瞞了這個計劃,並將算法裝置傳送回到了過去,但未來卻有人聯繫上了薩塔爾,希望他能繼續這項計劃。


所以薩塔爾才打算完成這項計劃,利用引爆程序啟動算法,將時間逆轉。


問題在於,薩塔爾掌握了傳送門技術,不代表他只有此刻才能使用,他可以逆轉時間回到過去去使用。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必須確定薩塔爾引爆的時間點


凱特猜想,一個身患絕症的將死之人,肯定會希望生命定格在最美好的那一瞬間。根據凱特提供的情報,老黑等人推斷出,薩塔爾選定的毀滅世界的日子就是他們一家三口去越南乘遊艇旅遊的那一天。也是從那一天起,薩塔爾性情大變。


此外還有個證據,薩塔爾去越南旅遊那一天,薩塔爾的老家,那座廢棄的工業基地(斯塔克12號)恰好發生了一場核爆炸,也就是前半段麥可·凱恩提到的情報。


既然爆炸的結果已經發生,那麼看似薩塔爾的計劃已經無法挽回,但我們的男主角老黑卻不信邪。他聯合小白和快銀帶領的特戰部隊,共同制定了一個時間鉗形作戰計劃。打算從時間線兩頭包抄,攻陷俄國佬布置終極滅世武器的基地,在爆炸前竊取算法裝置。

與此同時,凱特要假扮成過去的自己,到越南遊艇上去穩住薩塔爾,因為炸彈與俄國佬的生命檢測裝置相連,一旦他死了,炸彈引爆,算法裝置就會隨之啟動。


一場混戰過後,老黑和快銀作為正向部隊,順利打入基地內部,可就在此時卻誤中埋伏,被困在深坑內,對面是一道無法打開的鐵門,眼睜睜看著薩塔爾的手下將算法裝置埋進坑內,卻無力阻攔。薩塔爾的手下看到老黑被困,於是撥通了老闆的電話,薩塔爾對著電話一通陰陽怪氣的嘲諷。


另一邊,小白作為逆向部隊提前看到了老黑和快銀的結果,本打算搶先阻攔兩人進入深坑結果還是遲來一步。此時薩塔爾的手下聽從老闆指令,拔槍要射殺老黑,結果地上突然出現一具神秘屍體,逆時站起擋了老黑一槍。


關於這具屍體是誰,我們最後再說。


之後,老黑和快銀拿到了算法,與此同時,凱特沒忍住射殺了薩塔爾。就在核炸彈爆炸前,老黑和快銀靠著小白的冒死營救逃出神坑,三人完成了任務,按照約定,快銀本該殺死老黑和小白滅口。但他最終將算法分為三份,互相牽制,確保誰都無法單獨掌握這件武器。


此時,小白把自己的那一份交給了老黑,轉身走回了神坑。老黑注意到小白身上的一個狀似銅錢的飾品,與剛才那具替自己擋槍的屍體相同,而且又聯想起了在烏克蘭大劇院裡救自己一命的人也帶著這樣的掛飾,瞬間明白了他要做什麼。


原來,一直是在小白救的自己。


未來的老黑招募的年輕小白,並讓他回到過去,幫助過去老黑完成任務。所以小白在烏克蘭大劇院第一次救下了老黑,而當老黑被困基地深坑時,小白義無反顧的再次利用基地的傳送門回到過去,化身那具屍體替被困的老黑擋住了致命一槍。此刻老黑任務完成,而小白則要再回基地內的傳送門,回到爆炸之前,完成赴死擋槍的任務。


這對於剛剛認識小白的老黑來說,才只是個開始,未來他會創立信條組織,招募小白加入,一起共事幾年,再讓小白穿越回過去經歷這場任務,並在任務中赴死。而對於已經認識老黑多年的小白來說,當他認出自己的時候,就是自己生命的終點。

當故事開始的時候已經結束,當它結束的時候卻會重新開始。


老黑最後還有一事未了,他知道按照組織的規矩,普利亞為了保護算法的秘密很可能會殺死凱特滅口。於是老黑提前找到了在倫敦監視著凱特母子的普利亞,將其殺害,故事至此結束。


