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乾雞,傳說中為劉備老婆孫尚香所創,所以又被叫做「劉皇叔婆子雞」。古書記載劉備嗜吃雞,稱作賢妻的孫尚香,變著法子做雞菜給劉備吃。細心的尚香夫人發現,唯有在冬天製作的醃雞(也就是今日的風乾雞),劉備百吃不厭。劉備為了籠絡人心,時常在家宴請文武官員。每有宴席,必上醃雞。久而久之醃雞成為沙洋一帶老少皆宜的吃食。(圖為濰坊昌邑志儉酒店製作的風乾雞)
風乾雞是否起源如此,筆者無意考證。不過,因風乾雞風味獨特,醇香軟嫩,不油不膩,回味悠長,易於保存又不失新鮮等特點,逐步蔓延至全國各地。當然,因地域不同,做法也不盡相同。在山東濰坊昌邑市飲馬鎮政府街就有一家製作風乾雞頗有名氣的酒店——志儉酒店。
每年冬季來臨時,就是醃製風乾雞的最佳時節。每到這個季節,志儉酒店的少東家就開始忙碌起來。(圖為少東家在晾曬風乾雞。)
據少東家介紹,「祖上多有從廚之人,製作之方就一代代傳下來,沒開酒店之前,都是少量製作,主要過年自己家吃和送送親朋好友。後來,隨著志儉酒店的開張,銷售量越來越多,銷售範圍也越來越大。尤其現在都是網際網路,更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據了解,他們每年冬天都要準備5萬隻左右,而往往春節前都會銷售一空。(圖為少東家在晾曬風乾雞。)
採訪過程中,不斷有電話進來,很多都是預定風乾雞的。據少東家說,「最初客戶主要是昌邑、甚至飲馬鎮本地的居民多。因為很多客戶買了不是自己吃,是送親戚朋友。隨著口碑相傳,客戶已遍布濰坊各縣市區,北上廣、山東省外很多城市也有不少購買的。」
放下電話不久,就有兩位老客戶來各整走了十來只。「買這麼多得吃到啥時候啊?」面對我的疑問,兩位老哥笑呵呵地說,我們這是「團購」,幫同事朋友一起捎著的。現在都是少買點嘗嘗鮮,再定上一部分,留著春節前再來取,春節走動用。
與傳說中「劉皇叔婆子雞」的原料不同,志儉酒店家的農家特色風乾雞採用的不是母雞,而是鮮活小公雞,每隻大約2.5斤左右。將清洗乾淨,除去內臟、雞爪的小公雞放入用18種中草藥調製的秘制湯料中入味醃製。
少東家承諾,湯料絕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均為純天然大料醃製,古法醃製經過了嚴格的改良,符合了現代人的口味。另外,所有湯料只醃製一次,絕不重複醃製。
醃製約36小時後,取出,就進入風乾階段了。
院落中一排排的風乾雞甚是醒目,也非常具有誘惑力。
風乾時間一般要一周左右。
風乾好後,放在蒸鍋裡蒸製30分鐘左右出鍋,就可享用美味了。
隨著客戶的增多,客戶的需求也從單純的自己吃過渡到送禮。因此,志儉酒店單獨製作了禮盒包裝的。據了解,每隻風乾雞的價格為45元。
製作風乾雞捨棄掉的雞爪可別浪費了,由於風乾後雞爪沒有肉不能吃,所以可利用雞爪醃製花椒鳳爪。
圖為醃製好的花椒鳳爪,看得垂涎欲滴啊。濰坊媒體聯盟:懲惡揚善,有溫度的記錄濰坊大小事。歡迎加作者微信weifangwenhua提供各類新聞線索,用有溫度的圖文,講好濰坊故事。