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圖大數據助力精準防控,專家詳解如何製作「圖說疫情」

2021-01-13 騰訊網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

疫情洶洶時,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搜集疫情相關的各種數據、製作1500多張疫情分布地圖、連續推送20多期「圖說疫情」分析……北京建築大學測繪與城市空間信息學院院長杜明義教授帶領團隊積極投身到科技戰疫的洪流中。

疫情期間,一些平臺都推出了專門製作的疫情地圖。在杜明義看來,疫情地圖不僅僅是患者人數和所在地理位置信息的簡單疊加。藉助空間信息技術製作專業的疫情防控地圖,用地圖大數據為精準防控提供支撐,是他和團隊的初衷。

「這是我們利用截至到2月23日的數據製作的京津冀感染風險指數圖。這應該是獨一份,在其他的疫情地圖產品中沒有見到『同款』的。」 杜明義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道,透過這張圖,可以看到當時北京、天津、唐山部分地區的感染風險明顯高於京津冀其他地區。

一張張簡潔明了的疫情地圖背後,凝結了大量的數據收集處理工作。多源異構大數據的快速獲取、處理、融合、表達與協同,是杜明義團隊首先要面對的技術難題。

為製作疫情地圖,杜明義團隊採集的數據源非常廣泛,除了地圖、遙感影像等常規空間數據以外,還包括衛健委發布的疫情數據、微博輿情數據、百度人口遷徙、網頁文本抓取數據、共享單車軌跡數據等多源多類型數據。

「這些數據時間和空間基準不同,可能存在冗餘的信息,我們需要通過數據清洗、集成、規約等技術手段來進行數據處理。」團隊聯合負責人蔣捷教授介紹道。

不同來源的數據在疫情地圖製作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團隊技術骨幹曹詩頌博士舉例道,百度人口遷徙大數據反映出了不同省市人口的遷入和遷出率,將這一數據與疫情數據結合分析,可以探索疫情空間分布和人口遷徙之間的關聯,進而輔助疫情防控決策。在分析傳播風險的時候,除了用各省市的人口遷徙數據外,還可以利用夜光燈光數據來輔助估算實際居住的人口規模和企業復工情況,以提升疫情風險地圖的準確性。

「再比如,微博輿情反映某地醫療資源不夠,我們能夠通過時空語義規則從文本信息中抽取相關數據,判斷醫療資源短缺的具體地點。」 曹詩頌認為,將統計指標進行空間化的分解和呈現,有利於生成疫情防控的知識地圖,用圖說話,清晰直觀。

隨著疫情的變化,疫情地圖也在不斷地更新。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疫情地圖的監測指標也是杜明義團隊需要應對的難題。在杜明義看來,從地理學中「人-地關係」角度來理解,疫情的發展態勢在一定程度上與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狀況有著密切關聯,因此,在設計疫情地圖的監測指標時,需要從多個維度來進行動態監測。此外,宏觀尺度的國家、省、市、區、縣,和微觀尺度的社區和個體,各自需要監測的指標也不相同,因而需要對不同尺度的對象設置不同的指標體系。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並呈現蔓延態勢,部分國家疫情還比較嚴重。對此,杜明義團隊在每日推送的「圖說疫情」分析中增設了世界各國疫情綜合分析專題。

匯總截至到3月11日的數據,杜明義團隊製作了最新一組的世界各地疫情分布圖。「除中國以外,目前世界各地累計確診病例數最多的是義大利,其次是伊朗、韓國等國。應該嚴密關注境外疫情發展動態,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以防範境外疫情風險輸入擴散。」杜明義建議。