《信條》是一部很難一次看懂的電影,它非常考驗觀眾的觀影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這一方面是因為《信條》中的時間概念跟我們習慣的一直線是不一樣的,片中有太多的逆向奇觀,對於正常思維而言很難立刻接受適應。


一個物品可以時間逆向,人也可以時間逆向,可是他們在正向的環境跟正向的人互動,有人正有人反,有人反了又再變成正,但又有時間差。並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線,所以他們知道的信息不同步,但他們還要互動,後來的自己還會遇到以前的自己。如此複雜的時間線,雖然影片已經時長150分鐘,但還是遠遠不夠。



另一方面,導演諾蘭在《信條》企圖帶給觀眾全新且顛覆的電影體驗,不管是字面上或意義上。電影制啟用了《黑豹》的配樂師Ludwig Goransson與負責配樂,連配樂都是可以正放倒放都一樣的旋律。


劇本上,讓角色人物背景大量留白,不採取傳統戲劇的敘事,取而代之是一種充滿陌生與疏離效果的劇情及對白,像是一道又一道的謎題,接連不斷的挑戰觀眾,讓觀眾自行去辯證;「時間」在諾蘭過去的電影中,是指引與提煉人物情感的關鍵,但這次,時間更像是主角。


所以,第一遍只是搞懂原來有這樣子的新觀念,但搞懂時已經來不及拼圖了。真的想理解怎麼查出真相來的,人物之間的關係為何,可能至少要看第二遍。就算看完第二遍了,若想把每個細節都弄清楚(為什麼這裡會這樣、那裡會那樣、誰怎麼知道什麼事),可能至少要看第三遍…。



當然,《信條》固然很燒腦,但也不要被嚇到。


實際上,就算無法理解片中的那些複雜概念和劇情設定,只要享受電影中的視聽盛宴也相當值回票價。影片本質上仍然是一部緊張刺激的諜戰動作片,全片最精彩的仍然是各種酷炫的正反對戰動作場面,據說演員光是動作部分的練習,就整整準備了2個月,各種大場面層出不絕,娛樂性上也頗為可觀。


本文並不是嚴謹的劇情邏輯分析文,實際上,即便我寫了這麼長,但我也不敢說自己完全看懂這部電影在,只為簡單的劇情科普。

如果說電影是造夢的藝術,那麼導演諾蘭無疑是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造夢師。


他的電影總是像一場盛大華麗的魔術表演一樣,將現實中的不可能還原在大銀幕上,震撼著所有觀眾。

相關焦點

  •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智商的侮辱?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徒有虛名還是實至名歸?附觀看方法大家對於諾蘭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記憶碎片》和《盜夢空間》,確實是大手筆。近期,《信條》上映後,也是延續了之前的好口碑,豆瓣評分也來到了8.3。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部被譽為了史上最燒腦的諜戰片,大家居然都說沒有看懂。到底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自己智商的侮辱呢?
  • 解析「燒腦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不少公眾號在上映前後,陸續發布了以類似「萬字長文解讀《信條》」、「看完這篇稿子,你就看懂《信條》了」為標題的文章,近乎把這部作品抬高到了一個「驗證智商」的工具。可是,真的有必要嗎?那麼,到底「燒腦」的正確方式該如何打開呢?1 看電影,還是做考題?「門檻太高了。」一位參與了某部懸疑片宣傳工作的宣傳人員小丫,向我們談到了她對「燒腦」的理解。讓我們暫且先把目光放在《信條》在中國市場的宣傳動作上。在眾多的宣傳內容中,「諾蘭」和「燒腦」成為了兩個重要的關鍵詞。
  • 解析"燒腦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誠然,在電影《信條》上映期間,「燒腦」成為了宣傳的關鍵核心。不少公眾號在上映前後,陸續發布了以類似「萬字長文解讀《信條》」、「看完這篇稿子,你就看懂《信條》了」為標題的文章,近乎把這部作品抬高到了一個「驗證智商」的工具。可是,真的有必要嗎?
  • 解析「燒腦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1905電影網專稿「再這樣下去我都要『燒腦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了。」誠然,在電影《信條》上映期間,「燒腦」成為了宣傳的關鍵核心。不少公眾號在上映前後,陸續發布了以類似「萬字長文解讀《信條》」、「看完這篇稿子,你就看懂《信條》了」為標題的文章,近乎把這部作品抬高到了一個「驗證智商」的工具。可是,真的有必要嗎?
  •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據說諾蘭闊別三年又帶著新片回歸了,就在昨天,《信條》在內地正式上映。我當然是第一時間去看了首映,你還別說,我第一反應是感動得差點哭出來: 別的科幻片都只知道用量子和黑洞,唯獨這片   原標題:來了來了!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 《信條》太燒腦了!只看一遍可不能完全看懂
    文丨me王@bigfun社區序:9月4日,諾蘭導演的新片《信條》終於上映了,當它定檔的那一刻,我馬上就在影院訂好了票,期待著諾蘭導演的這部新片能帶給我又一輪新奇的觀影體驗。然而,當我在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時,很負責任的說,我只看懂了一半。 劇情簡介這部影片的劇情實在是太複雜太燒腦了,很難簡述,所以劇情簡介就複製黏貼豆瓣中的吧。
  • 諾蘭《信條》上線,燒腦到無法劇透,又一部「神片」預定
    》才是真正的「救市之作」。這部打著「逆轉未來」旗號的科幻片 ,絕非像以往的類似科幻片一樣將「逆轉未來」這個梗蜻蜓點水地用一下,而是深層次地融合了「逆轉未來」「時空穿越」「平行世界」等等著名科幻梗,在物理學知識的基礎上發揮想像力,堪稱「燒腦」巨作。
  • 諾蘭《信條》上線,燒腦到無法劇透,又一部「神片」預定
    不少網友預測,相比迪士尼的《花木蘭》,諾蘭的科幻片《信條》才是真正的「救市之作」。這部打著「逆轉未來」旗號的科幻片 ,絕非像以往的類似科幻片一樣將「逆轉未來」這個梗蜻蜓點水地用一下,而是深層次地融合了「逆轉未來」「時空穿越」「平行世界」等等著名科幻梗,在物理學知識的基礎上發揮想像力,堪稱「燒腦」巨作。
  • 燒腦影片《信條》,看懂需要了解這些
    這部電影跨越七國拍攝,總預算超過2.2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約為16億元,投資僅次於《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成為了諾蘭大師製片成本第二高的作品。不得不說《信條》是很燒腦的,它的燒腦不在於劇情有多複雜,而在於該片需要觀眾的大腦和眼睛調整以往的觀看習慣,去適應逆轉時空中那些充滿不協調感的詭異畫面。