來源:科技日報 受訪者供圖

編輯:嶽靚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姜家營村:「圖卡表+信息化」助力疫情精準防控
    姜家營村:「圖卡表+信息化」助力疫情精準防控 2020-02-29 1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院院士李德仁:北鬥時空體系精準助力疫情防控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餘湛奕)圍繞新基建、5G/6G、北鬥+與+北鬥、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四個部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13日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發表了主題為「論產業數位化與數字產業化」的主旨演講。
  • 戰略| 搜索背後的人工智慧,如何讓百度助力疫情防控?
    在疫情防控期間,平均每天有超10億人次通過百度搜索了解疫情,這帶動了更多的搜索內容維度,能反應更多的社會與經濟問題的細節。比如說,在百度的搜索大數據報告中,顯示部分線下產業受疫情影響嚴重,旅遊業首當其衝,其次是酒店業、裝修行業以及房地產行業。正是因為搜尋引擎的關鍵詞能反應民意,很多權威媒體也會用百度熱搜的關鍵詞來確定報導方向。
  • 醫渡雲數據智能化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實現"三早"
    醫渡雲首席AI科學家閆峻受邀參加此次會議,並通過題為《疫情常態化防控新形式下的數據智能》的特邀報告,深度講解了如何通過數據智能化技術對疫情的傳播進行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阻斷;以及如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在降低疫情死亡率同時,有條件保障社會生產生活的恢復及正常運轉等內容。
  • 株洲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隊,自製社區防疫數字地圖精準防控
    全市開展「機關幹部上前線、合力打贏防疫戰」行動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五名黨員火速奔赴何家坳社區,與社區工作人員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21號,記者來何家坳社區,了解這支小分隊的防疫故事。他們在充分摸排了解社區的情況後,開創性地利用大數據模式,精準製作出何家坳社區的精準防疫地圖。
  • 海口秀英區利用「大數據」加強疫情防控
    為積極配合全省推行的「健康一碼通系統」,以信息化、數據化手段加強重點人員的管控,海口市秀英區近日啟用「秀英區重點對象健康服務管理系統」,強化落實健康登記工作,並對重點對象人群開展健康監測和「秀英健康碼」動態管理,運用數字賦能加強重點精準防控,提升防疫工作效率。
  • 地圖應用,如何在疫情防控中「盡綿薄之力」?
    而人口遷移大數據的價值在於給每個地方疫情防控一個參考價值,比如武漢流出人口較多的地方,恐怕就要投入更多防控資源。這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則傳言,說有7萬武漢人滯留在湛江,因為原計劃自駕去三亞,但是車上不了輪渡,被堵在了湛江,當地還提供了很多住的地方給他們。
  • 大數據篩查,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組數據顯示,截止6月17日,在行動軌跡一致的情況下,利用大數據分析相關風險人群位置和路徑,北京用了短短幾天時間,就「找」出了30多萬人進行核酸檢測。與年初武漢疫情爆發初期大數據分析人口流動相比,此次北京的「大數據篩查」,無疑體現了更高的技術含量,和更好的時效性,對疫情處置發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 ...通院報告: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高頻升級,展現快速響應疫情能力
    AI時空大數據快速響應高頻升級,釋放科技抗疫動能據《報告》顯示,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自2020年1月初開始持續高頻升級,全面展現疫情期間人員流動情況。其中,遷徙大數據平臺開放查詢的城市從100個擴展到300多個,就每日全國和各省市人口遷入遷出規模趨勢、城內出行強度等提供及時有效的數據,幫助各地有效進行疫情防控與復產復工的統籌管理。
  • ...2017屆畢業生杜鴻儒參與製作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疫情數據地圖
    第一版疫情地圖僅用了8小時在今年1月份,新冠肺炎疫情還尚未在全世界範圍流行起來時,董恩盛就和導師達成一致意見,想要做這樣的一份數據地圖哈佛和牛津和合作設計的疫情地圖,更新速度和數據詳盡程度也不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有一個明顯的區別是,前者用顏色深淺來體現疫情的嚴重程度,後者是用點的大小。
  • 助力疫情防控,中原證券開通「疫情實時追蹤」功能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趙心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減少出門、避免人流聚集是最有效的防護措施。為了助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原證券牢記使命擔當,心繫社會責任,攜「財升寶」APP,完善優化線上金融和生活服務。
  • 李德仁院士:北鬥系統可助力疫情防控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3日訊(趙芙瑤)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發表了主題為「產業數位化 數字產業化」的演講。演講中李德仁表示,此次演講的幾大板塊對於疫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態化疫情防控服務體系可以讓城市更智慧。未來,可實現精準定位的北鬥系統可以代替物理空間的封城,在網絡空間建設基於時空大數據的國家級疫情防控服務體系。李德仁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疫情蹤」APP。
  • 數據戰「疫」:精準「組合拳」打破「數據孤島」
    廣州各轄區身處抗疫前線,在抗「疫」要緊處、關鍵點使用大數據,從人員排查到行動軌跡確認,從繪製疫情地圖到公共事務辦理,亮出大數據防控精準「組合拳」。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大數據首次在中國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如此廣泛的作用。
  • 河南星創天地精準助力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當好農民的「科技大管家」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這次疫情期間,我種的200多畝小麥多虧了星創天地,從打藥除草到網上代購物資,跟『大管家』一樣跑前跑後,今年春耕才沒掉鏈子!」3月17日,周口市項城市王明口鎮孔莊的種植戶孔鵬告訴記者。
  • 【龍頭新聞】疫情「一點即知」!香坊疫情防控服務平臺上線
    據了解,該欄目是運用數位化解決方案,聚焦疫情防控工作重點、百姓關心事兒,研發出集最新疫情通報、權威發布、中高風險地區列表、政策諮詢、防疫指南、發熱門診查詢、疫苗問答和來(返)哈人員自(舉)報8大功能模塊於一體的區域疫情防控平臺。平臺在服務轄區居民的同時,將相關信息直達防疫一線,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切實打通疫情防控「最後一公裡」。
  • 疫情防控期間的「四全媒體」
    全息媒體:大數據挖掘實現破題 全息媒體,意味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所有信息都可以變成數據,用一個行動裝置就都可以獲得。將來觸覺、味覺也可以信息化,真正實現「萬物互聯」。網民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議題的發起者,完成出鏡、採訪、剪輯、發布等複雜的信息採集任務,並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快速傳播並產生影響。
  • 威海市公安局運用大數據實現疫情防控
    他們堅持「大數據+智慧警務」,整合多方數據資源,聯合高校和信息化高科技公司,發揮技術手段優勢,研發疫情防控大數據系統,搭建大數據防疫模型,實現數據有效上圖,可視化呈現,對高風險人員精準預警研判,精確排查管控,為奪取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勝利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
  • 成都疫情防控形勢如何?是否有必要全員檢測?華西專家答疑
    那麼,成都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勢如何,是否有全員檢測的可能,就此,紅星新聞記者今日下午採訪了四川省衛生健康委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領導小組疫情防控組副組長、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欒榮生。主要是其孫女的行動軌跡較廣,去的地方多,但目前通過大數據已經查清她具體去了哪些地方,對於同時段去過這些地方的人,會要求其進行核酸檢測。問:孫女趙某去了那麼多地方,會不會有許多密切接觸者或是新增確診病例?欒榮生:大家不用過於擔心。
  • 新冠肺炎疫情大數據分析與區域防控政策建議
    基於現有的人口流動大數據和有限疫情實時資料的分析表明,遷移人群數量與發病數呈顯著相關,而如何實施有效的空間防控措施成為當前疫情防控的重點之一。推進湖北城鄉一體化的疫情防控為清楚春節前武漢流出人員的具體流向,基於開源的時空大數據和歷史區際人口流動數據等,初步推算了春節期間從武漢流出到各地以及節後各地可能返回武漢的人員數量。
  • 助力疫情防控,浙裡「高校力量」在行動!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 浙江高校師生積極行動起來 發揮專長優勢 助力疫情防控 一起感受 在抗擊疫情中的「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