  • 諾蘭電影《信條》:弄清5個燒腦問題,就能看懂劇情了
    電影《信條》海報截圖。有好多網友都這樣說:刷了幾遍《信條》,還是沒有看懂劇情。其實,只要弄清以下5個燒腦問題,自然就能看懂了。01.如何「逆轉時空」?如果你對整部電影的故事完全一頭霧水,那麼你首先得去理解電影最基本的「逆轉時空」概念。
  • 《信條》:劇情設定太燒腦 口碑兩極分化
    ,在顛覆感官的同時,更是將「燒腦」發揮到了極致。其中大部分網友表示「不是一遍能看懂的一部諾蘭,但也是在視覺呈現、敘事結構上再賦新意、再造巔峰的一部」、 「這可能真的是諾蘭有史以來最難解讀的一部電影;從一刷的懵懵懂懂,到二刷的似有所悟,再到三刷的醍醐灌頂,諾蘭再次用實力證明
  • 《信條》燒腦?秦昊沒看懂 周筆暢稱動腦很開心
    1905電影網訊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信條》正在熱映中,目前影片在中國內地的累計票房已突破不過,電影自上映以來,「燒腦」「難懂」等評論便不絕於耳,許多觀眾在網上瘋狂「求解析」,也有不少選擇直奔影院二刷。
  • 「新影觀後感」《信條》燒腦又燒錢,不要試圖理解,只需要感受
    ,作為諾蘭指導的最新科幻燒腦力作《信條》已經上映一周。感覺如何?《信條》也不例外,女主為了孩子脫離反派boss的不懈努力,男主與尼爾之間撲朔迷離的惺惺相惜,都可以讓觀眾脫離燒腦情節,找到能夠理解的情感。在第一次觀影結束後的交流中,有個影迷就說這部電影看懂了:講述的就是一個女人為了自己孩子的幸福,與現在的老公離婚而配合主角進行的一系列時空逆轉拯救人類,也拯救了自己的家庭,同時告訴人們要關注環保,保護環境,不要讓後代失去生存的家園。
  • 《信條》並不燒腦,只是繞腦子,甚至比《盜夢空間》略遜一籌
    >相信觀看該片的觀眾有大部分人是被諾蘭的名號所吸引去的,影片也是長達150分鐘,這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給觀眾帶來的幾乎是「燒腦」般的劇情。很多觀眾都覺得影片燒腦,其實如果細說起來,並不是很燒腦,應該準確地說是繞腦子。在影片開頭男主角就被女科學家簡單的介紹了逆轉的事情,接下來的故事也是主要圍繞這一點展開。
  • 評燒腦電影《信條》——信條與情懷
    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諾蘭的《信條》,就能理解為什麼影片的口碑比較兩級。有人說它是燒腦的神作,有人覺得沒有新意,大家的角度各不相同。我看這部電影,覺得自己腦容量智商都不太夠,一次是肯定看不懂的,所以我一共看了三次,才十分不容易地梳理出來故事的脈絡。電影講述的不是時空旅行,而是逆轉未來。
  • 《信條》太燒腦 觀眾看不懂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諾蘭三連映,壓臺的《信條》最燒腦
    這部豆瓣排名第九的燒腦口碑之作復映當天空降票房榜第三,有人十年前錯過趕來補票,有人抓緊機會大銀幕重刷。 因此《盜夢空間》一度被影迷冠以「硬核燒腦」的標籤,很多觀眾沉浸在二刷三刷尋找細節、解構夢境的快樂中。
  • 《信條》過於燒腦?別忘記諾蘭是懸疑片導演
    最近,《盜夢空間》導演諾蘭的新作《信條》(網名「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上映了,這部電影由新任的「蝙蝠俠」,還有黑人巨星——華盛頓丹澤爾的兒子主演;這部電影很牛逼!總的來說,他這位懸疑片導演的作品特點就是:懸疑,燒腦,題材新穎,獨特,敘事創新!那他的《信條》值不值得看呢?
  • 科幻電影變成物理課堂,「燒腦」的《信條》錯在哪兒?
    電影《信條》開場不久,女科學家向男主人公介紹「逆熵危機」時,已然吐露全片最核心的「秘密」。導演、編劇克里斯多福·諾蘭似乎預料到大多數觀眾對這部新片的迷茫,提前給出了療愈的忠告。上周五(4日),科幻動作片《信條》在國內上映,第二天票房過億,影片中出現的「時空逆流」「祖父悖論」「時間鉗形戰術」等物理學概念被網友刷屏分析;雙向時空場景中的槍戰、爆破、動作場景也讓觀眾大呼過癮。然而,只靠「燒腦」設定和視覺奇觀,能成就一部好電影嗎?
  • 科幻電影變物理課堂,「燒腦」的《信條》錯在哪兒
    電影《信條》開場不久,女科學家向男主角介紹「逆熵危機」時,已然吐露全片最核心的「秘密」。導演、編劇克里斯多福·諾蘭似乎預料到大多數觀眾對這部新片的迷茫,提前給出了療愈的忠告。上周五,科幻動作片《信條》在國內上映,第二天票房過億,影片中出現的「時空逆流」「祖父悖論」「時間鉗形戰術」等物理學概念被網友刷屏分析;雙向時空場景中的槍戰、爆破、動作場景也讓觀眾大呼過癮。然而,只靠「燒腦」設定和視覺奇觀,能成就一部好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